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八章 最權威司法解釋

李佑神乎其神的一劍西來,不只是丁運使呆住,整個文華殿中一大半人全都呆住。

能進這個殿的,聰明人還是佔了多數,迅速的聯想到了所有該聯想的事情。這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嘴裡審的是案犯,眼中瞄的卻是內閣那個空位,難怪他一開始就提出了要麼處斬要麼輕放兩個選項,原來後手在這裡。

卻說李佑對丁前運使的質問,頗有一聲平地起驚雷的效果。如果是在數日之前的大諫議氛圍下,慷慨激昂的李大人無論做出什麼出格舉動,只怕都不會讓人太過於震驚。

但他最近十分平靜,深居簡出閉門謝客,很有繁華過後皆雲煙的態勢。朝中上下皆以爲他要低調一段時間修身養性了,鹽案估計也是想法子草草結案。

故而今天李大人在廷鞫上突然發力,幾乎讓所有人都深感意外。本以爲此次廷鞫只是個過場,廷推大學士纔是重頭戲,但現在看來,廷鞫在李佑手裡絕對不是過場。

幾道憤恨的目光如同閃電,射向左都御史江辛嶽,是他將本案交與李佑的!明知李佑最擅長翻雲覆雨,你還給他這個舞臺,簡直唯恐天下不亂,到底是何居心?

被無辜責怪的江總憲瞠目結舌,算是見識了“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的真諦。

他棄之若敝的將鹽案當做大麻煩丟給了李佑,但誰能想到。在李佑手裡,硬生生變成了威力巨大的武器。這種靈感和嗅覺絕對是天生的才能罷…

殿門處,丁前運使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臉色痛苦,汗如雨下,頭腦發暈,一時間感到不會說話了。

這真是經書上所說的“捨生取義殺身成仁”關頭。讀了這麼多年,還真他孃的讓他遇到了!是要救自己的命,還是保戶部?

李佑待要繼續說幾句逼迫丁前運使。卻聽到天子身邊錦衣衛官高呼“傳李佑上前”!他便只好轉身向殿裡行去,來到天子寶座下,靜聽聖諭。

景和天子將李佑叫過來。是因爲對其中關竅稀裡糊塗,別的大臣經過交頭接耳都恍然大悟了,他只有獨坐寶座抓耳撓腮的份。

但天子又不想事後聽別人講解二手新聞,便將李佑叫到身前,下聖諭垂詢道:“爲何有兩種判法?你細細奏來。”

對於在天子面前展示風采的時刻,李佑不會輕易放過,十分詳細而又深入淺出的奏道:“貪贓罪名分爲數種,此案疑難之處在於,是以監守自盜論處,還是以受財枉法之罪論處。

如若戶部知曉此事。那該案罪行就不稱爲偷運私鹽,無論如何,戶部是代表了朝廷管鹽事。故而依大明律,案犯屬貪贓中的監守自盜之罪,並另行追究戶部。

大明律亦有。各類貪贓中,凡不枉法之罪不處死刑,監守自盜並非枉法,所以以監守自盜判罰,只須抄家退贓。

如果戶部被隱瞞不知,則案犯行類同偷運私鹽的鹽梟。依大明律,屬於官員受財枉法之罪。大明律另有條文,官員偷運鹽與私鹽販同罪,以其販運私鹽數量,乃死罪無疑。

故而臣判曰:以犯贓入罪,按例要削籍爲民,並抄沒家產,永不敘用。亦或以私鹽入罪,按律當斬,家中男丁戍邊,女眷發賣教坊司。

這其中關節,在於戶部是否知情,直接關係到案犯以何種罪名入罪。人命關天,我大明自皇祖以來,向有慎刑之說,故而臣不能不慎重!之前數日本官並非推諉拖延,而是理不清戶部在其中有多大責任!”

