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

嶽州城一戰一直持續了很久,一大部分清軍在這一戰中被消滅殆盡,剩餘的清軍也都成爲了復漢軍的俘虜,自巡撫張昌恩以下的大小官吏也都被複漢軍所俘獲,至於繳獲的糧草火藥鳥槍更是不計其數,這些物資原本就是爲了給兩廣的援軍而準備的,如今卻都便宜了復漢軍。

消滅了南面的清軍之後,寧渝略作休整,等到軍容士氣略微恢復,便向着羅霄山出發,一路上士氣高昂,人人臉上帶着笑容。

此時羅霄山的清軍只有七千多人,被複漢軍堵在了山上動彈不得,特別是隨着屢次攻擊失敗,使得山上清軍士氣急劇下降,許多人開始偷偷跑下山,投降了復漢軍。

在這種情況下,援軍久久未到,王宣內心也開始出現了動搖,此時若是投了復漢軍,想必對面不會過於爲難自己。

至於什麼忠於大清,忠於皇上,能比得上自家的小命?

可是王宣也是讀過聖賢書的,如果主動投降,這面子上卻有些過意不去,他心裡思索着,要不要派自己的親信去聯繫下,談談投降的條件,然後來個三請三讓,這樣自己裝作被部下逼迫不得不降,裡子面子也就都有了。

只是還未等王宣派人下山,寧渝將張昌恩的巡撫大旗已經插到了山腳下,這一下子卻是徹底把王宣給震懾住了,巡撫大旗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他們的後路,張昌恩也被一窩給端下來了。

這纔多久的功夫?王宣的心裡有些駭然,他再也顧不得什麼體面了,將所有的綠營將佐都召集了起來。

“諸位,如今我軍已成孤軍之勢,被困在了這羅宵山之上,可有什麼好對策?”王宣一邊不動聲色地說着,一邊打量着營中諸將的神色。

衆人此時也都知道了自己後路被斷,心裡亦是恐慌無比,一個個臉色慘淡,當下便有人道:“還請將軍示下,給我們一條活路走吧。”

王宣心裡亦是如此想法,不過面子上卻佯裝嘆氣,甚至還有些悲痛欲絕的感覺,“若是但有一線生機,我自當爲諸位全力保全,只是當下卻無路可走了啊。”

衆將便齊齊開口道:“將軍,此戰非我等不力,實在是復漢軍槍炮甚利,我軍之敗不再將軍,該當以保全我軍爲主,不如跟復漢軍議和吧。”

所謂的議和,大傢伙心裡都明白,不過是投降換個說法而已,對於他們這些綠營將佐而言,根本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大傢伙都是湖廣人,老鄉自然不會爲難老鄉。

出於這番考慮,王宣也就派人聯繫了復漢軍,表示了投降的意思。

寧渝得知消息後,亦是十分開懷,表示願意接納王宣的投降,並且對於降兵降將都不會爲難,只要經過一番整編之後,到時候還會讓他們帶兵。

對於此結果,已經是王宣所不敢想的了,想要在這種情況下保全自己的兵權,完全是異想天開,而此時寧渝卻願意給他這樣的希望,自然也是盡心盡力。

其實這一仗當中,投降的綠營官兵數量不少,合計至少有一萬二千多人,真正死於戰場上的綠營兵也不過才六千餘人,還有一部分是自己跑路了。

至於投降的千總以上的綠營將佐,更是多達數十人,如何處理這些人,將會直接影響到後面綠營軍對復漢軍的看法。像之前的嶽凌峰和許明遠就是一個例子,若是沒有這二人作爲榜樣,這些綠營官兵也不會投降的那麼順利。

說白了,打天下也是一個爭人心的過程,對於綠營將佐,寧渝的態度始終都是以懷柔爲主,只有儘可能去吸引這些人投入復漢軍,才能打好這一場反清之戰。

寧渝準備將這些將佐都打發到復漢軍講武堂去學習,至於手下的綠營兵丁,會將其中罪大惡極的一部分給處死,以振民心,其餘的都會剪去辮子,將其中的老弱都裁汰掉,轉爲他用,至於剩下的精幹力量則會發往新兵營,重新開始訓練以及完成思想教育課程。

這些新兵到時候也會打散來補充各師團,從而杜絕他們會出現抱團的情況,經過這麼一番的操作,那些綠營兵將也就知道了好歹,自然再也不會有二心了。

Wшw ●ttk an ●¢○

。。。。。。。。。。。。。。。。。。。。。。。。。。。。。。。。。。。。。。。

打完嶽州一戰,寧渝也開始在嶽州進行駐紮修整,而此時其他方向的消息也都傳了過來,讓寧渝的眉頭忽而舒展,忽而皺起來。

首先就是寧忠義的第二主力師,一路上根本沒有什麼清兵阻攔,已經率兵攻下了常德,正準備繼續南下,席捲整個湖南。可與此同時,清軍兩廣援軍四萬綠營已經到了衡州,不日便會抵達長沙。

除此之外,令寧渝最爲憂心的是,根據探子傳來的消息,查弼納的四省綠營合計七萬清軍,正在快速集結中,最遲到七月就會出南昌,進攻九江。而年羹堯的三萬陝兵也正在興安府集結,做出一副直逼鄖陽的模樣。

這就是十萬綠營,更不用說從京師西山大營出來的五萬八旗兵馬,到時候若是全部匯聚在一起,這就是十五萬大軍,若再加上四萬兩廣的兵馬,這就是實打實地二十萬大軍了。

寧渝相信在此時,父親和崔先生也在想辦法去擴充自己的軍力,來抵禦三面清軍的夾攻,可是自己這一路,卻要打出花樣來,首先必須在月底前,消滅或者是打殘兩廣的清兵,否則自己將會有腹背受敵的威脅。其次就是抓緊把這一萬多俘兵送回武昌進行改編,到時候也能加強幾分目前復漢軍的實力,最後就是解除後顧之憂以後,東進江西,威逼江南。

康熙六十年五月十八,寧渝安排二團團長薛程率兵將那一萬綠營降兵送回了武昌進行改變,自己率領一師剩餘八千人,從嶽州出湘陰,威逼長沙。此外寧渝還傳令給寧忠義,讓他率軍由常德出益陽,對長沙形成夾攻之勢。

可以說,目前的復漢軍正在跟清軍搶時間,誰能先佔據長沙,誰就先佔據了戰局的主動權,嶽州、常德以及衡州,正圍繞着長沙開展一次生死博弈。

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六章 雛鷹營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四十章 出鞘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十八章 收徒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八十八章 兄弟
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六章 雛鷹營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四十章 出鞘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十八章 收徒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八十八章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