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

這套江南陳學的體系,在後世看來是頗爲矛盾,因爲一方面,江南陳學確實是構建在當初陳止建立的陳學的基礎上的,很多要點,甚至能在科舉陳學中找到跡象。

但真正詭異的地方在於,這江南陳學和北方陳學比起來,明明是一樣的句子,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解釋,而且往往與原意天差地別。

最驚人的是,甚至還有那語句的解釋,本身就是用來反駁那句話的,後人觀之,亦不免歎爲觀止。

不過,綜其所述,也並非是毫無根源的,仔細追究起來,其實能看得出來,那些解釋的語句,更多的還是處於江左士族的名家之口,只是通過張冠李戴,包裝了一層陳學的皮,用意宣揚罷了。

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是一種無奈,蓋因隨着陳止越發強勢,那科舉的根基慢慢打下來,既得利益階層出現並壯大,這天下間的規矩慢慢就有了變化,想要推行學問,單純靠着反駁陳止的學說,已經是站不住腳了,而且也毫無意義。

但江南士族又自詡爲正朔,不願意在這方面被比下去,這才慢慢發展出了這種畸形的陳學。

相比之下,那剩下的三大陳學,卻要老實的多了。

其中有一家算是最爲特殊,乃是脫胎自佛門,算是佛門的求生之舉。

這裡面的原因,其實院子大典的《佛論》一卷。

陳氏的一卷佛論,論述佛家歷史,條例分明的將佛門的諸多主張都給羅列出來,更要命的是,在這卷誕生的時候,其實這中土的佛經翻譯,還在進行之中,很多內容並沒有流傳過來。

所以那時候,因爲這卷書,雖然佛門也有了裂痕,可到底還靠着幾位高僧的威望,勉強鎮壓得住,便能捏合在一起。

只是事情發展到後來,隨着衆人對那佛經流傳之地越發瞭解,翻譯的佛經越來越多,這內裡的詫異就越發明顯起來。

不僅是舶來的佛經有着詫異,就連這中土人對佛經的理解,都逐步出現了偏差,各有所重,幾宗逐步顯現就是最直接的後果。

這樣的結果,直接促成了佛門勢力在南方的衰落——倒不是信佛的人少了,而是可以信的佛門多了,以至於分化了政治力量,不僅無法擰成一股,甚至彼此之間還相互排斥。

而算是致命一擊的,正是陳止《佛論》一卷中所寫的諸多細節、歷史,一點一點都被證實,最終無形之中,居然讓陳止這個佛門大敵、割據一方的梟雄,得到了對佛經、佛門的解釋權來,以至於很多尋常的士人,乃至江南名士,在得到一篇佛經的時候,第一件事不是去請教大師諮詢,而是要先翻開陳止的基本佛評,一一對照,最後才能確定其中價值。

這種解釋權的易主,可以說是非常要命的,讓佛門喪失了很大一部分影響力,而更大的影響,卻還是隨後的一些事,此乃後話,暫且不表。

卻說,那佛門最後爲了能夠傳承下去,不得不將那陳氏之學的語句拿過來裝點門面,發展到了後期,更是每每陳學有什麼新的研究出現,他們佛門便第一時間將之借鑑過去,用以翻譯佛經之言,可謂精巧。

而除了這特殊的一家之外,那餘下的兩支陳學,在此時都比較普通,乃是在民間流傳,其中在北地流傳的一支,主要是面部在冀州、兗州、徐州、青州、司州之地的。

因爲這些地方沒有官府組織起來的大規模科舉,也不具備實際運用的機會,於是就變成了純粹的學問研究,並且慢慢朝着河洛聚集,論影響力並不大,之所以會被後世總結出來,與其他幾支並列,卻是因爲這一支傳承,在後世這一派系有着巨大的影響。

同樣的還有那關中和蜀地的一支。

這兩支很多時候,甚至被歸爲一家,但比起北地散支,這關中、蜀地因爲相對閉塞,受到外界的影響較少,其實更爲低調,是到了橫渠、三蘇的時代,才逐步崛起起來。

此乃後話,就此終結。

卻說幾年時間,幾大陳學慢慢充盈各地,逐步發展壯大,各自引領了道德文章,那北地的紛爭也見見有了分明。

在承景四年,也就是建嘉七年,公元三二零年,石勒身死,石虎入鄴城,盡屠石勒子嗣,自立大趙天王,然後頒佈了一套新的律令,要求領地內的漢人,盡數要剃髮易服,否則便要抓捕起來,便是世家子弟也不例外!

