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克烏斯和馬雷基斯站在一座巨大的建築前,建築的輪廓簡潔而冷峻,更直白地說,是單調。它與精靈風格的建築截然不同,沒有華麗的雕飾,也沒有優雅的曲線,只有裸露的外立面,在納迦羅斯萬年不變的鉛灰色天空下顯得格外沉重。
好在陽臺外面的彩色面板爲這座建築增添了一絲活力,邊緣牆壁上更是有一幅栩栩如生的宣傳畫:一名頭戴圍巾、身穿工裝的女性杜魯奇,手裡拿着扳手,炫耀着自己的二頭肌。她的眼神堅定而自信,彷彿在向所有人宣告,這座建築是力量的象徵,是未來的希望。
但在馬雷基斯眼中,這依然無法掩蓋它的醜陋。
“這就是你所謂的承載希望的建築?”他冷冷地說道,面甲上的焰火微微跳動,顯示出他的不滿。
“沒錯,怎麼樣?是不是很有氣勢?”達克烏斯笑着迴應,語氣中帶着一絲自豪。
“氣勢?”馬雷基斯哼了一聲,“我看它更像一座集體墳墓,或者……監獄?”
“啊,我親愛的陛下,你總是這麼挑剔。”達克烏斯聳了聳肩,對着馬雷基斯做了一個極其浮誇的指引禮節,“來吧,進去看看,你會改變想法的,相信我。”
馬雷基斯沒有立刻迴應,而是擡頭看了一眼建築的頂端,彷彿在衡量這座巨獸的高度。
兩人走進建築內部,寬敞的走廊和挑高的天花板讓空間顯得格外開闊。然而,由於缺乏自然採光和通風,整個空間顯得有些壓抑。走廊兩側的牆壁上貼滿了標語,內容從『努力工作,建設納迦羅斯』到『重返奧蘇安』,無一不在強調這座建築的功能性和社會價值。
“這些空置的地方是用來做什麼的?”
“如果我記錯的話,是健身?”達克烏斯用有些不確定的語氣說道。
“健身?”
“是的,健身!”達克烏斯這次語氣變得堅定,他指着牆壁上的標語說道,“你看,這裡寫着『強健體魄』,這些空地是給居住在這裡的人活動的。”
標語和宣傳畫在現在的納迦隆德隨處可見,它們出自託蘭迪爾的手筆,核心思想是:『在大衆時代,街道是表現政治特徵的場所,誰能佔領街道,誰就能征服大衆;誰能征服大衆,誰就將因此而征服整個國家。』這些標語和宣傳畫不僅出現在建築的外牆上,還遍佈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彷彿在無聲地宣告着杜魯奇的新時代。
而這座建築,則是建築設計師們根據達克烏斯的需要設計的。在最初的時候,達克烏斯曾考慮過玉米樓的設計,但最終他放棄了。
玉米樓確實有很多優點:採用工業化預製構件和標準化設計,施工週期短,可以大幅提高住房供應速度;材料簡單,成本低廉,能夠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標配獨立廚房、衛生間和集中供暖,看起來似乎是個完美的選擇。
然而,玉米樓也有它的缺點,太雞兒醜了!
外觀單調統一,千篇一律的『火柴盒』。
除了醜,玉米樓的戶型過於緊湊、狹窄,居住舒適度差,空間壓抑,廚房面積小,儲物空間不足。此外,還有隔音差、公共設施不足等問題……
所以,最終,玉米樓從達克烏斯的選項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這座結合了實用性與藝術感的建築,雖然馬雷基斯似乎並不買賬就是了。
馬雷基斯走進活動室,轉了一圈,他的目光掃過空蕩蕩的房間,最終停靠在牆壁的邊緣。他將手放在暖氣片上,鐵手在暖氣片的頂端反覆劃過,發出刺耳的金屬磨擦聲。片刻後,他轉過頭問道:“這就是你所說的暖氣?”
“沒錯,這就是暖氣。等到供暖廠建成,整座建築都會溫暖如春。”達克烏斯點了點頭,臉上帶着一絲得意的笑容。
“你就寵他們吧。”
“嘿嘿。”達克烏斯張開嘴,露出牙齒,展示了一個標準化的笑容,“畢竟,他們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不是嗎?”
