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

“大楚使臣寧忠海見過將軍大人,正如鬆平綱吉所說那般丰神俊逸,果然是世間難得一見的偉男子。”

寧忠海望着面前這個身材高大的男人,臉上不由得露出幾分驚訝,要知道這年頭日本人個個都十分矮小,像德川吉宗這般高大的男子,卻是十分少見。

德川吉宗臉上帶着幾分笑容,點了點頭,隨後便輕聲道:“貴使此來日本,本將軍亦是欣喜異常,還請上座。”

衆人紛紛選擇跪坐在殿中的小方桌後面,桌子上各自放着一壺清酒,還有幾碟小菜,看上去顯得極爲精緻,倒也頗爲不俗,而在桌子旁邊,還斜坐着一位畫了濃厚妝容的侍女,意在服侍用餐。

寧忠海坐定之後,卻是拍了拍雙手,隨後身邊一人便從懷裡掏出了一本小冊子,呈遞給了寧忠海,而寧忠海則是望着德川吉宗,笑道:“我使團如今抵達江戶,卻是一同攜帶了一批禮物,其中上等的瓷器十對,繡緞百匹,另外還有兩隻手銃。”

“哦?手銃?”

德川吉宗聽到寧忠海所說的禮物之後,對於那些瓷器繡緞並沒有太多的興趣,反而是這手銃,卻是讓他感覺到幾分好奇。

對於德川吉宗而言,手銃並不是什麼特別稀罕的東西,因爲他比較崇尚蘭學(即西學),儘管日本已經實施了十分嚴格的鎖國令,可是德川吉宗依然在四年前頒佈了“洋書解禁令”,由此接觸到了許多西方事物,其中也包括西方流傳過來的手銃。

在德川吉宗本人的庫房當中,就擁有來自大清和西洋的手銃,其中還包括單手轉輪打火槍,其先進程度並不亞於他國,因此他在聽說寧楚有手銃贈送時,便有些驚訝。

見德川吉宗感興趣,寧忠海便拍了拍手,隨後便有人從外面將裝有手銃的禮盒端了進來,不過在檢查時已經完全去除了火藥彈丸等部分,只是空手銃,因此並不擔心會有危險。

當德川吉宗打開盒子之後,卻是看見兩隻造型精美的手銃放在了盒子裡,整體外觀給人一種非常精緻的感覺,中間擁有一個鼓起的彈巢,握把採用流線型設計,核桃楸製成的槍柄經過了塗油處理,顯得十分亮麗美觀。

“將軍大人,這手銃乃我軍目前的定型產品,被命名爲革新二年制轉輪手槍,將會在全軍軍官中進行配發,它主要的特點就在於上面的轉輪,可以同時安裝六顆定裝子彈,可利用扳機實現連發。”

寧忠海一臉笑呵呵地介紹道,這也是武力展示的第一步,之所以選擇轉輪手槍,而不是那些燧發槍,原因就在於這款轉輪手槍的成本太高太高,就算想要仿製也非常困難,而且也只是一款輔助武器。

然而此時的德川吉宗似乎完全沉迷在這款手槍中,他望着鋼製的槍管箍、扳機護圈,還有精緻的擊發鎖板、擊錘和火鐮,卻是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這是一款超越了德川吉宗想象的武器,而且也是目前的日本所不能製造的武器。

“貴使帶來的禮物,本將軍很喜歡,一定會好好珍藏起來,至於預備給皇帝陛下的禮物,也還請貴使到時候帶回去。”

德川吉宗一臉感嘆道,隨後便招呼衆人開始吃喝起來,可是此時的日本君臣,因爲這個獻禮環節,卻是心情有幾分沉重,眼下的日本落後寧楚太多太多了。

一直等到酒過三巡之後,寧忠海卻是首先發難,笑道:“在來到日本之前,陛下曾經囑託過臣一事,那就是在薩摩藩的問題上,一定要及早決斷,絕不能影響後續跟將軍大人的合作。”

見寧忠海一下子拋出這個問題,德川吉宗卻是有些沉默了,不過好在現場也不止他一個人,老中水野忠之連忙接過話頭,笑道:“貴使此番卻是有些心急了,薩摩藩之事畢竟非同尋常,將軍大人已經派人前往島津家,到時候終究會給貴使一個交代。”

