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收復四川

洪承疇離開長安後,並沒有與運送物資的隊伍一道返回,而是快馬加鞭,一路疾馳着返回了長安。

清早,長安城西城外,一隊騎兵遠遠奔來,馬蹄噠噠的揚起黃塵,洪承疇一起當先,飛馳進入城內,直奔府邸,匆匆洗漱一下,便入宮拜見吳三桂。

王宮內,吳三桂負手站在地圖前,有些失神,連洪承疇出現在身後,都沒有察覺。

“君上!”洪承疇對着背影行禮。

吳三桂回過神來,轉身看見洪承疇,臉上露出欣喜的神情,“丞相回來呢?這麼說葉爾羌平定了。”

洪承疇頷首,行禮道:“君上,葉爾羌已成大周版圖!”

吳三桂立時上前托住他的雙手,追問道:“丞相繳獲多少銀錢?”

洪承疇道:“回稟君上,繳獲金銀財物,價值二百五十萬。算腳程,此時應該已經入了嘉峪關。”

“正是時候!”吳三桂讚歎一聲,“明軍開始攻打四川,寡人正需要這筆銀錢。”

明軍的進攻,比吳三桂預料的要早一些,這讓周國上下都十分緊張。

滎陽一戰,周軍損失很大,至今還沒恢復元氣。

這個時候,吳三桂收到細作稟報,明軍在西南集結兵力,還有軍資,想對四川發起攻擊,便令吳三桂感到陣陣壓力。

洪承疇問道:“君上,可探知明軍出動多少兵力。”

吳三桂走到地圖邊憂慮道:“據斥候稟報,大概有三十萬,兵分兩路,一路由李定國統帥,以定西軍爲主,大概二十萬,從雲貴殺入四川,一路由明將唐通爲統帥,高一功、袁宗第爲副將,自夷陵逆江而上。”

洪承疇心中一凜,明朝勢力太強大,周國全國兵馬只有三十多萬,而明朝西南戰場,就投入三十萬。

一個聲音在洪承疇腦海裡想起,“跑,周國不可能戰勝明朝!”

洪承疇眼神忽然堅毅起來,他知道,留給周國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不過,趙雜毛也休要得意,本相暫時打不過你,但你趙雜毛也休想抓到本相,而且有本相在,你也休想滅亡周國。

1661年,西南。

從年初開始,明朝便在雲貴之地,大舉修建官道,省道和縣道。

雲貴多山,交通不便,長期以來都是被西南夷控制,在明朝之前,中央政府很少能控制這片區域。

如今,趙銘在重視海外拓殖的同時,也很重視邊疆的開發,以及對邊疆地區的掌控。

從歷史來看,今後幾十年,明朝在邊境問題上的威脅,主要來自西南和東北兩個方向,而這兩個方向也是大明朝,如今開發的重點。

在滿清建立,統一天下之後,前期進行的戰爭,除了與準格爾大戰之外,便是西南與緬甸大戰,東北與俄羅斯之戰。

如果明朝繼續發展下去,趙銘相信自己很快,就會遇見這兩個對手,甚至可以說,其中一個對手,以及步步緊逼過來了。

據錦衣衛蒐集的情報,羅剎國,也就是沙俄的勢力已經抵達北海,並在那裡建立據點,不斷向南探索,侵入中國境內。

沙俄在翻越烏拉爾山脈之後,以前所未有的擴張速度,吞併整個西伯利亞高原,於1649年在庫頁島北面的鄂霍茨克海邊,建立鄂霍茨克據點。

自此之後,沙俄於中國衝突不斷,直到1689年,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才太平了一百多年。

這1649-1689年的四十多年,沙俄對中國邊境的襲擾,被沙俄稱爲俄中邊境衝突。

現在,由於滿清覆滅,明朝的勢力,只在遼河附近,沒有控制和影響生活在外興安嶺和黑龍江流域的女真殘部,使得西起北海(貝加爾湖),東到庫頁島,北到外興安嶺,南到松花江的廣大區域,處於權力真空的狀態。

這些地區原本都是滿清的勢力範圍,但是滿清被滅之後,便成了無主之地,女真野人和蒙古人各自爲戰,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政權,或者部落聯盟,無法威懾到沙俄。

如今正是沙俄迅速崛起之時,在過二十年,彼得大帝就會登基,沙俄勢力蒸蒸日上,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從幾年前,滿清勢力逐漸衰落開始,沙俄就不斷南侵,1652年在貝加爾湖畔建立據點伊爾庫茨克,1659年侵入尼布楚建立涅爾琴斯克堡,同年又侵入黑龍江流域,建立雅克薩城堡。