“而你也以仁慈和慷慨著稱,不是嗎?”找到機會的馬雷基斯回了一句,語氣中帶着一絲諷刺。
目前,供暖廠還沒有建成,整座建築內充滿了冰冷的氣息。但這並不妨礙在建築落成時,配套的供暖設備先一步出現。這些設備將與未來的供暖廠相連、適配,確保生活在建築裡的居民能享受到溫暖。
回了一句後,馬雷基斯沒有再多說什麼,而是繼續在活動室內轉悠。他的手指在牆壁上輕輕劃過,彷彿在感受這座建築的『靈魂』。
“你覺得這些標語能激勵他們嗎?”片刻後,他發出了質疑,但發出的一瞬間,他就後悔了。結果也如他所料,在獨處的時候,達克烏斯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調侃他的機會。
“至少比你的盔甲更有親和力,不是嗎?”達克烏斯笑着迴應,語氣中帶着一絲戲謔。看到馬雷基斯的面甲上的焰火猛地竄高了一截後,他立刻轉移話題,指着遠處被鎖上的門解釋道,“那邊是地下室,後續準備用來儲備器械和物資。”
“你準備?”
“誰知道呢?”達克烏斯攤開手,語氣中帶着一種不確定的輕鬆,“我要做好最壞的計劃,如果戰爭持續得太久,或者局勢惡化到無法控制的地步,可能……這裡的居民也會出現在奧蘇安?”
在他看來,這裡的居民非常有組織性和社區性。另外,這裡的居民全是工人,也就是說,必要的時候,經過訓練的居民可以出現在戰場上。
生產什麼的……
按照他的模型,物資是有盈餘的,非常大的盈餘,說白了就是產能過剩。到了某個時期,如果情況惡劣到不得不梭哈的時候,這些居民會轉化成類似民兵的部隊,出現在奧蘇安。
有點三德子的味……
國民突擊隊!
馬雷基斯凝視着達克烏斯,久久不語。他知道達克烏斯在說什麼,也知道達克烏斯的擔憂,達克烏斯不信任他嗎?有,也沒有。他知道達克烏斯從來都會做出最壞的打算,這是達克烏斯獨特的狡猾之處。但他無法向達克烏斯保證什麼,他想說,但他說不出來,畢竟,前幾次的失敗依然像陰影一樣籠罩在他的心頭。
“走吧。”最終還是達克烏斯打破了沉默,他嘆了一口氣,語氣中帶着一絲疲憊。
兩人離開了活動室,沿着樓梯來到了第二層。
“你說……”馬雷基斯用不確定的語氣問道。
然而,還沒等他說完,就被達克烏斯打斷了。
“可以的!你要相信你自己,相信我,相信千千萬萬個爲這個目標努力的杜魯奇們!”達克烏斯的聲音充滿了激情,彷彿在發表一場即興演講,“在你和我的領導下,杜魯奇社會會爆發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會成功的!”
說完,他推開了虛掩的門。
“這是一個大戶型!”站在門口的他,看了一眼後,驚歎道,他的聲音在空曠的房間內迴盪,彷彿在宣告這座建築的『宏偉』。
隨後,他走進了進門靠右的廚房。廚房內沒有鋪設管道,自然也沒有竈臺和油煙機,好在有水管道。這個廚房存在的意義,更像是必須有這麼一個玩意,畢竟,誰家的房子能沒有廚房呢?
