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

其實鰥夫們的問題也很好解決,只要先打消了一定得去租公田種地的念想,出路當然還是有的。

而黃娜給出的辦法也簡單,也就是照着“織戶”的模式,允許百姓自由申報,最開始僅是定下了兩個大項:一個是“匠戶”,指的是有一定手藝的人;再一個是“工戶”,也就是單純只能出勞力做工的人。

不過,單是一個“匠戶”,肯定不能涵蓋了世間的三百六十行,比如說有人家中靠着江河只會打漁,但要單獨再報個“漁戶”就過分了,總不能到了高密安排他去海里打漁對吧?

不得已,只得又在“匠戶”下面,又給細分了“工匠”(涵蓋手工業)、“農匠”(農牧種植)、“市匠”(市井雜項),也才順出條理。

然後經過三日的整理,便得了丁口齊全的“農戶”五千三百餘戶,另有“織戶”一百七十二、“匠戶”三百五十五、“工戶”一萬一千二百有奇。

於是黃娜便給他們定下先後順序,然後慢慢的一批批發送上路,往高密送去。

而黃娜在黎陽收攏了大批民衆的消息,自然也傳到了黃小剛這邊,對於大量的關中人口往華東遷徙這事,他當然是樂見其成。

畢竟整個華北、華中和華東地區,自大業九年王薄首義開始,就不停被兵匪不停的來回“梳洗”(匪過如梳,兵過如洗),要說是已經“十室九空”當然有點誇張,但人口損失超過三分之一肯定是沒跑了。

就拿東華四郡來說,早前經過一年多的核對魚鱗黃冊與清理土地,目前共計清點出了近四十萬頃的無主公田,其中約有十八萬傾是有人耕作的熟地,其餘要麼被侵佔、要麼被拋荒、要麼鹽鹼化。

在此基礎上,還有接近三十五萬傾經過申報覈實的私田,其中拋荒、鹽鹼化的比例也是很大,差不多能佔了至少六成。

畢竟動亂影響的不光是平頭百姓,地主家的地也是要外包給佃戶去種植勞作纔能有收益,所以這不論是公私土地,想要復耕復產都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而且實際上,就算沒有王薄他們那些王八蛋搞事情,這麼多的土地根本也是種不完的,之所以隋朝有隋文帝的“開皇之治”,還不是因爲之前晉末、南北朝時期的連年戰亂,搞得人口數量一直在崩盤的邊緣左右徘徊。

待得社會環境終於穩定,老百姓的生產動力一旦併發出來,盛世自然也就來了。

話說回來,得了黃娜這邊的確切消息以後,黃小剛自然也是高高興興開始籌備移民落地的事情。

雖然新城的建設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勞工來填充,但農業生產的復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對拋荒的公田進行復耕和修葺水利灌溉設施,此外對於公田租賃戶至少還得提供簡易的安居房和種子、農具、耕牛以及口糧,這些都得提前準備好了,總不能叫人家千里迢迢的掙着命過來了,還得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對吧?

是以,黃小剛很快便以高密監軍府的名義,向目前已經確定爲新朝首都直轄區的華東四郡(東萊、北海、高密、琅琊)、華北三郡(濟北、臨淄、東郡)和華南三郡(東海、薛郡、泗水)下發“土地確權停止令”、“試行工商稅法令”和“試行公田法令”,命令各地自天鳳三年的十月三十日止停止進行土地確權,自十一月一日起,所有未確權的土地將全部收爲國有。

而也自十一月一日起,首都直轄區內開始正式試行“工商稅法”和“公田法”,首輪試行期間爲五年,五年期滿後再行商定更改或增繼可能。

並且也下達徵召令,命各地派遣得力幹吏來高密進修研習新法,並且讓各地抽掉積年的老捕快來高密籌建稅務稽查部隊,爲將來籌建正式的國家稅務稽查局做準備。

說到這裡,自然是要多說一句,得給大夥好好說說這個稅務稽查部隊的用處。

前文說過,黃小剛和黃娜舅侄倆搞出的“公田法”和“工商稅法”的一個核心要點,就是把“直接稅”變成了“間接稅”。

所謂的“直接稅”,就對稅務承擔人直接徵稅,拿隋末的“租庸調”來說,便是直接規定,凡是均田人戶,不論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納定額的賦稅並服一定的徭役。

然後“租庸調”三字裡的租即田租,每年要納粟二石;庸則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服勞役二十日,這項制度原本在隋朝開皇二年(582年)試行,原是役期一個月,三年(583年)減爲二十日,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調是戶調,男丁隨鄉土所產而納。

除“租庸調”外,隋朝的人民還須負擔雜徭和色役,本質上承襲了北魏的“租調”稅收制度。

而天鳳朝的“公田法”,等於是廢除了“租庸調”,直接就免除了公田承租人的一切稅賦,既不要他上交糧食,也不要他服什麼勞役,更不會按照男丁數目來收人頭稅,只要承租人服從安排,按照國家的要求去勞作,所獲得一切產出都不用交稅。

不過,重點是農戶的收穫雖然不用交稅,但如果農戶需要把剩餘的農產品進行商業交換時,對於進行採購、運輸、囤積、加工和貿易的商戶卻是要徵收各種的商業稅,而這商業稅也就是所謂的“間接稅”了。

