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公祭(上)

舉朝之士,皆婦人也”不管百官怎麼想,隆慶是愛死這一句了。他是第一次對“面目可憎的公文,產生了興趣,整天拿着海瑞的奏疏不撤手,還問一旁服侍的陳宏道:“按海瑞的說法,徐閣老豈不是一個老太太?”

陳宏哭笑不得道:“主子真能琢磨,不過要是把朝廷類比成一家後宅的話,徐閣老可不就是說一不二的當家老太太嗎?”

“那李間老呢?”隆慶饒有興趣的問下去道。

“李閣老嘛,是大兒媳婦,老實木訥,被婆婆壓得沒脾氣,偏又喜歡沾點小便宜,苦於心眼不夠,老被人坑的那種。”陳宏笑起來道:“主子您說是不是?”

“不錯不錯。”皇帝頷首道:“張師傅呢?”

“張閣老,是老夫人的老閨女。這個大姑子心眼很多,年紀大了還沒嫁出去,自然要生些是非的,但是老夫人從小養起來的,所以對她多有偏袒。”

“嗯……”皇帝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兒,但畢竟是自己的師傅,不便加以評論,便揭過去道:“那陳師傅呢?”

“陳閣老”,陳宏想一想道:“是庶出的閨女,不討老太太歡喜,誰都敢欺負欺負她,所以日子過得艱難,只能吞聲下氣,小心做人。

“嗯……,…”皇帝聞言有些愧疚,點頭道:“幾次見陳師傅,確實有鬱郁之感。”說着嘆口道:“爲何不討徐閣老的歡喜?”

“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爲她親孃當年和老太太爭寵。”陳宏小心翼翼的看着隆慶,見他並未流露出反感甚至警覺的神態,才狀若不經意道:“結果老太太把姨太太趕走了,姨太太閨女的日子,自然要難過。”

“哎………”這話說得有些露骨了,但隆慶對陳宏的信任,讓他並不往旁處想”只是順着他的話頭道:“也不知高師傅的老寒腿”今冬再沒再犯?這麼長時間也沒給朕來信,不會是在生我的氣吧?”

“這個奴婢經常過問…“”,陳宏趕緊回道:“自八月以後,確實再沒收到高師傅的信。”

“唉,我這個做徒兒的不孝啊。”隆慶深感自責道:“朝廷是非一多,就忘了給師傅問安,他一定是安我的氣了。”說着吩咐陳宏道:“年關將近,把各地藩王進貢的年貨,撥出一部分。朕再寫封信,你派人一併給高師傅送去……”頓一頓道:“再看看高師傅的狀態如何?”

宏連忙應下。

感覺氣氛有些凝重,隆慶強笑道:“對了”內閣諸位都說了,還沒說說沈師傅呢……“……”,“沈閣老啊”,陳宏幽幽道:“就是種受氣的小媳婦……”

一句話又把隆慶的情緒打擊下去,嘆氣道:“唉,沈師傅真太委屈了,朕又無能,連他一點小小心願都玩不成,實在是往他傷口上撤鹽。”

“唉……,…”陳洪也陪着隆慶嘆氣起來。他知道皇帝說的是胡宗憲諡號一事。

當初隆慶把這事兒看得太簡單了,還敕令禮部一天就要給出結果。但實際情況是”這個諡號定的,要比女人生孩子還難產………

上諭下達的當天,禮部尚書趙貞吉,就上書說:,諡號給定,關係對已故官員一生之評價,要對史書和公道負責,必須慎之又慎。應先徵詢百官的意見”由翰林院初議,再交內閣議安,最後由皇帝頒佈。”

對此隆慶十分無奈,因爲趙貞吉雖然說的不錯,但諡號發展到本朝”基本上已經濫了,非凡沒有惡諡不說,且成了裝點高官靈位的必備品“……基本上三品以上,沒有犯大錯誤的官員都能得諡。加之隆慶新朝,爲前朝建言得罪諸臣平反,所以出現了諡號大批發的現象”所以隆慶就從沒把給諡這檔子事兒,看得多麼了不起。

皇帝想得太簡單了,或許給別人定個諡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但對胡宗憲這種身具大是大非的爭議人物來說,諡號如何”不僅關係到他本人的蓋棺定論,還會影響到許許多多活人的命運,甚至有可能會左右朝局。

