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迎頭痛擊

九月二十日,方國安率領八千精兵,一路急行,來到洞溪。

方國安作爲魯王麾下大將軍,對於浙東地形瞭然於心,特別是魯監國以紹興爲臨時行在,他對紹興府周邊,每條河流小溪,樹木山林,都銘記在腦海之中。

八千浙兵一路急行,趕至洞溪後,方國安迅速偵查地形,八千人馬分爲左右兩軍,多備弓箭、鳥銃,在道路兩旁的丘林上設伏,準備迎頭痛擊李率泰之軍。

與此同時,魯王率領後軍三萬餘人,將在戰役開始後不久,加入戰場,以四萬大軍,對陣一萬清軍。

若是不出意外,只要伏擊得手,浙兵還是有很大的勝算。

二十日清晨,八千浙兵佈置妥當,不過卻未見敵軍蹤跡。

午時,道路上依舊一片寂靜,沒有任何異常。

這讓方部將領不禁開始有些擔心,難道清軍沒有走洞悉,或者已經提前過去?

一時間,將士們都顯得十分的焦慮,方國安對此,卻很有信心。

作爲統兵大將,作戰首先要知道地理,而以路程來看,富陽到紹興的距離,是蕭山到紹興的兩倍,從富陽到紹興又多是山地丘陵,清軍必定還未過去。

果然,午時剛過,便有斥候回稟,發現了清軍的蹤跡。

方國安當即命斥候繼續探查,令大軍迅速隱蔽,等待敵軍到來。

……

紹興府乃古越地,南有會稽山,處於浙北平原、浙西山地丘陵和浙東山地丘陵交界地帶,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而下,除了北部平原地形單調之外,其它方向都是丘陵山丘起伏,地勢複雜。

九月下旬,浙東天氣轉涼,陽光照在身上,不似六七月間那麼酷熱,反而讓人覺得十分溫和,有種躺在地上,曬曬太陽的衝動,實在不適合打仗。

這時,一支兵馬從西迤邐而來,隊伍在丘陵間蜿蜿蜒蜒,前後綿延數裡之長。

算時間,李率泰的兵馬,本來早該到紹興,不過吃了不熟悉地形的虧,所以走的比較緩慢。

在丘陵地帶行軍,地形複雜,清軍拔山涉水,一路十分疲乏。

這時清軍士卒大多低着頭,用兵器杵着地面而行,騎在馬背上的騎兵,不時警惕的打量着四周情況。

“李都統,前面就是洞溪,出了這一帶,就是平原,騎兵可以直驅至山陰、會稽城下。”一名綠營將領突然指着前方說道。

李率泰是漢軍正藍旗梅勒章京,也稱爲副都統,李率泰出生於遼東鐵嶺,初名李延齡,十二歲時,便奉侍努爾哈赤,被賜率泰之名。

在投降滿清的漢奸中,李率泰可以說是最早的,不過排名早,並不是因爲他,而是他的父親李永芳是明朝第一個投降滿清的邊將。

因爲資歷老,所以李率泰很受滿族統治者的器重,十六歲就娶了努爾哈赤的孫女爲妻,可以說已經脫漢入滿,是滿州人的自己人。

李率泰聽了旁邊浙江巡撫張秉貞的話,眼中露出喜色,“傳令前軍,加速前行,大軍在山陰過夜!”

張秉貞微笑道:“浙兵俱在杭城,都統兵臨山陰、會稽,就如神兵天降,不戰可下二城!”

張秉貞原來是明臣,清軍南下杭州時,他與叛賊陳洪範一起,勸說潞王降清,潞王聽從了他們兩人的建議,將浙江拱手相送,結果潞王被他坑慘,押入北京後不久,就與安宗、荊、衡等王一起被清軍凌遲,而張秉貞卻青雲直上,剛剛被任命爲滿清的浙江巡撫。

這次李率泰出征,需要嚮導,他便自告奮勇,領着五千撫標,跟隨出征。

兩人正說着話,一陣蹄聲轟鳴,卻是正藍旗騎兵離了大隊,向前偵察。

李率泰穿插進入明軍控制的區域後,就與多鐸斷了聯繫,並不知道浙兵已經提前撤回南岸。

此時他以爲浙兵尚在杭州一線,紹興府不會有什麼浙兵,不過他還是派出了斥候,進行探查。

八旗騎兵離了大隊,在丘陵間的小道上奔馳,左右地形並不險峻,不過卻十分複雜,清軍前進的道路在丘陵之間,道路兩側是矮丘和梯田,並不見什麼異樣。

根本不需要探查,浙兵都在杭州,不會想到他們會直插紹興。

八旗兵一路行來,都是這種地形,眼看要進入平原,爲首牛錄並未怎麼在意,他勒住馬繮,打量一下兩側,便一提繮繩,戰馬奮蹄而東。

前鋒哨騎向此前一樣,並未示警,大隊清兵繼續沿着道路向前挺進。

李率泰騎在馬上,跟隨大軍行進,他擡頭打量四周,忽然微微皺起眉頭,怎麼這一段,兩側連只鳥兒都沒有。

“李都統怎麼呢?”張秉貞見李率泰忽然神情凝重,不禁問道。

李率泰警覺道:“這裡有些不對,傳令大軍迅速通過此地。”

軍令飛傳,道路上的士卒提起速度小跑起來,可就在這時,突然“轟”的一聲號炮平地炸響。

道路上的清軍微微一愣,紛紛四下張望,李率泰瞬間色變,立刻就明白髮生了什麼,當即怒吼,“不對,快往回撤!”

