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

得了楊義臣的承諾之後,房玄齡自然也不耽擱,便也速速告辭而去,而房玄齡前腳剛走,後腳羅藝便大搖大擺的來中軍向楊義臣請辭!

對於今日的戰況,楊義臣和羅藝之間可謂是心照不宣,也都知道李鄭兩家的騎兵既是這場仗的最大變數,也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如今這兩支隊伍都被天鳳軍一口吞下連渣都不剩了,這仗再繼續打下去顯然是不可能會有什麼勝算。

所以羅藝也乾脆不找藉口,上來便道:“今日一戰,我等計已用老,怕是再無甚勝算可言。以羅某所見,當撤軍避其兵鋒,再另謀他圖,不知楊公意爲如何?”

楊義臣便也冷眼來看羅藝,反問道:“何謂他圖?今攻之不克,汝尚可避之涿郡,她若繼而攻之,汝又能撤往何處?”

被楊義臣這麼一懟,羅藝頓時語塞,當然楊義臣是肯定沒問錯的,今天你都打不贏了,還能往涿郡老巢退,可要是天鳳軍攆着屁股再打到涿郡去,你還能往那退?

見羅藝被懟得說不出話,楊義臣還不忘繼續插刀道:“況其還掌有神機箭、震天雷等種種利器,我等或可避得一時,豈能避得一世?”

這一刀再插下來,羅藝臉色頓時更是難看,因爲楊義臣的確沒說錯,一個是你就算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廟,再一個眼下打不過是因爲天鳳軍手中有尖端武器,可你就算跑回老家不也還是打不過,難道躲在自家城池裡就能抵抗尖端武器了麼?

見一而再,再而三的插刀把羅藝直接插得沒了脾氣,楊義臣心中淤積的悶氣也算得到了抒發,他一生忠於大隋,更視隋文帝爲自家祖父一般的存在,雖然對楊廣的不爭氣很是憤怒,但對於羅藝這種一見勢頭不對就背信棄義作反自立的傢伙自然是嗤之以鼻,發自內心的強烈鄙視,逮着機會肯定要好好踩上他幾腳。

羅藝前思後想,倒也發現楊義臣說得不錯,便也沉下心思,誠心請教道:“楊公所言不錯,羅某愚鈍,還請楊公教我!”

楊義臣心中暗笑一聲,便也伸手捋須道:“老夫守土有責,豈可另作他圖?倒是汝……汝既有爭雄之心,何不與那女娃一爭高下?”

羅藝聞言,當即面色赤紅,不由急忙辯解道:“羅某行不義事,實乃趙賀等人逼迫,亦是不忍麾下將士百姓受內辱外賊荼毒。自統管幽營二州以來,賑民治軍,討賊保境,羅某自問無愧於心,非是羅某有不臣之心,實是欲尋良主而仕矣!”

楊義臣一句話連消帶打,倒也逼得羅藝急忙辯白心跡,論說起來他起來造反也當真是被人逼的。當時山東各地揭竿四起,王薄一幫人還有豆子航、高雞泊的羣雄們經常北上打秋風不說,便是幽、營二州也是草寇處處,山頭林立,涿郡留守的虎賁郎將趙十住、賀蘭宜、晉文衍等人都不能抵抗,只有羅藝獨自出戰,殺敵不可勝數,所以威望越來越大。

結果也就是人紅是非多,瞧着羅藝大發神威,名氣漸漸蓋過衆人,趙十住、賀蘭宜等一幫人自然非常忌恨羅藝,便也暗中計劃要打他的悶棍,當時雙方已是勢成水火,羅藝不過是爲求自保而不得不起事自立。

當然了,如他自己所說,他羅藝自立以後,也未給自己封王封帝,不過掛名總管,然後賑民治軍,討賊保境這些地方政府任內的主要民生項目都搞得不錯,如今拿來說嘴倒也底氣十足。

聽得羅藝如此自辯,楊義臣面色不動,眼底卻有精光閃過,恰好也在這時見得李、崔、盧三人聯袂而來,楊義臣便也上前一步,輕拍了羅藝肩背三下,低聲道:“欲謀長策,今夜三更來尋老夫便是!”

說完楊義臣還與羅藝眨了眨眼,便也錯身離開,向着李崔盧三人迎了上去。

崔仲邦、李灃、盧氾三人聯袂而來,當然也不是閒得蛋疼,昨天打的三場也不說到底是牛刀小試還是武器展示,可今天打的三場大夥可都算是當真出了死力,也拿出了全部的實力,結果卻發現天鳳軍的人就算不用黑科技武器,用常規戰法也一樣能把他們打嗷嗷叫。

最終也只有楊義臣的八千官軍憑着擺出烏龜殼一般的防守車陣,也才勉爲其難的與天鳳軍的人硬磨了一個多時辰而不顯露敗跡,可天鳳軍的人卻連屁股都沒扭一下,就輕輕鬆鬆的把李鄭兩家的六千騎兵給連皮帶骨給吞了啊!

這接下來的仗應該怎麼打,難不成就靠烏龜陣跟天鳳軍的人磨到死麼?

便也說崔李盧三家的人來求見了楊義臣後,倒也開門見山的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對此楊義臣除了繼續聲明他只是“守土有責”之外,並未作出更多的表態,並且還隱晦的暗示了一下衆人,他雖然帶來的官軍數量不少,但他還擔着一個涿郡通守的職責,不可能一直耗在清河城下與天鳳軍的死懟在一塊。

這等於是明確的暗示各自就帶了幾千人來的李崔盧三家,這接下來的仗或許要換一個打法了,他楊義臣帶的可是朝廷的兵馬,也不可能真爲了河東五姓把最後一滴血都流乾淨。

見此,李崔盧三家也是啞口無言,只能是各自回營另作商議,羅藝也是悻悻而回,至於他會不會來赴楊義臣的三更之約,顯然還是個未知之數,反正就眼下的形勢而言,由楊義臣、羅藝和五姓人家臨時組成的軍事聯盟,就此已經是裂縫暗起,距離分崩離析不甚遠矣!

