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迎合上意

上表遷州治?

瘋了不成?

顧允徹底迷茫了,他已經聽從徐佑的建議,站在大多數人一邊,反對竟陵王出任揚州刺史,這會要是出爾反爾,空落得一個小人的名聲,日後別說青雲直上,就是士族裡也無法擡起頭來。

比起左右逢源的伶俐兒,裡外不是人乃官場第一等大忌!

“微之,你這是……”

徐佑笑了笑,道:“我不會讓飛卿處於兩難境地,箇中情由,鮑主簿想必早已成竹在胸,不如由他向飛卿解釋。”

鮑熙號稱智者,反應比顧允要迅捷的多,一聽徐佑的話,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眼中透着複雜的神色,有幾分讚賞,幾分欽佩,但更多的卻是警覺和若即若離的防備。

“太冒險了!”

鮑熙沉着臉,道:“郎君固然妙策,可是太過於行險,一着不慎,很可能累及己身。我家明府身出華門,朝野皆有助力,只要循規蹈矩,重農宣教,以清正廉潔致名聞,以均徭平賦得人心,自然由縣而郡,再而州府,不出十年,必將名列廟堂之上,又何苦行此弄險之策?”

顧允還是一頭霧水,道:“先生,到底怎麼回事?”

“徐郎君好算計,他先讓明府上書反對竟陵王的任命,跟同僚們站在了一起,這樣就不會引起公憤。然後在主上和臣下僵持對峙的時候,力主遷州治,既合了主上的心,也讓其他人無話可說。”

徐佑接過話道:“正是!飛卿抗皇命在前,彰顯了士大夫的氣節,沒人會以爲你是阿諛逢迎之輩。然後爲家國計,爲天下計,揚州刺史不能久懸不絕,耽誤的越久,對朝廷的損害越大。所以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了折中的方案——遷州治至金陵!如此,主上退一步,覓一良纔出任刺史,安了百官之心;百官退一步,讓州治遷到金陵,主上可以完全控制揚州,也了卻了對臣下的猜忌。這是兩全之策,對主上,對百官,對飛卿,都有益處……”

“這是弄險之策!”鮑熙果斷的表示反對,他已經在顧允的眼中看到了躍躍欲試的衝動,道:“成了,主上賞識,衆臣敬佩,士林讚譽,能夠換取巨大的名聲。可要是不成,徐郎君想沒想過後果……”

“不用去想後果,我有十成把握,此計可成!”

徐佑從不曾將一件事說的這樣絕對,但是想要說服別人,首先要讓自己完全相信說出口的話,所以他的語氣中不帶一點的猶豫和懷疑,彷彿這件事比皇帝的金口玉言還要真上三分,道:“主上非可欺之人,豈會不知道以竟陵王爲揚州刺史,必然招致朝野反對?但爲什麼還要力排衆議,堅持這樣做呢?其實這是以退爲進的策略,衆臣反對了竟陵王任職,當主上退讓,同意換人,卻要求遷州治的時候,誰還能表示反對?就算還有少許人不識趣,對比之前的阻力,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鮑熙也想到了這一層,卻搖搖頭道:“主上既然有了謀劃,定然安排了人在適當的時候上表提出遷州治的建議,要是明府貿然橫插一腳,主上未必高興……徐郎君,君心不可度,君威亦不可測啊,義興徐氏爲此付出了多麼慘痛的代價,我一直以爲你已經充分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鮑主簿!”

顧允臉色微變,擔心的看了徐佑一眼,斥責道:“就事論事,不要說那些惹人厭的話。微之也是一番好意,數次獻策全然爲我着想,是我有幸才能結識的益友。你是我父親託付來輔佐我的人,也是我的良師。兩位都是我敬重的人,如果對某事的看法有異同,大家一起商議就是了,切莫出言傷人,壞了彼此的情誼!”