“將軍大人好意,本使心領,只是有一個消息,卻是忘記告訴將軍大人,在我等抵達日本之際,我大楚海軍應當也抵達了九州,若是有什麼話是幕府不好說的,我大楚也可直接詢問島津家。”

寧忠海臉上帶着一絲冷笑,隨後端起桌子上的酒杯,淺嘗輒止般嚐了一口。

聽到寧楚已經開始行動,德川吉宗連同其他的日本大小官員,臉上也有幾分不好看,這一舉動實在是太過於羞辱人了。

“此事是否有些太過分了.......無論島津家犯下了什麼錯誤,終究是可以彌補的,若是直接懲戒,那也是我幕府的內事。”

德川吉宗憋着怒氣,望着寧忠海冷冷道,“此事還是有商量的餘地,只是本將軍也需要給天皇陛下一個交代。”

寧忠海臉上卻是微微一笑,“若是說商量,自然會給將軍大人商量的時間,可是我大楚海軍巡視海域也是應有之責。”

這就是赤裸裸開始耍流氓了,對於寧忠海來說,他是上國親王,對付一個下國的所謂徵夷大將軍,何須低三下四?同不同意可以商量,但是怎麼做寧楚自己有決斷,其他人干預不了。

對於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德川吉宗而言,他自然不會將眼前的場面放在眼裡,只是這件事也確實讓人有些頭疼,原因還是很簡單,那就是對於薩摩藩到底採用什麼樣的手段,到目前還沒有得到一個定性。

德川吉宗決定繼續試探一番,便故作沉吟道:“其實對於薩摩藩,幕府倒也不是一定要縱容,可是本將軍也要知道天朝到底是什麼想法?只要不佔據九州,一切都好說。”

寧忠海很快就聽明白了,可以打,但是不能佔據不走,不管怎麼樣,明面上九州終歸是日本的底盤,這是幕府給到的底線,當下便笑道:“日本人多地窄,土地貧瘠,我天朝富有四海,自然是瞧不上眼的——將軍若是擔心這個,不如想想將來通過天朝貿易,能夠獲得多少好處。”

德川吉宗有些無奈,見寧忠海威逼利誘的手段耍弄得極爲熟練,只得苦笑道:“本將軍何嘗不願一改日本目前貧瘠之現狀?只是日本積貧已久,本將軍雖努力推行改革,可是依然無法徹底洗刷前朝頹勢。”

對於日本歷史已經有一定了解的寧忠海,自然能夠聽明白德川吉宗的意思,其實還是在怪罪前面幾任德川將軍,給他留下的一個攤子實在是太爛了。

在德川吉宗之前,第七代將軍德川家繼繼位時只有五歲,而且在位三年便已經夭折,因此沒什麼鍋,再之前第六代將軍德川家宣,同樣也是在位三年,並不能做太多的事情,真正問題還是出在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身上。

德川綱吉雖然在位二十九年,可是一直都廝混在大奧裡,在大奧干政的情況下,國家財政急速向尊皇崇佛方向傾斜,並斥巨資翻修破敗的皇陵宮廟。除了這些之外,德川綱吉還建立側用人制度,致使幕府機構膨脹,俸祿激增,像柳澤吉保這樣的側用人,一人獨領役俸7萬石,而像柳澤吉保一樣由藩臣入幕府的側用衆,共有五百多人。

在這些弊政的影響下,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幕府財政陷入了徹底的崩潰,金銀礦早已不堪敷用,而且因爲對外貿易的緣故,白銀還處於長期外流的狀態,可以說國事艱危從那時就埋下了種子。

德川綱吉爲了解決通貨嚴重不足和財政赤字的問題,實行了一次元祿貨幣改鑄,也就是將以往的舊幣(慶長金銀幣)回收重熔,改鑄爲十六種元祿-寶永金銀幣,並以法定面值等值兌換,不管新舊幣的成色或重量差異如何,像一枚慶長小判金等值兌換一枚元祿小判金。

可問題是,幕府雖然把百姓當成傻子忽悠,可是百姓也不傻啊,特別是對於那些商賈而言,自然能看出德川幕府的花樣,實際上這一次改鑄就是撈錢的活動,因爲新鑄的元祿-寶永金銀幣較舊幣在本質上貶值了近一半。