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可謂影響重大,迅速激起騷亂,並且逐步蔓延到了趙國全境,很多人私下裡,都說石虎這是昏了頭。

只是卻也有那明白人。

“幾年內戰征伐,雖然趙國南邊的土地損失了不少,但石虎卻是藉此操練出了一支強軍,手握重兵,而且他也是藉此要震懾境內的異心之人。”

佟海在鄧恩面前稟報,如今這位特務頭子,已經取代了蘇遼,爲整個玄甲軍境內,最大的地下秩序觀察者。

“但是此人卻將那聶道仁留了下來,顯然還是有心要藉助佛門勢力的,看起來佛家怕是已經投靠了石虎!”

說完判斷,他便等着北地霸主,那位看起很是儒雅的陳止給予吩咐。

陳止淡淡一笑,說道:“佛門自是投了新主,否則鄴城不會這麼快就被攻破。”

“既然如此,那是否還要觀之?”佟海問了一句,但心裡卻已經有了答案,所以接下來就說道,“那石虎現在也算小有勢力,留着倒是可以抵禦南邊的王敦,而且他雖然立足不穩,但手下的兵馬……”

“滅了。”陳止卻站起身來,很乾脆的說了一句,“這石虎可以滅之。”

佟海不由一愣,在他看來,幽州已經埋頭了這麼多年,自是有理由繼續下去,不由請教緣故,期待着陳止給出一番分析。

但陳止只是看了他一眼,說道:“我不喜歡剃髮易服這個詞,所以不想讓這事發生,更不想讓以後的人覺得可以效仿,今日既然他石虎敢提出來,我立刻就把他們滅了,也好讓後人知曉,不可如此。”?

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盡失第四百一十五章 損兵折將失將位,追悔莫及心難安第八百二十一章 羣屬成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一手人才,一手刺殺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一千零四十章 知將軍府,而不知朝廷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許...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拉軌車,鐵罐馬,引水自來坐鐘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舊部出使,以攀舊情第六百九十七章 匈奴殺意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虎符三衛,開府建牙!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六百二十五章 釣魚執法,一網打盡!第二十一章 拓石在手,可印學問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九百二十九章 砸一下,慌一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止來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學問與錢財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導,移風易俗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設!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勝!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斷虯龍,懾羣雄,斬仇祭龍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二百一十四章 血勇難撼陣圖,外力不可居功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馬入冀,羣賊退避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勸人離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敗!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騙我!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連綿不絕乃爲制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佔利第七百八十四章 雜煉生鍒,生熟衍鋼第七百零六章 雕版爲引灌五格第四百五十二章 謀利之策,立名着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時攻?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當時我就料到了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虛實亂人心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四百六十五章 慕容皝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幾人來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華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一百九十章 你還不認罪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禮成,朝立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爾如行在崖邊,我則如履平地第五十八章 方圓難周,異道不安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七百八十二章 跨越七百年的技術雛形第一千章 節操何在?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強勢面前,何來心機?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五百五十章 憂僕丁者,不憂士人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五百三十章 隱憂
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盡失第四百一十五章 損兵折將失將位,追悔莫及心難安第八百二十一章 羣屬成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一手人才,一手刺殺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一千零四十章 知將軍府,而不知朝廷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許...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拉軌車,鐵罐馬,引水自來坐鐘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舊部出使,以攀舊情第六百九十七章 匈奴殺意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虎符三衛,開府建牙!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六百二十五章 釣魚執法,一網打盡!第二十一章 拓石在手,可印學問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九百二十九章 砸一下,慌一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止來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學問與錢財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導,移風易俗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設!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勝!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斷虯龍,懾羣雄,斬仇祭龍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二百一十四章 血勇難撼陣圖,外力不可居功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馬入冀,羣賊退避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勸人離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敗!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騙我!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連綿不絕乃爲制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佔利第七百八十四章 雜煉生鍒,生熟衍鋼第七百零六章 雕版爲引灌五格第四百五十二章 謀利之策,立名着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時攻?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當時我就料到了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虛實亂人心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四百六十五章 慕容皝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幾人來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華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一百九十章 你還不認罪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禮成,朝立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爾如行在崖邊,我則如履平地第五十八章 方圓難周,異道不安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七百八十二章 跨越七百年的技術雛形第一千章 節操何在?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強勢面前,何來心機?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五百五十章 憂僕丁者,不憂士人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五百三十章 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