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位面之子

比起杜伏威偷偷摸摸的投靠了越王楊侗,已經打下大興(也就是長安)的李密,也突然歸順了朝廷的消息纔是更叫黃小剛吃了一驚。

以他匱乏的隋末史觀而言,他是完全不認爲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瓦崗李密會有投靠歸順朝廷的理由,所以也纔會感到特別的吃驚,認爲這蝴蝶效應也搞得太大了。

實際上,李密投靠朝廷這事,在原本的歷史裡面還真是這麼幹,雖然如今已是異時異地,可軌跡清晰,脈絡也是明確,說是重蹈覆轍有點偏頗,但稱之爲歷史的必然便也不錯。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裡,李密於大業十四年(618年)正月,率了三十萬瓦崗大軍,進佔了洛陽城(今河南洛陽市東)西北角的金墉城,並加緊修復城門、城牆和其他防禦設施,兵屯邙山,直逼上春門(隋東都城東垣北門),洛陽城告急。

而正在這時,政局突變,宇文化及在江都用練巾勒死隋煬帝,立秦王楊浩爲傀儡皇帝,自率十萬大軍北上,消息傳到東都洛陽,被稱爲“七貴”的大臣們(段達、王世充、元文都、韋津、皇甫無逸、盧楚、郭文懿和趙長文)擁立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即位,改元皇泰。

當時王世充專橫跋扈,楊侗欲借李密之手除之,遂派人冊封李密爲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聲稱平定宇文化及之後便讓李密前來東都輔政,李密爲避免兩面作戰,腹背受敵,接受了冊封,於七月出兵東討宇文化及。

而這一次,李密之所以還是選擇了投靠朝廷,想來應該跟他領軍打下了長安城有關,之前李密先襲洛口倉得手,又西進攻佔了大興,結果卻好似蛟龍入海卻進了龍宮一般,反倒因此失去了“逛吃”機動性,被生生困在了關中。

而這一次,也不知道楊侗是不是得到了杜伏威的啓示,反正他就這麼在迷一般的自信支持下,對李密下達招安的詔書,而李密也居然接受了。

不過因爲宇文化及最終沒能西歸,也就不知道如今已經接受招安的李密,是不是已經在準備對付被黃小剛放走的司馬德戡。

驚愕之餘,黃小剛也終於按下了戲謔的心思,好好思考了起來。

你要說光是一個杜伏威跑去投靠隋朝,還可以自己騙自己這是個案,可連李密這樣的大造反派都義無反顧的也跑去投靠隋朝,這裡面就大有問題了……不可能是因爲天鳳軍太招人恨了,但你要說都是因爲楊廣被弒的話,又有點太過牽強了一點。

在這個問題上,別說不怎麼知道隋末歷史的黃小剛了,就算是後世一些靠研究這個吃飯的史學家和教授們也大多是搞不懂。

在真實的歷史上,的確出現過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本來這隋末烽煙是楊廣而起,可偏偏在楊廣被弒殺後,居然有很多路的反王紛紛向隋朝稱臣,什麼杜伏威、李密,甚至還有竇建德,至於那些小貓小狗的義軍領袖更是不勝枚舉。

至於他們的心態到底是什麼樣的,歷史書上倒是有一段出自竇建德口中的話可用來窺其一竅:話說宇文化及在魏縣僭越稱帝,竇建德對他的納言宋正本、內史侍郎孔德紹說:“我當隋朝的百姓幾十年了,隋朝當我的君主有兩代了。現在宇文化及殺害了煬帝,大逆不道,他就是我的仇敵了,請讓我和各位一起討伐他,怎麼樣?“.

孔德紹說:“如今國家沒有君主,英雄豪傑競相逐鹿,大王您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從漳浦起兵,隋朝郡縣的官員沒有誰不搶着歸附您,是因爲您憑倚天意順應民心行動,用禮義安定天下。宇文化及跟朝廷是姻親關係,父子兄弟都得到隋朝的恩惠,身居不可比擬的高官,卻幹出殺君叛逆的壞事,篡奪隋朝的皇位,是天下的公敵。對這樣的人不給懲處,怎麼履行您身爲義軍領袖的責任?“

竇建德說好,當天就帶領部隊討伐宇文化及,連續幾仗大敗宇文化及。

後來宇文化及退守聊城,竇建德放拋石車投擲石塊,裝置極端靈巧,四面攻城,終於攻陷。竇建德進城之後,先去拜見蕭皇后,跟她講話自己稱臣,並拘捕殺害煬帝的全部主謀宇文智及、楊士覽、元武達、許弘仁、孟景,召集隋朝文武官員覈對之後就斬下首級,掛在轅門之外示衆,宇文化及連同他的兩個兒子一起關進檻車,拖到大陸縣殺了。

不過,對於這類史料並不知道的黃小剛可沒想到更多的東西,反倒是想起了曾經在網上閒逛時刷到過的吹水貼子,說的就是王莽被位面之子劉秀放大招弄死的狗血故事。

後世很多人閒來無事,從歷史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漢朝王莽的所作所爲很有穿越者的特點:他上臺以後推行的政策有崇尚科技;廢除奴隸制度;土地國有化;實行專賣制度;少數民族政策調整。

簡而言之,王莽的思想絕對不應該出現在那個時候,因爲他的思想完全和當時社會生產力和發展水平嚴重脫節。而且王莽本身出身豪族,從小接受的是封閉的儒家教育,一個封建社會裡出現王莽這種思想,是絕對不正常的,所以後世很多人認爲王莽是一個穿越者。

而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從他起兵反對王莽,到後來奪取天下,這個過程裡面充滿了魔幻色彩,有太多的不可思議之事,憑着爆棚的運氣走了一遍從小兵到皇帝的傳奇道路,使得後世衆人不得不承認他身上有位面之子的屬性。

