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

俄羅斯帝國在遠東的開拓歷史並不算很長,早在16世紀末之前,俄羅斯帝國的觸角還沒有伸到遠東來,甚至連西伯利亞都還不是俄羅斯的領土,此時的俄羅斯僅僅只是一個剛剛統一的東北歐國家,與西伯利亞存在着極爲遙遠的距離。

當時的俄羅斯還是將目光放在了歐洲,可問題是當時的歐洲羣雄爭霸,一個弱小的俄羅斯並不能從歐洲取得太多的利益,一直到瘋狂的伊凡——也就是伊凡四世上位之後,便開始了向東方擴張的步伐。

伊凡四世是個富有才智、英明能幹之人,在繼位之後便主導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後便開始了向東方擴張,先是用五年時間滅亡了喀山汗國,而後又用了四年時間滅亡了阿斯特拉罕汗國,並且佔據了又吞併了大諾蓋汗國和巴什基爾亞,爲俄羅斯進軍西伯利亞掃平了道路。

再往後面,斯特羅甘諾夫家族開始登上了舞臺,他們在伊凡四世的支持下,派人與曾被沙皇處以重刑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聯繫,鼓動他入夥,去征服西伯利亞汗國。

在經過了長期的準備下,葉爾馬克率領八百人的隊伍,一路沿水路前進,經過楚索瓦亞河,翻越烏拉爾山,跨越謝列布良卡河、塔吉爾河、圖拉河、託博爾河,最後侵入額爾齊斯河,並且成功攻佔了西伯利亞汗國首府卡什雷克。

一直到16世紀末,俄軍徹底打敗了庫楚姆汗,併成功征服了整個西伯利亞汗國,並由此也帶來了整個俄國向遠東大規模擴張的狂潮,到了17世紀的上半葉時,俄羅斯帝國的勢力便已經到達了勒拿河、楚科奇半島和鄂霍次克海。

通過這種大規模擴張,俄羅斯接連佔領了鄂畢河中下游地區,相繼滅了彼雷姆酋長國和葉潘恰酋長國,在這裡建立了彼雷姆城和圖林斯克城,並且開始朝着鄂畢河上游的推進,於託木河口建立了託木斯克城,與當地的蒙古族發生了激烈的鬥爭。

等到了清軍入關之後,俄軍便從貝加爾湖南岸,一路南下直逼中國的蒙古地區,並且東進抵達黑龍江上游的石勒喀河,進而入侵黑龍江,並在康熙年間最終爆發了與清廷的戰爭,也就是雅克薩之戰。

談起過去的雅克薩之戰,沙耶洛夫便多多少少有些不服氣,他用一種極爲低沉的聲音說道:“當時的雅克薩城根本就沒有帝國的軍隊,只有哥薩克的那些囚犯,而且也只有幾百人,可是在這個地方,韃靼人能夠調集數千人——這纔是我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若非這一次的失敗,帝國怎麼可能會簽訂《尼布楚條約》?像這種恥辱的條約,根本就不應該簽署!”

薩瓦務拉伯爵並沒有感覺到奇怪,實際上當年《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俄羅斯使臣戈洛文在回國之後甚至還受到了攻擊,在當時的俄羅斯人看來,俄羅斯帝國根本不應該簽署這樣的條約!

因爲在俄羅斯人看來,由於戈洛文的畏懼,迫不得已幾乎完全按照中國方面提出的條件來進行談判,而這個條約使俄國人不僅喪失一大塊領土,也喪失了阿穆爾河的航行權,這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薩瓦務拉伯爵輕輕搖了搖頭,低聲道:“當年的俄羅斯,根本無力支持在遠東的大規模戰爭——你知道的,當時的俄國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強國。”

“沒錯,當時的俄國並不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強國,財政匱乏,****,裝備落後.......想要贏得在遠東的戰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沙耶洛夫總督苦笑道,這也是爲什麼在《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俄羅斯人老實了一陣子的原因,因爲他們知道在遙遠的東方還有一個很強盛的國家,並非那些愚昧落後的各大汗國能比。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

“沒錯,現在不一樣了,這也帝國再次派我前來遠東的原因,我們需要糾正一個三十五年前的錯誤,而錯誤的代價需要由韃靼人來承擔!”

