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來使(上)

西暖閣,當皇帝看到穿着墨紫色儒服,紅髮碧眼,鼻樑高聳的沙勿略後,先是呆了一會兒,然後問陪在一旁的沈默道:“這不是個回回嗎?”

“長得像而已……”沈默這個汗啊,沒想到隆慶還認識回回,忙解釋道:“其實也不太一樣。”

“哦……”隆慶也就這麼一說,其實他也沒見過回回,只是看過書上的描寫,覺着看起來挺像而已。便對沙勿略道:“聽你漢話說得不錯。”

“多謝皇上誇獎,外臣仰慕天朝上國。”沙勿略儒雅溫和的長者風度,確實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一直刻苦學習大明的文化。”

“難得,你有多少年紀?到中國幾年?曾在何處?”隆慶好奇的問道。

沙勿略恭敬的回答着:“回皇上,遠臣今年整六十歲,來中國四年,曾到過上海、松江、蘇州、杭州、南京等地,去年來過北京,見識了大明朝無比的繁華昌盛。”

隆慶很開心道:“到過這麼多地方,曉得松江方言麼?”

“臣略曉得幾句。”沙勿略答道。

“你即如前面的問話,用松江方言奏對。”隆慶見獵心喜道。

沙勿略即用松江話回答了一遍。

隆慶望着沈默道:“他說的怎麼樣?”

“比微臣強。”沈默笑道:“論語言天賦,我比不了沙先生。”

隆慶很是高興道:“不錯不錯,可見是真的用心了。賜些果食給他。”以示慰勉之意。

小太監馬上捧嘉果、乳酥二盒給沙勿略。

沙勿略跪叩致謝道:“臣蒙聖恩寵錫,不能仰報萬一,只求天主保佑,皇上永享榮福。”

“真會說話……”隆慶眼睛都笑眯了,身爲皇帝,好話聽膩,可西洋人的恭維,聽着就是新鮮。對這個比大明人還大明人的老外,皇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問他是如何來到中國的。

沙勿略回答,搭乘佛朗機的商船從歐洲出發,遠涉重洋六個月抵達了馬六甲,然後換乘大明的商船到了上海,全程大約八個月時間。

“要這麼長時間啊……”隆慶雖然看過這時代的世界地圖,但對東西方的距離,卻沒有直觀的印象,直到現在有了感性的認識。又好奇問道:“你們那裡也有皇帝嗎?”

“是的,”沙勿略正色道:“歐羅巴有很多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王,但最強大的,是我的祖國,西班牙的皇帝腓力二世陛下,他與聖上您一般的年紀,統治着廣袤的疆域,但文明程度,比不了大明。”沙神父骨子裡還是實誠人,得虧隆慶是個很隨和的皇帝,若是換了嘉靖,聽了這話就得把他打出宮去。

隆慶則不然,他只是深表驚歎,對那個和自己年紀相當、權勢相當的西方皇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追問其所住宮殿的建築樣式,沙勿略準備齊全,馬上拿出一幅西班牙聖勞倫斯宮殿的銅版畫,爲隆慶生動的講解起來。隆慶又想知道那位皇帝的登極禮儀,沙勿略立即將描繪腓力二世加冕的圖畫呈上去。

看到那位西方皇帝,竟然單膝跪在一個老人面前,隆慶吃驚不小道:“莫非是太上皇禪讓?”

沙勿略愣一下,才反應過來,搖頭道:“他的父皇已經駕崩,那是爲他加冕的教皇陛下。”

“教皇?”隆慶奇怪道:“那是什麼人物?”在他心裡,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怎麼還有比皇帝更大的?

