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負氣撤軍

在李元胤的接應下,東海鎮不到千餘殘兵,來到泰州城附近。

浙軍雲集於泰州,設有多座軍營,駐守於此的乃是趙銘的老熟人李成棟的一部人馬。

李元胤接到趙銘之後,先派快馬回營,東海鎮的潰兵一入大營,營中的李部士卒,早已爲他們準備了肉湯和濃粥。

餓了好些天的東海鎮士卒一入營,立刻就蜂擁而上,不顧湯汁滾燙,便瘋狂的喝湯吃粥,不少人因爲吃的太急,被嗆得險些背過氣去。

李本深、唐通等東海鎮的將領,也完全沒了形象可言,一個個坐在大車上,捧着大海碗,瘋狂的喝着湯,趙銘也是一手端着碗,一手拿着一塊肉,噎得有些翻白眼。

堂堂東海鎮趙大帥,縱橫天下多年,今日可算是威嚴掃地,狼狽至極。

這時,將士們正或坐或蹲的吃喝,一名身穿魚鱗甲,頭戴鳳翅盔,腰間獸頭帶,頗爲威風的大將,在一隊將校的簇擁下,疾步走了過來。

“父帥!趙國公就在前頭!”李元胤引着李成棟過來,邊走邊嘆息道:“這次東海鎮真是太慘了!”

當年趙銘把刀架在李成棟的脖子上,逼着他反正,李成棟開始很恨趙銘,後來與趙銘合作多次,加之他在明朝混得不錯,被朱以海視爲左膀右臂,所以對趙銘的恨意漸消,反而慢慢佩服起趙銘這個人來,生出了要與趙銘比較的心思。

現在他聽說李元胤的敘述後,心裡不禁一陣唏噓,同時自己也多長了個心眼。

趙銘之前被明朝捧上了天,抗清比朝廷還積極,不多長個心眼,纔會有今日之敗。

這時,李成棟已經看見了遠處,坐在大車上,身形狼狽,只顧吃喝的趙銘,臉上頓時露出震驚之色,不是親眼所見,李成棟是萬萬想不到,不久前還威風八面的東海趙大帥,盡然狼狽成了這般模樣。

趙銘衣甲丟了大半,身上只掛着幾片甲裙,衣物滿是血污,頭髮散亂,遮住半邊臉,低頭啃着肉骨,李成棟等人走到跟前,都沒有察覺。

李成棟站在趙銘面前,看見趙銘如此狼狽,心中唏噓,沉默半響,他才拱手抱拳,低聲道,“博安!”

趙銘擡起頭來,看見是李成棟,兩人交情之前並不太深,但此時趙銘卻彷彿見了親人一般,虎目含淚。

趙銘將手中骨頭放下,油手在身上擦了擦,然後站起身來,忽然單膝抱拳,“老李,這個情,我記下了!”

李成棟一把將趙銘托起,忙道:“都是浙系兄弟,博安何必如此。”

趙銘看着李成棟道:“老李,你能來救我,便是我的恩人!這次若非你們拼死前突,我此番恐怕已經不保。”

李成棟看着趙銘,還有他身邊的潰兵,心中不禁一陣感慨,接應東海鎮的李部官軍,圍着狼吞虎嚥的東海鎮潰兵,也都唏噓不已。

李成棟與趙銘說了一陣,兩人各自問了一些情況,李成棟見趙銘等人飢餓,便不在多言,只是令屬下再殺幾頭豬羊給東海鎮的兄弟吃。

趙銘一行吃了不久,外面忽然一陣騷動,便見王翊、王朝先、阮美等東海鎮的將領,大步闖進營來,衆人一邊疾走,一邊大喊:“大帥!大帥!”

幾人疾步到趙銘身前,看見趙銘和東海鎮殘兵的慘樣,不禁悲從心來,趙銘與幾人相擁而嘆。

衆人相聚,一盤算,發現折了李忠明、王德順等老兄弟,三萬精銳只突出來一千人,趙銘又得知馬士鰲被殺,頓時相擁而泣。

半響,趙銘才振作精神,對衆將道:“好了,好在本帥突了出來,這仇本帥一定要報,不能讓弟兄們枉死!”

王朝先、阮美等人淚目道:“對,好在大帥突出了來,咱們大不了從頭再來!”

趙銘在李成棟營中,休息了一日,令屬下弟兄繼續向北探查搜尋,看是否還有其他弟兄突出來。

這一搜,還真找到幾時人,王大拿和大軍失散,領着十多個伙頭軍,居然走出了沼澤。

當然,奇蹟也就只有這麼一出,接下來兩日,明軍雖繼續搜尋,但是卻再也沒看見有潰兵從沼澤出來。

三日後,趙銘與一衆潰兵,已經恢復了力氣,收拾一藩後,趙銘便下令泰州城中,不到兩萬屬下,將城池讓給李成棟,便要率軍返回江東。

泰州城外,李成棟對趙銘道:“博安,現在朝廷大軍雲集於江北,將要收復揚州、淮安,殿下聽說你突出重圍,正從南京趕來,你真要返回江東?”

趙銘向李成棟抱拳,沉聲道:“這一戰,我東海鎮損失慘重,已經無力再戰。我心意已決,就此返回江東,此後不問抗清之事!”

