第489章 樹

“而且,也有不少人是入翰林院後不到十年就開坊的,那時候若是再謀個外任去,起碼就是堂堂巡撫了。而先做外任,伺候只能是年復一年的在地方上遷轉,同樣是十年,這樣十年裡能升到四品知府那都是萬幸了。”

張麗玲定定的看着河邊葉子落盡了只剩光禿禿枝條的垂柳,“那時大伯是很不情願的,我們一家都覺得不太情願。讀書人要讀出頭,太苦了。可是後來大伯還是聽了祖父的,我們一家,也都默認了祖父說的纔是對的。每每我們覺得已經放下了,祖父卻能放下更多。放得下,以後方能拿得起吧。”

多的是迎難而上的人,如張老頭這樣知難而退,到的確是很少見的了。周朦朧不語沉思,想起第一次來時,在張老頭院子裡看到的那三棵槐樹。

《周禮秋官》“朝士”條,周王的庭院又“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的說法。三棵槐樹,原來是方便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公”上朝時找準自己的站位,即所謂的“三公位焉”。

《花鏡花木類考》“槐條”記載:“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蔭,一取三槐吉兆,期許子孫三公之意。”

心有如此深遠意向之人,竟然能思己之短,庭前止步。周朦朧心裡嘆口氣,或許這就是當朝閣老常人所不能企及的心胸吧。

問過就問過了,張麗玲小小年紀都如此放得開,周朦朧倒是不好多做挽留了。兩人在園子裡走走停停,張麗玲聽說劉玉娘正月十八就成親,驚訝極了。

周朦朧想着她往後嫁的遠,並且那石家也是百年大族,成親後自然也是族人聚居,估計少不了摩擦齟齬,周朦朧就把劉玉娘這親事的前後緣由細細講給張麗玲聽。說不定哪天遇上什麼事,想着也能做個借鑑的。

“真沒想到,玉娘她看着好似有些膽小,心裡卻是這麼有主見的。”張麗玲心裡的震撼不可謂不大。尚京的貴女她見的多了,能在自己的姻緣上如此堅決,並且又是思前想後考慮周全,張麗玲覺得,怕是換作她,她也不見得能如劉玉娘那般果敢的選擇。

“人是沒遇到事,遇到事了,那不是人厲害,是事情逼着人厲害。”周朦朧由衷的感慨。暖房裡嬌養的花朵,自然是見不得風吹雨打的了。

“周姐姐,我和您一起去給玉娘添妝吧。”張麗玲有些激動,她印象中那個羞澀膽小的劉玉娘,突然間就鮮活嬌豔了起來。“在尚京相遇一場也算得緣分了,誰知道往後各自嫁去別家,說不準一輩子再沒見面的機會了。”

“好。”周朦朧笑吟吟點頭,初二去作客,她和劉夫人說的是十二去添妝,就把日子告訴了張麗玲。

張麗玲在心裡記住,還暗暗想着,回頭一定要和景妍婉露也說說劉玉孃的事情,讓她們倆也好長長見識見識,日後好姐妹們各自嫁了人,真是沒多少機會再見面的,各人心裡能多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往後遇到了什麼難處,想想總能多一條路走。

中午的時候,張太太在她的院子裡招待周朦朧。這是周朦朧第一次踏入張太太的院子,跟整個張家宅院一樣,低調,細緻,幽靜。不同的是,張太太的院子裡種着柳樹。

周朦朧在張太太院子左側看到種着一排亭亭玉立的柳樹,特意四下觀察了一下,不由得心裡會心一笑。

若是有心種柳的人,自然是知道柳樹栽植是很有講究的。

有話是這樣說的,“前不栽桑,後不種柳”,柳樹若是要栽植,要以庭院兩側爲宜。

特別是以左最好:“東柳西桑,進益牛羊”喻意家庭收入昌盛。種在主母的庭院裡,竟然讓人覺得有種特別的屬於家的味道。

張太太院子的右側是一排廂房,看不見那頭種的什麼。吃飯時長廳開了窗戶,周朦朧特意走到窗戶邊上朝廂房外看了一眼,果然看到一隅伸過來的桑樹枝幹。她不由得笑了,張家,果然只是看起來低調,瞧瞧,連每個院子裡的樹木,都是那般花費了諸多心思的。

思及此,周朦朧心裡又是一陣嘆息。如此細心調理多年的宅子,張老大人說不要就不要了。果然是真正的放得下之人,難怪他平日裡一點架子都沒有,跟尋常人家的老翁一般,逗弄孫女沒大沒小的。

告辭的時候,周朦朧站在垂花門處等戚廷嶽出來一道離去,就看見張老頭一邊說話一邊跟着戚廷嶽往垂花門處走,周朦朧連忙過去行禮,小聲責怪戚廷嶽怎麼出來還要勞煩張老大人相送。

張老頭擺擺手,不在意的說道,“無妨,本身吃過飯我也要消消食兒,這些花花架子端着也沒什麼用。”

周朦朧歉意的笑笑,轉頭和戚廷嶽對視時,在對方眼裡都看到了今兒來相問的答案。周朦朧看着面前一身家常布衣鬍子花白的張老頭,笑着問道,“不知道老大人若是回了老家,可會在庭院裡種樹?若是種,不知道老大人您會種什麼樹?”

