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誆虎入籠

紗帽衚衕張居正府門外再次張燈結綵,鞭炮噼裡啪啦響個不停,鼓樂班子使出渾身解數演奏喜悅歡快的旋律,其熱鬧程度比之不久之前張舜卿出閣也相差無幾。

張家當然不是在這麼短時間內再次娶親嫁女,不過這件喜事絲毫不比婚嫁來得遜色:張家三子張懋修在萬曆八年的會試中御筆親點高中狀元。

即便是在普通人家,這也是值得大肆鋪張一番的大喜事,何況是在當朝宰相門庭,自然要有一番隆重慶賀。比起普通人家來,張家這個狀元更有非凡意義,上一科張嗣修高中榜眼,已經進入翰林院,這科張懋修又高中狀元,入翰林院是板上釘釘之事。兩位公子成爲儲相,朝中文武大臣都有類似的想法:他們中會不會真誕生一個閣臣?

大明自立國以來父子進士的事不少,但是父子兩宰相的事卻是從未發生過。加上之前張居正爲外朝官開路,準備在內閣裡爲督撫疆臣留一個名額,這就更讓人懷疑,未來會不會是郎舅閣臣,一門三輔的局面。

以張居正如今的權柄加上聖眷,這樣的情形完全有可能發生,一旦這樣的情況發生,張家怕是要開大明文官先河,家族兩代把持朝政,放眼天下無人能望其項背。

固然有無名氏在朝門貼了揭帖,“狀元榜眼姓俱張,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堅不去,六郎還作探花郎! ”矛頭直指張居正,把張懋修高中歸於相國之力;東南才子顧憲成更是在張榜之後大罵權臣無恥;但是在一片歌功頌德之聲中,這些許雜音或是落地舉子的哀怨,總歸是聽不到的。

因招撫大員林氏之事,天子下旨加張居正爲少保,歲祿增兩百石,另命湖廣佈政司撥良田千畝爲賜予張府做祭田之用。張居正身上本來就有少師、太子太傅兩個榮銜,現在加上少保銜,三孤集於一身,榮寵無二聖眷優隆,滿朝文武這個時候不管有多少不滿,都只能埋在心裡,臉上只能笑不能怒亦不敢怒。

作爲當事人,張居正的心情其實並無多少波瀾,那些揭帖的內容沒讓他覺得憤怒,同樣,兒子的成就也沒讓他格外歡喜。倒不是說張居正對三子關心不足,只是在他看來,兒子的才學是自己教出來的,加上之前張家的運作,一甲已是囊中之物。至於具體的位次則取決於皇帝,天子肯讓懋修中狀元,是念着君臣師生情分,也是帝王心術,並不會讓他有欣喜或是激動的感覺。

萬曆這樣安排的原因張居正自然能夠明白,無非是給自己招謗,讓天下文士提起他這個宰相先要口誅筆伐一番再說。畢竟皇帝是自己的學生,他的盤算自己又如何看不出來?

看出來不代表就要怕,自己本來就沒想過要做伊、霍、周公,否則兩年前爲皇帝代書罪己詔時,李太后可是有過告太廟廢天子的氣話。自己若是順水推舟,事情也未必推動不下去。只是他張居正乃是大明忠臣,一生只爲朱家宰輔,既然如此,人心對他而言,也就不那麼重要。

有人罵自己是很正常的事,從決定實施新法那一天,便註定走上一條世人皆謗舉目皆敵之路,如果對名聲人心看得重,事情便做不成。那些人不管怎麼對自己不滿,也不敢違抗自己的命令,無法阻礙新法的推行這就足夠了。

何況有了范進獻策,第一批書院已經開始投入運轉,幾百個候補官員、學子在裡面接受培訓,等到學業完成便可以進入地方,去推動新法。在他們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在書院裡學習,到下面執行自己的命令。這些部下才是自己的寶貴財富,那些背後說說怪話,或是批評自己主張的異見者,不過跳樑小醜,又能對自己造成什麼妨害?

