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撒網?收網?

“您居然會武!”

戴良碎碎念着,又重複了一遍。

“您居然會武!”

劉凌此時已經送走了蕭十四,見戴良已經唸叨了一天了,煩惱地揉搓了一把他的腦袋。

“你知道就行了,別念叨了!”

“但是您爲什麼會武!”戴良瞪大了眼睛,像是白癡一樣叫着:“您別糊弄我,我小時候可想學武了,我爹還真找了一個師傅來看過我,給我全身上下捏了一遍後,說不適合。而且一旦學武,沒個三五年連花架子都不算,您和那位蕭,蕭,蕭十四過了那麼多招!”

“那是他讓我呢。”劉凌哭笑不得,“他那是在喂招,互相試試對方的底細和路數,算不得什麼!”

“您居然說算不得什麼……”戴良深受打擊:“可師傅們卻不肯收我……”

他快要哭出來了。

“有些人適合學武,有些人根骨不合適,學武反倒傷了自己的身子。”劉凌見戴良苦着個臉,只能無力地安慰:“再說了,你不是還在東宮裡學了騎射了嗎?大丈夫學這個也夠了。”

“說的也是。”戴良點了點頭,而後一跺腳:“又給殿下您繞進去了!這能一樣嗎?您怎麼會武呢?是不是和那些說書人說的一樣,宮裡有許多高來高去的武林高手,您跟他們學的?!”

戴良滿臉期待,就差沒說“您就讓我當了您的師兄弟吧”這樣的話了。

“說書人?宮裡有高手?他們怎麼說的?”劉凌赫然一驚,好奇地問他:“你都聽說過什麼?”

“啊,殿下久在宮中,恐怕不知道……”戴良眼睛亮亮的,用着懷念的語氣說着:“那是很多年前的傳聞了,宮外的說書人一直用這個做噱頭吸引別人聽書。說的是高祖當年招攬了一羣奇人異士,養在宮中,有殺人不見血的殺手,也有萬人敵的侍衛……”

他擡起頭,眼睛一下子變得更亮:“殿下,教您武藝的,是不是這樣的人?您就告訴我吧,我保證不告訴別人!我連我爹和我祖父都不說!”

劉凌知道他是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性子,聞言語焉不詳地點了點頭:“嗯,約莫就是這樣吧。”

教他武藝的有太妃,也有蕭將軍,雖說不是都是九歌中人,但好歹也確實是宮中的奇人異士,這種說法,倒也沒錯。

戴良簡直要跳起來了。

“殿下殿下,教您的人還收徒弟嗎?我很好學的!真的!我還可以端茶倒水!”

劉凌就知道他會這樣,啼笑皆非地搖頭:“收是收,不過除了皇子,他們只收做官的。”

“什麼師傅,居然這麼勢利……”戴良腹誹了一句,扁了扁嘴,“要,要做到多大的官,才能學?”

他好歹也是皇子身邊的侍從,日後也不是沒可能當官,說不定還有希望嘛。

“官倒是不需要做到多大,只要是就行了。不過這官的名頭不太好聽,你若願意犧牲,我可以先替你做主,讓教我習武之人將你收到門牆之下。”

劉凌一本正經地逗弄着他。

“名聲算什麼,又不能當飯吃!殿下您說的可當真?什麼官,會讓您的師傅收我?”

戴良手舞足蹈的問。

劉凌摸了摸鼻子。

“宦官。”

“什麼?”

戴良一僵,隨即惱羞成怒。

“殿下!這哪裡是要我的名聲,這明明是要我的命根子!”

“咳咳咳咳咳咳……”

劉凌笑到咳嗽。

把活寶戴良想盡辦法支了出去,劉凌關上門,臉上的表情也收了起來。

蕭家居然還有人。

而他,根本不敢透露他蕭逸還活着的消息。

劉凌在兵部待了好幾個月,對於世代將種的蕭家有了比之前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個從代國還沒建立時就已經名揚天下的將門,在軍中的地位,不亞於“軍神”,當年因宮變誅滅蕭家時,京中禁衛軍憤而辭官的足足有一半,各地曾在蕭將軍麾下當過兵的將領,從此對朝廷心灰意冷的,更不知有多少。

可以說,如今軍隊的**、吃空餉、疏於操練等問題,也不無皇帝誅滅將門的影響,至少當年蕭老元帥還在時,先帝還時常令他巡視各地軍營,一去就是一兩年,從未有過這種上下隱瞞一氣的情況。

蕭家隱瞞的這麼深,甚至淡出朝堂,進入江湖,恐怕是以爲京中的蕭家人都已經死了的緣故,如果這時候他們發現冷宮裡還藏着一位蕭家的嫡系,究竟會發生什麼,誰也不會得知。

更何況那位“蕭太妃”,還得了個一身雙魂的毛病!