薩瓦務拉伯爵眼裡閃過一絲自信的光芒,他當然有理由足夠自信,因爲他們曾經擁有一位偉大的君王,那就是彼得四世。

俄國在這位偉大的帝王的帶領下,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就徹底煥然一新,一躍成爲了世界強國,甚至比起西歐其他國家都要強盛幾分,被人們尊稱爲“彼得大帝”。

18世紀初期,俄國正好爆發了大北方戰爭,與瑞典王國展開了圍繞波羅的海的出海口的爭霸,因此彼得四世爲了贏得了戰爭,不惜發起了內部的改革,目的便是爲了贏得這一次戰爭的勝利。

在這次改革期間,彼得四世派人積極學習西歐的先進文化技術,並且對東正教進行了嚴酷的打壓,甚至爲此廢掉了皇后,處決了當時反對改革的皇太子,堪稱是以一種破釜沉舟的代價進行改革。

而最終的改革結果,便是彼得四世爲俄國創辦了各類手工工廠,發展對外貿易,並且加強了文化方面的教育,並提高了新政效率,最終還創建了一隻大規模的新式陸海軍,並最終獲得了大北方戰爭的勝利,奪得了波羅的海的控制權。

薩瓦務拉伯爵略帶幾分驕傲,“此次出使韃靼,緬希科夫元帥甚至給我派遣了一支一千五百人的衛隊,如果韃靼人不願意在談判桌上付出代價,那麼這支軍隊將會去替我們拿回曾經屬於俄羅斯帝國的榮耀。”

沙耶洛夫總督深深吸了口氣,眼裡閃爍着精光,“有了這一千五百人,再加上帝國這麼多年在東西伯利亞的積累,打敗韃靼人並不算困難——更何況眼下的韃靼人也遇到了致命的危機,我相信他們是沒有那個膽子開戰的。”

“哦?難道是準噶爾人?”

沙耶洛夫總督哈哈大笑,“準噶爾人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勇氣了,他們只敢在背後悄悄踢上幾腳——如今韃靼人真正的威脅,是來自他們國家南方的一個反叛勢力,似乎叫‘楚’?總之那個反叛勢力的發展速度很快,已經徹底佔據了韃靼人的半個國家,甚至都要徹底擊敗韃靼人了.......”

“什麼?遠東已經發生了這樣的鉅變?該死,爲什麼俄羅斯的那羣官僚到現在都還沒弄清楚?”

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薩瓦務拉伯爵顯然有些措手不及,他的臉上帶着幾分憤恨。

沙耶洛夫總督苦笑道:“其實這件事也不能怪莫斯科,實在是那個楚崛起得實在太快,他們只用了四年左右,就徹底佔據了南方的一大片底盤。不過我想這個消息,對於伯爵而言應該是個好消息纔對,至少有這樣的敵人出現在韃靼人的南面,相信伯爵將會得到十分豐盛的收貨。”

薩瓦務拉伯爵並沒有太過於開心,反倒是表情有些嚴肅,“如果楚徹底成爲了中國的主宰者,這對於俄羅斯帝國絕不是一件好事,因爲它既然能夠取代韃靼人,說明它比韃靼人擁有更強大的實力,也將會擁有更大的野心。”

在俄羅斯人的想法當中,實力便是野心的基礎,有實力不可能沒有相對應的野心。

沙耶洛夫總督臉色帶着幾分凝重,他明白了薩瓦務拉伯爵的意思,倘若韃靼人實力夠強大,自然要拉攏敵對勢力來進行制衡,從而謀得更多的利益,可是當韃靼人都快要滅亡的時候,那就沒有了任何的意義,畢竟失去了領土的王朝,什麼也提供不了.....

最好的辦法便是繼續維持韃靼人的統治,只有這樣,俄羅斯帝國所能謀劃的利益纔是最大的,畢竟只有活着的肥羊,才能從它的身上剪下羊毛來。

沙耶洛夫總督低聲道:“兩個多月之前,我便派人給韃靼人送去了消息,或許他們應該用不了多久,就會邀請伯爵前往韃靼人的首都,到時候伯爵或許可以選擇援助他們。”

“援助?不對。”

薩瓦務拉伯爵臉上的神情淡淡的,彷彿在說一件很輕微的小事,“讓一個國家得到保存下去,絕不僅僅只是援助,而韃靼人也不應該只是拿出感謝援救的謝禮。”

“難道?”