因爲諡號產生的全過程請諡、議諡、定諡、賜諡”至少名義上,是要經過羣衆討論、政府裁定,最後由皇帝頒佈的,可以看做對這個人的歷史評價,要比任何聖旨、廷寄上的說法,都更具有公信性。

如果給胡宗憲以美諡,那他就是再無爭議的正面人物,美諡程度越高,他的歷史評價也就越高,這當然會讓那些曾經侮辱過、迫害過他的人寢食難安了“……胡成了好人,他們就是壞人,胡的形象越高,他們的形象就越差,甚至會失去〖道〗德的高度,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所以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可能,他們也不會讓胡宗憲這麼容易得諡,最起碼也不能讓他得到美諡。

雖然很清楚百官這點小心思,但禮部拿規矩說事兒,皇帝也沒有辦法…“大明朝的政治體系發展到現在,對於一應政務,皇帝只有最高的決策權,如果插手下面的具體事務,是要狠狠捱罵的………,所以他不能越過禮部、自己翻翻《諡號表》,給胡宗憲定諡,那樣即不符合程序,還會被胡家人視爲羞恥,不會領他的情的。

按例,諡號都是在喪禮上公佈的。爲了等着這兩個字,胡宗憲的靈柩至今還停在先賢祠裡,讓隆慶無法跟他是師傅交代。但隆慶再着急,也只能任其按部就班的一步步走完程序,饒是他每天派人催促,等諡號報上來時,也已經進了臘月。

晚點就晚點吧,隆慶壓下火氣,打開奏本一看,登時又氣不打一處來了…,原來討論來討論去,最後竟然給定了個,襄愍,。後面還有註釋曰“甲冑有勞曰襄,使民悲傷曰愍”後面還有一大通的解釋。然而隆慶不願看那麼多廢話,他最近批了那麼諡號”自然知道這兩個字真正的含義……文臣有軍功曰襄,不得善終曰愍。這兩字聯起來,即是說“此乃一立有軍功,不得好死的文臣。,要說這是對胡宗憲一生的概括,似乎也確實是這麼回事兒。

這是禮部和翰林院的人,反覆權衡後的決定…………他們既不願意得罪沈閣老,更不願意得罪徐閣老,便用這個誰也挑不出毛病的,公正評價”讓哪邊都挑不出毛病來。然而這個美諡氾濫、諡號貶值的年代,此等不帶感情的平諡”本身就是一種貶損,讓皇帝如何拿得出手?

隆慶將奏本打回內閣,命有司再議,爲了避免某些人阻塞言路,矇蔽聖聽,他還特意下旨,命在京官員,乃至各省地方官,也可以提出各自的意見”務必給胡宗憲一個,禁得起歷史考驗的評價。

朝野上下都看出來了,皇帝這次是鐵了心,要和內閣對着幹了一然而大部分京官仍不看好隆慶,認爲就像他之前數次和內閣對抗,最後無一不是皇帝以低頭認輸爲結局一樣,這次的結果”也不會有兩樣。

雖然京官大都緘默着,然而隨着時間推移,從南京、從東南數省,八百里家裡傳來的奏本,卻向雪片般的飛到司禮監!對於給胡宗憲定諡一事,東南的官員士紳,表現出了出人意料的積極。他們紛紛藉此機會,公然爲胡宗憲訟冤,也第一次將東南官民對胡宗憲的〖真〗實感情,展現在天下人眼前。

有南京兵部、都察院、翰林院、國子監等八大衙門,以及江淅一百餘名官員聯名上書爲證:,臣等誠惶誠恐、頓首懇乞聖主酬勤報功”以隆盛典,以快公論事。臣切惟天下不患無英雄豪傑,而患無以鼓舞之:人君不患無爵祿名譽,而患無以善用之。我國家功令,凡首功一級以上”增秩有差,賜金有差:其中有平一賊、復一城者,即賞以延世,爵以通侯,所待功臣亦不薄矣。然亦有矢心報主,保大定傾,功成再造者,卻含冤蒙垢、不得伸張,此其爲人心之抑鬱,亦盛朝之闕遺,非淺鮮也。臣等素慨於中,義不容隱,爲皇上陳之,伏惟聖主垂聽焉。,,嘉靖時,奸民外比,倭寇內侵,東南蓋岌岌也,先臣少保胡宗憲,以監察御史而定亂,使數省生靈,獲免塗炭,其功亦豈尋常耶?時當五峰桀鶩諸島,各擁數萬,分道抄掠。督撫總兵,俱以無能論罪,朝廷懸萬金伯爵之賞!若無宗憲悉力蕩平,則堤防不固,勢且滔天,其究莫知所底止者。獨不見宋人西夏失守,如折右臂,縱以韓、範之威名,先後經略,卒不能制。元昊之稽首者何也?狐免之窟成也。是宗憲之用奇設間,似不在韓、範之下。今黃童野叟,謂國家財賦仰給東南:而東南之安堵無恙,七省之轉輸不絕,與九重之南顧無虞者,宗憲之功不可誣也”

