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觀壺吟詩

陸會從胥吏手中接過一塊絹布,拆開紅封,展示給衆人看,道:“這是大中正臨時命的題目,你們要在兩刻鐘內作答,通過者可登山。”

這就是張墨方纔擔憂的第二關了,徐佑看了題目,上面只有寥寥數字:以孤山爲題作五言詩一首。

古往今來,詩才最難,經義典籍只要遇到名師,寒暑苦讀,總能瞭然於胸,再不濟也會照本宣科,複述前人的見解。但詩不同,作得出就是作得出,作不出來,無論如何也作不出來。並且作得出,和作得好是兩個概念,所以二十四史多少讀書人,留得詩名的不過千分之一而已。

“置壺!”

那名胥吏將漏壺放在路旁的一塊平整石頭上,這種壺是受水型,有出水壺和兩個補給壺,三隻一套,也稱三級漏壺,每出水一升,算是一刻鐘。

“計時!”

胥吏打開出水孔,清水從滴管緩緩流出,代表着時間流逝。衆人再也顧不得別的事,或立在原地,或圍坐草間,或矗立水旁,或仰首凝望風吹葉動,或閉目沉思山明水秀,一個個挖空心思,力求作得出,還要作得好!

張墨詩才敏捷,頃刻而成,只是不願出風頭,準備稍後一會再答題。他目視徐佑,詢問他作的如何,徐佑微微一笑,以手指胸,意思胸有成竹,張墨便放了心。

他再看向陳謙和白承天,兩人正沉浸在構思當中,想來問題不大,然後去看紀英,卻見他雙手緊握衣袍,面色倉惶,大冷天的,額頭竟流出了汗滴。

紀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他雖然沒什麼名氣,可私底下頗爲自負,平時也常常吟詩,頗得鄉間好友的讚譽。誰知這會心潮浮動,難以平復,腦海裡一片空白,別說作詩,就是那些熟爛於心的經義也忘得一乾二淨。

徐佑同樣發現了紀英的異常,就如同後世的高考,未必考得好就是平時成績好的,臨場發揮和心理素質都決定了考場上的勝負,紀英顯然還沉浸在剛纔賣力的表演當中,從極度緊張到瞬間放鬆,導致心神不寧,徹底亂了方寸。

不錯,別人都以爲紀英爲張墨出頭,真正是君子之風。徐佑起先也是如此認爲,可當他發現紀英色厲內荏,另有所圖時,心如照鏡,立刻看破了一切。

紀英此人,衣袍錦緞,而足上舊履,功利之心,昭然若揭。不過人生在世,所求無非名利,這一點沒什麼值得指責的,徐佑也不會幼稚到因爲穿着而對紀英存有偏見。但張墨被撞,胡信一看就不是善茬,紀英本不該爭搶着出頭,尤其在張墨明確告知不要惹事後還不依不饒,似乎比事主還要上心。

這不正常!

徐佑從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人心,紀英沒膽子,也沒必要爲了沒什麼交情的張墨而去得罪胡信。唯一的理由,是他站的位置比衆人都要靠前,敏銳的察覺到有人從山上下來,所以故作仗義執言,目的很簡單,要出其不意,給來人留下一個不畏強權的良好印象。

當然,他不知來人是陸會,可也猜得到必定是跟雅集有關的人,賭一賭,利大於弊,成了,有了名聲,今日定品的成算將大上數倍。

紀英不像是輕車熟路的老賭徒,從他現在的精神狀態可以看出,方纔那一幕搞得他直到此刻還心緒不寧,應該是第一次用計弄險。

那麼問題來了,紀英爲什麼非要冒險一賭呢?定品對士子而言是大事,卻也不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今年不成,還有明年,明年不成,還有後年,徐佑猜紀英必定有不得已的理由,這次定品,對他而言關係重大,非同一般。