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吃飯不在房間內,而是在工廠和學校的食堂。工廠這邊,不管是上白班還是夜班,都會保證工人在上班前、休息中和下班後吃上一頓飯,也就是一天三頓。學校那邊同樣如此,學生們可以在食堂享用營養均衡且能吃飽的餐食。
廚房更像是用來儲存食物的,供居民在休息時食用。畢竟,不上班的時候,總得有東西吃。現在,艾納瑞昂誕辰日還是放三天假,要等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後,纔會放三個禮拜的假。到時候,居民們或許會在廚房裡用酒精爐加熱食物,享受難得的假期時光。
只看了一眼,達克烏斯就從廚房退了出來。畢竟,這裡真沒什麼好看的,啥都沒有。
退出來後,映入眼簾的是起居室,也就是客廳,還有一個陽臺。不過,這裡同樣什麼都沒有,純純的毛坯房,只刷了一層白漆,地板也沒有鋪設,更別說沙發、茶几之類的傢俱了。
這些都需要居住者自己購買。
“行了,我們是來參觀的。”達克烏斯掃了一圈,轉頭看向站在門口、遲遲未動的馬雷基斯。他知道馬雷基斯現在在想些什麼有的沒的,於是指了指樓梯,示意繼續上樓。
回過神的馬雷基斯沒有說什麼,而是順着達克烏斯的指引走上了樓梯。
“這……”上來的他有些愣住了,他感覺這個戶型,有點過於大了。他站在那裡,向前看看,又向後看看,直到他身後的達克烏斯喊了一句別擋道,並推了他一下後,他才讓開了樓梯口。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右邊還有。”
毫無疑問,這個大戶型是兩層的。
第一層只有樓梯、廚房、起居室和陽臺,而第二層則別有洞天,呈L型佈局。樓梯旁有一扇門,門後是父母臥室和配套的陽臺。
達克烏斯看了一眼,臥室內只有一個雙人牀,也僅僅是有一個雙人牀,配套的三件套沒有,需要居住者自己購買。
正對樓梯口的是兒童房,兩間兒童房和配套的陽臺,位於兒童房和父母臥室之間的是盥洗室,但只能日常洗漱,不能洗澡。
洗澡什麼的,公共澡堂子瞭解下。
“八個孩子?”馬雷基斯站在L型的中點,時而看向壁櫥,時而看向連在一起但互不相同的兒童房。等達克烏斯靠過來後,他忍不住問道。
“是的,四間連在一塊的兒童房,每間能容納兩個孩子。”達克烏斯解釋道,隨後又補充了一句,“現在,這種戶型大部分會空置,入住標準需要有四個孩子。”
“也就是說,想要住在這裡,必須保持有四到八名孩子?”聽達克烏斯這麼一解釋,馬雷基斯就知道達克烏斯打的什麼主意了。他認爲這非常好,但還是用戲謔的語調問道。
“是的!”達克烏斯聳了聳肩,“兩到四個孩子的家庭有對應的戶型。此外,還有單身或夫妻戶型,以及只有一個孩子的戶型。”
“真有你的。”
馬雷基斯低聲說道,語氣中帶着一絲複雜的情緒。他走到兒童房的陽臺前,看向外面的城市,看向由他意志塑造,又由達克烏斯修改的城市。
鉛灰色的天空下,納迦隆德的建築羣顯得格外冷峻,而這座建築卻像一座孤島,承載着達克烏斯的,也是他的『希望』。
“這座建築有337個居住單元,最多可以容納1600人。除了單身或夫妻戶型,其他的都是躍層式結構,充分利用了空間。”達克烏斯一邊說着,一邊用手在空中比劃,彷彿在描繪這座建築的宏偉藍圖。
“多少?”馬雷基斯的聲音中帶着一絲難以置信。
“1600人!”達克烏斯重複了一遍,語氣中帶着自豪。
“1600人?你是想把納迦隆德的居民都塞進這個盒子裡嗎?”
“不然呢?還有,這不是盒子,而是一個社區!社區!”達克烏斯說完,走到陽臺,對着外面還堆放建築材料的空地指了指,“後續,居民可以在那裡社交、購物,甚至舉辦活動。”
在放棄玉米樓的設計後,達克烏斯將視線轉移到了勒·柯布西耶的馬賽公寓。馬賽公寓是現代主義建築的經典代表作之一,也是『居住單元』理念的首次實踐,旨在爲居民提供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包含居住、休閒、購物和教育等多種功能。
而達克烏斯則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修改。
暴露在地面的支撐結構被取消了,改成了活動室。中間樓層和頂層的公共服務設施也被取消了,畢竟,這裡是納迦隆德,不是溫潤的馬賽。
馬賽公寓的中間樓層是商業街,用於買賣、交換東西,同時也是一條日常休閒的觀景長廊。但問題是……這裡是納迦隆德,哪有什麼景可看?難道讓居民看着不遠處噴吐煙霧的煙囪發呆嗎?再說了,居民也不需要特意跑到觀景長廊去看風景,在家裡的寬敞陽臺就能一覽無餘,躍層式結構有四個陽臺,隨便看。
而且,在沒有電梯或貨用電梯的情況下,上貨也是個問題。總不能像商船那樣,配個蒸汽機吧?
