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夢裡夢外

大清康熙五十八年春,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湖北漢陽府孝感縣城外突來異霞,紅光漫天,城中百姓謂之奇景,紛紛出門觀看,以致於人來人往,車水馬龍。

可是城西寧府中卻是一片寂靜,下人們只顧着低頭做事,誰也不敢發出言語,連這城外的霞光都不敢偷瞄一眼。

六重院落的大宅子顯得異常空曠,府中祠堂上擺放着佛像,青煙嫋嫋,倒也頗有幾份禪韻。

一名身着錦緞大襖的老婦此時正跪在繡墩上唸唸有詞,身旁服侍的婢女也都跪成一片。

突然從門外闖進來了一名漢子,身着黑色勁裝,剃光的額頭上冒着青茬,一根又細又短的金錢鼠尾辮子纏在腦後,臉上的神色有些焦急。

“娘,你已經跪了半日了,再跪下去怕是身子受不住.....”漢子在一旁跪着輕聲道。

老婦無動於衷,只是長嘆一口氣,念道:“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保佑我寶貝孫兒早日康復,老身願餘生禮佛,青煙不絕。”說話間卻是看也不看那身旁跪下的漢子。

若是讓這外人知曉漢子身份,看到這幅唯唯諾諾的模樣,怕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此人乃大清漢陽府城守營從三品遊擊寧忠源,年不過三十有六,之所以能受此職,也是祖上從龍入關的遺澤,數代人在這漢陽府經營,早已如同坐地虎一般。在這漢陽府一地,除卻那麼寥寥幾位軍政大員,其餘人等沒有不敬不怕的。

可就是這麼一位,如今也是一腦門子官司,前幾日寧忠源獨子寧渝在府中玩耍時突發高燒,隨後便昏迷不醒,卻讓老太太驚慌不已,連夜派人去漢陽府城告知寧忠源,隨後更是重金請來漢陽城名醫陳德久,如今這名醫病也看了,藥方子也開了,可寧大少爺卻一直未醒,急壞了府中上上下下。

就在寧忠源不知如何是好之際,一道嬌小的身影從門外飛奔過來,嘴裡叫着:“少爺醒了,少爺醒了。”

原本跪着的老婦人此時長舒一口氣,念道:“佛祖顯靈啦,佛祖顯靈啦。”不過這心口的一口氣放下,整個人就垮了下來,有些搖搖欲墜的感覺。

寧忠源喜不自禁,連忙爬起來扶起自己老母親,讓身旁的婢女好生照料,然後便快步走向了寧渝的院子。

可是,此時的寧渝,卻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小少爺。

來自後世2019年的小白領寧渝,佔據了這個生活在18世紀的寧渝的身體,二者的靈魂在不斷的融合,儘管意識還沒有徹底清醒,可是這種來自靈魂的痛楚卻依然讓寧渝低聲呻吟。

守在一旁的寧夫人默默垂淚,聽到兒子的動靜更是心如刀絞一般。

寧忠源望着正在把脈的陳德久,低聲問道:“神醫,我兒到底如何了?”

陳德久輕輕撫須,臉上雖然平淡如水,心中卻翻天覆地,因爲此病症他平生從未所見,初時脈象凝滯無比,離鬼門關也只是一線之遙,陳德久無奈之下,只好先開了一劑退熱寧神的方子,可如今發現,這脈象又變得平穩無比,竟好似從未生過病一般,簡直怪哉。

不過陳德久也不會砸自己的招牌,只好含糊道:“寧大人,貴公子如今脈象平穩,身體已無大礙。只是重痾初愈,還需幾日好生休養。”

寧忠源和一旁的寧夫人一聽此話,心中感恩戴德之下,連忙送上紋銀一百兩,並請陳德久給府中的老夫人看病。

儘管已有名醫診斷,可是寧渝還是過了整整一日一夜方纔醒來。

寧渝儘管閉着眼睛,可是感覺陽光彷彿穿過了自己的身子,整個人都暖和了起來。

兩世的記憶交織之下,讓寧渝如同歷經百年,無數陌生而熟悉的場景在他的腦海中盤旋不止,來來回回不曾停歇。一直過了良久,寧渝才感覺到自己的意識終於慢慢清醒過來了。

在一旁守着的婢女輕聲叫了起來,連忙招呼屋內屋外的婢女過來,將這一好消息告知了寧忠源夫婦,二人大喜過望,將老夫人也請了過來,一家人眼淚婆娑,不過考慮到寧渝初愈,未曾久待,便吩咐婢女好生伺候休息。