因此,徐佑懶得揭破他的把戲,張墨沒有徐佑這樣毒辣的眼神,對紀英心存感激,見他越來越慌,趁陸會不備,走到近前,用只有兩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道:“高山絕雲霓,深谷斷無光。晝夜論霧雨,冬夏結寒霜……”

一首五言古詩,奇矯凌厲,紀英匆忙記下,正好聽到胥吏高喊兩刻鐘到,陸會命人依次上前,口述詩作,但凡詩意尚可,文字通暢,即可過關。五言古詩爲詩中最難,倉促間能夠成詩已經不易,這一關重在考驗士子們的急才,並不刻意爲難他們,所以不過於計較藻飾、用典、駢偶的嚴謹和出衆。

大概一刻鐘,四十七人中有二十五人沒有作出完整的孤山詩,或者詞不達意,或者牽強附會,或者殘詩半句,或者照抄前人詩作,被陸會當場指出,羞的滿面通紅,恨不得鑽到地下去。

陸會固然貪財,人品也不怎麼樣,但出身陸氏,學識可比這裡的普通士子們好的多了,想要矇蔽他不是易事。

陸會從過關的二十二人中挑出了五人的詩作,讓胥吏抄寫在細絹上,準備呈給大中正雅鑑。這五人是張墨、紀英、胡信、譚樂、姬玉堂。張墨不必說,不選他的詩,難以服衆,紀英抄的張墨,自然也入了選,至於譚樂和姬玉堂都是那羣次等士族的人,所作的詩徐佑聽了,只能說平平,跟張墨差了何止一籌,能夠入選,應該是陸會平衡士族和寒門的結果。

讓徐佑大跌眼鏡的是胡信,不是因爲他能夠入選,而是因爲他的詩作在那幫士族子弟中竟然還算不錯,比不上張墨,卻好過其他人太多!

其實剛纔陸會輕描淡寫的拉了胡信一把,徐佑就明白這兩人必有貓膩,說不定是熟識或有別的交情。胡信只要完整的寫出孤山詩,必定能夠入選,只是沒想到他的入選讓任何人都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果然,看人不能看表面,紀英看似君子,實則心機深沉,胡信看似莽夫,卻又滿腹才情。人啊,真是複雜之極!

張墨刻意聽了徐佑的詩,絕對不輸自己,卻沒能入選,反倒是譚樂等人的詩平平,反而被陸會看重,正要上前分說,被徐佑拉住,用他方纔勸紀英的話勸了回去,道:“今日雅集,不要生事!”

張墨見徐佑說的鄭重,也不好違逆他的心意,更佩服他寵辱不驚的修養,道:“郎君通機識命,遠在我之上!”

徐佑微微一笑,通機識命?那你可就看錯我了。我這人,最不認的,就是命!

張墨正要追問,聽到陸會說道:“你們這些人隨我上山,其他人從西村橋返回渡口!”

陸會說罷,也不看那些落選者的臉色,轉身沿着山道緩行。從頭到尾,他都沒有看徐佑一眼,就連徐佑答題時也閉目養神,不置可否,彷彿並不認得這個人。

徐佑不明白陸會的態度爲何這麼惡劣,但他並不放在心上,此次雅集,重點是陸緒,陸會只不過是個閒雜人而已。

只是徐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陸會竟是因爲蘇棠的緣故遷怒於他。這段時日,他一直待在灑金坊,不知道劉彖派了幾波遊俠兒不分晝夜的去騷擾蘇棠。劉彖的打算,想着蘇棠忍受不了,會到縣府求救,然後陸會可以英雄救美,順勢奪了她的身心。誰知蘇棠寧可整日閉門不出,忍受外面的嘈雜和紛擾,也不肯到縣衙一唔,讓陸會又怒又氣,偏偏又愛死了她的小性子,或許這就叫求之不得,輾轉反側。