如今的張居正於人生以及仕途都可以算作達到巔峰狀態,也不曾想過攫取更多的權柄或是更高地位,兩個兒子爲翰林,兩個兒子得蔭世襲錦衣又有了范進這個女婿,後顧之憂盡去,已經到了無慾無求得地步。惟一要做的就是建功立業,延續朱家天下,保證大明朝江山穩固,順帶也要永遠姓朱。

無欲則剛。正因爲現在的他沒了自身利益的訴求,心態上反倒格外超然,當在書房接見張四維時,後者的心中亦是微微一動。本以爲窮奢極欲不加節制的生活,外加繁重的工作必然令張居正神倦體弱,精神萎靡,最多靠藥物支撐維持一股虛火。可是現在看來,他的精神氣色比起幾年之前更盛幾分,着實古怪。

兩人落座之後,張四維寒暄幾句,便轉入今天的正題。

“元翁,惟時(張懋修字)已經有了着落,退思的位置卻還未定,自從成親到現在時間也不短了,怎麼也該有個安置,不知元翁心中是怎麼個打算。”

張居正一笑,“怎麼?鳳磐這是替自己的門生來打抱不平了?你這座師倒也是夠格,知道護着自己的學生,我這還不着急你倒是先急起來。”

張四維也一笑,“爲國舉賢也是人臣的本分,退思確有大才理當重用,遲遲不安置萬一陛下或是太后聞起來,只怕是不大好。何況又有師徒名分在,我這做老師的不替學生謀劃出路,又怎麼對得起門生貼子?”

“鳳磐看來對於退思很是滿意,居然主動上門來爲他問前程,想必是有了好去處?你且說說你的打算,想把他安排到何處?”

“實不相瞞,丁丑那一科的舉子裡,小弟最看好的就是退思,當初還曾動過念頭,把他招爲東牀,最後只做了冰人心裡還着實有些委屈。退思有大才,聖眷又重,實在不該耽誤了。小弟也知道,退思留在相府,能爲元翁分憂效力。可是子孫總歸是要長大的,現在不積累些功勳,他日要想提拔就不容易。退思本可入翰林院爲編修,只是爲了護送忠良骨骸還鄉,壞了自己的前程,若是對他沒有個妥善安置,既對不起他也委屈了賢侄女。所以小弟這裡有個念頭,給退思放到一個易得功勞得地方打磨幾年,到時候升轉便容易,他日大用亦無人可以說三道四。”

張居正道:“易於得功?外官得功最易莫過於九邊軍功,鳳磐是想保退思到九邊去?他不曾歷過軍務,這差事怕是做不來。”

“縱然做得來也不能讓退思去受鞍馬之苦,侄女若是發了惱,小弟的鬍鬚少不得遭殃。”張四維打個哈哈,又道:“元翁是知道的,前些時北虜在陝西那邊鬧得格外兇,西北數鎮一日三警,鬧得人仰馬翻,只當是俺答又起了什麼心思,想要跟咱們開兵,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俺答暴卒,下面的子孫不安分鬧事,並不爲大患。但這也看出來邊塞上太平了這許多年,將士有些怠惰,官長亦不用心,才被虜騎襲擾不能治。朝廷應該安排個得力的人……去巡一巡邊。”

張四維偷眼看了一眼張居正,發現這位同榜在認真傾聽,並沒露出不滿的神態才繼續說道:

“退思在上元時是正六品銜准以從五品體統行事,按說放到邊上應該是四五品前程纔算得當,但是那樣一來就只能寄銜於行省,反倒是屈才。依小弟之見,不如保退思以御史銜授巡按,巡視宣大整頓邊軍,不知元翁意下如何。”

范進現在雖然沒有實際授予職位,但是官職還在,也就是說依舊享受從五品待遇,每月照樣領俸祿。從這個方面看,把他降到七品御史似乎是受了委屈。可是大明的官職不是那麼個算法,都察院一百多個御史能被派到巡按九邊,都要算是祖墳冒青煙,打破頭也未必爭得到這個機會。

范進作爲一個親民官,如果不是有張居正女婿這個身份,硬要進都察院不是不行,要搶巡按九邊的活就得做好被言官們圍毆的準備。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張四維剛纔說的那句話:國朝眼下得功之易,莫過於九邊軍功,換句話說,眼下的九邊是明朝最方便快捷的經驗點,在那刷經驗升級太容易了。

後世提起大明這個階段,往往喜歡說重文輕武,這種說法不能說錯誤,但也不準確。作爲一個正常的高度集權大一統王朝,文官地位高過武官是發展的必然。這說到底就是個管理方法問題,武將掌握兵權就必須受文官控制,尤其是在京營變成門面部隊,軍隊數量只存在於紙面沒有實際意義的前提下,九邊聚集了大明軍隊精華,如果完全由武官統帥,五代之禍就在眼前。