至於頂層平臺,原本設計有酒吧、幼兒園、劇場、跑道等設施。但這裡是納迦隆德,被子都不在這裡曬,更別說搞什麼休閒娛樂了。
所以,這些都被達克烏斯取消了,僅僅保留了居住單元的功能。
垂直交通,也就是樓梯,位於建築邊緣;水平交通則居中,貫穿居住層。這樣設計不僅方便管理,還能在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的連接處設置一張桌椅,配備管理人員,進行有序的監管,防止出現偷盜和樓梯間的惡性傷人事件。
達克烏斯在上來的時候試了試,發現誰進門、誰出門、誰上樓、誰下樓,在那裡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樓層則分爲五層,雖然只有五層,但說法比較多。
戶型不僅在平面上是L型,在垂直面上也是L型。達克烏斯目前所在的戶型是倒L型,而對門的則是躺着的L型,進去後,同樣是廚房、起居室和陽臺,但樓梯通往下層,而不是上層。下層的佈局與上層的一樣,典型的躍層式設計。
也就是說,三層形成一大層,也就是一單元;五個單元疊加,也就是五層。說是五層,實際上有十五層。在沒有電梯的情況下,住在最上層……
在設計的時候,單身或夫妻戶型被安排在了四五層。
“社交?購物?意義是什麼呢?聽起來像是把市集搬進了監獄。”馬雷基斯瞥了一眼現在還不存在的商店和公共設施,語氣中帶着一絲不屑。
“意義在於,它們讓居民的生活更便利、更豐富。”達克烏斯耐心地解釋道,“這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空間,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居民可以在這裡生活、娛樂,而不必每天奔波於城市的各個角落。”
在社區設計上,設計師們在達克烏斯的指引下,充分利用了L型結構。兩座這樣的建築組成一個L型,而兩個L型,也就是四座建築,呈正反拼接在一起。
一個能居住六千人的社區就這樣出現了!
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位於兩個L型的中部,配置了澡堂子、花園、幼兒園、酒吧、商店、神殿等等。必要時,還能進行大規模訓練,將社區變成一個臨時軍營,一支丐版的軍團出現了。
到了這一步,一組社區就成型了。隨後,以劇場、學校、婦幼醫院爲中心,鋪設八個這樣的組。
一個能容納四萬八千人的大型社區就這樣誕生了!
“自給自足?”馬雷基斯嗤之以鼻,“聽起來像是把人們關在一個籠子裡,然後告訴他們,你們不需要出去,這裡什麼都有。”
“這樣的設計是爲了提高效率,節省資源。納迦隆德的空間有限,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達克烏斯無奈地搖了搖頭。
他承認馬雷基斯說的都對,他心裡其實也是這麼認爲的。而且,這種樓的日常運營維護成本不低,需要配套管理人員,公共與私密需求的矛盾也不太好解決。人流太大又會引發公寓的私密與安全問題。
但說一千,道一萬,這比玉米樓好多了。
而這座建築本身就是爲了緩解人口暴增和住房緊缺問題的作品,爲周邊的工廠提供配套服務,在居住率和佔地面積上,它比之前的精靈塔式建築強了數百倍。
以後不想住在這裡,可以搬出去,住進公寓裡。
“無論如何,它還是醜得讓我無法直視。”
“美醜是主觀的,至少,它很實用。”達克烏斯聳了聳肩。
“是的,實用!”馬雷基斯哼了一聲,語氣中帶着一絲嘲諷,“後續你準備讓納迦隆德變成一座巨大的盒子墳墓嗎?”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