遲了!

“砰砰砰!”

“嗖嗖嗖!”

道路兩旁的山丘上,火繩槍響成一片,於林中騰起一團團的白煙,槍口噴射出橘紅的銃焰,彈丸呼嘯而出。

明軍弓箭手,彎弓攢射,利箭破空,箭矢如同飛蝗般,向清軍頭頂襲來,一道箭矢形成的大網正疾速落下,驚疑未定的清軍紛紛中彈中箭,瞬間倒了一片。

在道路兩邊的山丘上,瞬間冒出無數人影,明軍士卒井然有序地發射着火繩槍,射出利箭,道路上的清兵死傷慘重,頓時大亂。

李率泰見此大驚失色,急忙扯動馬繮,揮刀怒吼着,“後隊改前隊,退回去!”

八旗清兵聞令,迅速集結……

洞溪之北十餘里外,三萬浙兵小跑着前進,這是一員騎兵逆着人流奔到朱以海面前。

騎兵飛身下馬,單膝行禮,“啓稟殿下,大將軍伏擊清兵得手,正於清兵激戰!”

朱以海精神一振,催動戰馬,急聲喝令,“大軍全速向前!”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書單推廣。感謝週週bgj的200打賞)

第990章傾族之力第114章惡人先告狀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400章常州之戰第382章援兵來了第315章悶聲發大財第121章火器工坊第370章攔截清軍第906章周國出兵第367章秦王風波第452章變相科舉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1042章南洋橡膠園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564章癸巳和議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604章浙系志願軍第953章登陸海灣第1088章不事二主莫迪而比第789章金陵春之陣(五)第666章隱居大佬第279章進退兩難第986章像極了蒙古帝國的沙俄第610章教化四夷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877章例行招降第282章連江會戰第四章懸屍示衆第920章驅民出城第963章王鐸效應第470碧蹄館伏擊第196章追至城下第156章老巢被佔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312章實業運動第716章席捲河北第326章說服德川家上第165章宣旨使者第734章建藩東洲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808章換個皇帝第123章夏完淳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993章威服羣胡第362章水漫杭城第697章清軍撤軍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988章雙面間諜第830章上京朝拜第182章四明山義軍第416章恭迎撫軍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988章雙面間諜第392章大員密探第569章路遇阻攔第554章援軍出現第699章兵變前兆第752章福臨末路上第383章千里送人頭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234章多鐸撤軍第886章再議攻城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887章轟塌城牆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336章三省會攻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第260章擊潰西班牙上第358章激戰長江第289章清軍水師覆滅第139章鄭芝龍會見清使第七十七章緊急軍情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596章難以攻克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159章插秧建堡第一章煉獄模式第507章線列步兵第716章席捲河北第994章兵臨海蘭泡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357章二十四磅重炮第128章再入江陰第819章漢王攝政第661章返回蘇州第746章廈門海戰第783章緊急求援第364章佈告天下第358章激戰長江第1049章廬山新政第347章人心惶惶第568章新的殺手鐗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922章內應暴露第951章拓殖地危機第862章暗流
第990章傾族之力第114章惡人先告狀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400章常州之戰第382章援兵來了第315章悶聲發大財第121章火器工坊第370章攔截清軍第906章周國出兵第367章秦王風波第452章變相科舉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1042章南洋橡膠園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564章癸巳和議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604章浙系志願軍第953章登陸海灣第1088章不事二主莫迪而比第789章金陵春之陣(五)第666章隱居大佬第279章進退兩難第986章像極了蒙古帝國的沙俄第610章教化四夷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877章例行招降第282章連江會戰第四章懸屍示衆第920章驅民出城第963章王鐸效應第470碧蹄館伏擊第196章追至城下第156章老巢被佔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312章實業運動第716章席捲河北第326章說服德川家上第165章宣旨使者第734章建藩東洲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808章換個皇帝第123章夏完淳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993章威服羣胡第362章水漫杭城第697章清軍撤軍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988章雙面間諜第830章上京朝拜第182章四明山義軍第416章恭迎撫軍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988章雙面間諜第392章大員密探第569章路遇阻攔第554章援軍出現第699章兵變前兆第752章福臨末路上第383章千里送人頭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234章多鐸撤軍第886章再議攻城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887章轟塌城牆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336章三省會攻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第260章擊潰西班牙上第358章激戰長江第289章清軍水師覆滅第139章鄭芝龍會見清使第七十七章緊急軍情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596章難以攻克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159章插秧建堡第一章煉獄模式第507章線列步兵第716章席捲河北第994章兵臨海蘭泡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357章二十四磅重炮第128章再入江陰第819章漢王攝政第661章返回蘇州第746章廈門海戰第783章緊急求援第364章佈告天下第358章激戰長江第1049章廬山新政第347章人心惶惶第568章新的殺手鐗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922章內應暴露第951章拓殖地危機第862章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