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家一動,家丁成千

廣寧郡,是宣武統一南北後,將上谷郡西部單獨劃分出來,以置廣寧郡,下轄三縣,爲下洛縣、潘縣、涿鹿縣,郡府在下洛,有三千九百戶。

結合楊結的分析,與陳止自己掌握的信息,他基本可以確定,自己外放廣寧郡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從楊家離開之後,一回到自家府邸,就着手蒐集廣寧郡的資料。

七日後,張應正式升任尚書令,隨後流言漸起,其中就有涉及陳止去留的。

留在洛陽的幾位陳止好友,接連拜訪了陳止的府邸,和陳止交談了之後,一個個憂心忡忡的離開了。

果不其然,在張應爲尚書令的第三天,吏部尚書就遞交了一份建議,是有關朝廷對幽州的掌控力越衰弱的問題,建議派遣得力之人過去主持局面,維護民生。

隨後,又有幾官提到,幽州正好有兩個郡守的空缺,都是被王浚驅逐出去的。

這個問題,朝廷不好直接找王浚的麻煩,但若放任的話,對權威又有不小的影響,於是在一次御前會議後,這個提議被肯定了下來。

緊接着就是人選了。

其實,這個提議被拋出來,其中的緣故衆人心中清楚,知道是張應的立威之舉,陳永、楊結等人更是早就料到了。

不過,料到歸料到,並不代表他們準備讓張應作威作福,況且輕易妥協,對方說不定還會得寸進尺。

在經過一陣明爭暗鬥後,事情最終還是確定了,由陳止擔任廣寧郡的郡守,但作爲彌補,他還得到了不少意外收穫,比如今年的上計之事,就可以討論一下,即便廣寧郡上年境況不好,也怪不到他的頭上。

除此之外,更有許多五品位上的便利,以及幾個虛銜的加封,當然了,還有理論上的人情。

這樣的結果,算是得到了一個平衡。

等陳永將消息帶回去,陳止也沒有異議。

“時間就定在一個月後了,你先把秘書省的事物安排一下,會有人和你交接,按照我等的約定,之後的兩年之內,你可以調派幾個得力人手過去,如那董緒、周傲等人,還有你府上的蘇遼,都是不錯選擇,吏部那邊會給予方便的,另外,在兵家事上,你也可以安排一二人手,畢竟是邊疆,他張應也不能強壓我等。”

陳永的交代,是他們和張應這幾天以來不斷交鋒的成果,等於給了陳止幾個選擇面較廣的人事調動權限,總比一個人單槍匹馬過去要好得多,也方便開展工作。

“多謝叔祖和諸位費心了。”陳止點頭稱謝。

“老夫倒是無妨,不過其他人那邊,你是要有所表示,”陳永撫了撫鬍鬚,“不過這個表示,也不好使錢財,也不好設宴,但你的書畫皆爲上品,可以爲之。”

陳止點點頭,表示明白,心裡則在計劃着後面的計劃。

現在確定有一郡給他施展,還有一定的軍事自主權,大有可爲。

陳永又道:“一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你將秘書省的事交接之後,可以先歸家,去家裡看一看。”

說着說着,他露出一抹笑容:“自從遊學以來,守一你還未曾回家吧,就連大婚,都因爲皇上的關係不得歸故里,如今功成名就,爲五品官,爲上品人,豈能不歸鄉?有道是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當去看看。”

“小子記得了。”陳止點點頭,他很清楚陳永的意思,回家一趟,不光是要榮歸故里,還有一個主要的工作,就是招攬人手。

這個時代,是世家的時代,在人們看來,想要辦事,沒有能比自家族人更信得過的了。

陳止歸鄉的一個重點,就是在彭城陳家,乃至下邳陳氏中,選出親信和家丁,一同北上,纔好照應,也算是提攜同族。

果然,陳永接下來道:“下邳那邊,老夫寫了信送去,選出幾個機靈的人隨你同行,以後幫你打點上下,再讓幾位從小就練武的好手跟過去,護衛左右。”