李成棟知道趙銘心中有氣,說的也是氣話,“若朝廷有難,博安還能袖手旁觀!”

趙銘沉默片刻,“老李若是有需要趙某之時,我必定萬里馳援!”

李成棟無奈嘆息一聲,忽然鄭重抱拳:“如此,博安保重!”

趙銘還禮,“保重!”

說完,趙銘一拔馬繮,便領着不到兩萬人馬,寂落的向南而行。

李成棟與李元胤等將,看見蜿蜒挺進,向南撤退的東海鎮,心中不禁一陣感慨。

泰興之南靖江,東海鎮士卒與此渡江,自江陰登岸,而後返回蘇州。

這時江面上船隻穿梭,接送着將士渡江,在距離渡江地點不遠處,一羣人登上山丘,爲首一人身穿龍袍,頭戴翼善冠,注視着江面。

“殿下,趙國公這是~”方國安臉色陰沉道。

朱以海擺了擺手,一聲嘆息,“博安這是對孤有怨氣啊!”

“殿下,這次趙國公大敗,主要責任在於朝廷沒有按着約定,實行左右包抄之策,而是來同我們搶南京。殿下召趙國公前來,解釋清楚,我想趙國公必然能夠理解殿下!”張煌言道。

朱以海依舊嘆息,“算了,東海鎮損失巨大,讓博安休息一陣,他會理解孤的。孤先率領大軍,奪下揚州、淮安再說。”

第767章討餉第919章趙賊多智近妖?第478章沸沸揚揚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875章兵臨北京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947章關寧軍都挺能跑第1091章讓大明再次偉大第180章浙江反攻第543章生死激戰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獻策第113章誣陷第341章負隅頑抗第503章激戰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166章聽說你要找人打我第710章兵鋒之盛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246章臺北衝突(爲了掌門)第741章聲東擊西第724章殿下仁義第424章車營第926章金陵冬之陣中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九十五章欲死南京第402章高橋鎮浮橋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838章大莊園種植第848章停牌第620章盆滿鉢滿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339章出兵響應第五十章李元胤大開水門第114章惡人先告狀第1070章仰光海戰(完)第九十二章我以我血薦軒轅第459章轉進旅順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762章大帥穩住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994章兵臨海蘭泡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1096章吳三桂被擒第174章金塘島大海戰第641章重振雄風第850章股價爆炸第851章煤業上馬第641章重振雄風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443章收拾殘局第247章殲滅西班牙小隊第400章常州之戰第六十三章不容樂觀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961章更大的危機第763章西秦之勢第599章進退兩難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四十九章胡爲宗慷慨相助第549章驚聞噩耗第808章換個皇帝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232章四板斧第982章女真寨子第792章金陵春之陣(八)第269章溫州會晤第605章浙系帥臣第453章組建幕府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1092章三十步齊射第1090章趙鐵棒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486章渡海援遼第195章金華陷落第254章存在差距第701章政變上第762章大帥穩住第九十九章國無儲君第132章步軍大戰第137章浙東失陷第390章旅順失陷第421章南北議和第624章城中內應第220章船隊北上第714章趙雜毛撤軍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151章撤出長江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838章大莊園種植第709章兵臨錦州第459章轉進旅順第518章多爾袞之死中第332章荷蘭勾結滿清
第767章討餉第919章趙賊多智近妖?第478章沸沸揚揚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875章兵臨北京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947章關寧軍都挺能跑第1091章讓大明再次偉大第180章浙江反攻第543章生死激戰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獻策第113章誣陷第341章負隅頑抗第503章激戰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166章聽說你要找人打我第710章兵鋒之盛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246章臺北衝突(爲了掌門)第741章聲東擊西第724章殿下仁義第424章車營第926章金陵冬之陣中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九十五章欲死南京第402章高橋鎮浮橋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838章大莊園種植第848章停牌第620章盆滿鉢滿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339章出兵響應第五十章李元胤大開水門第114章惡人先告狀第1070章仰光海戰(完)第九十二章我以我血薦軒轅第459章轉進旅順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762章大帥穩住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994章兵臨海蘭泡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1096章吳三桂被擒第174章金塘島大海戰第641章重振雄風第850章股價爆炸第851章煤業上馬第641章重振雄風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443章收拾殘局第247章殲滅西班牙小隊第400章常州之戰第六十三章不容樂觀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961章更大的危機第763章西秦之勢第599章進退兩難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四十九章胡爲宗慷慨相助第549章驚聞噩耗第808章換個皇帝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232章四板斧第982章女真寨子第792章金陵春之陣(八)第269章溫州會晤第605章浙系帥臣第453章組建幕府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1092章三十步齊射第1090章趙鐵棒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486章渡海援遼第195章金華陷落第254章存在差距第701章政變上第762章大帥穩住第九十九章國無儲君第132章步軍大戰第137章浙東失陷第390章旅順失陷第421章南北議和第624章城中內應第220章船隊北上第714章趙雜毛撤軍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151章撤出長江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838章大莊園種植第709章兵臨錦州第459章轉進旅順第518章多爾袞之死中第332章荷蘭勾結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