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分崩

這下連一直沒有言語的竺無漏都忍不住瞧了過來,心裡暗道:寧長意選擇這個時機和天師道剝離,實在是高明的很,眼看着新主穩住了局勢,麾下兵強馬壯,早晚要跟孫冠算總賬,就算大宗師再厲害,那也不過是個人武勇,但天師道二十四治勢大,真鬧騰起來,不會比白賊之亂的後果小。

所以,作爲上三治之一的揚州治如果投誠,天師道失了財稅和人口重地,如同斷了羽翼和四足,寧長意可以說功在社稷,乃朝廷的恩人,皇帝怎能不賞識,不器重?

怕是從今而後,道門要以眼前這個女子爲尊了……

“華夏自春秋戰國伊始,諸子百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雖小有爭執,卻與世齊鳴,未曾見有如今日佛道般成爲宿仇的。”袁青杞站了起來,於一衆黑衣僧之間,翩翩如仙子出塵,道:“諸位大德高僧,無不文理會通,經義克明,卻不知想沒想過,天師道會同元兇滅佛,到底是何因結成此等惡果?”

先前質問那僧人冷笑道:“祭酒如此說,定覺得全是沙門的錯。我輩比丘,與人爲善,被殺被刮,純屬咎由自取,是也不是?”

袁青杞淡然道:“我聞竺道融宗主曾說過,修行之法,在於雷霆不能駭其念,火燋不能傷其慮,法師這樣的焦躁,不如先回去多讀幾卷佛經,再來問難可好?”

“你!”

僧人面紅耳赤,正要發怒,“阿彌陀佛 !”竺法識口宣佛號,道:“慧明,退下!”然後目視袁青杞,神態祥和,道:“請祭酒賜教!”

竺法識現在的輩分最高,那叫慧明的僧人雖然不服氣,卻不敢頂撞,憤憤然住了口,可眼眸卻死死盯着袁青杞,幾欲噴火。

“貴教之寺廟,皆務宏博,競崇環麗,大則費一、二十萬,小則尚用三、五萬,略計都用資財何止千萬之數?又依附國主,佔金陵內外之良田沃地,谷麥爛倉,奴婢滿坊,錢帛金繡,積聚不可勝計!”袁青杞正身似法界臨凡,清麗不可直視,道:“這樣肆無忌憚的斂財、佔地、蓄奴,天下財十有其七,卻不納稅,不服役,我斗膽問一句:法師若爲人主,容得下否?”

“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藍皆爲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人主容不得啊!然而求兵於僧衆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頑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給民,豈能富國?寧祭酒,數十萬比丘,百餘萬託庇佛祖座前的可憐人要安身、要吃飯,無寺無地,放出去作了流民,就於國有利嗎?”

“法師的辯駁,當初自有人說過同樣的話,可結果如何?”袁青杞搖頭道:“元兇不肯聽,滅佛詔出,四海哀哭,又於事何補呢?”

竺法師輕嘆道:“天師道分江東爲二十四治,設祭酒,置道官,收租米錢稅,每歲聚斂的財物想必不是小數。沙門禮佛度人,受香火供奉,乃經不輕授之意,和貴教的法信如出一轍……”

“故兩教皆要革新!”

袁青杞的聲音清澈如水,可聽在衆人耳中,卻發出錚錚劍氣,響遏行雲,道:“天師道要革除陋習,佛宗也要返歸清儉,如若不然,佛門之昨日之難,天師道之今日之災,就是日後佛道兩教的下場!”

竺法識默然良久,忽而莞爾一笑,口宣佛號,低首垂眉,不再言語。但他的態度無疑表明了支持袁青杞的提議,這讓很多原本對道門充滿敵意的和尚變得搖擺起來。

其實天聖法難的降臨,佛門裡也有不少人在進行深刻的反思,如果不是竺道融牽扯朝局太深,以至於脫身不得,豈會引來天師道的瘋狂反撲?可若是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這又是抉擇的問題,一時半會辨不清怎麼是對,怎麼是錯!

竺無漏突然發問,道:“大毗婆沙,不知你意下如何?”

徐佑哪裡會上他的當,他如今過了親自下場撕逼的階段,穩坐釣魚臺,充當的是裁判的角色,道:“佛宗的路該如何走,我做不得主,需要佛子和諸位高僧一起商量。但佛陀曾說我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而僧人不守戒律,破壞僧團,不守清規,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方有大劫。寧祭酒要革新天師道,佛宗到底該不該革新?想必各位自有見解!”

竺無塵雙手合什,滿面慈悲,道:“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佛宗淪落至此,怨不得他人,不除盡己身之蟲,就算沒有天師道,早晚也有這一場劫難!我同意寧祭酒的高論,佛宗亦當革新!”