沙勿略剛要回答說:‘在我們歐洲,新皇帝必須得到教會的承認。’卻見沈默瞥來警告的目光,心中一凜,纔想起這是皇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大明,要是敢這麼說,恐怕皇帝再好脾氣,也會把自己殺掉的。忙改口道:“我們歐洲奉行君權神授,皇帝跪的是天帝,不是教皇。”

“那他就不該站這兒。”隆慶可以不履行手中的權力,但對皇帝的尊嚴十分在乎,竟埋怨起那個西方同行道:“這個西方皇帝,也太好脾氣了。”

沈默終於看不下去,輕輕咳嗽一聲道:“陛下,那皇冠是他們大行皇帝傳下的,教皇代表大行皇帝賜給新皇帝,他當然要跪接了。”頓一頓道:“就像咱們先帝的遺詔……”

“這麼說就明白了……”隆慶道:“原來那教皇,是傳旨太監啊……”

沙勿略聽得心驚肉跳,暗道:‘這話不會傳回教廷吧?教皇還不殺我了?’但形勢比人強,打消皇帝的疑忌最重要,只能硬着頭皮道:“也可以這樣說吧……”

好在皇帝沒有再追問下去,他讓人把那具西洋琴搬過來,問沙勿略道:“你會演奏嗎?”

“略懂,略懂。”沙勿略謙虛的點頭道。

“那快彈來聽聽,”皇帝說着看看左側的珠簾,李妃正躲在那後面,屏息凝神的旁聽着。

沙勿略出身大貴族家庭,自幼經受了嚴格的藝術薰陶,其實彈得一手好琴,便見他要了個圓凳,正襟坐在琴前,深吸口氣按動了琴鍵……

悠揚動聽的琴聲響起,皇帝、貴妃、閣老、太監、宮女……每一個人都如聞天音,立刻被吸引進這前所未聞的美妙仙境中。他們好像身處青蔥翠綠的山林中,太陽剛剛升起,光芒照射在山間繚繞的薄霧上,泛起淡淡的金光。忽而響起滴滴答答的聲音,一頭老牛馱着個一臉純真笑容的牧童,從薄霧中穿行出來。霎時間清風吹過,霧氣散盡、百鳥鳴唱、繁花盛開,景色無比優美。然而牧童彷彿想起什麼煩心事,竟斂起了笑容,面上掛起淡淡的憂傷,讓人不禁要心疼的問:‘你怎麼了?’

這時,沙勿略用那略帶沙啞的男中音唱道:

‘牧童忽有憂,即厭此山,

而遠望彼山之如美,可雪憂焉。

至彼山,近彼山,近不若遠矣。

牧童、牧童,易居者寧易己乎?

汝何往而能離己乎?

憂樂由心萌,心平隨處樂。

心幻隨處憂,微埃入目,人速疾之。

而爾寬於串心之錐乎?

已外尊己,固不及自得矣,

奚不治本心而永安於故山也?’

歌詞的意思是:‘一個牧童一天突然感到憂傷,他討厭自己所在的山岡,他想他所望見的遠山,一定遠比這座山岡美麗。到那裡去會使一切憂愁煙消雲散。於是他向遠山走去,可當他走近這座山,卻發現它不如遠看那麼漂亮。啊,牧童呀,牧童,?你怎能期待改變自己的居住地,就能改變你自己。’

‘假如你走了,你能拋下自我嗎?其實憂傷與歡樂皆由心而發,假如心靈平靜,你會處處幸福,假如心靈遭受紛擾,無處不帶給你憂傷;眼中落一粒沙子,你很快會感到不舒服;你又怎能忽視,那扎入你心中的利錐。假如你的期望超越了自己的能力,你將永遠都不會得到你所期求之物;爲什麼不讓自己心靜神寧,在自己所在的山岡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寧靜。’

琴聲悠揚,雖然帶着崑曲的韻味,卻又完全不同於東方的音樂,更具感染力和表達力;歌詞典雅古樸,文采飛揚,讓每個人都沉浸其中、若有所思。隆慶覺着這曲子就是自己心靈的寫照;李妃完全被音樂陶醉,早就滿臉淚水;沈默卻有些失神,暗問自己,會不會像那個牧童,終於走近遠山,卻發現它並不是想象的那麼漂亮?自己那苦苦追尋的目標,真的適合華夏民族嗎?