只是躺在病牀上的寧渝卻一直恍恍惚惚,如是這般養病三日,才漸漸弄清楚了自己如今的身份和狀況。

原來自己已經穿越到了康熙年間,還是康熙五十八年,如果用公曆來算,那今年就是公元1719年,也是波瀾壯闊的18世紀開篇。雖然出生的地域跟前世沒有區別,可是身份卻大大不一樣,從一個三十出頭的上班族變成了一個貨真價實的土豪二代。

可千萬別以爲這土豪二字是現代人發明的,早在《宋書·殷琰傳》中記載:“叔寶者,杜坦之子,既土豪鄉望,內外諸軍事並專之。”

何爲內外諸軍事並專之?說白了,妥妥的地方地主豪強,手裡有人有錢有槍。

根據寧渝對自己身份的瞭解,發現自己還真是不一般的金貴,這寧家雖然明面上在官場上是一個從三品武官之家,可實際上遠遠不止於此,寧氏休說在這漢陽府橫霸一方,就是在這湖廣地帶也堪稱一方豪強。

寧渝這一代人丁不算深厚,寧忠源僅有三子一女,其中寧渝爲嫡長子,還有兩個庶出的弟弟以及嫡出的姐姐,但是家族實力卻極爲雄厚,寧忠源有兄弟七人,姐妹五個,這些兄弟們分別在湖廣地帶從軍從商,還有一個更是中了舉人,在地方爲官。

雖然這些叔伯兄弟沒有佔據高位,但是手中握的資源卻是實打實的,盤根錯節之下,才讓寧氏一族越發強盛,奠定了如今的赫赫聲威。

除此以外,寧夫人孃家程氏一脈也是赫赫有名的大族,程老太爺是以戶部右侍郎的身份致仕歸來的,在這湖廣地帶,也能堪稱是大人物,除了等閒高官,這旁人也是難得一見。寧夫人的幾個哥哥如今也身處高位,高的如今已是知府知州這樣的高位,低的也是縣令縣丞一流,家中權勢顯赫無比。

在這個年代,做官的權勢已經深入人心,正所謂破家縣令,滅門府尹,這普通的百姓如同草芥一般,任人欺壓也是無力反抗,這錢財自然如海一般流了過來,享盡了人間富貴。

因此寧忠源安安心心在漢陽府做遊擊,拿着那份微薄薪資,可家族的商鋪礦山田地奴僕卻日益多了起來,就僅僅在這孝感一縣,就有良田三千餘畝,在漢陽全府中,所有的良田加起來早已超過了兩萬畝地。

寧渝此時已經徹徹底底接受了自己的身份,在前世的他本身就是一個孤兒,從小吃足了苦頭,受夠了磨難,孤身一人毫無牽掛。如今有幸重生在大富大貴之家,更是徹底拋卻了心中最後一絲羈絆。

寧渝美滋滋的想着未來的豪門少爺生活,卻不經意間摸到了頭頂的那根金錢鼠尾辮子,額頭上的青茬斷髮有些扎手,那根辮子似乎正在提醒他,你只是一個奴才。

奴才,一個很刺眼的名詞,在寧渝腦海裡蹦躂出來,他心裡有些發慌。

作爲一個現代的靈魂,寧渝無論如何自我欺瞞,都不能掩蓋他此時只是一個奴才的事實。

哪怕良田萬畝,哪怕權傾一方,在如今的大清盛世,就是一介奴才。

在如今的大清聖君康熙皇帝眼裡,這三千里江山,哪一處不是自家的牧場?哪一人不是自家的奴才?

予取予奪,只在一念之間。

寧渝終於明白了自己爲什麼會發慌,因爲無論他擁有再多,在這個八旗親貴掌天下的時代裡,他也只是一介草芥,在八旗的鐵蹄下,一切都是虛幻。

可是在這大清的盛世下,自己又能做什麼呢?

寧渝提醒着自己,如今不是1898,不是皇朝末期,而是一個所謂的康雍乾盛世時期。

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十章 出鞘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
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十章 出鞘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