他從來都是稱呼先生,第一次直呼官職,顯得見外又疏遠。鮑熙突然意識到了什麼,擡頭望了徐佑一眼,然後垂下頭去,心中略微有些後悔,道:“明府教訓的是,我口不擇言,應該向徐郎君致歉。”

如果徐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離間他和顧允的關係,或者想要擁有對顧允的影響力,無論哪一種,都不是他能夠容忍的僭越。

徐佑苦笑道:“其實主簿說的沒錯,君心似海,不好揣摩,但此事我絕對沒有讓飛卿涉險的意思。”

“我明白,微之不必解釋!”

顧允目視鮑熙,鮑熙笑了笑,他是謀士,隱在主人身後,能屈能伸,倒不是很在意麪子,起身作揖,道:“方纔是我一時情急,言語多有不敬,望郎君海涵!”

徐佑也站了起來,一揖到地,神態比起鮑熙更加的恭敬,道:“主簿折煞我了,都是爲了飛卿出謀劃策,略有爭執,是題中應有之意。孔子東遊遇兩小兒辯日,孰遠孰近,各有道理,連聖人尚不能決,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以有爭執是好事,理越辯越明,總能找到一條最適合的道路讓飛卿青雲直上!”

他頓了頓,道:“最合適,不是最安全!”

這番話不卑不亢,有理有據,盡顯徐佑的大度和從容,尤其對顧允的關心發自真誠,所以在鮑熙聽來份外的刺耳,只是剛纔已經犯了錯,這下再不敢多說什麼了。

顧允很是感動,扶着徐佑的手臂,讓他和自己並肩坐下,道:“微之苦心,我已知曉,只是……如先生剛纔所說,主上若是不滿該怎麼辦?”

他才訓斥了鮑熙一頓,這會又贊同鮑熙的看法,是要安慰這個心腹,畢竟是顧氏的老人了,不能寒了對方的心。

徐佑心知肚明,卻不點破,顧允之前書畫風流,不沾染塵世,彷彿神仙中人,可真的入了宦海,如何平衡左右,如何收買人心,卻也能做得比同輩中人都要好。

這就是世家大族的底蘊,他們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百年書香的薰陶。家族中高官,有政客,有才子,也有隱士,他們會在別人蹣跚學步時聆聽**肅穆的讀書聲,會在別人牙牙學語時目睹長輩們如何處理政務,然後隨着年紀的增長,用心去感受權力的味道,享受財富帶來的幸福感,然後學會最重要的一個能力——怎麼才能更好的駕馭手下!

顧允學的很成功!

“主上遷州治幾成定局,這時候遞一道奏疏上去,只會博得聖心,而不會觸犯龍鱗。誠然,主上會授意一些人拋出遷州治的計劃,但也怕被其他人看出端倪,正是飛卿這種沒有事先通氣,卻又體諒君王的臣子,事後最能得到主上的歡心。”

安子道準備有託是肯定的,徐佑當初宣傳白蛇傳的時候,也弄了不少人當託,但是託畢竟是託,說出去不好聽,也拿不到檯面上,跟顧允這種主動爲主上解憂的臣子不能相提並論。

“是這個道理!”顧允陷入了沉思,不知過了多久,至少在徐佑感覺中似乎有半柱香的時間,他擡起頭,俊俏的臉大露出一絲坦然的笑意,道:“此事不急,等我考慮考慮再做決定。反正不在這兩天。來來,微之,我昨夜在船上突生靈感,作了一幅盪舟圖,你給點評點評……”

說完拉着徐佑的手,也不管他同意不同意,撇下鮑熙去了旁邊的書房。鮑熙搖了搖頭,顧允就是這樣的性子,他不以爲意,坐在蒲團上仔細思索徐佑的建議,神色漸漸的歸於平靜。

從縣衙出來,徐佑不想回靜苑,和等在外面的左彣一起在錢塘城裡散步。來錢塘已經兩個多月了,徐佑一直沒有好好看過這座城市,時至隆冬,寒風刺骨,街上的行人不都,放眼望去,山川錦繡,自東南綿延至西北,隱逸在羣山之中,是數不盡的飛檐畫棟,山下阡陌交織,炊煙裊裊,一幅悠閒自得的生活畫卷。

