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二章 漏洞

實際上,對於佛教而言,不管是這個時代的佛教還是後世的佛教,黃小剛都是沒有什麼惡感的。

雖然在後世的網絡上看多了各種有關酒肉和尚的新聞,也親眼見過開着寶馬、奔馳裝逼的和尚尼姑,但對於佛教本身而言他是真沒什麼反感的地方。

甚至他還記得看過一則新聞,說的是08年大地震的時候,在什邡有個羅漢寺,地震的時候敞開大門接納孕婦,後來孕婦們還在寺廟裡產下了108個“羅漢娃”。

所以,相比較起後世佛教那些酒肉和尚的“惡”而言,這樣“善”肯定是足夠寬裕的,也是能夠功過相抵的,因爲南宋以後就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只不過,重點不是黃小剛對後世佛家的感官如何,而是在這隋末時代,就眼下來看似乎佛家的人很不上道,至今也沒有什麼叫得上名號的人主動上門找他。

不像是袁守誠他們師徒早早就送上門來,且非常懂事的自己到處找活幹,還任勞任怨,兩項比較下來,黃小剛自然對這個時代的佛教徒沒了好感。

因此,在涉及到新朝宗教政策這方面,黃小剛自然也就有了安排,他準備將道教打造成國教,然後對佛教在國內的傳播會進行適當的抑制,而其中的關鍵點就是一個針對佛教界高層人員的重大陽謀!

沒錯!這個陽謀就是出國留學!

既然你們這些佛教徒不上趕着來跪舔,日後也就別怪咱下狠手了:道教本是誕生於中土,自然是堂堂正正的華夏之道,而你佛教祖庭可是在古印度天竺,所以今後凡是沒去過天竺留過學的和尚,咱可不承認他的資格!

話說黃娜聽了這般出國留學的想法,稍微思索了一下也覺得不錯,不過她認爲還得補充一下,便道:“我覺得咱們還可以這樣,一個是規定今後只許市縣級的城市在城中設立廟宇寺院,最好是諸教平等,有一家道院就可以有一家佛寺,而且僧人道士的數量必須按照規定控制,不許胡亂發展,也不能有什麼特權。”

黃小剛聽了呵呵一樂道:“這二武滅佛裡面有一條就是佛寺斂財嚴重,可寺院積蓄的錢財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靠忽悠人自己佈施的,這個問題怎麼解?還有就是咱們如今搞的公田法,對於寺廟僧院所持有的田產、地產這一項也是有漏洞可鑽的,這又怎麼解決?”

對於這個問題,黃娜倒是馬上拿出的辦法:“這有何難,咱們可以搞審計啊!”

黃小剛頓時嗤笑道:“你怕是想得太簡單了,你沒看過和尚尼姑開寶馬、奔馳轟街的新聞?然後問他們寶馬奔馳怎麼來的,說是施主自願佈施的,然後覺得停在車庫裡吃灰可惜了,所以拿來代步……擱古代還有更過分的呢!梁武帝和唐武宗的故事你讀的大學教沒教?”

黃娜頓時白眼一翻,她正經雙學士學位的證書也不是馬路邊撿來的,對這兩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搞笑皇帝還是略知一二。

先說梁武帝(蕭衍,公元464年-公元549),這傢伙據說是大漢後裔,是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估計是吹牛逼的),南齊時,蕭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間兩次參與抵禦北魏,頗受齊明帝寵待。

永元二年(500年),蕭衍起兵攻討東昏侯蕭寶卷,並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稱帝。次年,攻陷建康。中興二年(502年),接受蕭寶融“禪位”,建立南樑。

這梁武帝蕭衍稱帝之後,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很勤於政務,而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牀,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

只是,蕭衍在做了二十六年皇帝之後,卻親自到了位於都城建康東北的同泰寺,捨身出家侍奉佛祖,做了同泰寺的住持和尚,之後被滿朝文武大臣接回宮內,宣佈大赦天下,同年改年號爲大通,這是梁武帝第一次出家。