陳止還是致謝,心裡暗道,今生比前世要省事多了,至少這些佈置,家中都備好了。

陳永又道:“聽說你訓練了兩百家丁,堪比精兵,隨行遊學的五十人,更破了匈奴的騎兵,既然如此,能多帶一些,就多帶一些,家丁不受朝廷的規矩限制,只要不太過分,都是可以的,你此次回鄉,不妨以陳家的名義再招收些家丁,一起帶過去,到了那邊再操練起來,幾百也可,上千也罷,不要覺得多,邊疆戰亂,人手再多,也不算多。”

一句話,就讓陳止體會到,當今世家的權勢到了何等程度,家丁都能成百上千的帶着,幾家加在一起,組成一支部隊也不在話下,比之東漢末年,似乎還盛幾分。

看陳永的口氣,似乎絲毫也不以爲意。

但就陳止瞭解,這樣家丁雲集,在洛陽絕對會被忌諱的,就試探性的問了一句,是否妥當。

“你這次去,爲五品太守,可以說是我陳家在邊疆的實權官了,自是要抓住機會,給家族訓練一批人馬,但你的擔心也是對的,朝廷縱未明文禁止,但若你一個人的家丁就成百上千,讓=人上奏一本,難免麻煩,所以這次過去,你的幾個兄弟要同行,比如陳梓,他是老夫看着長大的,爲一縣之長都沒問題,讓他跟在你身邊,當爲得力助手,而且是自家人,信得過,那諸多家丁,也可以用陳梓的名義遮掩。”

“叔祖的意思,我明白了。”陳止眼中一亮,不得不佩服廣大地主階級的創造性和聰明才智。

陳止知道陳梓,這位陳家子弟着實是有才華的,此子從小就被陳永看重,帶在身邊培養,有他相助,可以事半功倍。

更妙的是,陳梓作爲世家子弟,有鄉品之人,同樣可以招募家丁,陳止一個人招攬一千家丁,放在家鄉也就罷了,帶去上任,可能有些犯忌諱,但加上陳梓和其他陳家子弟的名頭,那就不一樣了,平均到每個人,也就不顯得過分了。

而且這也只是名號罷了,是對外的說法,真正對家丁操練和令行禁止的,還是他陳止一個人,其他人無法干涉。

“不過,從這番話中,也能看出來,當今之世,怕是官兵都不比世家的家丁,家丁爲私有,護衛家族資財,估計更受重視啊。”

世家子弟往一地爲郡守,要帶上這麼多的家丁,可不是去打掃、修葺花園的,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支受世家掌握的軍隊。

當然了,也就是地處邊疆纔有這樣的便利,北地多有災害,很多驛、亭損毀,分批次派遣,路上也沒多少人盤問,有問的,一個公文過去就打。

但若是去往江左,別說帶着一千多家丁同行,就是幾百,怕是還沒出徐州,就先要被人攔住反覆詢問,難以成行。

至於需不需要這麼多的家丁,陳止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歸根到底,早在操練二百家丁之前,他就已經明白了,想在這樣的世道生活,人力自是少不了的,既然世家的身份能給他這些個便利,那又有什麼理由拒絕?

陳永說完,長舒一口氣,又道:你從來謀定而動,無需老夫多言,裡面的分寸,你自己把握吧,老夫言盡於此,以後有何難處,記得第一時間告知家中,陳家雖然不比從前,但讓你坐穩一個太守,還是綽綽有餘的!”

陳止聽出了話中的一點霸氣,不由笑道:“小子此次北去,也是爲陳家在北疆奠定根基。”

陳永聞言點頭,另一邊,僕從陳覺就過來,說是楊結派人過來,讓陳止去楊府相見。

“去吧,你此番外放,很多人覺得是被逼迫的,卻不知你早就做好了準備,是要做一番事業的,但楊家是清楚的,大司農肯定也有安排。”

陳止點頭拜別了陳永,又去後宅和妻子交代了一句,隨後徑直前往楊府。

“這位就是你念念不忘的姐夫了。”

陳止一到楊家,他的那位泰山,就給他引薦了一人。

這是名看上去孔武有力的青年,滿臉虯鬚,但雙目有神,他一見到陳止,立刻就過來見禮。

“姐夫,我是楊宋,是我父親讓我來的。”