也不說接下來聯軍方面的內部會有什麼變化,但也說黃娜這邊在領着大軍回營後,各方面的數據也迅速彙總了起來。

首先就是李鄭兩家騎軍的戰損數據終於得到了一個確切的數據,這其中鄭度遠部共計被當場擊殺了一千一百二十三人,俘虜一千四百五十五人,然後估計約有超過五百左右的殘兵逃離了戰場。

至於李建成部的數據就稍微難看一點,不過當場擊殺了六百餘人,俘虜的人數也不足一千,僅八百二十餘人,所以估算至少有超過一千五百人的殘部撤離了戰場,不過好消息是逮到了劉文靜和溫大雅這兩個李唐軍的重要文職人員,另外還得到了李建成身負重傷的確切消息。

有鑑於李建成的特殊性,正所謂“宜將剩勇追窮寇”,黃娜想了想幹脆牙一咬心一狠,就派王九領了一千人跟在後面銜尾追擊,看看能不能揀着什麼便宜。

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百二八章 呂漢歸來第九十一章 改造升級第三百五八章 天價寶物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四百三六章 李淵點兵第六百七三章 問飲第七百三四章 講法第四百五十章 搭架選兵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三百二七章 誓師出征第四百五一章 無師自通第三百十三章 臣妾做不到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七百六三章 突襲第七百三八章 出路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七百二二章 提議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三百六十章 改土歸流第一百二八章 呂漢歸來第三百六七章 清河降了第五百二十章 歌舞娛卒第三百八三章 整軍再戰第四百五三章 紅鯉綠鯉第四百十六章 革新鼎故第六百五七章 添花錦上第三百五十章 兵臨孔家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三百七七章 還施彼身第九十七章 事預則立第三百四二章 再馳黎陽第三百二八章 持節傳檄第三百七三章 賺奪長安第五百六六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二十二章 驟雨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五百九九章 事不宜遲第六百四九章 一計不成第二百七七章 船廠第二百零一章 埋伏第四百二九章 東華初音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五十四章 平生僅見第五百六七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五一章 軍閥第六百十一章 防守反擊第五百八六章 以退爲進第八十一章 神醫第二百章 束手第七百七二章 氣象第一百四三章 典吏第三百零九章 非戰之罪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三百二七章 誓師出征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五百五三章 坐而論道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六百九一章 經濟第六百十六章 大好時機第五百二二章 勁歌熱舞第二百七四章 招募第二十六章 撤離第五百七四章 罪大惡極第一百六十章 民變第五百七七章 國家紅利第四百六四章 衆矢之的第七百五七章 豬蹄第三百六六 守敵必攻第四百零六章 援軍才至第五百十八章 飲鴆止渴第六百九四章 官制第五百九九章 事不宜遲第六百十九章 困守待援第七百二六章 平等第五十章 無須猶豫第一百三十章 不仁不義第七百四一章 邀請第一百四八章 改選第四百四四章 吾皇萬歲第五十五章 獅子口第三百八二章 田單故計第四十八章 什麼鬼操作?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一百六七章 規劃第二十三章 吉人天相第五百七六章 既定國策第一百三五章 呂母起義第一百八九章 綢布第一百五三章 備戰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第一百五五章 官威第一百四七章 例會
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百二八章 呂漢歸來第九十一章 改造升級第三百五八章 天價寶物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四百三六章 李淵點兵第六百七三章 問飲第七百三四章 講法第四百五十章 搭架選兵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三百二七章 誓師出征第四百五一章 無師自通第三百十三章 臣妾做不到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七百六三章 突襲第七百三八章 出路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七百二二章 提議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三百六十章 改土歸流第一百二八章 呂漢歸來第三百六七章 清河降了第五百二十章 歌舞娛卒第三百八三章 整軍再戰第四百五三章 紅鯉綠鯉第四百十六章 革新鼎故第六百五七章 添花錦上第三百五十章 兵臨孔家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三百七七章 還施彼身第九十七章 事預則立第三百四二章 再馳黎陽第三百二八章 持節傳檄第三百七三章 賺奪長安第五百六六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二十二章 驟雨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五百九九章 事不宜遲第六百四九章 一計不成第二百七七章 船廠第二百零一章 埋伏第四百二九章 東華初音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五十四章 平生僅見第五百六七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五一章 軍閥第六百十一章 防守反擊第五百八六章 以退爲進第八十一章 神醫第二百章 束手第七百七二章 氣象第一百四三章 典吏第三百零九章 非戰之罪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三百二七章 誓師出征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五百五三章 坐而論道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六百九一章 經濟第六百十六章 大好時機第五百二二章 勁歌熱舞第二百七四章 招募第二十六章 撤離第五百七四章 罪大惡極第一百六十章 民變第五百七七章 國家紅利第四百六四章 衆矢之的第七百五七章 豬蹄第三百六六 守敵必攻第四百零六章 援軍才至第五百十八章 飲鴆止渴第六百九四章 官制第五百九九章 事不宜遲第六百十九章 困守待援第七百二六章 平等第五十章 無須猶豫第一百三十章 不仁不義第七百四一章 邀請第一百四八章 改選第四百四四章 吾皇萬歲第五十五章 獅子口第三百八二章 田單故計第四十八章 什麼鬼操作?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一百六七章 規劃第二十三章 吉人天相第五百七六章 既定國策第一百三五章 呂母起義第一百八九章 綢布第一百五三章 備戰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第一百五五章 官威第一百四七章 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