所以劉凌和蕭十四私下密談一番,實際上也沒有談到什麼東西,劉凌只模模糊糊告訴他冷宮裡那位“蕭貴妃”精通武藝,而後讓他摸了摸自己的脈。

劉凌的先天之氣瞞不過學武之人,蕭十四伸手一探,便知道了爲何劉凌的武藝修爲爲何不弱,有這種血脈的人,原本就是天底下最適合練武的體質之一,哪怕經脈受阻,但先天之氣早已經滋養了身體和骨骼,讓他事半功倍。

而這種先天之氣,可以說和蕭家息息相關,無論在宮中的是哪位蕭家人,遇見這樣的體質,都不會袖手旁觀,任由他變成一平淡無奇的庸人。

大概是這種血脈天然自帶蕭家人的好感加成,蕭十四一下子就把劉凌當成了“自己人”,透露了自己的身份。

原來蕭老元帥有一弟弟,自小桀驁不馴,性格怪誕,又不喜朝堂,反倒從小追求志怪小說裡的俠客生活,一成人後就離家出走,跑去追求他心目中的“江湖生活”去了。

蕭家的祖上原本就是江湖人士,加之並無武林人士那般藏私的做法,家中子弟各個優秀,蕭老元帥這個弟弟混了個幾年,自稱“蕭無名”,原本的姓名摒棄不用,居然在江湖中混了個諾大的名頭,還在隴右家中的祖地上建了一座山莊,成了“隴右蕭”。

當年蕭家出事,蕭家上下都被族誅,連蕭家的姻親家中也沒有被放過,蕭家在江湖裡的這位族人跑死了好幾匹馬,回到京中只看到昔日的柱國大將軍府成了一片廢墟,簡直是痛不欲生,頓時萌生了一個想法,便是把當年還年幼的小皇帝劉未想法子給殺了,替一家老小報仇。

他入宮行刺,卻沒料到宮中另有高手,露了行藏後受了重傷逃出宮中,得了少年時家中的世交保護,纔算留下了一條命來。

這世交和薛、王幾家都很好,蕭家出事時還提早報訊,救了一羣被太后徵召入京卻還沒有到達的蕭家嫡系軍隊。

非但如此,他還在大亂起的時候利用職務之便藏起了王家和薛家幾位後人。

薛家的那個幼子,他用了一些手段,把他送到了薛太師曾經的弟子們那裡。而王家那幾位姑娘該如何處置,就成了一個難題。

那位世交當時年紀已大,家中不合適養着年輕女子,而且王家的名頭太大,這幾位女郎也非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嬌小姐,俱是像男子一般養着的,這位長者看出蕭無名絕不會就此罷手,說不得哪一天命就送在了宮中,思來想去之後,便把王家的幾位姑娘,託付給了蕭家這位同病相憐的倖存之人。

王家是被蕭家兵變所牽連的,無論是從道義上還是責任上,蕭家都無法推辭,蕭無名性格雖然桀驁不馴,但骨子裡卻是徹徹底底的蕭家人,他領着王家幾個女孩,又用自己的身份帶走了駐紮在外的那一支蕭家嫡系部隊,帶着所有人回了隴右,閉門立戶,建立起了一座“鐵騎山莊”。

蕭家原本就是從隴右起家,當地人對蕭家的敬仰更勝於對皇帝,所以即使有不少人猜到了“鐵騎山莊”和蕭家的關係,也沒有一個人去檢舉揭發過,更何況蕭無名也不是什麼心慈手軟之人。

蕭十四便是蕭無名的次子,蕭老元帥有兄弟姐妹六人,多在軍中,或嫁入將門,蕭老元帥最年長,蕭無名最年幼,蕭十四在整個蕭氏家族中排行十四,蕭遙和蕭逸都是他的堂兄和堂姐。

蕭家被滅門後,蕭無名爲了記住曾經的親人,不再讓家中子弟用原本的名字,而一律也用排行稱呼,所以蕭十四雖然有本名,可是已經多年不用了。他自稱“蕭十四”,倒不是刻意隱瞞姓名。