過了許久,衆人才回過神來,想要喝彩叫好,卻又覺着喝彩忒俗,憋了半天,還是隆慶開口道:“這玩意兒太神了,能甩下大明的樂器一條街,朕看以後用它演奏韶樂得了……”

“……”沈默腦海中登時浮現出,皇帝大婚時,丹陛上不再擺着編鐘、編磬,而是改成鋼琴,一起手就是‘當、當…當、當……’的‘婚禮進行曲’,登時一腦門子黑線,使勁咽口吐沫道:“這個恐怕不行……”

隆慶也只是隨口說說,很快就轉移注意力道:“剛纔你唱的這歌,是誰寫的?”

“是微臣作曲填詞。”沙勿略趕緊起身回話道:“一共有八首,合稱《西琴八曲》,方纔所奏是其中一首,名叫《牧童遊山》。”

聽說這如此富有中國意境的歌曲,居然是這泰西人所作,隆慶徹底服了,連聲道:“非我大明出才子”

沈默這時也回過味來,原來這不是單純的音樂,而是帶有宗教意味的樂曲……其用意是以時間的易逝,和生命的短暫來喚起人們的宗教情感。這沙勿略果然是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傳播天主教,但傳播之巧妙,與中國文化之巧妙對接,又讓他不得不讚嘆,。

隆慶還記得李妃的囑託,便對沙勿略道:“朕想派樂工向你學習這些西洋樂器,不知先生意下如何?”以帝王之尊,能對人尊敬有加,這是這位皇帝身上,很動人的一點。

“微臣願意爲皇上效勞。”沙勿略一口答應下來。

“還有你進獻的自鳴鐘,朕也十分喜歡。”隆慶又道:“但那個大自鳴鐘,宮中無人會操作,還得你來指導一番。”在沙勿略所進獻的貢品中,最令皇帝感興趣的就是那些自鳴鐘,其中最大的一臺,足足有七尺多高,運進宮裡時,還沒有調試好,不走也不響。皇帝命太監去修,但其原理與那些小鐘表完全不同,太監們也束手無策。

面對皇帝的要求,沙勿略自然無不應允,還說要操作維護起來並不難,兩三天就可以學會。於是隆慶命令他立即進行調試,並派身邊最有學問的太監——馮保,帶着欽天監的四名太監去參觀學習鐘錶技術,並讓他們三天內將大鐘修好。

在以後的三天裡,沙勿略不分晝夜地給太監們,解釋自鳴鐘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想方設法造出漢語裡還沒有的詞語,使太監們能夠理解他的講解。馮保等人學習也很刻苦,爲了防止出差錯,他們一字不落地把沙勿略的解說記錄下來,幫助記憶自鳴鐘的內部構造,以便將來獨立地進行調試。

三天還沒有到,隆慶皇帝就迫不及待地來瞧那大鐘,當他看着指針有力的勻速走動,發出‘嘀嘀嗒嗒’的聲音,皇帝非常高興,狠狠的誇獎馮保等人一番,並要賞賜沙勿略。

馮保討好的笑道:“主子,沙先生說了,這只是這大鐘的錶盤部分,其實還有鐘擺沒安裝呢。”

“爲何不裝上?”隆慶奇怪道。

“因爲太高太大了,內殿裡裝不下。”三天時間,在沙勿略的刻意親近之下,馮保已經和這個‘外國大才’結下了挺深的友誼,所以替沙勿略說話道:“沙先生說,他有一份鐘樓圖紙,如果皇上願意,他可以爲此鍾製作一座精美的鐘樓。”有工程就有賺頭,怪不得他如此熱心。

“這個呀……”隆慶十分心動,但覺着會破費不小,不免躑躅道:“還是緩緩吧。”他想到年底就會有一百萬兩銀子進賬,到那時建個鐘樓還不輕鬆?