由於滿清滅亡,沙俄失去威懾,所以對中國的侵略態勢,要比歷史上嚴重許多。

趙銘也是近兩年,纔開始注意東北問題,不過明朝勢力侷限於遼河平原,對東北各部女真殘餘影響力不大,甚至處於敵對之態,所以暫時無法遏制沙俄對東北的蠶食。

威脅明朝西南方的則是緬甸的東籲王朝,此國可以說是東南亞小霸王,早前與明朝開戰,被明朝擊敗,不過後來明朝衰落,東籲又乘機蠶食了明朝大片版圖。

趙銘記得滿清與東籲幾十年後,也打了一仗,時間持續數年之久,結果還沒完全打贏,令乾隆鬱悶不已。

無論明朝還是清朝,與緬甸發生戰爭,都源於緬甸對中國領土的窺視。

爲此,趙銘便趁着這次收復四川,大舉在西南修路,已加強西南與中原的聯繫,方便朝廷調兵,以及掌控西南。

同東北明朝尚未控制女真殘部,還有蒙古人不同,明朝對西南控制力雖不強,但是西南各部,都認明朝這個老爹,所以開發能夠在西南進行。

在趙銘下令之後,各縣便組織人手,分別加寬各縣境內的官道,使得各縣都通過官道,與外界相連。

趙銘還要求除了全國性的官道外,各省要修省道,各縣要修縣道,不過這是個長期工程,要幾年甚至幾十年去做。

這時,隨着連接外界的管道修復後,從湖廣和兩廣運來的物資,源源不斷的抵達貴陽。

李定國遂即上書趙銘,聲言定西軍已經完成休整,只待朝廷下令。

趙銘遂即回書批覆,准許李定國發起復川之戰,而在收到朝廷的批覆以後,李定國立時召集定西軍諸將,前來貴陽府召開軍事會議。

(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818章永曆立朝第166章聽說你要找人打我第二章南京雨夜第413章勇往直前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781章李成棟又叛變了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903章圍困鎖城第406章謝遷危急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198章缺少人才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833章送子入質第886章再議攻城第1018章排槍擊斃第600章堅持南進戰略第四十六章趙博安八字方略第620章盆滿鉢滿第999章逃跑計劃第284章亂敵軍心第237章游擊戰第815章進殿逼宮第591章荷蘭人的戰略第470碧蹄館伏擊第889章臣想打他第893章北京城破第282章連江會戰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461章海東八道第468章復仇者聯盟第1058章邊境衝突第715章突襲炮臺第912章兼併河洛第774章舉城而降第1052章大明菜菜子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一章煉獄模式第564章癸巳和議第347章人心惶惶第777章大明郭子儀第795章金陵春之陣十一第567章開花彈第677章擇主而事第492章黃海大戰下第425章緩兵之計第808章換個皇帝第642章何騰蛟慌了第1107章會上抓捕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1042章南洋橡膠園第631章黃雀在後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1052章大明菜菜子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第846章回購拉昇第675章投奔江東第635章吳越王第903章圍困鎖城第793章金陵春之陣九第636章鎮江會師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346章馬光輝投降第905章緊急求援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763章西秦之勢第999章逃跑計劃第四十章趙銘打游擊尼堪怒興師第八十章魯王危機第473章激烈搏殺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780章趙鐵棒是坑逼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1044章扶持新將軍第840章蒙古八旗第664章西南奸雄第553章君心難測第557章突出重圍中第774章舉城而降第918章夜襲得手第1084章西歐大同盟第714章趙雜毛撤軍第693章先下手爲強第827章視察松江第800章騰蛟末路第177章臨近夏收第394章束縛第160章天然水泥第369章蘇鬆常三府第八十八章迎頭痛擊第125章夜佔崇明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三十章生擒屯齊第六十四章十萬八旗下江南第172章兵不厭詐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993章威服羣胡
第818章永曆立朝第166章聽說你要找人打我第二章南京雨夜第413章勇往直前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781章李成棟又叛變了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903章圍困鎖城第406章謝遷危急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198章缺少人才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833章送子入質第886章再議攻城第1018章排槍擊斃第600章堅持南進戰略第四十六章趙博安八字方略第620章盆滿鉢滿第999章逃跑計劃第284章亂敵軍心第237章游擊戰第815章進殿逼宮第591章荷蘭人的戰略第470碧蹄館伏擊第889章臣想打他第893章北京城破第282章連江會戰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461章海東八道第468章復仇者聯盟第1058章邊境衝突第715章突襲炮臺第912章兼併河洛第774章舉城而降第1052章大明菜菜子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一章煉獄模式第564章癸巳和議第347章人心惶惶第777章大明郭子儀第795章金陵春之陣十一第567章開花彈第677章擇主而事第492章黃海大戰下第425章緩兵之計第808章換個皇帝第642章何騰蛟慌了第1107章會上抓捕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1042章南洋橡膠園第631章黃雀在後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1052章大明菜菜子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第846章回購拉昇第675章投奔江東第635章吳越王第903章圍困鎖城第793章金陵春之陣九第636章鎮江會師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346章馬光輝投降第905章緊急求援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763章西秦之勢第999章逃跑計劃第四十章趙銘打游擊尼堪怒興師第八十章魯王危機第473章激烈搏殺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780章趙鐵棒是坑逼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1044章扶持新將軍第840章蒙古八旗第664章西南奸雄第553章君心難測第557章突出重圍中第774章舉城而降第918章夜襲得手第1084章西歐大同盟第714章趙雜毛撤軍第693章先下手爲強第827章視察松江第800章騰蛟末路第177章臨近夏收第394章束縛第160章天然水泥第369章蘇鬆常三府第八十八章迎頭痛擊第125章夜佔崇明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三十章生擒屯齊第六十四章十萬八旗下江南第172章兵不厭詐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993章威服羣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