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夫爲道者,如牛負重

禪堂內寂靜的可怕。

竺道融沒有問徐佑怎麼知道曇讖藏在本無寺,此事雖然機密,可楚國知道的人不在少數,有一人嘴巴不閉緊,就會有傳出去的可能性。

“你和曇讖大師還有交情?”

徐佑露出慚愧的表情,道:“我府內養有胡婢,貪其異國風情,頗爲寵愛。所以想找曇讖大師打聽些事情,看能否找到她們的家人,以慰思鄉之苦!”

竺道融的眼色如同看着自家頑劣的孩童,笑道:“七郎豈是貪戀美色之人,這個藉口可騙不過人!”

徐佑咬了咬牙,道:“也不瞞宗主,我聽人說曇讖以佛法入醫理,可讓死人復生,故而斗膽想請他把把脈……”

“你受那刺客音律蘊含的霸道真氣所傷,斷絕了生脈,曇讖大師不通武藝,恐怕也沒有良策。”竺道融嘆了口氣,道:“也罷,見一面也好!”

說完叫來竺無漏,讓他陪着徐佑去後面萬佛閣找曇讖。徐佑和他並肩而行,竺無漏跛了一足一手,可行走時卻身子平穩如常人,瞎了的那隻眼睛也沒了當初的猙獰可怖,肌膚不知怎的恢復了往昔的溫潤如玉,可那縱橫交錯的刀痕仍舊提醒着曾經經歷過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瞧着他的容顏,彷彿將極樂和極苦融合於咫尺間,又彷彿天堂和地獄在此處交匯,既讓人敬肅佛光普照的恩典,又讓人生畏人間鬼蜮的苦難。

“我自幼修行的心法名爲無漏功,神化萬變,超乎其類,以四禪八定之秘訣,入滅盡定,跳脫三界,分舍、念、智、樂、一心五種境界。據宗主說,若能邁進一心境,可悟大道!”見徐佑側目打量,竺無漏微微笑着和盤托出,並不忌諱,也不藏私,顯得無比的坦蕩和安然,道:“我的法號也是由此功法而來,只不過資質淺薄,修行十數載,毫無寸進,連舍境也無法窺破。直到錢塘亂起,我肢體殘缺,容貌盡毀,整日遊車各地,受盡羞辱折磨,日夜所思,無非早日解脫而已。卻不料郎君造雷霆砲,破錢塘,滅白賊,我也得以重見天日,大悲大喜之下,方悟得何爲舍!”

有個大粗腿抱着就是牛氣,竺道融傳下的無漏功竟能讓墜落深淵的竺無漏枯木逢春,重新煥發了蓬勃生機。不過,竺無漏屬於破而後立,本質還是無漏功疊層精進,量變引起了質變,跟徐佑的情況不同,徐佑那是別無他路,只能偷天換日,於生死間逆天改命,所面臨的危險和難度要成倍於竺無漏。

“何爲舍呢?我執迷於好看的皮囊,沉醉於沙門的權勢,雖不常自喜,卻常自傲,終究捨不得、忘不得、了不得、去不得,因而貪嗔癡怨而生淫心,落入魔道誤了高惠高蘭全家性命。佛有無盡相,此相最爲醜陋,故而當捨去。幸得都明玉斷我修行,毀我皮相,折我傲骨,了我世俗心,於出錢塘城門時一步邁入舍境,傷勢痊癒,真氣復得,原來無漏功必須經這一遭,才能破而後立。緣法緣法,徐郎君,你說這何等神妙?”

你爲神佛,可他人已經成了孤魂野鬼,既然提起高惠全家,徐佑問道:“法師可對高氏一門有悔意嗎?”

竺無漏搖搖頭,道:“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我普度人時,自以爲慈悲,那是幻;我練功入魔,自以爲邪惡,那也是幻。既然是幻象,今已勘破,又哪裡來的悔意?”

徐佑無話可說,道不同不相爲謀,佛門講究衆生平等,無善無惡,放下屠刀即可立地成佛,這是大慈悲,可這種大慈悲對那些被屠戮的衆生可平等麼?竺無漏害了高惠滿門,現在卻因爲悟通佛理求得了心靈上的平靜,可對高惠而言,這無疑是最大的不幸!

“郎君可還有什麼想要問的嗎?無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徐佑笑道:“法師今日談興甚濃……”

竺無漏亦笑道:“夫爲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今日出離淤泥,直心念道,自想和大毗婆沙討論點心得!”

徐佑心想,你喊我大毗婆沙,總感覺在罵人,嘴裡卻恭維道:“法師歷盡劫難,一朝悟道,比我這名不副實的大毗婆沙境界深厚無數倍,日後若接替竺宗主爲沙門領袖,我第一個表示贊成!”他停下腳步,望着面前緊閉的院門,道:“當然,得我能活到那個時候再說!”