馮保以爲皇帝不喜歡這個提議,連忙閉口不提。

雖然皇帝沒有答應修建鐘樓,但還是給予沙勿略‘宮廷樂師’的身份,允許其出入禁宮,教授幾名小太監學習西洋樂器,然後再由他們回頭轉授給李貴妃。

沙勿略的交際能力特別之強,才教了那些太監三天,就又和他們混熟了。通過交談,他已經知道,其實是皇帝的貴妃要學這些樂器,不由奇怪道:“爲何不直接來學?還得讓你們轉授,這樣效果差很多的。”

太監們吃吃笑道:“您要想直接教娘娘,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和咱們一樣,下面捱上一刀就成。”

沙勿略雖然是個不近女色的苦修士,但不代表他可以捨棄自己的蛋蛋,看着那些太監不懷好意的目光,他只感覺股間一陣涼颼颼,趕緊捂住下面道:“不、不……”

沙勿略之所以如此逢迎宮中,是因爲他通過這些年的觀察和研究,發現大明世界自有其運行規矩。不像是在印度那樣,只要獲得地方官員和一般民衆的認同,就可以很好的傳播主的福音。但在大明只獲得這些人的心,對整個傳教事業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獲得至尊皇帝的支持……假若不溯至皇帝這個根子,從他那裡着手,大門就永遠不可能向神聖福音打開。反之,只要能贏得皇帝的心,則自由傳教便指日可待了。

正因爲如此,沙勿略和他的傳教團隊,才把目標牢牢鎖定在皇帝身上。但他們太心急了,完全把沈默給他們劃定的路線拋之腦後……結果,在他們還沉浸於和皇帝拉上關係的喜悅時,便已經惹得一些人看不順眼了,先是有禮科官員上本說:‘這些西洋人非我族類,所帶之物又都是神仙方士的東西,這等不明之人怎能留下?’

內閣請示皇帝,隆慶當然不高興了,就讓他們把奏疏壓下來。見皇帝沒有回旨,官員們就又奏了一本,這次拿出了朝廷規矩,說凡是外國使團,在京城逗留是有時間限制的,既然他們已經見過皇上,就該速速打發他們離去,不能再將他們留在京師,以免他們每天想家。

然後禮部的官員又連續上了幾份奏疏,隆慶皇帝不勝其煩,只得不讓沙勿略再進宮。沙勿略這才知道,自己對大明的瞭解還是不夠……在這裡,只討好皇帝是遠遠不夠的,因爲爲數衆多的官員階層,其綜合影響力,甚至還要超過稱孤道寡的皇帝。

傳教士團這才慌了神,他們後悔沒聽沈默的話,現在成了衆矢之的,連皇帝也不管他們了……如果真要這樣離開北京,那麼耶穌會努力二十年的成果,就會付諸東流,誰也承擔不起這個損失。

沙勿略只好再次去向沈默求救,卻連吃閉門羹,他知道沈大人這是在表達不滿,心裡也是十分羞愧。回去後寫了一封信,向沈默表達萬分歉意,併發誓不會再違揹他的意志,肯請他不吝援手。

有了白紙黑字在手,沈默這才讓手下的官員停下火力,再讓自己在工部的學生上疏,言道:‘京城鐘錶已經不少,隨時都會發生故障,如果沙勿略等西洋人不在,就無法保證鐘錶的正常運轉,那麼千金換來的昂貴玩意兒,就成了破銅爛鐵,這是誰也不願看到的。故奏請皇帝將沙勿略等人留在京城,負責修理鐘錶。