然而,到了大通三年九月十五日(公元529年),梁武帝去參加同泰寺舉行的“四部無遮大會”,脫下龍袍,換上僧衣,再次捨身出家侍奉佛祖,第二天還親自講解《涅槃經》。

這個期間,滿朝文武大臣可急壞了,紛紛到同泰寺跪求梁武帝還朝,梁武帝不肯,並說“自己是捨身出家,必須有大量的錢財捐贈給寺裡才能還俗”。由於皇帝不是一般人的身價,贖金不是一般的高,羣臣只好湊齊一億錢(其實也沒多少,也就是十萬貫而已),捐贈給同泰寺,並向“三寶”祈禱,祈求贖回這個荒唐的“菩薩皇帝”,梁武帝九月二十七日還俗,這是梁武帝第二次出家。

然而,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又雙叒故伎重演,再次到同泰寺舍身出家,這次不僅自己捨身,連整個皇家土地產業都捨去,羣臣們又湊齊兩億錢爲梁武帝贖身。

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雙叒叕不厭其煩的第四次在同泰寺舍身出家,四月十日羣臣們又出一億錢贖回梁武帝還俗,還陪着做了三十七天寺奴。

梁武帝四次出家,贖身共計花費四億錢(四十萬貫),這些錢財那裡來的,不還是盤剝治下黎民百姓,搞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全部肥了寺廟裡的和尚。

而在位期間瘋狂地扶植佛教,廣修寺院,賞賜給寺院大量的財物與土地,寺廟裡的和尚成爲當時名副其實的土豪,特權階級,導致佛教在中國大肆興起,進而爲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滅佛”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所以,說蕭衍是個搞笑皇帝,原因就是這傢伙居然用出家當和尚的方式來勒索朝廷拿錢給自己贖身。

至於唐武宗的搞笑方式就有些與衆不同了,這傢伙因爲篤信道家外丹學說,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煉丹,結果因爲嗑了自己煉出來的假藥,掛了!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唐武宗時期(814年-846年),距離宇文邕的北周又過去了二百多年,佛教又雙叒叕興盛了,大量的勞動人手出家爲僧或者投靠寺院爲寺戶、佃戶,寺院擁有了許多土地和勞動力,寺院經濟發展起來,而封建政府的納稅戶卻大爲減少。

而唐武宗搞“滅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佛教徒兜裡的小錢錢太多了,據說當時拆毀了天下佛寺四千六百餘所,蘭若(私立的僧居)四萬餘所。從寺院拆下來的金銀佛像、銅像、鐵像及鍾、磬不計其數,沒收寺產良田數千萬頃(此數過大,疑“頃”爲“畝”之訛),奴婢十五萬人。

僧尼迫令還俗者共二十六萬零五百人,釋放供寺院役使的良人五十萬以上,讓政府從廢佛運動中得到大量財物、土地和納稅戶。

卻也說,聽得黃小剛提了一句梁武帝和唐武宗後,黃娜倒是腦子一抽想到了解決方案,便也道:“嘶!要說想要補上這個漏洞倒也真難……不行的話,咱們也來搞一次滅佛吧?”