竺無漏目視徐佑,獨眸波光流轉,好一會才道:“請!曇讖大師就在裡面!”

打開院門,呈現在徐佑面前的是一座造型古樸的閣樓,牌匾上寫着萬佛閣三字,樓高五層,金碧輝煌,蔚爲壯觀。入了殿門,縱覽上下,大殿的鉗狀套式梁木結構鑲接縝密,渾然一體,兩人合抱的殿柱鏤刻着獅,麒麟,花卉等圖案,絢麗多彩。東側是旋轉型的樓梯,蜿蜒而上,可以看到牆壁上鑽了無數佛洞,每一洞都擺放着一尊的鎏金銅佛像,造型各異,栩栩如生。

上到五樓,一切都靜悄悄的,並不是想象中的重兵把守的圈禁。五樓是一間寬闊的禪堂,一名鬚髮皆白的老僧正伏案譯經,竺無漏低聲道:“我在外面等候!”隨手關上了房門,退了下去。

徐佑於書案前束手默立,不知過了多久,老僧放下筆,等紙張墨跡乾透,仔細收了起來,這才擡頭望向徐佑,笑問道:“我那弟子可安好嗎?”

徐佑悚然,何濡的身份除了身邊寥寥數人,根本無人知曉,甚至連竺道融也以爲他是爲了求生纔要見一見曇讖。那曇讖又是怎麼知道他和何濡的關係呢?正驚疑間,聽曇讖道:“我在這院子裡住了將近十年,除了竺宗主和兩三個僧人,從未見過外人。整個江東,若還有誰記掛着派人來此地看望,必定是我那弟子無疑。也只有他,纔有讓竺宗主通融的手段和智慧……”

“小子徐佑,和其翼是生死之交……對了,他現在改回了何姓,取濡爲名,字其翼!”徐佑恭敬的道:“這九年來,何濡時常惦記大師,只是身不由己,不方便來金陵侍奉。我此次來,他私下囑託,一定要來探視大師,替他這個不肖弟子請罪問安!”

曇讖嘆了口氣,道:“諸行無常,一切皆苦。他受世俗所累,始終不能放下,何談不肖?倒是我既不能傳法使他明心,也不能授業使他忘念,若說不肖,乃師父不肖!”

徐佑嚇了一跳,道:“大師何出此言?其翼絕不敢有絲毫忤逆之心,北朝三十年,如無大師庇護,那個嬰兒早就死了,又怎麼會有現在的何濡?”

曇讖雖鬚髮如雪,骨瘦如柴,可臉上卻並無多少老態,眼中依稀可見薄薄的光華,他招了招手,示意徐佑近前,扣住他的左手脈門,眉心微微皺起,道:“你受了傷?”

“是!”

“奇怪!”曇讖上來只用一指,又換了三指,喃喃道:“奇怪!”

徐佑屏住呼吸,道:“大師,還有救嗎?連竺宗主都說我生脈已斷……”

“若說體內傷勢,固然已無痊癒之理。但觀你面相,絕非早夭之人,而且你這生脈裡似暗藏回春意,可又遍尋不見……”

徐佑暗呼厲害,苦笑道:“承大師吉言,藥石無可醫,說不定日後還有別的轉機。生死有命,我是死過一次的人,倒也不太介懷。”

曇讖對徐佑的豁達頗爲讚賞,道:“竺宗主貴爲僧主,又是大宗師,卻執迷於帝王家,未必有你這般勘破世情。有此悟性,足可爲大毗婆沙!”

徐佑赫然道:“大師也知此事?”

“這兩日有送膳的小沙彌和我偶爾談起,我猜不是別人,應該就是你!”曇讖面色祥和,如金姿寶相,讓人肅穆,道:“竺道融收徒的眼光不太好,本無宗後繼無人,可選你爲大毗婆沙,卻選對了,江東沙門,或因你纔可延續!”

徐佑搞不懂這彷彿預言式的說辭有幾分可信,但也不好反駁,道:“不敢當大師此贊!我看竺無漏精研衆典,博採真俗,不辱佛子之名,今悟無漏功而得道,日後接竺宗主的衣鉢未嘗不可……”

曇讖搖了搖頭,卻沒有多說什麼。徐佑看他已有疲態,想來終日枯坐譯經,又和自己說了這麼多話,精力不濟,當即直奔主題,道:“大師,我恐京城不日將有鉅變,請你做好準備,一旦亂起,我會派人來請大師一道離京!”

曇讖緩緩閉目,道:“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爲梵行!”