李佑的司法解釋,權威的不能再權威了,一口一個大明律,那是太祖皇帝頒佈的,原則上足以壓倒一切。除非搬出同樣是太祖皇帝頒佈的司法解釋寶典明大誥。

但明大誥是所有大臣都想丟到故紙堆裡,並讓它永不見天日的玩意。如果官員們還想體驗被扒皮抽筋刺面砍手剁腳的話,明大誥裡可是都有。

話說李大人蘇州和揚州做官,前後加起來有兩年功夫。期間不是當推官就是親民官,幾乎沒有不和刑名獄案打交道的時候,熟能生巧後對案情輕重判法有着下意識的直覺,這是大多數高居廟堂的袞袞諸公所不具備的。

接受兩淮鹽案的當時,李大人就感到丁前運使的罪名可輕可重,如果按貪贓論罪應該不會處死,只要不貪污存糧,近些年沒聽說過哪個官員因爲貪贓被處死的,這是大家的普遍認識。

但此外也可以按照販運私鹽結案,那樣丁運使必死無疑,他這十年販運私鹽不知幾億斤,怎麼量刑也是個死,區別只是怎麼死法而已。

有了這個隱約靈感,他便特意去查了大明律,於是更加胸有成竹了。

作爲大明法律的化身,大明司法的最高裁決者,唯一能阻止李佑拿着大明律來壯聲勢的人,剛剛親政的景和天子消化了其中彎彎繞繞,一時間只能無語,揮揮手讓李佑繼續去問案。

與此案無關,與廷推大學士關係也不大的中立者聽完李大人向天子講解,細細品味之下,愈發感到李佑今天出招有兩點妙處。

首先,李佑這個司法解釋甚爲巧妙,無論是殺還是放,字字套上了大明律,叫人根本無從辯駁,卻又全在他這個主審一念之間。所謂運轉之妙,存乎一心也。

其二,權謀施展的極其巧妙,醞釀時如同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但出現時又勢如山崩,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哪。

正常情況下,無論戶部是否涉案,丁前運使絕對不會攀扯出戶部來,這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但是現在,李佑卻硬生生的近乎無中生有。製造出了一個非正常情況,如果丁運使不攀扯戶部,就是死,而且是家中男丁充軍戍邊、女眷沒入教坊司的下場。

不禁感慨道,大家都看過大明律,而且是一樣的版本,怎麼李僉憲就能看出如此多花樣。

若是別人接手此案。可能也會做文章,但不會像李大人這般巧妙。他這不是反客爲主,而是反主爲客。將選擇拋給了丁運使,或者說拋給了丁運使的親友們。

歎服之餘,忍不住也替丁前運使感到揪心。李大人給他的選項太坑人了,還不如給個痛快…

有了李佑對天子講解作爲緩衝時間,文華殿漸漸從驚聞聳動變得鴉雀無聲,所有注意力漸漸聚焦在四個人身上。

懂行的注意徐首輔,半懂不懂的注意彭閣老,比較外行的纔去緊盯丁前運使,更外行的還有看晏尚書的。

徐首輔和彭閣老臉色都不好看,兩個當事人才能最深切的體會到,李佑這招十分惡毒!這不是讓丁運使選擇,而是讓他們兩個做選擇!

徐首輔自然要力保丁運使一條命。理由不需要解釋。而彭閣老的想法,當然是要力推嫡系接班人戶部尚書晏司徒入閣,所以此刻戶部不能出現醜聞。

之前這兩件事是不矛盾的,而且是對彼此都有好處的。他們可以齊心協力將兩件事都促成,一直以來。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做的。

但眼下,李佑卻將雙選變成了單選,製造出了矛盾,製造出了對立,給他們出了一道天大的難題。

若想保晏尚書入閣,就要犧牲掉丁運使。若想保丁運使的命,就要讓晏尚書分擔鹽案罪責。還有一種最殘酷的可能,丁運使承擔所有罪名伏法了,但晏尚書仍沒有入閣…

人都有偏私和慾望,除非是達到了以萬物爲芻狗的聖人境界才能化解此事,但徐彭兩人是聖人嗎?顯然不是。

所以兩人暫時只能沉默,他們之間不但要捫心自問,同時還要互相猜測對方的心思,或者說開始猜疑對方的心思。

在沉默而壓抑,幾乎令人窒息的氛圍中,殿中衆人又漸漸的領悟到一層道理。

都以爲之前李佑故意拖延是爲了看風向,或者不想得過於罪人。今日才知道,他一直拖着不判案,就等着今天這個時刻,可謂是一箭雙鵰。

其目的不僅僅是爲了打擊晏尚書入閣勢頭,更是通過製造出不信任情緒和裂痕,對徐、彭聯盟給予沉重的一擊!對他自己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兩個分道揚鑣的大學士,總比兩個聯手的大學士所帶來的壓力要下罷。

大佬由於種種原因,遲遲不能出面,自有門人出來代言。戶部右侍郎站出來對李佑道:“兩淮遠隔千里,餘鹽之事我戶部實不知情。”

李佑彰顯言官本色,駁斥道:“兩淮運司產鹽之數皆要報戶部,年年上報產量五億斤,一直未曾變動。戶部爲何查驗不清就照準?多產出的鹽都變爲餘鹽,又被當做私鹽販賣。即使戶部真不知情,但也有失職!”