後來聽劉彖彙報,說蘇棠的婢女揚言,遊俠兒再敢去胡鬧,就告訴靜苑的徐郎君,讓徐郎君教訓他們,還說徐郎君殺過人,連縣令都給他三分薄面。陸會聽了此言,又想起徐佑和蘇棠之間那些流言蜚語,滿腔怒火頓時化作薰死人的醋意,在今天雅集時徹底爆發出來。

幸好他還存着幾分理智,知道徐佑參加雅集,是顧允舉薦的結果,無論如何不敢在第二關卡住他,但也故意不把他的詩選入前五,算是小小的打擊報復。

徐佑要是知道前因後果,肯定要大哭三聲,這個鍋背的冤啊!

胡信耀武揚威的瞪了張墨紀英一眼,和他幾個通過了關的朋友興高采烈的跟在陸會身後。紀英按捺不住,也急急要去,眼角餘光看到了徐佑和張墨都沒有動,想了想,停下了腳步。

“承天,此次不成,下次再來,彆氣餒!”

同船的五人,徐佑、張墨、紀英和陳謙都過了關,只有白承天落了選。在淘汰率幾乎高達百分之六十的考試裡,一船隻淘汰了一個人,屬於萬幸。

但對白承天而言,卻是不幸的那一個!

本來徐佑可以幫他,就像張墨幫助紀英一般。可白承天開始時表現的若無其事,和陳謙差不多,等到作答時卻東拼西湊,勉強成了四句,完全不知所云,被陸會淘汰在情理之中。

“哎,我自己的底子自己清楚,就算混過了第二關,到了雅集中還不是丟人現眼?罷了罷了,打道回府嘍,能夠結識你們幾位好友,也算沒白來錢塘一趟。”

白承天性情豁達,一時沮喪很快拋之腦後,抱拳道:“日後來新城縣,我做東,請你們嚐嚐那裡的慄酒,味甘醇,色澤青,聞之咂舌!”

“好,若有閒暇,一定叨擾!”

白承天夾雜在垂頭喪氣的人羣中,沿着西村橋往渡口走去。有輕舸卻不讓用,自然是怕他們從別處登岸,可西村渡口還站着許多圍觀的民衆,這樣的安排無疑會讓這羣士子顏面掃地。

張紫華,真的這麼看不順眼揚州的士子嗎?

還是剛剛上任,想要立威?

或者往好處想,寶劍鋒從磨礪出,張紫華是想讓這羣人知恥近勇,回家後好好讀書,學識沒有精進,再不敢擅闖各種雅集來混名聲?

徐佑看不透!

良久,他自嘲一笑,一州中正,何等的權勢,若是輕易讓人看得通透,也坐不到這個位子上。

白承天走到橋中間,回身向徐佑揮手,徐佑同樣揮手致意,目送他消失在遠處的岸邊。

“該動身了!”