楊結指着青年,笑道:“楊宋是二伯的孫子,文武雙全,三個月前遊學歸來,打算這幾年出仕的,正好你要外放爲太守,手下缺人,我就把他要了過來,讓他跟着你,也好學點東西。”

“有弟相助,求之不得。”陳止明白,這是楊家往自己這邊安插人手了,和陳家一樣,陳止娶了楊悠,算是半個楊家人,加上陳氏不如楊家勢大,楊家沒有多少顧忌和擔心,該出手相助的時候,不會有半點含糊。

這楊宋,陳止聽過名號,是楊家這代中有數的人物,而且能外出遊學,本就說明被家中重視,跟着自己,足見楊家對他陳止的重視。

楊結又道:“除此之外,還有五十名騎手,正往洛陽趕來,都是自家操練出來的,武藝和忠心都是上上之選,算是悠兒的僕從家丁,你要帶着悠兒一同北上,那是兇險之地,沒有人護持,我可不放心。”

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第六十九章 陳某爲你寫上一篇!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道觀氤氳青煙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陣裡殺人拂衣去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借題發揮,風雨欲來第五百四十三章 當與陳親善第一百九十七章 請帖去哪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連綿不絕乃爲制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將軍的錯!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瞞之志?第一章 新漢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謀外族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賊好擒,但稟性難移第七章 心中搖今晚無更,大概還有三章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是他們先動的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你就做個弟子吧第八百六十一章 吾料此乃持久戰第五百六十章 何方援軍?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改勢,敵自變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貴第四百五十一章 紙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六百七十章 無聲潛入院,探墨尋秘傳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繭自縛爲哪般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陽謀離間族相異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祿爲士代,原來楊氏望弘農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亂?第六十七章 執劍赴會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請帖入彭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掌生死,恩威發乎於一身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賊尚且不敢攻幽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六百零四章 不問兵馬問煉丹?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是他們先動的手第二百五十二章 此乃避戰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八百六十一章 吾料此乃持久戰第九百八十四章 錢財行之道,猶勝囤於藏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諸官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隨人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繭自縛爲哪般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樂令,萬萬不可啊!第九百三十六章 梟雄未長成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傾軋,內盟外敵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與傳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還有一本!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壓言攻惹怒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有人拜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第八百九十六章 請先生教我!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無禮今親訪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築城,拓跋人至第三章 一支道家籤第六百三十章 劍指兵屯!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陣說與衆,前中後尾各不同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勢之始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四百八十二章 贊陳追問續何在第一章 季漢末年,天下不寧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導思想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陰雲前兆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
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第六十九章 陳某爲你寫上一篇!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道觀氤氳青煙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陣裡殺人拂衣去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借題發揮,風雨欲來第五百四十三章 當與陳親善第一百九十七章 請帖去哪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連綿不絕乃爲制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將軍的錯!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瞞之志?第一章 新漢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謀外族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賊好擒,但稟性難移第七章 心中搖今晚無更,大概還有三章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是他們先動的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你就做個弟子吧第八百六十一章 吾料此乃持久戰第五百六十章 何方援軍?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改勢,敵自變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貴第四百五十一章 紙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六百七十章 無聲潛入院,探墨尋秘傳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繭自縛爲哪般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陽謀離間族相異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祿爲士代,原來楊氏望弘農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亂?第六十七章 執劍赴會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請帖入彭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掌生死,恩威發乎於一身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賊尚且不敢攻幽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六百零四章 不問兵馬問煉丹?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是他們先動的手第二百五十二章 此乃避戰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八百六十一章 吾料此乃持久戰第九百八十四章 錢財行之道,猶勝囤於藏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諸官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隨人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繭自縛爲哪般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樂令,萬萬不可啊!第九百三十六章 梟雄未長成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傾軋,內盟外敵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與傳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還有一本!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壓言攻惹怒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有人拜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第八百九十六章 請先生教我!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無禮今親訪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築城,拓跋人至第三章 一支道家籤第六百三十章 劍指兵屯!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陣說與衆,前中後尾各不同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勢之始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四百八十二章 贊陳追問續何在第一章 季漢末年,天下不寧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導思想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陰雲前兆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