第五十八章 訓練進階第四百零八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四六章 檢校空軍第一百零十一章 曹豹認主第一百七四章 大勝第一百九八章 追擊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七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六十三章 打掃戰場第五百九六章 起錨待發第六百十二章 雁門關前第三百十六章 奇兵第二百五二章 春播第四百三十章 千里追擊第八十五章 善後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第三百六六 守敵必攻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三百五二章 咄咄逼人第五百五十章 汝願助否第三百六十章 改土歸流第五百三七章 備戰黎陽第三百八三章 整軍再戰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五百八六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六二章 熱戰第九十二章 心結第四百九一章 具裝騎兵第一百七八章 癢處第五百五四章 政策解說第三百二一章 高密軍議第一百五十章 衛府第二百五六章 火龍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四百五六章 彭城告急第七百四五章 考題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七百四八章 安排第一百五六章 意外第三百二九章 開胃小菜第四百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四百九七章 楊浩出奔第六百三六章 鯤鵬一型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三百八三章 整軍再戰第七百五八章 鬼話第三百二十章 緊急狀況第二章 幽幽谷第一百九六章 壕軍第二百二六章 時運第五百三九章 賤人咬金第二百五六章 火龍第二十一章 絕境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一百八五章 坐商第十章 制弓第六百四三章 遷徙預演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一百零五章 熟土第四百九三章 近衛無敵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三百五九章 計劃不足第四百七一章 去留兩難第四百八五章 通船之好第一百六四章 免稅第五百七一章 非之善地第四百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二百零一章 埋伏第二百零三章 狂勝第六百二一章 平權法案第三百七一章 徐徐圖之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一百三三章 畫餅第八十章 曹衝之後第七百三一章 上路第二百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九四章 元帥之敵第四百二一章 楊廣被弒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卷一 稚鳳初鳴 第一章 雙魚玉佩第二百章 束手第四百六七章 大相徑庭第五百九七章 戰術欺騙第五百二六章 齊頭並進第二百九一章 輕取奢卑城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一百五六章 意外第十一章 時空定位第一百八四章 修牆第三百二三章 產業園區第二百八十章 神算第二百五一章 軍閥第五百三七章 備戰黎陽第三百十四章 一臂之力第六十五章 思想工作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五百零六章 位面之子第六百七四章 簡字
第五十八章 訓練進階第四百零八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四六章 檢校空軍第一百零十一章 曹豹認主第一百七四章 大勝第一百九八章 追擊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七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六十三章 打掃戰場第五百九六章 起錨待發第六百十二章 雁門關前第三百十六章 奇兵第二百五二章 春播第四百三十章 千里追擊第八十五章 善後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第三百六六 守敵必攻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三百五二章 咄咄逼人第五百五十章 汝願助否第三百六十章 改土歸流第五百三七章 備戰黎陽第三百八三章 整軍再戰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五百八六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六二章 熱戰第九十二章 心結第四百九一章 具裝騎兵第一百七八章 癢處第五百五四章 政策解說第三百二一章 高密軍議第一百五十章 衛府第二百五六章 火龍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四百五六章 彭城告急第七百四五章 考題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七百四八章 安排第一百五六章 意外第三百二九章 開胃小菜第四百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四百九七章 楊浩出奔第六百三六章 鯤鵬一型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三百八三章 整軍再戰第七百五八章 鬼話第三百二十章 緊急狀況第二章 幽幽谷第一百九六章 壕軍第二百二六章 時運第五百三九章 賤人咬金第二百五六章 火龍第二十一章 絕境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一百八五章 坐商第十章 制弓第六百四三章 遷徙預演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一百零五章 熟土第四百九三章 近衛無敵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三百五九章 計劃不足第四百七一章 去留兩難第四百八五章 通船之好第一百六四章 免稅第五百七一章 非之善地第四百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二百零一章 埋伏第二百零三章 狂勝第六百二一章 平權法案第三百七一章 徐徐圖之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一百三三章 畫餅第八十章 曹衝之後第七百三一章 上路第二百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九四章 元帥之敵第四百二一章 楊廣被弒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卷一 稚鳳初鳴 第一章 雙魚玉佩第二百章 束手第四百六七章 大相徑庭第五百九七章 戰術欺騙第五百二六章 齊頭並進第二百九一章 輕取奢卑城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一百五六章 意外第十一章 時空定位第一百八四章 修牆第三百二三章 產業園區第二百八十章 神算第二百五一章 軍閥第五百三七章 備戰黎陽第三百十四章 一臂之力第六十五章 思想工作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五百零六章 位面之子第六百七四章 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