文官控制武臣,才能保證大明王朝永遠姓朱,保證皇帝哪怕是無用之輩,也可以高枕無憂不用擔心被手握重兵的大臣取代。嘉靖年間三邊總制曾銑手握二十萬邊軍兵權,二三錦衣持聖旨一道就能把他奪權逮捕,押入京師斬首。這種制度保證了皇權的絕對安全,所以是必然之事,談不到輕重。

事實上明朝對於軍功看得很重,同樣是嘉靖朝名將馬芳,其出身不過是普通農家子,八歲被擄到草原上當牧奴,曾經救過明朝大敵俺答汗的性命。後叛蒙歸漢,在大同總兵麾下做親兵,幾十年間就生生從一個無名小卒做到了一品左都督,足以證明朝廷對於軍功武臣的重視。至於說一品武臣地位不如閣老,這是非常正常之事,反過來纔是不正常。畢竟閣臣就那幾個,一品武臣有很多,如果一品武官位在閣臣之上,那皇帝何以乾綱獨斷威福由己?

放下固執與偏見就能發現,對明朝而言,軍功是個最容易獲得功勞的方式,提升也最快。不止針對武將,文臣也是一樣道理。當年胡宗憲以七品巡按起家,一路做到督撫疆臣,就是靠着軍功快速提拔。九邊雖然環境艱苦,但是提升也快,對於想要獲取地位的文臣來說,是個極好的建功立業場所。

尤其眼下大明的軍事實力凌駕於周邊部落、土司之上,做巡按的又不需要親自臨陣操戈,只要運氣不是太差,不愁沒有功勞可得。而且軍功提拔不受普通官員提拔考績限制,別看是七品起步,只要運氣好,打幾個大勝仗,立刻就能連升幾級。

再者張居正改變內閣規則,下面的人自然就認爲是給自己女婿留的後門。想要做督撫疆臣必須有下面帶兵經驗,否則沒法任命。張四維這個建議,也是爲范進積累經驗,算得上用心良苦。

至於說勝負問題,這個壓根不用擔心。張四維給范進安排的是西北不是遼東,面對的不是察哈爾部而是土默特部,這個安排就是爲了范進的安全考慮。圖門汗因爲沒得到封號也不準與大明貿易,還會興兵入寇,直到遇到戚繼光被悶頭暴捶之後才安分了許多。土默特部自從俺答封貢之後,與大明長期保持貿易關係,想要的物資能通過商業交易獲得,已經不大組織大規模進攻,也就是一些難以生存的小部落會入侵明朝領土。邊軍再怎麼樣,對付這種零散武裝還是沒有問題,不存在危險。

再者如今俺答已死,土默特部人心不安,大明不趁機攻伐土默特都算得上厚道,他們哪還可能糾集大兵來犯。是以宣大方面雖然有緊急軍報送入,在閣臣看來,這都是邊軍虛報情況邀功請賞或是想要開邊釁的手段,壓根沒往心裡去。反倒是可以用這些奏報做個文章,把局勢說的危急一點,范進到那之後再如實回奏,先就是一個戡亂大功到手。這種功勞等於白送,若非自己人自然不會保舉。

張居正聽着張四維的建議點頭道:

“鳳磐爲退思的前程也算是煞費苦心了,今晚不要走留下來吃飯,我讓退思好好敬你幾杯酒,謝過恩師。他的前程我其實也沒考慮好,如今看來還是鳳磐爲他想得多。人到了山西,就到了你的家鄉,你這個恩師還是要多關照他,讓他別鬧笑話。鳳磐也是懂軍務的,酒席上好好考考他,若是他不是這方面的材料,就不要讓他去丟人現眼了。”

“這絕對不會。退思是大才,且不是去打仗只是做巡按,料來無妨。不過說到軍務,小弟也是外行人,好在確庵(曾省吾)在府上,他是知兵的,酒席上讓他考考退思就是了。不過依我看,退思的本事足以勝任!除了保退思的前程,小弟還打算爲退思請一面王命旗牌以壯行色,元翁的門婿,不能失了體統威風,該講的排場總是要講。宣、大那些驕兵悍將桀驁不馴,一般人管不住他們,退思到地方把王命旗牌一亮,看他們誰敢不聽節制!”

