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驚變

其實無論在許次輔面前,還是在歸德千歲面前,李大人做出孜孜以求,不成功便成仁的模樣,一半原因是爲了準確無誤的表達自己心意,避免靠山們產生誤判,從而儘可能的爲自己尋求助力。

另一半原因是爲了裝悲壯,博同情,如果出現事不可爲而需要退路時,作爲哀兵總能多得一點好處。

求別人幫忙,如果表現出連自己都不看重的樣子,那別人只道你的心態是可有可無,更不會替你用心,所以李佑必須表現出勢在必得的模樣。

李佑捫心自問,這不再是爲了生存而掙扎,而是爲了追求更高層次的人生目標,算是脫離了低級趣味,走向高級趣味嗎?亦或是由休閒玩家變成了重度沉迷玩家?

不得不說,李大人這個主意還是挺有效的,至少歸德長公主已經心有愧疚的主動開出了少府少卿這個厚道價碼,讓立下汗馬功勞的李佑心裡對她的埋怨一掃而空。

但歸德長公主真正擔憂之處不在於李佑的官職。母后這次的態度異常堅定,她是知道的,李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個性,她也是知道的…

她今年費心思略略修補了母后對李佑的記恨,肯裝糊塗放李佑回京。如果今日李佑與母后針鋒相對,再一次爆出衝突,她無論站在政治立場上,還是站在親友立場上,都很難辦,真是愁煞人也。

話說天子南巡未返。每逢三、六、九舉行的朝會已經停了四個月,這倒像是讓京師官員放了四個月假。凌晨起牀入宮朝參很痛苦,確實是一件不太得人心的事情。

所以這段時間,除非慈聖皇太后召見羣臣面議政事,所以很少見到大臣們成羣入宮的場景。

不過到了近一個月內。慈聖皇太后便沒有召見過大臣了,讓大臣們體會到了什麼叫“君門萬里”和“天顏難見”。

還好。大明朝從來不會因爲君上不露面而崩盤,反而出大問題的時候往往也是君上過分積極的時候,比如正統北狩。又比如崇禎勤政。

與大臣被冷遇相反。近期貴戚勳臣倒是頻頻入宮。把守宮門的宿衛官軍雖然從不過問政事,但見了這情況,也能看出點風向變化。

勳戚得勢與否,和內監一樣完全源自於君權。如果皇權認可,得勢就很快,當然如果被皇權拋棄了,失勢也會很快。這點和自成體系的文官不同,無論有沒有君權認可,國家機器總是要靠着文官維持的。

八月初九。本該是朝會之日,但順理成章的又一次停了。不過在清晨時,午門外聚集了數十人,全都是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這些衙門中三品以上的大員,以及科道官的掌科掌道,若干被太后召來的勳戚。

不消說,都是爲了今日廷推之事來的,諸位大臣心裡對此很重視。

其實這個五品官沒多大,貴重勢要雖是很有幾分,但與曾經廷推出的宰輔、尚書、督撫比起來。差了許多。但是卻有它值得重視的地方,這是近期皇太后首次召見羣臣…

時隔一年餘,李佑默默地穿過長安右門、承天門、端門,再次站在了雄偉壯麗的午門之外。他看到了五鳳樓,看到了許次輔,看到了楊閣老,更看到了徐首輔和彭閣老。

作爲被推選對象,李大人爲了避嫌,不用熱情的在光天化日下去向諸公打招呼和應酬,可以安靜的立在一邊等待宮內傳召,就像其他四個候選人一樣。

他心裡對今日廷推進行了最後一次分析和推演,仍舊一點把握都沒有,自己獲選的概率確實很低很低。

他知道,今天最大的障礙還是慈聖皇太后,對此只有兩點是明確的。一是錢太后這次鐵了心不讓他做五城提督;二是錢太后一定爲此做好了準備。其餘敵情則基本一無所知,典型的知己不知彼,很難制勝。

而他所該依靠的朝臣這邊,也不見得靠譜。多半是謹慎行事,抱着靜觀其變的念頭,更何況在幾個候選人中,朝臣不一定就支持他入選。

從大局來看,代表朝臣傾向的三個候選人中,李大人只怕是最不招太后私心待見的,而那兩個人還好,與太后無冤無仇,只不過是因爲公事才被推到臺前。

太后已經擺出不惜撕破臉的強硬態度,由此可見她的看重程度。如果在這種局面下還讓李佑入選,無異於佔了便宜還賣乖,將太后得罪到死。

她不是別人,現今是秉政太后,其後是天子的生母,過於觸怒太后,容易引發不可測後果。

平心而論,朝臣們即使與太后僵持至今,但仍少不了“爲此翻臉很不值得”的心思,五城提督固然很重要,可頂天也只是個五品職位而已。

從多數大臣的私心來看,都曉得李佑不但是錢太后的眼中釘,而且還是很多閣老的肉中刺。有這種情緒在,如果大部分閣老帶頭選了別人,那麼還要冥頑不靈的去推舉李佑,那隻怕要被閣老記住。