,胡宗憲以駕御風電之才,吞吐滄溟之氣,攬英雄、廣間諜、訓技擊、習水戰!凡諸備禦,罔不周至,故能平數十年盤結之倭,拯六、七省焚掠之難,此其功豈易易者!若乃高倨謾罵,揮擲千金,以羅一世之後傑;折節貴人,調和中外,以期滅此而朝禽;此正良衛茹荼,心知其苦,口不能言者,而竟因此身辱蒙垢,亦可悲矣!毋庸諱言,宗憲之品,瑕瑜不掩,然比之猩瑣齷齪,以金繒爲上策,一切芶且僥倖者,相去逡庭。臨事而思禦侮之臣,安得起若人於九原而底柱之也?”

,臣等身處東南,曾臨倭亂,耳目之所睹記,最爲親切。且此乃東南之公論,非臣等之私言也。我皇上試詢大小臣工,有不以宗憲之忠切功高乎?肅皇帝曾曰:朕若罪宗憲。後日誰肯爲國家任事?,是宗憲之勤勞,我皇考知之,今皇上亦知之矣。然宗究竟遭酷吏殘虐致死,吳越士民談及於此,每扼腕而不平,痛哭而涕下。此乃杜我大明任事者之氣,亦豈所以彰列聖與,我皇上無外之仁耶?伏望敕下該部,從公確議,務協輿情,務合國典。此亦激勸人心之一機也。謹奏以聞。,隆慶隨即在此奏章後批紅曰:,胡宗憲之功,功在社稷,亦爲海隅一勤豐之臣。惜其遭酷吏殘害致死,若不能厚嘉優渥、稍償其冤屈一二,今後有事,還有何人挺身而出?朕寢食難安,愧對列聖矣”

這份聯名奏疏一出,洗刷了胡宗憲長久以來,所揹負的一項污衊,那就是,胡宗憲雖然平倭成功,但這建立在他對東南殘酷錄削的基礎上,所以雖然打跑了倭寇,但東南的官紳百姓,卻仍然恨他入骨。,這個說法起自胡宗憲的死對頭王本固,因爲對抹黑胡宗憲,消除鳥盡弓藏的不良影響十分有用,所以很快爲朝中所謂,清流,所用,被狠狠烙在了胡宗憲的臉上。

現在東南的官員說了,這是根本沒有的事兒,東南人民都感激胡宗憲。而皇帝也不怪罪他僞造聖旨之罪,一下子,壓在胡宗憲身上的三座大山,便去了兩座,剩下一座就是那所謂的總督銀山。然而僅僅數日之後,負責查抄胡宗憲家財的官員便上報,從他家中搜出到各種財物,折銀不過五千餘兩白銀。這在富商雲集的徽州,勉強能算個小康,絕對稱不上富有。

於是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質疑,難道這就是總督銀山?這山也未免太小了吧!

當年辦案的官員,只能反覆說,他當時的生活如何如何奢侈。然而事情過去多年,早就找不到證據證明了,在風向徹底改變的今天,已經不會被輿論所採信了。

爲胡宗憲請願的高氵朝,出現在臘月十八,這一天,進京趕考的舉子,身着素服,打着,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巨幅輓聯,從棋盤天街出發,過東西江米巷,沿着主要幹道繞城遊行。

若是以往,兵馬司和順天府,早就出動人馬,把這些舉子驅散了。然而在這輿情變幻、風起雲涌的關口,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任由那些舉子高呼大喊。路過國子監時,監生們又傾巢而動,加入了遊行的隊伍,聲勢更加浩大,也更加肆無忌憚,到後來竟喊出了,打倒權奸,還我公道”的口號,聲浪震天,全北京城人的都聽到了。

徐閣老在深宮之中,雖然聽不見外面的聲音,但他在得了稟報之後,還是一陣陣的心驚肉跳。

,不能放任下去了”激烈的心理鬥爭後,徐閣老終於下定決心,剛要命人處理此事,卻聽到皇帝親自上城門樓,向士子們宣諭的消息……,!~!