蕭無名回到隴右後,再也不能做浪蕩天涯的俠客,卻要擔負起這麼多人的吃穿用度,只能想辦法重操舊業,領着蕭家那一支嫡系人馬,做起護衛西行商路安全的營生。

隴右歷來是西域和中原通商的要道,又是蕭家興起之地,他在江湖中有極大的聲望,來往的賊寇都要賣他幾分面子。

蕭無名的長子後來娶了王家的女兒,繼承了鐵騎山莊,王家幾位女兒都是善於經商之人,有了蕭家這個便利,便開始着手經營,沒幾年,鐵騎山莊的名頭在西邊,有時候竟比皇帝還要管用。

繼承山莊的蕭十郎自山莊坐大後便不在帶着隊伍走西域,王家摸熟了這條路子之後,開始試着藉着鐵騎山莊的名頭自己經商,負責打理生意的,就是王家那位王七姑娘。

蕭十四雖然是鐵騎山莊的嫡系傳人,但王七卻是他嫂子的妹妹,也是莊主夫人的妹妹,蕭十四並沒有調動鐵騎軍的資格,就做了王七來往西域的侍衛頭領,護衛商隊和她的安全,也漸漸有了自己的名頭。

若不是劉凌露出了一手蕭家的功夫,哪怕劉凌身爲皇子,蕭十四也不會跟他打交道。自從蕭家出事後,蕭無名簡直是痛恨所有的官府中人,更別提皇子了。

他家與王家不同,王七是一心想要恢復王家昔日皇商時的榮光,不甘心就這樣讓王家沒落於塵埃裡,蕭家卻是再也不願意和這個國家扯上一點關係。

即使蕭十四露了面,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和身後站着的關係,卻一點也沒有透露當年那位“世交”是誰,鐵騎山莊裡究竟又有多少人馬,顯然還是防備着劉凌這位皇室中人。

他們實在是有不得不防的理由。無論是王家還是薛家,都是沒有兵馬的,若不是想要取得劉凌的信任說明自己的師承,恐怕蕭十四連鐵騎山莊的來歷都不會說明了。

以蕭十四的說法,蕭無名一生的心結便是他大哥滿門都沒有留下遺孤,如今得了劉凌這般的線索,恐怕日夜兼程,也要從隴右趕來。

這纔是劉凌現在頭疼不已的原因。

那位“桀驁不馴”、“生性怪誕”的蕭無名,只是聽着,就讓他覺得不是什麼好相處的人啊。

***

時間又過去了半月,上元節的陰影已經漸漸從人們的心中淡出,除了劉凌上朝時頭上焦黃一片的頭髮,以及朝中頻繁的人事變動還在提醒着那場災禍的存在,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已經不再是這個。

方孝庭雖然回到了朝堂,但劉未已經不準備給他禮遇了,朝中局勢涇渭分明,在這種情況下,要麼投向皇帝這邊,要麼靠向方黨那邊,幾乎沒有中間地帶。

方孝庭在朝中經營多年,原本佔有極大的優勢,可因爲上元節一場災禍,只有他家是無人遇難,在許多官員心中不免存了些疙瘩,態度也變得微妙起來。

人人雖然都希望和老謀深算的人做同伴,可這同伴如果存着的是隨時可以反咬一口的心,就不那麼可愛了。

劉未也是利用這種搖擺的心理,下達了一連串的政令,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讓戶部派出專使徹查各地糧倉的情況,問責管理糧倉不利的官員。

二月初,劉未又接見了有皇商資格的十七位商人,最終選定了八位,作爲“候選”先任職皇商一職,打理各地的皇莊、牧場,以及內庫所屬的鹽井、銅、鐵等礦產等。

王七所在的“王家商行”,因爲在經營西域商路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拿下了內府織造專營之權和牧場的經營權,代價是每年爲皇家牧場提供優秀的種馬二十匹,牲畜的死傷數量不得超過十分之一。

這對王家來說並不算什麼苛責的條件,更何況真要死傷數量超過十分之一,他們也有辦法從其他地方買來牲畜補上,算是得了極優厚的資格。

劉未敢先動各地的糧倉,是因爲兵部早就爲了糧草的事情準備好了兵馬,只要哪裡的官糧出了問題,立刻就就近調動兵馬去查抄當地負責官倉的官員。如果有囤積居奇、中飽私囊者,一律抄沒家產,押送進京。

如今還沒有回來多少消息,但京畿周邊糧倉的倉儲情況卻不是很理想,陳糧冒充新糧入庫的事情屢見不鮮,天子腳下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地方了,以至於很多天裡,劉未的臉色都是黑的。