從這次改鑄之後,幕府雖然獲取了大量的鑄幣稅收益,可是百姓對其的信任也大大降低,還驅使一些投機商人興起僞鑄之風,即將高成色的舊幣私自熔化,私鑄成低成色的新幣,然後混入到流通中,導致金銀比值劇烈波動,使得幕府威嚴徹底蕩然無存。

在這件事之後,德川綱吉因爲其世子,也就是年僅5歲的德鬆病死,從而對佛法深感興趣,並在日本和尚隆的影響下,發佈了《生類憐憫令》,相當於現在的動物保護法,特別是嚴禁殺狗,亦不得食用狗肉,以至於民間送了一個外號“狗公方”。

對於德川綱吉的功過,作爲後輩的德川吉宗自然不好去評價,但是要說他心裡沒有怨恚之意,那自然也是不可能的,就像德川吉宗繼位之初,就廢止了德川綱吉創建的側用人制度,就是一種無聲的批駁。

“元祿時期所造成的財政困境,也不是那麼好跨越的,但是將軍大人若是想要有所改變,可不能繼續飲鴆解渴了。”

寧忠海夾起了一筷子魚肉,放進嘴裡,細細品味着,他能夠感覺到魚兒應該是快要上鉤了。

果不其然,在不討論薩摩藩問題後,德川吉宗心裡的戒備下降了許多,他眼裡閃過一絲猶豫,輕聲道:“貴使的意思是,要重新設立幣制?”

“對,沒錯,幕府在元祿時期實行改鑄,想要成功本身就是癡心妄想,因爲當時完全就是竭澤而漁的意思,通過對貨幣的強行貶值來獲取利益,這種事情可一可二卻不能可三,否則天下都將會大亂。”

寧忠海毫不客氣地揭開了幕府臉上的遮羞布,將屁股老老實實露了出來,因爲這就是幕府在處理財政問題上的常規手法,實際上若非寧楚的出現,以德川幕府目前的財政情況,最多再過十年左右,德川吉宗也會下令改鑄新幣,以緩解財政困境。

德川吉宗臉上沒有絲毫的羞愧之情,他也不需要爲前面幾任將軍的做法羞愧,只是開始揣測起寧忠海的用意,凝聲道:“使臣倒是瞭解不少,只是本將軍也很好奇,既然使臣說這些,莫非已經有了解決之道?”

“沒錯。”

寧忠海終於揭開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將軍大人,以幕府目前的問題來看,其實最大的原因是缺少一筆巨大的可利用資金,無法徹底開發其他地域的資源,而這個錢雖然將軍拿不出,幕府也拿不出,可是天朝能夠拿出來。”

德川吉宗眼裡閃過一絲質疑,在他看來,天朝有一句名言還是很有道理的,那就是天上不會掉餡餅,寧楚也不會白白幫助自己。

“若是貴國願意借錢給弊國,那自然是極好的,可是弊國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寧忠海卻是不慌不忙的從懷裡掏出一枚金元和一枚銀元,呈遞給了德川吉宗,笑道:“其實很簡單,貴國金銀比值不等,以致於被他國套利甚多,說明貴國發行貨幣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漏洞,若是想要規避這一點,不妨使用本國貨幣,由本國中央銀行被背書,即可保證鑄幣之利,又可平衡經濟。”

“什麼,用天朝貨幣?這樣一來,弊國國體何在?”

說話的不說德川吉宗,而是幕府老中安藤信友,他一臉的驚怒之色,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也欺人太甚了。

“當然,也不會白白使用......”

寧忠海撇了撇嘴,將自己的條件一一列出,“首先,若是使用本國貨幣,則可全方位納入到我國所主導的貿易體系當中,亦包括將來其他加入我貿易體系的國家,通行無阻。”

寧忠海所說的其實就是未來亞洲自貿組織的雛形,其實也就是畫了一個餅,可儘管只是餅,對於在場日本人的吸引力也是頗爲巨大的,這代表着整個華夏數億人的龐大市場需求,是一座實實在在的金山礦。

望着周邊日本人的神態,寧忠海不由得露出一絲微笑,準備繼續拋出另一個驚喜。

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九十章 傷亡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章 尋礦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六章 雛鷹營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十八章 收徒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
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九十章 傷亡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章 尋礦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六章 雛鷹營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十八章 收徒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