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閩南大捷

在潰兵將要撞上主陣之前,多鐸拔馬逃了,立於山丘上的大纛旗,也緊隨他之後逃離。

一時間,數萬清軍再無戰心,步騎混雜着向西北狂奔,清軍全線潰敗。

東海鎮的明軍和趕來的援軍,對清軍進行無情的追殺,跑在後面的清軍在氣勢如虹的明軍面前,毫無抵抗之力。

明軍矛陣如牆而進,不停刺槍收槍,刺殺着清軍,火銃手們肆無忌憚的射殺着潰兵,中彈之人紛紛撲死於地。

東線清軍全線崩潰,不多時西線的清軍卻陷入瘋狂。

八旗兵看見東線潰敗,潰兵和明軍即將撞向他們的後方,驚恐之餘,整個人也都瘋狂起來,一浪接着一浪的衝擊着鄭軍的陣線。

多鐸率領四千騎兵,不顧傷亡,不顧密集的矛林,戰馬不斷撞死在槍陣上,騎兵被捅死的同時,戰馬和騎士巨大的衝擊力,也撞得鄭軍士卒長矛折斷士卒倒飛。

在一連串的撞擊下,鄭軍陣線被騎兵撞開,多鐸大喜過望,而正在這時,一將斜刺着揮棒殺來。

“是趙雜毛!”多鐸心頭一寒,看見來人猙獰着面孔,眼神銳利,惡狠狠的撲過來,不禁打了個寒顫。

趙銘望着多鐸大纛,領着百餘騎兵,一路衝殺過來,他揮舞鐵棒連砸,身前清軍都被他大棒開瓢。

趙雜毛勇猛無敵,堪比明末第一猛將劉綎,清軍都知道他的威名,多鐸也不例外,他曾經在錢塘江邊,看見過趙銘萬軍中衝殺的身影。

“該死!”多鐸有些驚惶的怒罵一聲,忙拔動馬繮,而這時趙銘已經撲到跟前。

清軍護兵連忙抵擋,卻並非一合之將,被鐵棒砸的紛紛閃避,可謂擋者披靡。

趙銘連殺數人,認準了清軍大纛,疾馳殺來,一員清軍見此,大怒起來,“王爺先走!”

滿將阿巴塔怒吼一聲,提起大刀縱馬殺來,兩騎交錯之際,阿巴塔揮刀怒斬,趙銘一棒砸來,“當”的一聲巨響,阿巴塔沒反應過來,手裡的大刀就被砸飛,而正在他愣神之際,一股巨力從背後襲來,兩馬交錯之際,他被趙銘一棒,直接砸了下來。

趙銘得手,擡頭怒吼,“多鐸受死!”

就在這時,一枚利箭忽然襲來,箭矢力道急大,速度飛快,趙銘剛要抵擋,箭矢已經噗的一下,射中他的肩膀。

多鐸收了弓箭,扶馬奔馳,回頭看了中箭的趙銘一眼,臉上露出陰狠之色。

這時他前方忽然傳來一陣驚呼,多鐸剛回過頭來,便見一將砍瓜切菜般突殺過來,一槊直接向他刺來。

一瞬間,多鐸滿臉驚駭,拿弓去擋,馬槊卻一下捅穿他的肩膀,帶起大片盔甲和血肉,多鐸險些被捅下戰馬。

衆多清軍護軍滿臉驚恐,頓時催馬上前,擋住殺來的李元胤,護着受傷的多鐸,疾馳着逃離。

這時趙銘隨手摺斷箭桿,便再次揮棒縱馬,追上清軍一陣亂砸,將舉着大纛旗的清兵砸死,奪了清軍大纛,可是多鐸的身影,卻已經不見。

趙銘一把奪過大纛,丟在地上,惱怒的環首四望,忽然怒吼道:“多鐸,給我滾出來!”

戰鬥到中午時分,逐漸歸於平靜,逃生無望的清軍或死或降,沒死的全部繳械棄甲,八旗主力在明軍的攻擊下,轟然倒塌。

這一戰對於多鐸而言,或許輸得十分冤枉,八旗的騎兵優勢,在多山的福建地區,完全沒有發揮出來。

入閩的六萬清軍主力,只有一萬多人倖存,近五萬精兵被明軍殲滅,成了金華之戰後,清軍又一次慘重損失。

戰場上,朱以海騎馬登上高處,環視四望,在他的腳下,是沾滿血跡的土地,還有堆積的屍體,放眼望去,方圓十幾裡的戰場上,到處都是人屍馬屍,還有穿行其間的明軍士卒,正在收繳兵器和戰馬,打掃着戰場。

歡呼聲,首先從西線的鄭軍部隊中響起,他們經歷一天一夜的血戰,終於換來了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隨後,浙軍各部也發出了風起雲涌的歡呼聲,將士們齊齊揮動着兵器,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

明軍一舉擊敗了入閩清軍的主力,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多鐸,取得了自甲申國變以來,最爲關鍵的一場勝利。

此時,這一戰的影響,還不能得知,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這一仗,挽救了隆武朝廷,以及崩壞的大局。