就說當時劉秀帶兵和新朝開戰,當時他寡不敵衆,被敵軍圍困,本來就快要彈盡糧絕,堅持不住時突然天上掉下個隕石,直接把敵人大本營給砸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昆陽之戰,劉秀用兩萬人打贏了新朝四十萬軍隊,史書上吹噓的的更狠,說三千打贏人家百萬大軍。

而光是用召喚術弄來隕石還不算什麼,後來劉秀又帶兵繼續進攻敵軍,過程就更魔幻了,先是突然就下起了大暴雨,跟着還有暴風狂吹,閃電大作,敵人爭相逃亡,光淹死的人就有好幾萬。

至此,這一戰中的各種詭異天文現象,令後人津津樂道,大家將這些天文現象,戲稱爲劉秀的“大隕石術”、“驚雷術”、“暴雨術”,劉秀因此也成爲了大家口中的“位面之子”。

而如今,聽聞杜伏威和李密先後都接受了越王楊侗的招安,在不知道原本的歷史走向中卻有如此脈絡的情況之下,黃小剛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楊侗出門踩狗屎走了狗屎運,而是擔心會不會是“王莽與劉秀”的翻版一樣,因爲他和黃娜這對穿越者篡改了歷史走向而引起了這方宇宙天道的排斥,進而賦予了楊侗“位面之子”的屬性,這才使得各路反王紛紛前去投靠,然後掉過頭來就要跟天鳳軍開幹……如果真是這樣話,那就特麼的不太好玩了!

第二百六六章 震驚第六百三八章 大勢已成第三十九章 渣男第八章 蘆山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一百四六章 齊備第三百三七章 守城妙物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五百一十章 土包李柴第四百四七章 一步到位第六百九六章 年節第一百七五章 傳檄第五百零七章 可問鼎呼第四百四一章 新朝政體第四百一十章 雷霆地獄第四百三三章 三娘秀寧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四百九二章 一氣呵成第二百四一章 善後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五百三十章 何以鑑德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八十七章 冤家宜解第一百五二章 中華第二百二一章 商榷第五百九七章 戰術欺騙第二百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八八章 再赴遼東第二百六五章 收官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六百零七章 皆入彀中第三百五八章 天價寶物第七百六八章 大坑第四百一十章 雷霆地獄第十一章 時空定位第三百六七章 清河降了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三百五七章 採購稻米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一百二四章 天下震動第四百三五章 吉人天相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二百七八章 建省第十一章 時空定位第五百二三章 恰恰胡旋第五百三九章 賤人咬金第二百八七章 嘉年華第一百四五章 安排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五百八三章 妥善安排第三百九七章 措手不及第三百五六章 點石成金第十六章 決死之策第一百六四章 免稅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第六百八九章 新幣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三百五九章 計劃不足第一百零七章 納妾第三百五七章 採購稻米第一百八八章 用間第二百六九章 贊助第二百五二章 春播第五百九八章 古人智慧第一百八五章 坐商第七百六五章 騎陣第二百七八章 建省第二百四四章 堂弟第一百二三章 所在蜂起第三百二六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四八章 安排第六百六二章 偏頗第六百五一章 傳國玉璽第九十三章 聯姻第二百零九章 開業第五百三四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五百六十四章 入主洛陽第三百零五章 推演第五百四八章 人外有人第三百十四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百七十章 詐供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六百六四章 墨者第八章 蘆山第二百四八章 公允第一百八九章 綢布第一百五一章 口號第七百二一章 初八第五百二六章 齊頭並進第六百四四章 人之常情第二百九七章 壕溝戰術
第二百六六章 震驚第六百三八章 大勢已成第三十九章 渣男第八章 蘆山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一百四六章 齊備第三百三七章 守城妙物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五百一十章 土包李柴第四百四七章 一步到位第六百九六章 年節第一百七五章 傳檄第五百零七章 可問鼎呼第四百四一章 新朝政體第四百一十章 雷霆地獄第四百三三章 三娘秀寧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四百九二章 一氣呵成第二百四一章 善後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五百三十章 何以鑑德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八十七章 冤家宜解第一百五二章 中華第二百二一章 商榷第五百九七章 戰術欺騙第二百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八八章 再赴遼東第二百六五章 收官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六百零七章 皆入彀中第三百五八章 天價寶物第七百六八章 大坑第四百一十章 雷霆地獄第十一章 時空定位第三百六七章 清河降了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三百五七章 採購稻米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一百二四章 天下震動第四百三五章 吉人天相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二百七八章 建省第十一章 時空定位第五百二三章 恰恰胡旋第五百三九章 賤人咬金第二百八七章 嘉年華第一百四五章 安排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五百八三章 妥善安排第三百九七章 措手不及第三百五六章 點石成金第十六章 決死之策第一百六四章 免稅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第六百八九章 新幣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三百五九章 計劃不足第一百零七章 納妾第三百五七章 採購稻米第一百八八章 用間第二百六九章 贊助第二百五二章 春播第五百九八章 古人智慧第一百八五章 坐商第七百六五章 騎陣第二百七八章 建省第二百四四章 堂弟第一百二三章 所在蜂起第三百二六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四八章 安排第六百六二章 偏頗第六百五一章 傳國玉璽第九十三章 聯姻第二百零九章 開業第五百三四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五百六十四章 入主洛陽第三百零五章 推演第五百四八章 人外有人第三百十四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百七十章 詐供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六百六四章 墨者第八章 蘆山第二百四八章 公允第一百八九章 綢布第一百五一章 口號第七百二一章 初八第五百二六章 齊頭並進第六百四四章 人之常情第二百九七章 壕溝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