沙耶洛夫總督臉上閃過一絲驚訝,他心裡已經有些猜測了。

“或許可以讓韃靼人成爲偉大的俄羅斯帝國的附屬國,並且割讓他們在北方的全部領土......否則怎麼對得起偉大的俄羅斯帝國的友誼?”

薩瓦務拉伯爵神情冷酷而貪婪,他十分敏銳地察覺到了一個重大的機會,通過這個機會,或許不僅僅能讓他度過未來在莫斯科的危機,甚至能夠讓他真正進入到帝國的核心決策層當中.......

至於‘楚’這個國家,根本就沒有讓薩瓦務拉伯爵爲此多考慮一分鐘,原因很簡單,在強盛的俄羅斯帝國面前,無論是韃靼人還是其他的國家,最終都只會被徹底擊敗,並沒有第二個結果。

.......

實際上,爲了應對這一次前來的羅剎人(爲了後續行文方便,羅剎都將會換成俄羅斯),清廷特遣多羅郡王和碩策凌、散秩大臣伯四格以及兵部侍郎圖理琛等人,來專門招待遠道而來的俄羅斯使團,當然這些都要等到俄羅斯人抵達北京之後。

當然,由於從北京到恰克圖的距離十分遙遠,因此清廷派遣使者前往使團,以及使團從恰克圖抵達北京,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十分漫長,恐怕俄羅斯使團需要到六月份才能抵達京師,而這也給了清廷一定的應對時間。

在養心殿內,多羅郡王和碩博爾濟吉特·策棱、散秩大臣伯四格以及兵部侍郎圖理琛等人,作爲這一次接待俄羅斯使團的大臣,正在接受雍正皇帝的敦敦教導。

“南方楚逆大軍已經在進行集結當中,怕是他們北犯之日亦將臨近,值此之機,我大清既要保全領土,又要儘可能避免兩線作戰......這其中如何把握,還需要諸位臣工謹慎以待。”

雍正臉上帶着幾分無奈之色,眼下的局勢比過去還要複雜,也着實讓他感到無比的頭疼,若是處理得稍有不慎,怕是又是一場禍事。

作爲負責此次談判的主要大臣,多羅郡王策棱深感此次談判的複雜,他原本就是蒙古喀爾喀部人,跟俄羅斯人也不是沒有打過交道,從心底裡對俄人都有幾分排斥。

用粗俗無禮和戰力強盛來形容俄羅斯人,便是最好的介紹。

“皇上,奴才以爲,此次談判俄人必將會以楚逆之事,威逼我大清讓步,倘若到了那一步,奴才卻是不知該以何種姿態去面對俄人。”

“若不觸及大節,讓也就讓了,終歸需得全力斡旋,以避免俄人在北方邊境生事。”

雍正這番話幾乎是已經定下了調子,而散秩大臣伯四格和兵部侍郎圖理琛聽到了這裡,卻是都極爲隱蔽地皺了下眉頭,若是皇帝抱着此念,怕是連當初《尼布楚條約》的條件都爭取不到了。

要知道,當初的《尼布楚條約》簽訂可沒有那麼簡單,雙方從一開始就火藥味十足,到後年甚至出現了俄使屢次往尼布楚哨卡增派兵力的情況,以展示赤裸裸的武力恫嚇。

而清廷在這種武力恐嚇下,儘管最終還是選擇了讓步,可是在這個過程中,負責談判的索額圖同樣也亮過了肌肉,他下令對岸沿江待命的清軍渡河,一面封鎖尼布楚,另外派兵重新包圍雅克薩,且毀掉哥薩克城外的莊稼。

與此同時,尼布楚附近生活的布里亞特蒙古人和溫科特人,由於無法繼續忍受俄國的殘酷統治,因此發動了對俄軍的起義,大概有數百蒙古人對尼布楚發起了進攻,還派人要求與清朝使團聯合進攻尼布楚。

正是在清軍的軍事行動和地方部族起義下,才促使《尼布楚條約》的成立,因此當兵部侍郎圖理琛聽到雍正語氣裡的猶豫,一顆心便沉了下去。

“皇上,倘若一味求和,只怕會讓俄人更覺得我大清好欺,怕是會得寸進尺......”

雍正聽到這裡的時候,卻是有些沉默,苦笑着搖了搖頭,“若非萬般無奈,誰願意做個只會割地的皇帝?”

第二章 奴才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
第二章 奴才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