想至此,李佑嘆道,許次輔說的不錯。廷推看得不是有多少人堅決支持你,而是有多少人強烈反對你。大部分人出於不得罪人目的,只要於己無關都是隨大流的。

六個大學士,四個反對他,就算有一個不在場的,但總歸是佔絕大多數。一旦四個大學士都選了別人,這就足以形成一種勢頭了,在此心態驅使下,他李佑能在廷推上過關就見鬼了。

很簡單的數學題,在這區區五品官職問題上,中立者支持不支持李佑都沒多大收益,所以犯不着賠本賺吆喝。爲了兩個大學士冒險去得罪四個大學士。

至此李大人才明白,官場上什麼叫做人望,什麼又叫做養望。這種局面,也算是他爲自己的超常規發展付出的超常規代價。想到這裡,李佑暗暗苦笑。

不過他的退路倒是不少。無論是去吏部找個五品官缺補上,還是跟着歸德長公主當什麼少府少卿。都是不錯的選擇。對於這點,李佑還是想得開的。

內監出宮傳召羣臣覲見,這打破了李佑的沉思。他連忙摸了摸自己的傢伙。尾隨在大隊人馬後面穿過午門。

望了望遠在金水河對面最北端的皇極門金臺。李佑又轉身朝西而去,一直過了歸極門,進入武英殿。

回到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一股熟悉的感覺撲面而來,李佑發現自己的心情不知爲何興奮起來,彷彿又回到了在內閣那熱血沸騰的歲月。作爲人生的大轉折點之一,是值得懷念的。

寶座兩側抱柱的楹聯,赫然還是他前年在殿上當衆吟出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太后居然沒有遷怒換掉。

也許這對楹聯字跡是朝着大臣們展示的,太后坐在寶座上看不見,所以貴人多忘事了罷。

隨着內監一聲高聲喝呼,慈聖皇太后駕臨武英殿。羣臣禮畢,列好班位靜靜的等待。

李佑與其他四個候選人站在人羣的最後方,殿門附近。他擡起頭打了幾眼珠簾,不過根本看不清簾後的神情。

只聽慈聖皇太后開口道:“今年以來,京師多事,案情叢生,有司糾察禁絕不力。故設專員治理。今日會推,務要求得適當之人…”

這些開場白,李佑不用聽也猜得出來幾句,只等着太后說“爾等開始罷”。

但有一個始終想不通的疑惑再次冒上他的心頭,這十年來,廷推向來由文官把持。錢太后有什麼本事,可以在今天打破文官集團的壟斷,將她自己所屬意的人選推上來,從而製造出她想要的風向和示範效果?

卻說錢太后說完開場白,沒有下諭開始,卻突發冷箭,對着階下羣臣問道:“李佑可曾到了?”

李大人正絞盡腦汁的觀察形勢,沒料到太后居然將他單獨拎出來問候,猝不及防之下險些鬧出個御前失儀,匆忙上前道:“微臣在此。”

“年輕人朝氣勃勃,但也容易氣盛不容人…”珠簾後悠悠的傳來太后聖音,似是鼓勵似是慰勉,然後又意味深長道:“既然已經回京,不要再與徐、袁、彭等諸位先生互相攻訐,對老人前輩須得相讓幾分。”

我靠!李佑心裡忍不住爆了粗口。太后口中的徐、袁、彭三位先生,自然指的是三個大學士。錢太后這是唯恐別人對他不記仇,還特意把他叫出來強調一番麼?

他不知如何對答纔好,難道說“聖母所言極是”?那豈不是默認了要讓着老前輩,不與老頭子一般計較的意思麼?這不是把大學士的臉面往死裡打嗎?

李大人偷眼瞧了瞧位於羣臣前列的大學士們,別人因爲角度看不清,但彭閣老的臉色顯然已經陰了下來。

對彭閣老而言,李佑就是心頭的傷疤,太后這言辭無異於揭傷疤。又是當着幾十人的面,這實在難堪,幾乎就下不了臺。估計徐首輔的心思也差不多。

太后沒有讓李佑在丹陛下爲難太久,又諭示道:“李佑暫且回位,廷推開始罷。”

李佑迅速回到待選人位置,卻見吏部尚書趙天官出列,準備主持廷推了。正當此時,他身邊忽然又閃出兩人,雙雙在丹陛下對慈聖皇太后叩首。

一人道:“微臣焦士美才力不及,甘願退出本次選官!”

另一人道:“微臣申鶴齡德行淺薄,自思無任此事之能,願就此讓賢!”