而衆所周知,沒點腦筋的人肯定做不了生意,智商不夠高的人當不了大老闆,因此就需要一支專門的稅務稽查部隊,作爲一把懸在商人們頭頂之上的達摩劍。

反正,在這個既是皇權可以肆意橫行,而肉刑也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年代,對於逃稅者的懲罰,也可以無所顧忌的往死裡去整。

天鳳朝的工商稅法裡,對於偷稅漏稅的處罰,目前暫定的也就是四個檔次:一、情節輕微,罰款並拘役,沒收非法所得;二、情節嚴重,拘役並流放,沒收非法所得;三、情節特別嚴重,拘役並全族流放,抄家並沒收非法所得;四、特別重大,三族全部流放,抄家並沒收非法所得。

簡單點說,情節輕微就罰款坐牢,情節嚴重就抄家流放,不怕你逃稅成功千百次,只要抓到一次就叫你直達地獄。

此外,創建稅務稽查部隊以後,也可以爲將來籌建海關緝私部隊打好基礎,未來只要稅務稽查和海關緝私都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公田法”和“工商稅法”的實施就能夠得到堅定的保障。

第四百七五章 別有隱情第六百七九章 少年第四百二十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六三章 堅守待援第四百五六章 彭城告急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五百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七五章 去留自便第五百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八六章 尉遲敬德第七百五十章 涼涼第五百五一章 童試將至第一百八三章 水軍第二百七一章 燎原第二百七六章 升級第二百二三章 放行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一百零一章 神機箭第四百四四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九六章 不值一提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五百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八三章 曹豹送書第三百九八章 騎虎難下第二百九六章 收容難民第六百七二章 奴兒第四百四四章 吾皇萬歲第三百七九章 聯軍組成第七百三十章 有變第七百二二章 提議第三百二四章 士信娶親第四百九三章 近衛無敵第三百一十章 天變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二百零七章 說範第四百九八章 大勢已去第二百四二章 蟄伏第三百零六章 再戰第六百四四章 人之常情第二百三二章 辯論第五百四六章 檢校空軍第九十章 散花天女第五百三三章 登陸日本第四百零二章 敗如沙潰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第七百零三章 外交第二百七七章 船廠第三百七八章 萬事俱備第七百三十章 有變第五百八一章 例行簡報第三百六三章 堅守待援第三百六四章 獅子搏兔第三百六二章 人小鬼大第五百零二章 無跡可尋第六百三十章 一對眼間第五百四九章 果然如此第六百九一章 經濟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第二百十八章 天罰第四百零七章 臨敵變陣第二百八三章 登陸第一百九二章 對陣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五百六十四章 入主洛陽第七百七二章 氣象第六百七八章 雛鷹第八十五章 善後第二百五九章 諸城第五百十六章 軍火禮包第四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五百八一章 例行簡報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六百十五章 箭定勝局第七百二五章 新政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第三百二三章 產業園區第九章 真尼瑪好第二百二十章 市稅第一百四三章 典吏第二百零二章 反擊第二百九一章 輕取奢卑城第四百六十章 禮送歸西第七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二五章 民意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六百二七章 輕裝上路第一百零三章 整訓第三百二十章 緊急狀況第一百七一章 定策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四百五二章 水師出擊第八十七章 冤家宜解第四百二七章 科舉細則第三百五九章 計劃不足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
第四百七五章 別有隱情第六百七九章 少年第四百二十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六三章 堅守待援第四百五六章 彭城告急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五百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七五章 去留自便第五百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八六章 尉遲敬德第七百五十章 涼涼第五百五一章 童試將至第一百八三章 水軍第二百七一章 燎原第二百七六章 升級第二百二三章 放行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一百零一章 神機箭第四百四四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九六章 不值一提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五百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八三章 曹豹送書第三百九八章 騎虎難下第二百九六章 收容難民第六百七二章 奴兒第四百四四章 吾皇萬歲第三百七九章 聯軍組成第七百三十章 有變第七百二二章 提議第三百二四章 士信娶親第四百九三章 近衛無敵第三百一十章 天變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二百零七章 說範第四百九八章 大勢已去第二百四二章 蟄伏第三百零六章 再戰第六百四四章 人之常情第二百三二章 辯論第五百四六章 檢校空軍第九十章 散花天女第五百三三章 登陸日本第四百零二章 敗如沙潰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第七百零三章 外交第二百七七章 船廠第三百七八章 萬事俱備第七百三十章 有變第五百八一章 例行簡報第三百六三章 堅守待援第三百六四章 獅子搏兔第三百六二章 人小鬼大第五百零二章 無跡可尋第六百三十章 一對眼間第五百四九章 果然如此第六百九一章 經濟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第二百十八章 天罰第四百零七章 臨敵變陣第二百八三章 登陸第一百九二章 對陣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五百六十四章 入主洛陽第七百七二章 氣象第六百七八章 雛鷹第八十五章 善後第二百五九章 諸城第五百十六章 軍火禮包第四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五百八一章 例行簡報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六百十五章 箭定勝局第七百二五章 新政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第三百二三章 產業園區第九章 真尼瑪好第二百二十章 市稅第一百四三章 典吏第二百零二章 反擊第二百九一章 輕取奢卑城第四百六十章 禮送歸西第七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二五章 民意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六百二七章 輕裝上路第一百零三章 整訓第三百二十章 緊急狀況第一百七一章 定策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四百五二章 水師出擊第八十七章 冤家宜解第四百二七章 科舉細則第三百五九章 計劃不足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