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帝,寢宮。
一如既往地,這裡是徹夜燈火通明。
歌舞,管絃不絕於耳。
只是隔着一層簾幕後的坐席上,卻是空無一人。
歌女依舊唱着《玉樹後庭花》,靡靡之音傳出宮廷。
偏殿之內,身披輕便常服的長髮男子,剛剛沐浴過,身後披散着的長髮依舊帶着水汽。
時近夏日,氣候漸漸熱了起來,好在這處偏殿內人氣不旺,倒也陰涼,不顯得熱,正是涼爽。
跪坐在涼蓆上。面前的桌案擺着厚厚的奏章,每一日,他都要在這裡批閱奏摺。
來自這個龐大的帝國的各個角落的信息,就記載在這些小小的奏章上。
隋國大大小小數百個郡縣,每一個郡守都有資格遞上奏章,每個月至少有五六百份,事情從大道到小,複雜而多變。
自從接受了這個位子之後,這個年輕的帝王,就沒有一日是閒度的。
至於寢宮那邊歌舞不斷,不過是做做樣子。
別看這些奏章繁瑣,但卻是瞭解這個延續百年的帝國方方方面面的一個有效手段。
閱讀奏章,在楊業看來,就是要和遞上奏章的各地官員鬥智鬥勇。
奏章之中會有隱瞞、虛報災情,也會有誇大政績,抹黑對手,乃至於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
批閱奏摺絕不是僅僅只看奏摺表面的東西,更要從這個官員的履歷,過往,人際關係還有地理因素等等來看。
讀懂這個官員,再來看他寫的奏摺,就能得知許多真實的情報。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事情。
爲此,他將自己在東宮之中身爲儲君時就培植的羽翼提拔起來,掌管諜報,取名六扇門,意爲門戶深深情報深藏之意。
“有意思,這個王虎,上報祥瑞,遇見鳳凰,難道如今又是什麼時候了?對了,我的生辰要到了······鳳凰落於石上,發工匠鑿穿,得美玉兩對,價值千金,其上有太平字樣······”
年輕的帝王讀到這裡,笑了出聲。
“倒是挺懂得揣摩上意的,有些意思。”
燭火燃燒着,火光照在楊業的側臉上,顯得棱角分明,很有魅力。
“獨孤一族又有動靜了,怎麼就不聽勸了,想着取楊氏而代之?後族勢大,是需要打壓了。”
楊業在奏摺後寫了幾句,決定對獨孤氏一系的動一動。
獨孤氏,本是胡人貴族,與楊氏乃是時代聯姻的親家,入關之後,楊氏坐了天子,獨孤氏出了三代皇后,到如今,已經是第四代了。
四大門閥之中,獨孤閥是唯一的依附皇權而生的門閥,又稱後黨,歷來都是外戚。
宋閥自詡漢人正統,偏安嶺南,屬於南方漢人集團,只是明面上招安,其實是一方諸侯,算是鄰國。
一直以來,兩廂無事。
宋閥只能偏安一隅,堅持漢人正統,卻居住在嶺南之地,這裡漢民本就人少,因此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宇文閥,以前是北周皇族,被楊氏取代了江山,一直對皇位戀戀不忘,這百年來時刻不忘復國。
只是宇文閥勢大,楊氏得國不正,未曾經歷過一場自上而下的大清洗,因此至今猶有不少影響力。
至於李閥,是關隴軍功貴族集團的代表,一直以來,算得上低調,只是暗中潛藏的勢力不可小視。
除此之外,大隋之外還有敵國,百年間也有戰爭,互有勝敗。
內有四大門閥,外有敵國外患,大隋看似安穩,其實底下早已波濤洶涌,潛流涌現。
值此危難關頭,這位年輕的帝王,即位以來,並未採取太多變革,只是因循守舊,三年不改祖制。
今年以來,權威漸漸深入,皇權交替的動盪過去。
楊業覺得,是時候多做些準備了。
明面上的大動靜不能有,私底下還是可以做些小文章的。
他的目光,轉向了朝堂之外的······江湖。
江湖幫派勢力,並不弱小。
誠然,江湖好手,也不過是十人敵,就算成氣候的幫派,也不是朝廷大軍的對手。
但江湖人士,用得好了,關鍵時候也能起到奇效。
爲此,楊業調閱了歷年以來對於江湖的記錄,甚至上溯到建國以來乃至於北周皇室的記錄。
“江湖勢力,日益雄厚啊!百年前,可考證的宗師高手,中原不過五六人,確定跨入先天的,不足百人之數,江湖幫派人數也不過十萬人。不過過了百年,能確定的宗師人物,就有了三十多人,先天高手,增長到五六百人,江湖幫派,幫衆之數八十餘萬,接近百萬······真是觸目驚心,觸目驚心啊!”