二月初七,肅王劉恆的隊伍向着肅州出發了。

劉未並沒有虧待這個兒子,僅肅王府裡,就定下了上千人的隨員,其中還不包括護衛和家將的人數。

這近千人大多是僕役和伺候劉恆的宮人,也有工匠、幕僚和肅王府的官員。作爲第一位封王的皇子,劉恆的規制已經抵得上先帝時期兩位年紀較長的藩王,和他曾是皇后之子,後來又是貴妃嗣子的身份倒也匹配。

肅王妃據說領着肅王在出城時對着宮中磕了頭,帶走了一把京中的土。劉未並未出面親自送行,只派了劉凌去。至於劉祁,自從“士子案”發了之後,他幾乎已經被劉未雪藏了。

劉凌曾私下裡思考過二哥被父皇厭棄的原因,思來想去,恐怕和那兩位士子走的是方家的門路獲得“薦生”資格有關。如果不是這樣,想來父皇也不會這樣生氣這件事。

如果是劉凌在私下結交了兩個有才能的士子,又苦無門路出頭,恐怕會選擇向父皇舉薦,走“殿中直侍”的路子,就如當年戴良之父一般,未必不能奪得狀元,也算是爲國舉士了。

這固然有自己沒有多少外力可以依靠的緣故,但更多的時候,身爲皇子,也要多方考慮造成的影響。

如果向父皇舉薦,父皇自然會挑選合適的御史,詳細調查被舉薦者的出身和品性,即使出了問題,也不過是疏忽而已,但走了“薦生”的路子,擺明了是告訴天下人他情願相信自己的外祖父,也不願意相信父親會選拔他舉薦的人才。

也難怪會寒了父皇的心,徹底對他不管不問了。

如今據說禮部的官員都是繞着二哥走,猶如躲着瘟疫一般,而自己這邊的人卻是趨之若鶩,可見風向轉的有多快。

即使這種局勢是向着自己這邊倒,劉凌也不免感慨幾句,這京中官員察言觀色左右搖擺的本事,實在是太讓人歎爲觀止了。

二月十二,又是一次尋常的朝會,劉凌早早來了宣政殿的門外,卻發現一直宿在禮部,清早才入宮的二哥居然不在,而他如今歷練的兵部主官雷震,居然也不在。

二哥不在,還有可能是因爲偶感風寒或者是什麼其他的事情,可雷尚書也沒來,就實在耐人尋味了,加之之前兵部頻頻動作,一下子請求修繕兵部器械司陳年的兵器和器械,一下子請求南邊增兵,都讓人心中不安。

是南方的局勢又出現了什麼變化,所以雷震被皇帝召去了?

還是雷尚書也生了病,告病在家?

一時間,各部官員交頭接耳,相互打探着消息,就連最爲沉着的方孝庭都露出了深思的表情,命了身邊的心腹官員去打探。

由於劉凌是在兵部歷練的,又好說話,自然有不少人問到了他的頭上,只是劉凌自己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所以也只能無奈地笑着,說不出什麼理由。至於衆人信不信,也就不管他的事了。

對他來說,倒是二哥突然沒有出現,更讓他意外和在意。

就這樣,宣政殿外的衆人揣着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跟隨着引領朝臣的禮官入了殿,見皇帝正坐在御座上,纔算是稍微鬆了口氣,開始按本宣科的上起了朝。

首要的事務當然是下個月的禮部試和殿試,所有人耐着性子處理完恩科的事情,期間眼神不停從兵部尚書空缺的位置掃過,期待着皇帝給一個理由。

皇帝倒是不負衆望,很快就給出了雷尚書不在的原因。

“就在昨天夜裡,朕接到了一封急報,是從越州邊境送來的。”

劉未似笑非笑地看着衆人,眼睛裡有說不出的隱忍和殺意。

聽到越州邊境,衆人都齊齊一震。

那裡蠻人和漢人的亂事正陷入膠着之中,蘇將軍和魏乾兩人極力控制局面,但成效不大,蠻人一戰即退,蘇將軍的兵力也不足,他臨陣殺將的行爲使得招兵成了一件困難事。將士不能齊心,又在異地作戰,自然沒有那麼順利。

聽到雷尚書沒上朝和南方戰事有關,一些朝臣自然就放了心,比如兵部的官員們,但也有其他人眼神中出現了不安之色。

譬如方孝庭。

“送來急報的,是朕派往蘇愛卿身邊的副將毛小虎。因爲南部多山多灌木,弓箭使用不便,朕便撥了他三百副內庫裡的神/機/弩,前往南方裝備南方的士卒。”

劉未一開口,滿朝譁然。

神/機/弩已經成了代國的一個傳說,人人都知道有這種神兵利器,但人人都沒有見過。即使是歷經三朝的老人,也說不出哪年哪月宮中動用過這種武器。

可如今皇帝竟然如此重視東南的戰事,一出手就是三百副!