其實說起年年批准兩淮鹽場五億斤產量,李大人有點冤枉戶部了,只不過是蕭規曹隨而已,一般人哪能弄得清餘鹽產量,只當是損耗看待了。

結果官鹽五億斤一直不變,而餘鹽漸漸增加到上億斤,這纔給了南京方面和運司衙門的可趁之機。

這戶部右侍郎一時也說不清,總不能自承戶部疏忽大意對餘鹽失控,只得道:“鹽民滋生,產量日增,此乃自然之理,絕非人力可阻也!”

李佑冷笑幾聲,反問一句:“那就是你們戶部荒廢政事不作爲了?”

李大人口舌如刀,左一個失職,又一個不作爲,叫戶部尚書晏俊聽得眉頭直皺。

這裡是廷鞫,主要是爲了審理兩淮餘鹽案,但現在話題被李佑帶的越來越偏,居然開始議論起戶部職責和是否存在失誤。

哪個衙門沒有失誤?認真討論起來,誰都有一籮筐的失誤,但李佑偏偏在此興致高昂的說起戶部,其心可誅!

對於入閣形勢,晏尚書比任何人都研究的仔細,對於李佑的目的,當然也是一清二楚了。李佑今天就是爲了不擇手段將他這個大熱人選的聲勢銷去,從而間接推動第二熱門盧尚書入閣。

他也認識到,無論他今日是否出面對案情發表言論,李佑都會瞄準他的。肯定是從接到案子的一開始,李佑便準備佈局了。

想至此,晏尚書忍不住看了眼身邊的盧兵部。

這盧尚書面無表情,心中早已苦笑無數次了。他自從年輕時遭了打擊和磨練,爲官一直很講究穩字,數次教訓李佑也是如此教訓,但這李佑心竅太過於靈活了,簡直就是傳說中的七竅玲瓏心。

這次入閣機會,他知道自己搶不過晏尚書,晏尚書確實比自己要高一截。所以他打算運作的是戶部尚書這個職位,只要能當戶部尚書,也算是前進了。

沒想到李佑居然能無中生有,硬是製造出一個上位時機給他,真是有點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感覺。

李佑與戶部官員不緊不慢的磨嘴皮子,可讓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急壞了,他也發現了徐首輔與彭閣老之間的芥蒂和契機。

說起內閣次序,那徐首輔在他上面,強勢彭閣老在他下面,就他夾在中間最難受。現如今眼瞅着那兩人有機會分裂,卻遲遲不引爆,能不着急麼?

隨即站出來,對李佑喝道:“李僉憲!戶部如何另有公論!今日叫你上殿,是讓你問案來的,你休要枝節旁生!”

李佑便撇下戶部官員,徑自回到丁前運使身前,問道:“你肯招供了麼?”

經過方纔這段時候的緩衝,丁大人也從恐慌中恢復過來,有了幾分主意。見李佑又來問,答道:“在下可以肯定,戶部山東司是知曉的…”

