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八章 辭官辭職

四百六十八章 辭官?辭職? www◆ Tтkд n◆ ¢ ○

最近這幾天,京師官場最大的話題只有一個,就是宮中文淵閣中空出的那間屋子。

次輔這個位置沒有敢想的,絕對是在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與武英殿大學士彭閣老之間產生。其餘依次遞補後,六個宰輔中就會空出一個排名最末的東閣大學士位置,這纔是熱議的對象。

目前天下督撫中,沒有特別拔尖可以直接入閣的,所以這次入閣估計還是要從六部尚書裡選。

吏部、刑部、禮部三個尚書資歷稍弱,都是近三年才履任的,而工部地位又太低,以工部尚書入閣聽起來像個笑話。議來議去,只有戶部晏尚書和兵部盧尚書兩個人各方面都比較合適,成爲大熱人選。

不過看情勢,人選要等到天子回京後,才能塵埃落定。

此外還突然爆出了一個比較奪人眼球的消息,李佑上疏辭職了!算算日期,距他廷推得官這才十天時間…

那日久違的李大人回到的朝堂上,表現依舊奪目。他又是搬出祖制,又是以退出相要挾,連助紂爲虐禍亂朝綱都罵出來了。最後付出了三年俸祿(一品的)的慘重代價,這纔將官職抓到手裡,可謂來之不易。爲何十天後又上疏請辭?

不得不說,李佑作爲一個名人,奏疏在傳遞過程中,從通政司到文書房,有太多因爲好奇而翻看得了,這又不是密疏,所以傳出消息實屬正常。

與軍情、災情一樣。官員請辭的奏疏到了宮中。無論是慰留也好,准奏也好,一般都必須要有明確的硃批。因爲這關係到國家機器的無故障運轉,含糊不得,不能裝糊塗留中不發。

國朝史上,對官員請辭奏疏不管不顧不聞不問的天子只有一位,以荒廢政務出名的神宗皇帝,那時候內閣殘廢到只有一個首輔葉向高。

麥承恩知道太后籌謀和在意的是什麼,提督巡捕五營就是她老人家心中的大計。所以他慌里慌張入了慈聖宮,要將李佑奏本呈給錢太后。

那錢太后最近對政務心灰意懶。不大喜歡閱覽枯燥無味的奏章。這次打開奏疏,又看到開頭李佑的署名,頓感有點煩,又合上奏本。問道:“什麼事情?你說李佑要辭官?”

麥承恩便將奏疏大約意思複述一遍,強調了李佑與提督巡捕五營不肯兩立的決心,最後道:“李佑辭官,內閣不敢擅專,故請聖裁。”

錢太后沉吟不語片刻。若準其辭官,後果其一將是又讓李佑揚名了,可想而知,外面只怕要傳起“李大人高風亮節不戀權勢主動避位”之類令人作嘔的說辭!

其二,如果有心人故意煽動,說不定又要引起文官質疑。就像廷推時險些鬧出文官銓選全軍覆沒、只剩兩個勳貴候選的醜聞。當時文官們簡直就要像火山一樣了。

這次若有人在其中引導,難保不會讓文官們形成“文臣被罷退,還是要提拔重用勳貴”的不良印象。

反過來,錢太后又想象了一下不準李佑辭官的情況。

李佑這次辭官的理由是朝廷本意要事權歸一,不能先後出現兩個提督。如果不接受李佑辭官,那麼任命提督巡捕五營的事就要多些波折,不然李佑還會繼續反覆辭職的。

而且李佑之前上過另一個奏章,要裁撤中城兵馬司,由兵馬司總院代行其責,這隻怕也是李佑開出的條件。雖然這本辭官奏疏中沒有明說。

錢太后當即可以斷定,李佑的本意絕對不想辭官,這只是要挾手段而已。什麼兩個提督不可兩立,都是藉口,他不可能真的不要官職。

以一般思路考量。李佑肯定留下了妥協餘地。李佑如今有名有利,沒有將自己置於險地不留後路的必要。換句話說,他不會行險一搏。

錢太后當即想到,這個餘地八成就是“裁撤中城兵馬司”。比起罷設提督巡捕五營,裁撤中城兵馬司,將中城事權交由李佑直管,是個較爲可以接受的條件。這中城兵馬司,似乎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