第三百五十章 用計收心(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盜第二百一十一章 牛痘第四百八十三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下)第四十章 槍頭不能白做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盜第一百三十一章 絕望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女逞兇第六十四章 畫影圖形第四百零一章 楊家遭難第一百六十九章 誅心(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海珊第二百一十八章 任他風雨滿江湖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步走錯第三百五十九章 巧設羅網(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步走錯第三百五十七章 紅粉兵團(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步走錯第三百六十二章 初施手段第三百五十七章 紅粉兵團(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入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謀事(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燒冷竈第三百四十六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夜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十面埋伏(上)第三百七十章 細思往事心猶恨(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擡貴手第九十三章 暗影第四百九十九章 舊情難忘第一百一十五章 酬庸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女逞兇第四百六十九章 范進的修、齊、治、平(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舊情難忘第十四章 龍門第一百六十章 伏兵第八十八章 分功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石二鳥(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佛郎機人的進攻第一百零五章 烏雲蓋頂第二百六十章 相思第二百六十三章 會元誕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掃地出門第十一章 兩足何以無泥第三百四十七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江陵到來(下)第四百章 爭向納稅第三百七十四章 好兆頭(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憤怒第六百零二章 山西變革(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薛五尋親(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石二鳥(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玉杯銀燭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三百一十五章 喪報第三百八十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四百六十章 節婦清官(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榮升第八章 人命關天第五百五十六章 替天行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同表現第六十五章 好風借力(上)第五百零四章 裱糊匠出手第三百九十二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一十八章 再給一個機會(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春景(上)第五十九章 借艇割禾(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春景(上)第六十四章 畫影圖形第四百七十章 千金賞第五百八十七章 烽火(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提前殿試(上)第五十章 臨陣磨槍第七十九章 講斤頭(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江陵到來(上)第六十七章 圍棋第一百九十一章 魏永年的真性情第二百四十三章 京師不太平第三百一十章 涅槃(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緩兵計第五百四十七章 落梅(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榮升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人感應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百四十八章 遍身女衣者第三百五十五章文學少女第三十八章 功名(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按我說的做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洛的下馬威第四百三十三章 幽蘭居(下)第三百八十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五百三十章 鳴冤第三百八十六章 全新手段第五百三十三章 初會鄭洛第二百零九章 試探第三百四十八章 千里行第五百一十三章 萬曆的野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債第三百八十八章 整治捕快(下)
第三百五十章 用計收心(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盜第二百一十一章 牛痘第四百八十三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下)第四十章 槍頭不能白做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盜第一百三十一章 絕望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女逞兇第六十四章 畫影圖形第四百零一章 楊家遭難第一百六十九章 誅心(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海珊第二百一十八章 任他風雨滿江湖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步走錯第三百五十九章 巧設羅網(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步走錯第三百五十七章 紅粉兵團(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步走錯第三百六十二章 初施手段第三百五十七章 紅粉兵團(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入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謀事(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燒冷竈第三百四十六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夜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十面埋伏(上)第三百七十章 細思往事心猶恨(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擡貴手第九十三章 暗影第四百九十九章 舊情難忘第一百一十五章 酬庸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女逞兇第四百六十九章 范進的修、齊、治、平(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舊情難忘第十四章 龍門第一百六十章 伏兵第八十八章 分功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石二鳥(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佛郎機人的進攻第一百零五章 烏雲蓋頂第二百六十章 相思第二百六十三章 會元誕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掃地出門第十一章 兩足何以無泥第三百四十七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江陵到來(下)第四百章 爭向納稅第三百七十四章 好兆頭(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憤怒第六百零二章 山西變革(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薛五尋親(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石二鳥(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玉杯銀燭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三百一十五章 喪報第三百八十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四百六十章 節婦清官(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榮升第八章 人命關天第五百五十六章 替天行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同表現第六十五章 好風借力(上)第五百零四章 裱糊匠出手第三百九十二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一十八章 再給一個機會(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春景(上)第五十九章 借艇割禾(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春景(上)第六十四章 畫影圖形第四百七十章 千金賞第五百八十七章 烽火(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提前殿試(上)第五十章 臨陣磨槍第七十九章 講斤頭(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江陵到來(上)第六十七章 圍棋第一百九十一章 魏永年的真性情第二百四十三章 京師不太平第三百一十章 涅槃(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緩兵計第五百四十七章 落梅(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榮升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人感應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百四十八章 遍身女衣者第三百五十五章文學少女第三十八章 功名(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按我說的做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洛的下馬威第四百三十三章 幽蘭居(下)第三百八十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五百三十章 鳴冤第三百八十六章 全新手段第五百三十三章 初會鄭洛第二百零九章 試探第三百四十八章 千里行第五百一十三章 萬曆的野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債第三百八十八章 整治捕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