劉凌卻身子一凜,不由自主地向着身邊二哥該站的位子看去。

如果說二哥今日沒來和這件事有關,那……

他猛然回頭。

只見一向冷淡自持的方老大人,如今卻鼻尖冒汗,身子也微不可見地在顫抖着……

“神/機/弩事關重大,弩/機還是其次,重要的是弩/箭。朕怕節外生枝,所以將弩/箭和弩/機分開運走,毛小虎負責帶走神/機/弩,戶部以運送糧草輜重的名義夾帶出替換的弩/箭。”

劉未嘴角微微上揚。

“即使朕根本沒有對外宣佈毛小虎帶走的是什麼,可依然有居心叵測之人想方設法打探到了,並且在越州山地設下重重埋伏,想要搶奪這批神兵利器!”

代國律,攜帶弓箭甚至是佩劍都不觸犯法律,唯有私藏弩/機和□□,一律按謀反論處。

這是大逆不道之罪,也是十惡不赦之罪,所以天下間兵將蓄養家將、死士者皆有,卻無人敢大張旗鼓的購買弓/弩。

聽到這裡,還有誰不明白天要變了?

看着劉未眼中越來越盛的煞氣,不少官員只覺得脖子一冷,不由自主地摩挲起頸間來。

“好在毛小虎運送這批器械,自是小心謹慎,每到一地,必有心腹前往下一地的驛站和官府通傳。他寡不敵衆,不得不退入困龍谷中防守。半日後有當地沒迎接到毛將軍的將領率部前往打探,在困龍谷中找到了大批人馬救下,而後裡外夾擊,救下了毛小虎所部……”

劉未攥着御座的手緊的發白。

“兩部殺死亂賊一千餘人,活捉了百餘人。”

“自陛下登基以來,還從未有過兩千餘人的亂賊埋伏山林,搶劫軍中物資之事!究竟是誰吃了這個雄心豹子膽?”

沈國公戴勇不愧是深得聖眷之人,立刻出聲迎合。

“朕也如此在想。”

劉未看着已經面如死灰的方孝庭,終於露出了猙獰的表情。

“此人幾代深受皇恩,居然會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來人,將方孝庭除冠去衣,縛與殿下!”

終於抓住你了!