要不要接受?正當錢太后斟酌時,卻聽宮門內監稟報道,歸德千歲帶着聖外孫進宮謁見。

“傳。”錢太后諭示。

不多時,歸德長公主笑容滿面的親自抱着不滿週歲的幼兒上了殿。

錢太后暫且放下心思,伸手將外孫接過來逗弄。她對這個樣貌漂亮的外孫頗爲喜愛,時有含飴弄孫之樂。

之前宮中十幾年未聞嬰啼,按着老說法這不是什麼好事,國運不足時纔會如此。此言顯是不值一駁,不過錢太后時常召外孫入宮,未嘗不是抱着以此彌補氣運的念頭。

關鍵是外孫兒雖然隨母姓,但不是朱家直系子孫,與將來的皇位絲毫沒有關係,可以毫無顧忌的寵愛而不必提防和擔心什麼。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李佑上了辭職疏後,便閒了下來,這天準備領着一雙兒女去逛城隍廟的廟會。

剛行至前庭,便見朱部郎風風火火的前來拜訪,叫道:“都在傳言你做不下去了,要辭官。這是真是假?”

貴客到門,李佑只好將不情不願的兒女哄了回去,又將朱部郎請入堂中,“在下並未辭官,只是辭職而已。”

朱部郎疑惑的反問:“辭職?”

李佑強調道:“是的,辭去了提督五城兵馬指揮職務而已。”

朱部郎恍然大悟,“原來你還是在文字中留着後路!我說以你的秉性,費盡力氣纔到手的官職,怎能說丟就丟去了。我是聽通政司文書說的,想必是他翻看奏本慌里慌張的,弄錯了你的意思。”

朱放鶴算是明白了,李佑的官職全稱是“檢校右僉都御史、提督五城兵馬指揮司”,前半段是官銜,後半段是差使。

而李佑辭去的只是後半段差使,所以叫做辭職,不叫辭官,不知怎的以訛傳訛成了辭官。就算辭去了差使,李佑還是檢校右僉都御史,清流的名色依舊留着。

對李佑而言,這就是退“半”步海闊天空。

朱部郎笑道:“沒了差使,檢校僉憲就是個虛銜,你心裡還是捨不得辭去實權的罷?這種半吊子辭官,欲走還留的,聖母不會准奏的。你要辭官,聖母說不定敢下狠心絕了你這個後患。”

“不管準不準,有個聲響也好。不然總是留中不發,叫我怎麼去開局?”李佑胸有成竹道。

他相信,錢太后經過斟酌輕重,並顧及影響,肯定不會准奏辭職。

錢太后的大局是提拔勳貴勢力,無緣無故罷黜他李佑將在輿論中對大局起到負面作用。他李佑又不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廷推動靜那麼大,至今才十日時間,餘波還沒有完全消除乾淨,太后應當不會冒險。這也是他目前似乎唯一可以倚仗借用的勢。

再說他開出的條件其實很簡單,罷設提督巡捕五營,一看就是漫天要價。真正的落地還錢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中城兵馬司而已,不至於讓錢太后接受不了。

只要太后她老人家在前一封被留中的奏摺上,硃批一個準字,那就一切大吉了。

萬事開頭難,有了中城兵馬司留下的人手和地盤,就有了根基,也就擺脫了一窮二白的局面。免得只掛着空殼,讓巧婦也難於無米之炊,這纔是他李佑最根本的目的。

朱放鶴想起了什麼,捧腹大笑,“我忽然覺得,你真辭去差使也很好!當一個專職的大號御史,才能讓你心無旁騖的本色演出!不知爲何,說實話我有點期待太后準你辭職。”

面對友人的調笑,李佑苦笑幾聲。

都察院中,除了左都御史、左副都御使、左僉都御使算得上坐堂長官,其餘右字頭系列御史和十三道監察御史都算是外差官。

以十三道監察御史爲例,一共一百多個,在國朝也算聲名赫赫。但他們真正的威懾力不在於言官可以風聞言事,嘴皮子很多時候都是虛的。

監察御史的真正威懾力在於,他們主要任務其實是擔任各種外差去巡視、督察各地方各衙門甚至各軍隊。比如清軍御史、巡關御史、督糧御史等,大的有巡按御史、放賑救災御史。

此時,監察御史往往就是俗稱的見官大一級欽差身份。這樣的安排,自然也是出自國朝體制中以小制大的思想。

嚴格來說,巡撫總督這些也屬於外差範疇,不過已經逐漸固定化爲封疆大吏官職了,李佑的提督五城兵馬司就是類似的一種。

沒了外差,只剩御史官銜,那真是渾身只剩嘴皮子的“言官”了。倒也確實可以發揮李佑的最大特長,說是本色演出也不爲過。不過李佑目前又不是“意見領袖”,只能說有成爲“意見領袖”的潛質。

李佑無奈搖頭道:“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聖母老糊塗了。”

此時忽見家人領着位吏部差役匆匆上堂,那差役稟道:“李大人!你的奏疏被宮中準了,詔旨到了部中,請你去領旨!”