徐佑等了片刻,輕聲喚道:“大師,大師……”

曇讖再無迴應,竟是瞬間入定。徐佑知道他拒絕了自己的提議,心中悵然,躬身行了一禮,默默退去。

第七十四章 輕輕一語若初年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二十二章 光與暗的距離第一百七十五章 困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三十五章 山中名紙第八十二章 爲永世之定法第三十章 相見爭如不見第四十四章 官子(補昨天)第六十七章 若耶溪畔有人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竹紙第一百七十四章 破第八十章 紫花樹下,阿彌陀佛第十一章 軍法森嚴第九十三章 長短派第六十章 斬蛟第九十二章 環環相扣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五十二章 死人開口第九十一章 名揚天下第八章 金玉策和虎鈐堂第一百四十章 鬼蜮不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救人救己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元良夜第十三章 天聖法難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社第一百一十七章 碧眼鮮卑第一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四十三章 詭異殺機第十二章 女兒心思切莫猜第八十三章 造佛以弘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閉關問生死第四十一章 世間男兒皆如此第一百六十章 願君安好,我亦安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鳳凰六象第二十九章 五言打油詩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第十四章 逃離第十六章 靜苑第五十八章 長生盜第五章 人間變,人亦變第九十章 吹夢西洲第二十五章 迎合上意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七十二章 入主林屋山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四十四章 情場戰場第六十四章 觀石鍾而遇故人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十三章 死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香浴佛第三十四章 勝負誰知第七十八章 知人未易,相知實難第一百零一章 或生或死第六十章 姐弟重逢第一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八十四章 開場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三十四章 愛恨交織第三十三章 際遇無常第六十六章 糧草爲先第七十一章 驚蟄三候第十四章 逃離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九十四章 脣舌第七十三章 引君入甕第六十八章 不入虎穴第一百零七章 三都賦第六十四章 勿復相思第四十一章 錢不是萬能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一十章 藏寶圖第一百二十三章 計中計第九十章 船閣第二十四章 首戰第二十九章 旬月之約第十五章 魚龍擊第二十六章 宋神妃第二十三章 鶉鵲詩第六十八章 不入虎穴第七章 司隸府第五十七章 審訊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辯第三十二章 飛卿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四十一章 雀舌雖好第四十一章 療傷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一百一十一章 蒸青第九十三章 可驚可怖第四十二章 十幅畫的心動第四十六章 遙知東宮驚變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九十七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四十八章 玄武湖畔鬼夜哭第一百七十三章 反第五十二章 手書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營第九十五章 鶴鳴驚天下
第七十四章 輕輕一語若初年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二十二章 光與暗的距離第一百七十五章 困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三十五章 山中名紙第八十二章 爲永世之定法第三十章 相見爭如不見第四十四章 官子(補昨天)第六十七章 若耶溪畔有人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竹紙第一百七十四章 破第八十章 紫花樹下,阿彌陀佛第十一章 軍法森嚴第九十三章 長短派第六十章 斬蛟第九十二章 環環相扣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五十二章 死人開口第九十一章 名揚天下第八章 金玉策和虎鈐堂第一百四十章 鬼蜮不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救人救己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元良夜第十三章 天聖法難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社第一百一十七章 碧眼鮮卑第一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四十三章 詭異殺機第十二章 女兒心思切莫猜第八十三章 造佛以弘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閉關問生死第四十一章 世間男兒皆如此第一百六十章 願君安好,我亦安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鳳凰六象第二十九章 五言打油詩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第十四章 逃離第十六章 靜苑第五十八章 長生盜第五章 人間變,人亦變第九十章 吹夢西洲第二十五章 迎合上意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七十二章 入主林屋山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四十四章 情場戰場第六十四章 觀石鍾而遇故人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十三章 死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香浴佛第三十四章 勝負誰知第七十八章 知人未易,相知實難第一百零一章 或生或死第六十章 姐弟重逢第一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八十四章 開場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三十四章 愛恨交織第三十三章 際遇無常第六十六章 糧草爲先第七十一章 驚蟄三候第十四章 逃離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九十四章 脣舌第七十三章 引君入甕第六十八章 不入虎穴第一百零七章 三都賦第六十四章 勿復相思第四十一章 錢不是萬能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一十章 藏寶圖第一百二十三章 計中計第九十章 船閣第二十四章 首戰第二十九章 旬月之約第十五章 魚龍擊第二十六章 宋神妃第二十三章 鶉鵲詩第六十八章 不入虎穴第七章 司隸府第五十七章 審訊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辯第三十二章 飛卿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四十一章 雀舌雖好第四十一章 療傷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一百一十一章 蒸青第九十三章 可驚可怖第四十二章 十幅畫的心動第四十六章 遙知東宮驚變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九十七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四十八章 玄武湖畔鬼夜哭第一百七十三章 反第五十二章 手書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營第九十五章 鶴鳴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