竺無塵的表態讓竺無漏徹底陷入了被動,他城府森嚴,並不會公開和自家師弟翻臉,想了想,道:“敢問寧祭酒,你口口說要革新,然而茲事體大,該如何革,又如何纔算得上‘新’呢?”

他到底是聰明人,想借此斷了袁青杞的後路,如果她只是誇誇其談,實則毫無見地,那不用駁斥就沒了說服力,可要是真的有備而來,敢革天師道,勢必要自絕於孫冠,也爲將來埋個不好的種子。

袁青杞笑了笑,道:“佛子不問,我也要說的……”她大概講述了改革天師道的幾大核心法則,制訂樂章,誦戒新法,規範齋醮科儀等等,不僅言之有物,而且革新除弊的力度之大,展現出非凡的決心和魄力,應該是思慮佈局了許久,這也正說明她確實有和佛宗修好的誠意。

竺無漏此時的想法沒人知曉,但智現深受觸動,當他們這些倖存的僧衆還沉浸在仇怨裡無法自拔的時候,天師道里竟然有寧長意這樣的人已經開始籌謀進行革新,境界之宏大,謀略之深遠,讓人敬畏。

“阿彌陀佛!若寧祭酒真的要脫離鶴鳴山,另立道門,貧僧不敢爲佛宗作保,但至少我個人願意和道門重歸於好!”

智現的心思徐佑最清楚,他苦研《華嚴經》,隱約中有了脫離《般若經》之六家七宗的想法,只是並不成熟,今夜聽袁青杞一番話,如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孫冠尚在,餘威不倒,寧長意就敢背師叛教,自創新宗,而竺道融已死,六家七宗名存實亡,他以《華嚴經》之浩瀚,怎麼不能效仿寧長意呢?

有了智現爲榜樣,衆僧對袁青杞的敵意稍減,基本達成了徐佑今夜萬荷池設宴的目的:讓雙方坐下來吃頓飯,聊聊天,互相說說理念和分歧,求同存異嘛,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看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不可能立刻解決佛道之間的問題,以後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但從長遠來看,它拉開了佛道和解的初幕。

是夜,袁青杞一行人宿在道院的精舍裡,離開時她送徐佑到院子門口,漫不經心的問道:“方斯年呢?這次來怎麼沒有見到?”

“斯年數日前破了五品山門,要感悟世間種種,已下山修行去了!”

“恭喜大將軍麾下又添鳳翼!”袁青杞並不驚訝,笑道:“那夜我看她圍堵白長絕時頗有章法,天資卓絕,不同凡俗,說不定孫師之後,她是我輩當中最有希望晉升大宗師的人,或許也是唯一一位女子大宗師……”

徐佑的腦海浮現出元沐蘭的絕美容顏,女子大宗師,其實未必只有方斯年,口中卻道:“祭酒何必妄自菲薄?我倒是最看好你,旦夕之間破五品、升四品,李知微定九品以來,怕是破天遭的第一人!”

袁青杞修行至今,位高權重,幾乎很少喜怒形於色,唯有面對徐佑,總會時不時被他氣得露出小兒女的姿態來,這次也不例外,忍不住掐了一下他的胳膊,道:“你還笑我?這纔多久,我怎麼覺得你又蠢蠢欲動,要入三品了呢?”

徐佑練成道心玄微時破五品,觀孫冠和竺道融決戰,殺鬼師時突破了四品,之後又和元沐蘭交過手,更在領軍北伐西征的過程裡感悟良多,況且他的修行方式和世間所有武者都不同,僅僅化炁的效率就在別人的十倍之上,積累數年,要破三品並不算誇張。

“僥倖,僥倖!”

徐佑打個哈哈,袁青杞鬆開了手,眸光透着幾許無奈,微微嘆道,道:“方斯年心志無暇,是她該有的造化,可白易……白易行差踏錯,實在可惜……”

徐佑沉吟道:“心病還需心藥醫,放不下朱凌波的劫,他今生的成就將止步於此,要不然……讓他和朱凌波再見一面?少年情思,終歸由於求而不得才變的痛徹心扉,說不定真正的接觸了,會發現那股執念份外的可笑……”

“可我答應過朱禮和朱信,不會讓白易接近朱凌波周遭十里之內!”