第285章 新任欽差第903章 黃金(上)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下)第78 九章 靈濟宮(中)第675章 沈默的計劃第77節 賣與立(中)第535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9節 沈家大院(下)第783章 廷推(中)第368章 毀滅與開始第423章 柳暗花明第326章 嘉靖的御膳第909章 閹寺雄起(中)第872章 明爭(中)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下)第804章 束氏狸狌(下)第523章 大家都愛孔夫子第902章 京察(下)第744章 形勢逆轉下第423章 柳暗花明第820章 公祭(上)第496章 富可敵國第907章 見龍在野(下)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下)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中)第50節 鬥呂(中)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134章 簪花宴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中)第8 九九章 江南(下)第291章 世上最強的功夫!第58節 收成(上)第628章 大贏家第678章 沙勿略見聞錄第762章 審判(上)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上)第519章 廷推第474章 他從哪冒出來的?第82節 過年(上)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791章 春寒料峭(中)第868章 局(上)第791章 春寒料峭(上)第31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上)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590章 罵第624章 愛第489章 老船主下船第289章 軟禁中……第673章 海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864章 會盟(中)第324章 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第824章 不如歸去(上)第841章 西北望(上)第113節 府試(中)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224章 李默第247章 君子以同道爲朋第844章 復東勝(下)第495章 交接第154章 小戚第854章 鍾金(下)第251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第843章 射天狼(下)第594章 斷頭飯第196章 君前奏對第760章 較量(一)第922章 歸來(上)第8 九五章 難料(中)第515章 儉以養德第698章 援軍天降第865章 返京(上)第880章 逆天(下)第20節 大條了(中)第729章 江南春(中)第636章 無題第779章 戰正酣(中)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上)第796章 尚書遇襲(上)第49節 鬥呂(上)第741章 民心似水(中)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715章 宗藩條例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19節 大條了(上)第777章 西風勁(中)第779章 卷平岡(上)第501章 敢爲天下先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中)第687章 轉機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811章 審(上)第881章 火中取栗(中)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上)第105節 畫屏(下)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上)第46節 河中除樹(上)第854章 鍾金(中)第775章 多事之秋(下)
第285章 新任欽差第903章 黃金(上)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下)第78 九章 靈濟宮(中)第675章 沈默的計劃第77節 賣與立(中)第535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9節 沈家大院(下)第783章 廷推(中)第368章 毀滅與開始第423章 柳暗花明第326章 嘉靖的御膳第909章 閹寺雄起(中)第872章 明爭(中)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下)第804章 束氏狸狌(下)第523章 大家都愛孔夫子第902章 京察(下)第744章 形勢逆轉下第423章 柳暗花明第820章 公祭(上)第496章 富可敵國第907章 見龍在野(下)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下)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中)第50節 鬥呂(中)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134章 簪花宴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中)第8 九九章 江南(下)第291章 世上最強的功夫!第58節 收成(上)第628章 大贏家第678章 沙勿略見聞錄第762章 審判(上)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上)第519章 廷推第474章 他從哪冒出來的?第82節 過年(上)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791章 春寒料峭(中)第868章 局(上)第791章 春寒料峭(上)第31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上)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590章 罵第624章 愛第489章 老船主下船第289章 軟禁中……第673章 海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864章 會盟(中)第324章 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第824章 不如歸去(上)第841章 西北望(上)第113節 府試(中)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224章 李默第247章 君子以同道爲朋第844章 復東勝(下)第495章 交接第154章 小戚第854章 鍾金(下)第251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第843章 射天狼(下)第594章 斷頭飯第196章 君前奏對第760章 較量(一)第922章 歸來(上)第8 九五章 難料(中)第515章 儉以養德第698章 援軍天降第865章 返京(上)第880章 逆天(下)第20節 大條了(中)第729章 江南春(中)第636章 無題第779章 戰正酣(中)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上)第796章 尚書遇襲(上)第49節 鬥呂(上)第741章 民心似水(中)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715章 宗藩條例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19節 大條了(上)第777章 西風勁(中)第779章 卷平岡(上)第501章 敢爲天下先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中)第687章 轉機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811章 審(上)第881章 火中取栗(中)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上)第105節 畫屏(下)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上)第46節 河中除樹(上)第854章 鍾金(中)第775章 多事之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