這話才正中隆慶下懷,但他聽了沈默的話,沒有明旨批覆這份奏疏,而是讓太監正式通知,沙勿略等人可以長期住在北京,每月由大內撥付他們生活費用。

又休息一天,身上終於有勁了……

第393章 糧食危機第627章 結果第826章 會面(上)第800章 多事之秋(上)第41節 巧匠(中)第304章 賑與察!故事與風暴的起源!第688章 試藥第513章 食爲天第480章 降第856章 閣老的心(下)第35節 人不可貌相(中)第636章 有情人當永聚首第390章 大寶貝還是大麻煩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上)第531章 決斷,風起!第108節 徐渭(下)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156章 府學第19節 大條了(上)第581章 問長生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上)第801章 南京之亂(中)第690章 倒黴的馬全第728章 成敗轉頭(下)第608章 四百就四百第688章 試藥第614章 年夜第315章 扶鸞起乩第912章 長沙(上)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上)第496章 富可敵國第883章 流年(上)第136章 夜航船第154章 小戚第727章 大人亨否(下)第920章 式(上)第484章 教父第550章 寡人有疾第8 九一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中)第910章 甚於防川(下)第29節 對(中)第279章 意綿綿玉生香第855章 公主的心(中)第245章 秋闈之同考官第612章 傷離別第113節 府試(中)第759章 躲不過(中)第650章 來自首輔的教導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下)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上)第35節 人不可貌相(中)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上)第714章 賑災第333章 把愛全給了我第779章 戰正酣(中)第562章 科學家第114節 府試(下)第548章 氣氛不算融洽第787章 來使(上)第9節 沈家大院(下)第853章 我不答應(中)第674章 不要小瞧明朝人第744章 形勢逆轉(上)第267章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下)第326章 嘉靖的御膳第694章 蓮心第917章 暴起(中)第46節 河中除樹(上)第714章 賑災第162章 長子參軍第848章 索南嘉措(下)第73節 包賺不賠的營生(上)第68 九章 反水第135章 孤獨求敗第583章 失蹤的女人第884章 百年大計(中)第852章 鄉愿(下)第745章 火併(上)第138章 姚長子第647章 八百兩第724章 元亨利貞(下)第911章 俠之大者(中)第500章 長歌當哭第762章 審判(中)第728章 成敗轉頭(中)第840章 沙場秋點兵(下)第66節 較量(下)第563章 木牛流馬第355章 兩種生活第882章 原點(上)第146章 很小心的俞將軍第779章 戰正酣(中)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中)第763章 三公槐下(上)第684章 崔太醫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850章 倚天(中)第484章 教父
第393章 糧食危機第627章 結果第826章 會面(上)第800章 多事之秋(上)第41節 巧匠(中)第304章 賑與察!故事與風暴的起源!第688章 試藥第513章 食爲天第480章 降第856章 閣老的心(下)第35節 人不可貌相(中)第636章 有情人當永聚首第390章 大寶貝還是大麻煩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上)第531章 決斷,風起!第108節 徐渭(下)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156章 府學第19節 大條了(上)第581章 問長生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上)第801章 南京之亂(中)第690章 倒黴的馬全第728章 成敗轉頭(下)第608章 四百就四百第688章 試藥第614章 年夜第315章 扶鸞起乩第912章 長沙(上)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上)第496章 富可敵國第883章 流年(上)第136章 夜航船第154章 小戚第727章 大人亨否(下)第920章 式(上)第484章 教父第550章 寡人有疾第8 九一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中)第910章 甚於防川(下)第29節 對(中)第279章 意綿綿玉生香第855章 公主的心(中)第245章 秋闈之同考官第612章 傷離別第113節 府試(中)第759章 躲不過(中)第650章 來自首輔的教導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下)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上)第35節 人不可貌相(中)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上)第714章 賑災第333章 把愛全給了我第779章 戰正酣(中)第562章 科學家第114節 府試(下)第548章 氣氛不算融洽第787章 來使(上)第9節 沈家大院(下)第853章 我不答應(中)第674章 不要小瞧明朝人第744章 形勢逆轉(上)第267章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下)第326章 嘉靖的御膳第694章 蓮心第917章 暴起(中)第46節 河中除樹(上)第714章 賑災第162章 長子參軍第848章 索南嘉措(下)第73節 包賺不賠的營生(上)第68 九章 反水第135章 孤獨求敗第583章 失蹤的女人第884章 百年大計(中)第852章 鄉愿(下)第745章 火併(上)第138章 姚長子第647章 八百兩第724章 元亨利貞(下)第911章 俠之大者(中)第500章 長歌當哭第762章 審判(中)第728章 成敗轉頭(中)第840章 沙場秋點兵(下)第66節 較量(下)第563章 木牛流馬第355章 兩種生活第882章 原點(上)第146章 很小心的俞將軍第779章 戰正酣(中)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中)第763章 三公槐下(上)第684章 崔太醫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850章 倚天(中)第484章 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