戚廷嶽有些不明所以,一邊送周朦朧的張麗玲已經捂着嘴笑了。

張老頭也哈哈笑了幾聲,狡黠的看着花周朦朧,“我老家鄉下的庭院,早就種上樹了。我的院子裡種的是榆樹。周丫頭,你給我解解?”

周丫頭……還叫她周丫頭呢……周朦朧眯着眼睛笑,“《山有樞》裡說,山有樞,漬有榆。”她又搖搖頭,“既沒有槐的才幹功名,又無柳的姿態風流,榆樹之所以讓人青睞,概因它是一種活命樹吧。”

“不錯不錯……”張老頭摸着鬍子非常滿意的點頭,“農家麼,青黃不接的時候,能當糧吃能活命就是最好的了。離了朝堂,耳間不聞外事,只關心活命嘍……哈哈……”聽着這笑聲就能感受到老人心裡的坦蕩和赤誠。

上了馬車,周朦朧纔跟戚廷嶽說起張家各個院子裡種樹的隱喻,戚廷嶽聽了非常驚歎。“張老大人年歲如此,還能這般超凡外物,實乃罕見,令人更加欽佩。”

第197章 各有心思6第581章 有限溫情第8章 川北客棧2第238章 來客2第678章 和離第16章 善後5第234章 出侯府5第150章 留下2第257章 再相逢3第357章 秋風第163章 青姑姑5第303章 廷嵐出門6第215章 黃雀在後6第160章 青姑姑2第667章 愛第532章 怎麼是你第587章 代價第343章 兄妹第183章 張家5第351章 八卦第246章 拜訪5第243章 拜訪2第246章 拜訪5第38章 交手5第247章 字1第603章 商量第53章 上門4第521章 得閒第267章 鋪子3第130章 微雨閣6第282章 成長6第328章 烏龍2第118章 侯府5第122章 侯府9第356章 琢磨第586章 不是紅衣第658章 門道第466章 不開心第324章 商機2第284章 配親2第587章 代價第722章 臉面第64章 折騰1第384章 得罪第420章 準備出行第534章 快樂第43章 太白樓2第732章 告誡第637章 喜事第546章 傳言第249章 字3第4章 周家巷4第317章 孝心5第398章 另有安排第253章 故人來4第182章 張家4第260章 再相逢6第472章 敘話第274章 意外2第414章 全心全意第338章 商議第244章 拜訪3第211章 黃雀在後2第145章 烏叔2第322章 福雅有請5第698章 效率第263章 再相逢9第18章 善後7第449章 怕第621章 發帖第253章 故人來4第639章 差事第161章 青姑姑3第184章 張家6第484章 是不是豬第703章 家鄉的味道第206章 匕現1第370章 洗三第95章 包子1第635章 爲什麼第311章 回門4第345章 愧疚第671章 公道第412章 同意第235章 出侯府6第556章 失落第467章 討教第350章 徐六第277章 成長1第344章 規矩第573章 準備第324章 商機2第517章 心累第627章 指教第546章 傳言第657章 阿榮來第317章 孝心5第672章 岌岌可危第540章 再請第579章 慌亂
第197章 各有心思6第581章 有限溫情第8章 川北客棧2第238章 來客2第678章 和離第16章 善後5第234章 出侯府5第150章 留下2第257章 再相逢3第357章 秋風第163章 青姑姑5第303章 廷嵐出門6第215章 黃雀在後6第160章 青姑姑2第667章 愛第532章 怎麼是你第587章 代價第343章 兄妹第183章 張家5第351章 八卦第246章 拜訪5第243章 拜訪2第246章 拜訪5第38章 交手5第247章 字1第603章 商量第53章 上門4第521章 得閒第267章 鋪子3第130章 微雨閣6第282章 成長6第328章 烏龍2第118章 侯府5第122章 侯府9第356章 琢磨第586章 不是紅衣第658章 門道第466章 不開心第324章 商機2第284章 配親2第587章 代價第722章 臉面第64章 折騰1第384章 得罪第420章 準備出行第534章 快樂第43章 太白樓2第732章 告誡第637章 喜事第546章 傳言第249章 字3第4章 周家巷4第317章 孝心5第398章 另有安排第253章 故人來4第182章 張家4第260章 再相逢6第472章 敘話第274章 意外2第414章 全心全意第338章 商議第244章 拜訪3第211章 黃雀在後2第145章 烏叔2第322章 福雅有請5第698章 效率第263章 再相逢9第18章 善後7第449章 怕第621章 發帖第253章 故人來4第639章 差事第161章 青姑姑3第184章 張家6第484章 是不是豬第703章 家鄉的味道第206章 匕現1第370章 洗三第95章 包子1第635章 爲什麼第311章 回門4第345章 愧疚第671章 公道第412章 同意第235章 出侯府6第556章 失落第467章 討教第350章 徐六第277章 成長1第344章 規矩第573章 準備第324章 商機2第517章 心累第627章 指教第546章 傳言第657章 阿榮來第317章 孝心5第672章 岌岌可危第540章 再請第579章 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