李佑心頭一喜,看來錢太后很知趣的批下了前幾天被留中不發的那封奏請。又想起什麼,很驚訝的問道:“裁撤中城兵馬司是吏部職責,叫本官領旨作甚?”

吏部差役莫名其妙,“什麼裁撤中城兵馬司,聽說是大人的請辭疏被準了,所以請你去領旨。”

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門二百八十六章 揚州城印象之二三百四十二章 我就敢休了你求給力第189章 通州一夜第68章 新官上任二百四十二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五百二十六章 兵馬司鬧劇二百二十八章 分票中書初體驗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五百七十五章 外行的新東家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第188章 離鄉進京再解釋一下吧第50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155章 相聲說不成便罵人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五百六十一章 管教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第69章 上任第一把火五百六十二章 銀號現狀六百四十章 那我就等着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三百六十一章 花落誰家四百二十三章 連環悶棍四百四十二章 清君側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五百四十八章 有點心虛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五百二十七章 信口開河第204章 不如歸去?三百二十七章 你應該是失心瘋了二百六十章 李佑你這個混蛋四百三十八章 靜夜思第68章 新官上任二百八十章 三步曲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第114章 一切都不是巧合五百四十五章 淡定從容彭閣老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六百一十七章 賣的是什麼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87章 令人惱火的陪嫁婢女五百六十四章 連環騙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三百五十一章 請大人以蒼生爲念五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大舞臺五百四十九章 你瞞不了我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四百章 內耗的悲劇第66章 洞房花燭之夜二百三十五章 寒夜裡汗如雨下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五百六十六章 這裡面有機會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三百九十四章 高處不勝寒月票在哪裡四百一十四章 二十四總商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義三百八十一章 翁婿攤牌第194章 血書疑案五百四十九章 你瞞不了我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四百零五章 淳樸的百姓泣血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二百四十一章 藝術家嫖妓能叫嫖麼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五百二十一章 南城弊政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四百八十七章 貪贓與私鹽二百五十九章 你爭我奪六百零二章 爭論第75章 迎接考察團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懷德六百零一章 飯碗和體面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三百三十六章 杜老爺託孤二百一十六章 垂拱而治的含義第89章 老泰山的帝王術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四百九十六章 認清大勢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懷德四百五十四章 再次進京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三百五十九章 人算和天算五百八十九章 這纔是真戲肉第29章 女人不可貌相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五百一十二章 僵持住的局面第190章 踩出個什麼東西?!四百三十六章 清流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三百七十一章 紛至沓來的瑣事
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門二百八十六章 揚州城印象之二三百四十二章 我就敢休了你求給力第189章 通州一夜第68章 新官上任二百四十二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五百二十六章 兵馬司鬧劇二百二十八章 分票中書初體驗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五百七十五章 外行的新東家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第188章 離鄉進京再解釋一下吧第50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155章 相聲說不成便罵人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五百六十一章 管教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第69章 上任第一把火五百六十二章 銀號現狀六百四十章 那我就等着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三百六十一章 花落誰家四百二十三章 連環悶棍四百四十二章 清君側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五百四十八章 有點心虛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五百二十七章 信口開河第204章 不如歸去?三百二十七章 你應該是失心瘋了二百六十章 李佑你這個混蛋四百三十八章 靜夜思第68章 新官上任二百八十章 三步曲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第114章 一切都不是巧合五百四十五章 淡定從容彭閣老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六百一十七章 賣的是什麼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87章 令人惱火的陪嫁婢女五百六十四章 連環騙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三百五十一章 請大人以蒼生爲念五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大舞臺五百四十九章 你瞞不了我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四百章 內耗的悲劇第66章 洞房花燭之夜二百三十五章 寒夜裡汗如雨下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五百六十六章 這裡面有機會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三百九十四章 高處不勝寒月票在哪裡四百一十四章 二十四總商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義三百八十一章 翁婿攤牌第194章 血書疑案五百四十九章 你瞞不了我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四百零五章 淳樸的百姓泣血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二百四十一章 藝術家嫖妓能叫嫖麼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五百二十一章 南城弊政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四百八十七章 貪贓與私鹽二百五十九章 你爭我奪六百零二章 爭論第75章 迎接考察團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懷德六百零一章 飯碗和體面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三百三十六章 杜老爺託孤二百一十六章 垂拱而治的含義第89章 老泰山的帝王術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四百九十六章 認清大勢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懷德四百五十四章 再次進京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三百五十九章 人算和天算五百八十九章 這纔是真戲肉第29章 女人不可貌相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五百一十二章 僵持住的局面第190章 踩出個什麼東西?!四百三十六章 清流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三百七十一章 紛至沓來的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