徐佑回過頭,身邊只有張墨和陳謙兩人,紀英已經不見了蹤影。他終究耐不住拿到門票的歡喜,急匆匆的追着陸會上山去了。

“走吧,上山!”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以勢勝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一百一十七章 滅族亡種第二十八章 不濡其翼第五十九章 遙憶別離人第二十九章 旬月之約第六十章 明鏡傾城第四章 雲動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三十六章 不負相思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心和兵諫第八章 吁咈都俞,相得無間第十八章 真相第七十八章 臥虎司來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潛入偵查第二十八章 面聖第六十五章 草木榮枯,自有定數第六章 君子不欺第四十四章 天下、佛道與你我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二十五章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第一百零五章第三十七章 居白屋,葬萬餘第四十四章 地獄中仰望天堂第八十七章 大雪將至第六十章 處處機心第四十六章 父子對決第一百零六章 看似犀利的反擊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一百零四章 清談細腰臺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二十八章 不濡其翼第八十四章 宮掖殺機第五十三章 授籙第六十一章 鬩牆第四十三章 鬼影第一百一十一章 有女同車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夜第六章 宴無好宴第九十章 船閣第一百零六章 驚聞故人來第四十五章 三萬兩白銀第一百三十二章 坐山觀虎鬥第四十章 有美相約第三十六章 易容易骨第八章 金玉策和虎鈐堂第三十五章 山中名紙第九十六章 揮手別成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十七章 綻放梅花似血第一百零七章 倉鶊第五十四章 居心叵測第五十三章 角生鼻上中作弓第二十四章 清明第一百四十一章 盡力而爲第八十五章 迨其謂之第一百三十六章 攻與守第九章 貴與賤第九十七章 上座取人,遠勝三聖第九十三章 戒鬼井第一百三十五章 洞中初見第九章 各謀各路第七十四章 死亡之門第五十七章 山鷂捕食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八十九章 漫流橫渡第三章 末法第十八章 陰符四相第九十六章 互不退讓第六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零八章 一分爲二第十三章 死局第一百一十章 軼事第十五章 夏夜流唱曉月沉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元良夜第一百零七章 半生不易,好好活着第七十九章 謀算第六十九章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第四十八章 何以爲報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七十五章 大典第九十七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六十五章 宮商角徵羽第六十七章 舊時明月舊時身第八十九章 見血不見刀第八十章 有鳳來儀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夜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在陰兮影不見第一百一十八章 勝負瞬間第九章 刺殺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三十八章 男兒生在天地間第二十九章 太極殿夜話第十七章 半步山門第二十章 身死燈滅第六十一章 借力打力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以勢勝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一百一十七章 滅族亡種第二十八章 不濡其翼第五十九章 遙憶別離人第二十九章 旬月之約第六十章 明鏡傾城第四章 雲動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三十六章 不負相思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心和兵諫第八章 吁咈都俞,相得無間第十八章 真相第七十八章 臥虎司來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潛入偵查第二十八章 面聖第六十五章 草木榮枯,自有定數第六章 君子不欺第四十四章 天下、佛道與你我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二十五章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第一百零五章第三十七章 居白屋,葬萬餘第四十四章 地獄中仰望天堂第八十七章 大雪將至第六十章 處處機心第四十六章 父子對決第一百零六章 看似犀利的反擊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一百零四章 清談細腰臺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二十八章 不濡其翼第八十四章 宮掖殺機第五十三章 授籙第六十一章 鬩牆第四十三章 鬼影第一百一十一章 有女同車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夜第六章 宴無好宴第九十章 船閣第一百零六章 驚聞故人來第四十五章 三萬兩白銀第一百三十二章 坐山觀虎鬥第四十章 有美相約第三十六章 易容易骨第八章 金玉策和虎鈐堂第三十五章 山中名紙第九十六章 揮手別成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十七章 綻放梅花似血第一百零七章 倉鶊第五十四章 居心叵測第五十三章 角生鼻上中作弓第二十四章 清明第一百四十一章 盡力而爲第八十五章 迨其謂之第一百三十六章 攻與守第九章 貴與賤第九十七章 上座取人,遠勝三聖第九十三章 戒鬼井第一百三十五章 洞中初見第九章 各謀各路第七十四章 死亡之門第五十七章 山鷂捕食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八十九章 漫流橫渡第三章 末法第十八章 陰符四相第九十六章 互不退讓第六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零八章 一分爲二第十三章 死局第一百一十章 軼事第十五章 夏夜流唱曉月沉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元良夜第一百零七章 半生不易,好好活着第七十九章 謀算第六十九章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第四十八章 何以爲報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七十五章 大典第九十七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六十五章 宮商角徵羽第六十七章 舊時明月舊時身第八十九章 見血不見刀第八十章 有鳳來儀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夜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在陰兮影不見第一百一十八章 勝負瞬間第九章 刺殺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三十八章 男兒生在天地間第二十九章 太極殿夜話第十七章 半步山門第二十章 身死燈滅第六十一章 借力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