漫無目的的四處遊蕩,不經意間來到了碼頭,潮信未至的海水如同情人的呢喃,溫柔的撫摸着淺灘和海岸。徐佑隨手一指,以閒聊的語氣說道:“從這邊起,可以築海塘,建堤壩,不出五年,錢塘又能多出萬畝良田。”

錢塘本是出海口,從沙河塘往南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江,由於衝擊淺海彎而成沙洲,然後淤積成陸地,再逐漸演變成了城市。徐佑眼中的錢塘跟後世的區別很大,首先面積就不能比,人口更不用說了,它自秦漢開始慢慢的擴張變化,千年間只有極小的發展。到了六朝時,士族南遷,帶來了人口和文化,錢塘開始繁榮起來,直到隋文帝楊堅創州城,才最終奠定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名都杭州!

左彣笑道:“我不懂這些,只是當下錢塘的土地已經足夠百姓們耕種,再築塘造田似乎用處不大。”

徐佑也是一笑,不再繼續這個話題,剛要離開,卻聽到一個蒼老的聲音響起在身後:“郎君留步!”

左彣悄然轉身,立在徐佑右側靠前三步,成犄角之勢,這樣既不會擋住他的視線,也不會在突發狀況時錯失先機,目光冷靜如水,盯着來人的肩胯。

若是刺客,手腳欲動,肩胯必然先晃,料敵於先,就可以制敵於後。

徐佑詫異的望着這個鬚髮皆白的老者,腦海裡飛快的過濾了一遍,確定不管是以前的徐佑,還是現在的他都沒有見過此人,道:“老丈可是叫我嗎?”

老者雖然鬚髮白了一片,可並沒有老態龍鍾的踟躕,腰桿挺直如鬆,大步走來,長袖翻飛,頗有出塵之逸姿。

“是我喚住郎君,唐突莫怪。”老者口中說着莫怪,身子卻毫不停留的走了過來,眼看要進到身前咫尺之內,左彣橫在中間,眼神驟然變得凌厲,道:“請止步!”

老者的臉上微露驚訝,卻並不慌亂,隨即停下腳步,笑道:“我沒有惡意,兩位郎君又是盛年,不用忌憚我一個老朽吧?”

徐佑經歷過四夭箭的暗殺,暗夭現在還杳無蹤跡,自然要多點警惕,道:“老丈說笑了!我這個朋友生性莽撞,有點草木皆兵……呃,就是說看到誰都覺得不是好人。”他話出口纔想起這個時空裡沒有東晉,自然也沒有草木皆兵的典故,不過埋汰左彣歸埋汰,卻也沒有讓他退下,表明不怎麼信任這位陌生老頭,道:“不知您有何指教?”

老者也不着惱,徑自道:“我聽郎君言說,要在河岸築塘造田,可否詳解一二?”他指了指左彣,道:“我同這位郎君看法一致,錢塘周邊多地而少民,又何必勞民傷財,再造田地呢?”