朱以海的耳中充數着將士們的歡呼,不過他卻沒有跟着呼喊,甚至沒笑,只是覺得心中有一股氣,憋得他喘不過氣來。

明朝的藩王本來不管事,他也沒接受過多少教育,只是想着安安分分的做個富足的藩王。

可是,時勢將他推到了這個位置,而他自被浙東軍民推上高位,便一直處於危險的境地。

這對一個沒有經過磨礪的藩王來說,路程可謂艱難,他心中一直惶恐不安,一是擔心抗清失敗,自己的安危,二是,擔心自己不能勝任,辜負軍民期待,有愧於祖宗社稷。

現在,他經歷浙東、浙西抗清,在戰爭中磨礪滾打近五載,終於取得一場決定性的勝利,扭轉了局面,他心中那股氣,最終化作滿腔熱淚流了出來,使他淚流滿面。

這時趙銘等將打馬過來,翻身下馬,朱以海忙擦拭眼淚,露出笑顏。

他上前來,緊緊握住趙銘的手,動情道:“此戰,能獲此大勝,博安當居首功啊!”

作爲戰役的指揮着,趙銘指揮調度,進行謀劃,在進攻中東海鎮的明軍,也是起了關鍵作用,要不是東海鎮士卒精銳,裝備精良,明軍無論如何也難以擊敗多鐸。

這一戰,直接指揮作戰的趙銘,確實是居功至偉。

朱以海激動握住趙銘的手,大聲道:“孤王要親自給博安慶功!”

趙銘卻擺了擺手,抹去臉上的血跡,對朱以海道:“殿下,慶功不遲,當務之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我們該收攏軍隊,立時向福州進軍!”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655章仇恨的種子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947章關寧軍都挺能跑第1049章廬山新政第587章決議出兵第955章欺人太甚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749章西清軍閥第253章初戰受挫(爲掌門)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618章臼炮轟擊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479章倒睿聯盟第728章都不是好人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1104章善政被阻第523章返回江東第十三章委以重任第423章常州告急第495章唐通投降第707章刺探消息第899章雲集南京第949章調整國策第899章雲集南京第741章聲東擊西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919章趙賊多智近妖?第452章變相科舉第十三章委以重任第420章多爾袞震怒第509章瀋陽大捷第714章趙雜毛撤軍第349章速定湖南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151章撤出長江第774章舉城而降第169章暗度陳倉第440章助餉斂財第444章軍政一把抓第358章激戰長江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675章投奔江東第789章金陵春之陣(五)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661章返回蘇州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424章車營第十五章平息暗流第252章打上門來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485章上屋抽梯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535章負隅頑抗第193章甕城陷落第404章激戰橋頭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150章發現敵情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796章金陵春之陣十二第559章國公安好第763章西秦之勢第128章再入江陰第1066章突襲東籲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1056章保持軍事優勢第852章就想爲殿下效力第805章訛詐失敗第181章博洛的盤算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112章殺掉魯王使者第783章緊急求援第897章煤山第405章戰機在上游第178章太子使者第372章擊潰土國寶第750章太監急第988章雙面間諜第875章兵臨北京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784章安慶陷落第710章兵鋒之盛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三十八章剿義軍博洛定策第232章四板斧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524章滿清危機第447章偉大的思想家趙銘第174章金塘島大海戰第425章緩兵之計第386章豐臺大營第457章海峽遭遇第336章三省會攻第914章暗度陳倉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647章禁軍危機
第655章仇恨的種子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947章關寧軍都挺能跑第1049章廬山新政第587章決議出兵第955章欺人太甚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749章西清軍閥第253章初戰受挫(爲掌門)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618章臼炮轟擊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479章倒睿聯盟第728章都不是好人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1104章善政被阻第523章返回江東第十三章委以重任第423章常州告急第495章唐通投降第707章刺探消息第899章雲集南京第949章調整國策第899章雲集南京第741章聲東擊西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919章趙賊多智近妖?第452章變相科舉第十三章委以重任第420章多爾袞震怒第509章瀋陽大捷第714章趙雜毛撤軍第349章速定湖南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151章撤出長江第774章舉城而降第169章暗度陳倉第440章助餉斂財第444章軍政一把抓第358章激戰長江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675章投奔江東第789章金陵春之陣(五)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661章返回蘇州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424章車營第十五章平息暗流第252章打上門來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485章上屋抽梯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535章負隅頑抗第193章甕城陷落第404章激戰橋頭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150章發現敵情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796章金陵春之陣十二第559章國公安好第763章西秦之勢第128章再入江陰第1066章突襲東籲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1056章保持軍事優勢第852章就想爲殿下效力第805章訛詐失敗第181章博洛的盤算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112章殺掉魯王使者第783章緊急求援第897章煤山第405章戰機在上游第178章太子使者第372章擊潰土國寶第750章太監急第988章雙面間諜第875章兵臨北京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784章安慶陷落第710章兵鋒之盛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三十八章剿義軍博洛定策第232章四板斧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524章滿清危機第447章偉大的思想家趙銘第174章金塘島大海戰第425章緩兵之計第386章豐臺大營第457章海峽遭遇第336章三省會攻第914章暗度陳倉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647章禁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