登時殿內譁然,李佑也吃驚不已,沒想到纔剛開始,就有兩人主動退出。

這兩人他雖然不認識,但他也是從左郎中那裡索要過待選名單的,聽名字知道這個焦士美應該是開封府知府,而另一個申鶴齡應該是刑部員外郎。

而關鍵在於,五個候選人中,焦申兩人與他李佑一起,都是文官經由銓選程序推出來的!而另外兩個是太后暗中推出來打擂臺的。

焦申兩人臨陣退出後,那麼文官推出的候選人就只剩他李佑一個獨苗了!

第195章 李大人的純腦補第12章 贏得青樓紅袖招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三百七十五章 欽差到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四百五十五章 執金吾不好當第139章 剛上任就開張了第173章 笑話不是那麼好瞧的三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顯第15章 老爺納妾小吏犯愁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第209章 一夜兩尚書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第106章 任命正式下來後…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第一百十四九章 四面楚歌聲三百七十九章 暗無天日的揚州城再解釋一下吧三百一十四章 李大人的潘多拉魔盒三百八十一章 翁婿攤牌三百六十五章 在德不在險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三百四十二章 我就敢休了你求給力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第177章 史上最誇張的評價四百二十四章 氣吞萬里如虎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五百零四章 你確實是個混蛋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二百四十五章 紛亂的朝爭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二百八十章 三步曲三百零五章 他比煙花還寂寞第171章 李老爺修煉記三百二十二章 認親之後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二百三十五章 寒夜裡汗如雨下第127章 一個接一個的震撼四百零五章 淳樸的百姓泣血二百三十三章 來求我就好說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過年日記第135章 李佑的捆綁銷售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第182章 燈下黑的門路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論報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第90章 街頭訂下美人約三百四十九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三百九十五章 那一聲李兄六百二十五章 霧裡看花第一百十四九章 四面楚歌聲第8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二百一十四章 勢在必得四百九十四章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五百九十二章 也該有個了結四百一十八章 內幕重重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五百十一章 坑爹的小柳兒三百零七章 連連冷笑的李大人二百六十七章 龐大的計劃第73章 名人書法糾紛五百七十四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五百四十五章 淡定從容彭閣老六百一十四章 此錯非彼錯也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五百八十八章 百聞不如一見二百三十五章 寒夜裡汗如雨下五百六十二章 銀號現狀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第151章 看房偶遇小千金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後的面目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四百三十章 我是人間避熱人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五百三十九章 宮中府中第80章 欺男不霸女二百三十三章 來求我就好說四百六十八章 辭官辭職五百二十四章 年輕人說話要負責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第175章 老知府的憋屈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117章 初入府衙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177章 史上最誇張的評價三百六十四章 就差死而後已了二百一十六章 垂拱而治的含義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
第195章 李大人的純腦補第12章 贏得青樓紅袖招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三百七十五章 欽差到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四百五十五章 執金吾不好當第139章 剛上任就開張了第173章 笑話不是那麼好瞧的三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顯第15章 老爺納妾小吏犯愁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第209章 一夜兩尚書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第106章 任命正式下來後…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第一百十四九章 四面楚歌聲三百七十九章 暗無天日的揚州城再解釋一下吧三百一十四章 李大人的潘多拉魔盒三百八十一章 翁婿攤牌三百六十五章 在德不在險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三百四十二章 我就敢休了你求給力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第177章 史上最誇張的評價四百二十四章 氣吞萬里如虎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五百零四章 你確實是個混蛋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二百四十五章 紛亂的朝爭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二百八十章 三步曲三百零五章 他比煙花還寂寞第171章 李老爺修煉記三百二十二章 認親之後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二百三十五章 寒夜裡汗如雨下第127章 一個接一個的震撼四百零五章 淳樸的百姓泣血二百三十三章 來求我就好說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過年日記第135章 李佑的捆綁銷售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第182章 燈下黑的門路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論報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第90章 街頭訂下美人約三百四十九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三百九十五章 那一聲李兄六百二十五章 霧裡看花第一百十四九章 四面楚歌聲第8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二百一十四章 勢在必得四百九十四章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五百九十二章 也該有個了結四百一十八章 內幕重重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五百十一章 坑爹的小柳兒三百零七章 連連冷笑的李大人二百六十七章 龐大的計劃第73章 名人書法糾紛五百七十四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五百四十五章 淡定從容彭閣老六百一十四章 此錯非彼錯也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五百八十八章 百聞不如一見二百三十五章 寒夜裡汗如雨下五百六十二章 銀號現狀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第151章 看房偶遇小千金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後的面目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四百三十章 我是人間避熱人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五百三十九章 宮中府中第80章 欺男不霸女二百三十三章 來求我就好說四百六十八章 辭官辭職五百二十四章 年輕人說話要負責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第175章 老知府的憋屈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117章 初入府衙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177章 史上最誇張的評價三百六十四章 就差死而後已了二百一十六章 垂拱而治的含義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