天下鹽政,總歸於戶部山東司專管,但戶部山東司算不算是戶部?能不能進而代表朝廷?這又需要一個司法解釋了。

此時衆人皆豎起耳朵等待丁大人的回答,聽見這句,齊齊想道,這丁大人也不是毫無急智的人,答的倒也不算差。

其一,丁大人給自己拉了一個分擔罪責的上司,以求免去販運私鹽罪名。其二,又不至於往死裡得罪晏尚書。關於晏尚書和山東司的關係,完全可以讓他自定義。

———————————————————————————————

四百三十二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第185章 有了個女兒二百九十九章 衙門裡的人心真崩壞三百二十七章 你應該是失心瘋了二百九十二章 山寨版帝王術重現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五百九十八章 萬里閒難宰相才第23章 醉裡方知身是客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第116章 她可真能作踐自己五百零七章 期周之禮第92章 有更好的女人來了…四百五十章 百變的人三百三十四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六百一十二章 公事要有公心二百三十九章 宮中流言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五百二十二章 準備就緒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第64章 不能承受之重四百四十九章 一反常態裡的含義二百六十五章 該守成了五百三十三章 很不習慣這樣被動第144章 米價的難題第117章 初入府衙第21章 初入名利場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二百二十一章 善有善報三百六十一章 花落誰家二百四十二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戲真做的了三百九十九章 府衙春天如此短暫第35章 李大善人李閒人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三百二十七章 你應該是失心瘋了第152章 誰家有女初長成五百五十九章 一定要見第187章 痛着並快樂着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二百九十六章 人情豈能大於國法六百四十七章 陰謀變陽謀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第170章 又缺錢了六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第7章 報復與反報復(上)四百二十六章 朝臣心中的李大人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第73章 名人書法糾紛四百九十五章 開衙建署四百章 內耗的悲劇六百章 還能幹什麼二百二十五章 你還好嗎第211章 通向中樞之路四百三十三章 李太守三連擊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五百四十七章 目光如炬第146章 熱鬧背後的那些事兒第167章 水土不服第184章 雙喜臨門三百二十一章 假的也要認成真的二百七十五章 敢與本官比狠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五百二十一章 南城弊政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第101章 巧取豪奪第12章 贏得青樓紅袖招三百三十九章 風向徹底變了第20章 大明前衛女作家四百四十三章 歡喜不歡喜二百八十六章 揚州城印象之二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五百三十七章 五種理由第9章 收稅收了小姑娘五百五十五章 敗五百零六章 比不過行事下限五百一十三章 隨他去罷二百七十六章 醍醐灌頂的崔監生五百九十九章 險些將本官唬住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第57章 念頭終於通達了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五百六十四章 連環騙四百一十四章 二十四總商四百二十八章 獨釣寒江雪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六百四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四百三十七章 大變局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第199章 不逢大匠材難用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第150章 缺少了點安全感第11章 歡場得意渡春風
四百三十二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第185章 有了個女兒二百九十九章 衙門裡的人心真崩壞三百二十七章 你應該是失心瘋了二百九十二章 山寨版帝王術重現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五百九十八章 萬里閒難宰相才第23章 醉裡方知身是客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第116章 她可真能作踐自己五百零七章 期周之禮第92章 有更好的女人來了…四百五十章 百變的人三百三十四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六百一十二章 公事要有公心二百三十九章 宮中流言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五百二十二章 準備就緒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第64章 不能承受之重四百四十九章 一反常態裡的含義二百六十五章 該守成了五百三十三章 很不習慣這樣被動第144章 米價的難題第117章 初入府衙第21章 初入名利場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二百二十一章 善有善報三百六十一章 花落誰家二百四十二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戲真做的了三百九十九章 府衙春天如此短暫第35章 李大善人李閒人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三百二十七章 你應該是失心瘋了第152章 誰家有女初長成五百五十九章 一定要見第187章 痛着並快樂着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二百九十六章 人情豈能大於國法六百四十七章 陰謀變陽謀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第170章 又缺錢了六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第7章 報復與反報復(上)四百二十六章 朝臣心中的李大人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第73章 名人書法糾紛四百九十五章 開衙建署四百章 內耗的悲劇六百章 還能幹什麼二百二十五章 你還好嗎第211章 通向中樞之路四百三十三章 李太守三連擊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五百四十七章 目光如炬第146章 熱鬧背後的那些事兒第167章 水土不服第184章 雙喜臨門三百二十一章 假的也要認成真的二百七十五章 敢與本官比狠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五百二十一章 南城弊政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第101章 巧取豪奪第12章 贏得青樓紅袖招三百三十九章 風向徹底變了第20章 大明前衛女作家四百四十三章 歡喜不歡喜二百八十六章 揚州城印象之二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五百三十七章 五種理由第9章 收稅收了小姑娘五百五十五章 敗五百零六章 比不過行事下限五百一十三章 隨他去罷二百七十六章 醍醐灌頂的崔監生五百九十九章 險些將本官唬住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第57章 念頭終於通達了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五百六十四章 連環騙四百一十四章 二十四總商四百二十八章 獨釣寒江雪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六百四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四百三十七章 大變局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第199章 不逢大匠材難用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第150章 缺少了點安全感第11章 歡場得意渡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