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三章 納履決踵第六十七章 舊時明月舊時身第七十六章 浮雲一別後第五十章 涅槃重生第三十三章 白髮朱提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心和兵諫第一百一十章 圍觀第七十八章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第二十九章 太極殿夜話第一章 老聃瘦金書第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的山中奇事第十四章 誰家國運可悠長第七十六章 突變第十章 反擊第九十二章 困於潼關第八十章 約定第八十七章 黯然銷魂者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謀遠慮第一百一十五章 脫身第一百零一章 心鬼既生,禪心安在第十二章 人間樂事唯有此第二十二章 光與暗的距離第一百二十六章 殺,師第四十三章 船艦蓋江,旗甲星燭第三十一章 尊號加身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九十九章 萬物皆數第一章 全是金陵女兒思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三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二章 軍法何足持第四十五章 巫蠱玉像第五十六章 可憐第一百六十章 和談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變洛陽第五十六章 可憐第三十二章 雷霆砲出天下驚第一百四十七章 先勝一子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三十六章 賜你名姓第十二章 揮手道別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變洛陽第九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曰雞鳴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一百三十二章 吃玉第一百章 鄭君草,徐郎豕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元良夜第四十三章 挑撥第一百四十六章 執子之手第十八章 寧玄古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二十四章 誰是獵人第七十六章 天工開物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四十四章 官子(補昨天)第六十四章 勿復相思第六章 軍魂第一章 全是金陵女兒思第四十七章 宮中府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在陰兮影不見第一百五十三章 競爭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辯第六章 雪泥驚鴻第五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五章 水仙兵解第一百三十一章 知息遍身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曰雞鳴第一百七十三章 反第九十五章 不惜一切第一百二十八章 光耀八極,與天相逐第二十五章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第八十八章 貴者乘車,賤者徒行第六十七章 若耶溪畔有人來第五十章 明玉山中偷餘閒第十二章 獵人與獵物第七十三章 左神幽虛第六十二章 再會第二章 軍法何足持第四十二章 陽關萬里,不見人歸第一百五十三章 競爭第六十一章 借力打力第三十八章 獠牙兇猛第一百零六章 玄機書院第四十四章 地獄中仰望天堂第七十一章 不可逾矩第二十一章 人間第一百六十八章 五月鳴蜩第七十七章 透骨白第八十八章 殺一人而三軍震第四十二章 援手第八十三章 相逢一日眼尤青第七十二章 入主林屋山第二十四章 首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香浴佛第七十五章 此恨不關風與月
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三章 納履決踵第六十七章 舊時明月舊時身第七十六章 浮雲一別後第五十章 涅槃重生第三十三章 白髮朱提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心和兵諫第一百一十章 圍觀第七十八章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第二十九章 太極殿夜話第一章 老聃瘦金書第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的山中奇事第十四章 誰家國運可悠長第七十六章 突變第十章 反擊第九十二章 困於潼關第八十章 約定第八十七章 黯然銷魂者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謀遠慮第一百一十五章 脫身第一百零一章 心鬼既生,禪心安在第十二章 人間樂事唯有此第二十二章 光與暗的距離第一百二十六章 殺,師第四十三章 船艦蓋江,旗甲星燭第三十一章 尊號加身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九十九章 萬物皆數第一章 全是金陵女兒思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三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二章 軍法何足持第四十五章 巫蠱玉像第五十六章 可憐第一百六十章 和談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變洛陽第五十六章 可憐第三十二章 雷霆砲出天下驚第一百四十七章 先勝一子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三十六章 賜你名姓第十二章 揮手道別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變洛陽第九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曰雞鳴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一百三十二章 吃玉第一百章 鄭君草,徐郎豕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元良夜第四十三章 挑撥第一百四十六章 執子之手第十八章 寧玄古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二十四章 誰是獵人第七十六章 天工開物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四十四章 官子(補昨天)第六十四章 勿復相思第六章 軍魂第一章 全是金陵女兒思第四十七章 宮中府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在陰兮影不見第一百五十三章 競爭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辯第六章 雪泥驚鴻第五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五章 水仙兵解第一百三十一章 知息遍身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曰雞鳴第一百七十三章 反第九十五章 不惜一切第一百二十八章 光耀八極,與天相逐第二十五章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第八十八章 貴者乘車,賤者徒行第六十七章 若耶溪畔有人來第五十章 明玉山中偷餘閒第十二章 獵人與獵物第七十三章 左神幽虛第六十二章 再會第二章 軍法何足持第四十二章 陽關萬里,不見人歸第一百五十三章 競爭第六十一章 借力打力第三十八章 獠牙兇猛第一百零六章 玄機書院第四十四章 地獄中仰望天堂第七十一章 不可逾矩第二十一章 人間第一百六十八章 五月鳴蜩第七十七章 透骨白第八十八章 殺一人而三軍震第四十二章 援手第八十三章 相逢一日眼尤青第七十二章 入主林屋山第二十四章 首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香浴佛第七十五章 此恨不關風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