當年白易試圖偷窺朱凌波洗澡,打傷了朱信的兒子朱相,袁青杞付出好大的代價才平息了此事,不讓他再接近朱凌波,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當防範。

徐佑苦笑道:“我來想辦法吧……”

第九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七十二章 分崩第五十六章 朱草生,白龍現第五十三章 角生鼻上中作弓第八章 定金丹第一百一十三章 風起時,誰補天第三十七章 娥皇女英第一把五十九章 遵旨而行第四十五章 三萬兩白銀第八十一章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第七十四章 輕輕一語若初年第二十七章 指尖起驚雷第二十九章 巨蟒纏身第九十章 吹夢西洲第三十五章 紅紗步輦踏月來第六十六章 崛起之路第三十七章 娥皇女英第五十五章 受命於天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五十三章 角生鼻上中作弓第一百四十章 鬼蜮不明第一章 楓橋夜泊人無眠第六十章 處處機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揚州紙貴第五十一章 存亡貴賤付皇天第六十六章 以力服人者第一百二十一章 今夜月明人盡望第一百二十章 白衣雪,恨長絕第七十二章 皆爲利來第二十二章 門閥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朽木和金石第八十二章 青雲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三十九章 爭風吃醋第十二章 人間樂事唯有此第七十一章 驚蟄三候第一百零五章 以夏時冠周月第八十八章 殺一人而三軍震第一百五十二章 男兒合當沙場死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四十五章 三萬兩白銀第七章 司隸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洞中初見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四十八章 玄武湖畔鬼夜哭第十四章 神品書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一百二十四章 閉關問生死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六十一章 背叛第十四章 逃離第五十一章 欠君一命第六十三章 文武第六章 生而畏死,死不可畏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四十九章 紅衣紅馬第六十五章 草木榮枯,自有定數第一百六十章 和談第七十一章 幕後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七章 自願上鉤的魚第九十八章 分贓大會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一百四十二章 揚州紙貴第四十章 飢餓營銷第八十一章 折翼錢塘第一百四十九章 拔營第七十二章 畫眉墨第二十七章 秋分歸來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三十六章 賜你名姓第十九章 你有故事我有酒第八十八章 捧殺第十五章 破衣難抵萬金脯第八十八章 鐵衣刀光滿帳寒第四十七章 宗師之戰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六十四章 那一觸碰的溫柔第一百零七章 半生不易,好好活着第七十章 三教原來一祖風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變洛陽第一百六十章 和談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點無塵第十八章 圍殺第六十五章 宮商角徵羽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起第三十三章 大言炎炎第八十二章 見官第六十九章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一百一十一章 有女同車第二十三章 箜篌引第六章 君子不欺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二十六章 邪心第六十章 名教的未來第九十七章 真假難辨第十二章 獵人與獵物
第九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七十二章 分崩第五十六章 朱草生,白龍現第五十三章 角生鼻上中作弓第八章 定金丹第一百一十三章 風起時,誰補天第三十七章 娥皇女英第一把五十九章 遵旨而行第四十五章 三萬兩白銀第八十一章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第七十四章 輕輕一語若初年第二十七章 指尖起驚雷第二十九章 巨蟒纏身第九十章 吹夢西洲第三十五章 紅紗步輦踏月來第六十六章 崛起之路第三十七章 娥皇女英第五十五章 受命於天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五十三章 角生鼻上中作弓第一百四十章 鬼蜮不明第一章 楓橋夜泊人無眠第六十章 處處機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揚州紙貴第五十一章 存亡貴賤付皇天第六十六章 以力服人者第一百二十一章 今夜月明人盡望第一百二十章 白衣雪,恨長絕第七十二章 皆爲利來第二十二章 門閥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朽木和金石第八十二章 青雲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三十九章 爭風吃醋第十二章 人間樂事唯有此第七十一章 驚蟄三候第一百零五章 以夏時冠周月第八十八章 殺一人而三軍震第一百五十二章 男兒合當沙場死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四十五章 三萬兩白銀第七章 司隸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洞中初見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四十八章 玄武湖畔鬼夜哭第十四章 神品書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一百二十四章 閉關問生死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六十一章 背叛第十四章 逃離第五十一章 欠君一命第六十三章 文武第六章 生而畏死,死不可畏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四十九章 紅衣紅馬第六十五章 草木榮枯,自有定數第一百六十章 和談第七十一章 幕後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七章 自願上鉤的魚第九十八章 分贓大會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一百四十二章 揚州紙貴第四十章 飢餓營銷第八十一章 折翼錢塘第一百四十九章 拔營第七十二章 畫眉墨第二十七章 秋分歸來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三十六章 賜你名姓第十九章 你有故事我有酒第八十八章 捧殺第十五章 破衣難抵萬金脯第八十八章 鐵衣刀光滿帳寒第四十七章 宗師之戰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六十四章 那一觸碰的溫柔第一百零七章 半生不易,好好活着第七十章 三教原來一祖風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變洛陽第一百六十章 和談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點無塵第十八章 圍殺第六十五章 宮商角徵羽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起第三十三章 大言炎炎第八十二章 見官第六十九章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一百一十一章 有女同車第二十三章 箜篌引第六章 君子不欺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二十六章 邪心第六十章 名教的未來第九十七章 真假難辨第十二章 獵人與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