放下書冊,楊業揹着手,在殿中來回踱步,臉上帶着愁容。
經過一道帳子時,他突然開口問道:
“薛夜,你怎麼看如今的江湖?”
一個披甲的劍士,從陰影處走出,低頭半跪着回覆道:
“陛下,百年前,中國十室九空,人口不足千萬,自然生民凋零。時隔百年,與民休息,繁衍子嗣,漸漸繁華,自然與百年前大不相同,畢竟人口多了何止十倍,有此規模,臣以爲,不足爲奇。”
楊業聽了,贊同地點點頭。
“你說的,也是正理,百年前,連年兵亂,與而今自然氣象不同,人口增多,自然江湖人士也多了。”
“恢復民生,與民休養生息,這就是我楊家的功德啊!”
接着,話音一轉,他略帶着些慍怒,道:
“可惜,這大好的光景,總是有些跳樑小醜看不下去,想要毀掉我楊氏的功業,薛業,你可願意爲朕分憂?”
半跪在地上的劍士,用右拳砸在左胸的胸甲上,沉聲應道:
“爲陛下分憂,是臣的職責,請陛下示下!”
話音間,鏗鏘有力,帶着金屬音。
“朕決意,自秀女之中,選拔身家清白,門第不高者,傳授劍術,以爲奇兵。”
臉上帶着奇異的光彩,楊業臉上掛着笑容,望着遠方。
“再命人,建一處劍谷,將這些女子,有天賦者編入其中,號稱越女劍一脈傳承,先造出些聲勢起來。”
“這劍谷興建之事,就交由你來辦吧!”
薛業跪在地上,朗聲應道:
“臣必不負陛下之令!”
這就是插足江湖的第一道釘子。
薛業領命之後,當即秘密潛行離去,至於這裡,另有他人值守。
楊業又喚來幾位心腹女官,秘授機宜,交代此事。
不久,江湖之上,就傳出風聲。
當年越女劍祖師阿青,功成身退,隱居山谷,又收留了一幫孤女,傳授劍術,歷經千年,少有出世,所以不爲外人所知。
間或有一二傳人現世,也大多很快消隱蹤跡,返回劍谷。
據說劍谷之中,無有男子,都是妙齡少女,個個容貌上佳,性情淑均,熟讀經書,更是有大家氣度。
比之什麼陰葵派的妖女還有慈航靜齋的尼姑不同,這劍谷之中女子,不禁婚配,只是一旦嫁人,就不再以劍谷門人自居。
江湖中人,多的是好事之徒,由此引發了種種遐想。
陰葵派的妖女,慈航靜齋的尼姑,畢竟數目太少,但是往日裡也有不少名聲,至少是有機會見到的。
如今這劍谷,傳承越女阿青劍術,千年以來一直低調隱居,反而顯得神秘莫測。
有些好事之人,言之鑿鑿,曾於某年某月某日誤入某處山谷,見得越女劍傳人,更編出許多故事,時間地點人物,令人半信不疑。
不管如何,總是將越女劍傳人,以及劍谷之名,流傳開來。
一張羅網,正在暗暗撲向江湖。
帶着年輕帝王的野心。
由朝堂而江湖,再由江湖而朝堂,潛藏在明面上的太平盛世之下的暗流,正在不斷涌動。
天下好比棋局,江湖就是邊角之地,如今,這一枚子,即將落下,掀起一陣颶風,吹過江湖。
廟堂、江湖,從來都是緊密聯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