作者有話要說:  媽媽生理體徵還算平穩,醫生說會安排最近做手術,我是陪牀中匆匆碼字,也許不能達到每天都是近萬字,也許媽媽手術時還會請假,還請各位勿怪。

這時候越發希望各位能夠支持,也許會有讀者會覺得“最近寫得少了我養肥再看吧”,我尊重各位的想法,不過如果能讓我知道各位都還在,我會更加心安。謝謝大家。

第124章 斷後?滅口?第109章 兵老虎?小老虎?第192章 偏心?偏情?第283章 天使?惡魔?第191章 溫柔?決斷?第247章 成全?恩賜?第239章 幻想?未來?第170章 失控?偶然?第98章 奪嫡?謀位?第244章 天路?光柱?第223章 瘟神?黴神?第228章 蕭九?蕭九?第287章 妖道?真仙?第211章 驚天?秘聞?第221章 撕開?隱藏?第129章 是取?是舍?第197章 相親?相愛?第209章 使臣?和親?第96章 弊病?頑疾?第188章 尷尬?移情?第159章 生意?朝政?第235章 構陷?有鬼?第11章 昭帝?招弟?第259章 軟腳?軟腳?第187章 救人?救己?第54章 仇恨?寬恕?第19章 是滾?是爬?第164章 戀童癖?異裝癖?第230章 希望?盼望?第250章 腹黑?真黑?第177章 士氣?民心?第182章 誤會?心結?第265章 山鬼?苗人?第188章 尷尬?移情?第89章 封王?放棄?第233章 誤會?問道?第175章 後悔?選擇?第254章 脣齒?相依?第138章 尊嚴?性命?第259章 軟腳?軟腳?第140章 倒黴?走運?第174章 遮天?蔽日?第44章 情郎?仇敵?第30章 師父?師母?第206章 後宮?前塵?第178章 真人?真話?第244章 天路?光柱?第19章 是滾?是爬?第91章 病發?謀刺?第281章 時間?選擇?第94章 惡鬼?人心?第239章 幻想?未來?第266章 造化?造化?第33章 機緣?孽緣?第243章 多助?寡助?第214章 雙生?善惡?第239章 幻想?未來?第116章 亂民?棋子?第33章 機緣?孽緣?第147章 愛慕?私情?第202章 揣測?事實?第291章 真相?答案?第27章 暖爐?肉包?第118章 砸鍋?賣鐵?第208章 選擇?註定?第22章 午宴?鴻門宴?第255章 朝夕?長久?第122章 謝禮?人情?第17章 美女?大嬸?第215章 湖?東君?第247章 成全?恩賜?第242章 初心?信心?第211章 驚天?秘聞?第217章 成熟?嫵媚?第103章 向左?向右?第47章 痞子?先生?第240章 不祥?不詳?第55章 傲嬌?潔癖?第51章 你上?我上?第157章 青天?白日?第144章 劉未?劉意?第179章 天火?雷火?第70章 沖天?落地?第70章 沖天?落地?第35章 大事?小事?第153章 抽絲?剝繭?第181章 殺人?償命?第179章 天火?雷火?第225章 脆弱?堅強?第260章 預兆?風暴?第173章 清淨?處?第210章 姑墨?姨母?第198章 女人?善變?第60章 放鬆?緊張?第131章 要名?要命?第82章 成親?移居?第208章 選擇?註定?第279章 扯皮?宣泄?
第124章 斷後?滅口?第109章 兵老虎?小老虎?第192章 偏心?偏情?第283章 天使?惡魔?第191章 溫柔?決斷?第247章 成全?恩賜?第239章 幻想?未來?第170章 失控?偶然?第98章 奪嫡?謀位?第244章 天路?光柱?第223章 瘟神?黴神?第228章 蕭九?蕭九?第287章 妖道?真仙?第211章 驚天?秘聞?第221章 撕開?隱藏?第129章 是取?是舍?第197章 相親?相愛?第209章 使臣?和親?第96章 弊病?頑疾?第188章 尷尬?移情?第159章 生意?朝政?第235章 構陷?有鬼?第11章 昭帝?招弟?第259章 軟腳?軟腳?第187章 救人?救己?第54章 仇恨?寬恕?第19章 是滾?是爬?第164章 戀童癖?異裝癖?第230章 希望?盼望?第250章 腹黑?真黑?第177章 士氣?民心?第182章 誤會?心結?第265章 山鬼?苗人?第188章 尷尬?移情?第89章 封王?放棄?第233章 誤會?問道?第175章 後悔?選擇?第254章 脣齒?相依?第138章 尊嚴?性命?第259章 軟腳?軟腳?第140章 倒黴?走運?第174章 遮天?蔽日?第44章 情郎?仇敵?第30章 師父?師母?第206章 後宮?前塵?第178章 真人?真話?第244章 天路?光柱?第19章 是滾?是爬?第91章 病發?謀刺?第281章 時間?選擇?第94章 惡鬼?人心?第239章 幻想?未來?第266章 造化?造化?第33章 機緣?孽緣?第243章 多助?寡助?第214章 雙生?善惡?第239章 幻想?未來?第116章 亂民?棋子?第33章 機緣?孽緣?第147章 愛慕?私情?第202章 揣測?事實?第291章 真相?答案?第27章 暖爐?肉包?第118章 砸鍋?賣鐵?第208章 選擇?註定?第22章 午宴?鴻門宴?第255章 朝夕?長久?第122章 謝禮?人情?第17章 美女?大嬸?第215章 湖?東君?第247章 成全?恩賜?第242章 初心?信心?第211章 驚天?秘聞?第217章 成熟?嫵媚?第103章 向左?向右?第47章 痞子?先生?第240章 不祥?不詳?第55章 傲嬌?潔癖?第51章 你上?我上?第157章 青天?白日?第144章 劉未?劉意?第179章 天火?雷火?第70章 沖天?落地?第70章 沖天?落地?第35章 大事?小事?第153章 抽絲?剝繭?第181章 殺人?償命?第179章 天火?雷火?第225章 脆弱?堅強?第260章 預兆?風暴?第173章 清淨?處?第210章 姑墨?姨母?第198章 女人?善變?第60章 放鬆?緊張?第131章 要名?要命?第82章 成親?移居?第208章 選擇?註定?第279章 扯皮?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