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若耶溪畔有人來

在天師道急於恢復揚州治地位的時候,本無宗也沒有閒着。因爲都明玉的血腥手段,當初竺法言締造的大好局面全部毀於一旦,比起天師道更慘,也摔得更重。

竺法言身死,竺無漏殘廢,且被羞辱性的遊遍了大半個揚州,對本無宗的打擊,遠遠超出想象。

所以在孫冠大張旗鼓的派出一位鶴鳴山大祭酒出鎮揚州之後,竺道融也讓自己的同門師弟,幾乎二十年沒有過問世事的竺道安前來揚州任吳縣明法寺的上座。

皇帝的態度很明確,對天師道不再打壓,對本無宗也不再明面上進行扶持,任由兩家在揚州展開適當的競爭,嚴禁廝殺,其餘各憑本事,勝負由天。

說的通俗點,要文鬥不要武鬥!

所以竺道安採取了和竺法言完全不同的策略,他不急於擴充地盤,大造佛寺,雕刻洞窟,來和天師道正面爭鋒,只是每日在明法寺宣講佛法,然後廣邀各教名士清談辯詰。據稱接連二十三場辯詰,玄家、儒家、道家皆有名聲顯赫的人前來迎戰,結果竺道安全勝!

因此名聲大噪!

竺道安更是在明法寺擺下蓮華臺,不管何人,不管何時,只要心有疑難,求證至道,都可以登臺辯詰。

明眼人看得出來,竺道安是欲以無雙辯才,將本無宗死死的扎入揚州的血脈裡。這也等於說,他想要以一人之力,對抗偌大的天師道揚州治數十萬道民!

這是何等的狂妄!

可在竺道安面前,沒人覺得不正常,彷彿本該如此,理應如此。二十四勝,二十五勝,三十勝……當諸多自命不凡的名士們逐一敗北,而袁青杞左神元君的名號也越來越響亮,在某些有心人的推動下,讓袁青杞和竺道安正面對決的呼聲越發的高漲。甚至有人公開替袁青杞宣稱,左神元君在完成揚州治十二郡的巡視後,會駕臨明法寺,和竺道安於蓮華臺上一決勝負。這個小道消息瞬間點繞了圍觀羣衆的熱情和好奇心,開始在民間和士族間形成議論的熱潮。大家關注的重點不再是袁青杞會不會應戰,而是幾時應戰,用何濡的話說,這招搬山填海、偷樑換柱的妙計定是出自佛門厲害人物之手。

誰也不敢斷言最後的勝利者是誰,但幾乎沒人看好袁青杞。一則她名不見經傳,雖說是孫冠的小徒,鶴鳴山的大祭酒,可突然冒出來無根無萍,比起竺道安成名多年差距極大;二則竺道安這數月在揚州戰無不勝,那是靠着淵博的學識和精湛的佛法打出的威名,比起袁青杞那些糊弄愚民的所謂神蹟,在士族門閥的心中,誰更勝一籌,根本沒有疑問。

袁青杞在養望的路上,第一次遇到了必須抉擇的危機!

“船都造好了?”

徐佑購置的五艘大鯿終於按時從錢塘趙家船坊交付,簡單安排了下,通過杜三省的介紹,聘用了經驗豐富的船工,由李木帶着計青禾往廣州販賣由禾紙和元白紙。當然第一次出行,跟隨的是駱白衡的船隊,廣州之前說好交給駱白衡獨家代售,不過此次徐佑也特地講明,只是隨船賣這一次,從廣州回來會多帶珠玉象牙瑪瑙寶石等貴重器物,今後這條線不做紙張生意,只販賣玉石糧食酒水甜食和布匹等等。

船隊出發之後,雕版印刷術也在祖騅的監督和改進中正式面世,三十名書傭加上三十名雕工精密配合,終於成功造出了這個時空裡的第一本印刷品:何濡手書的金剛經一卷,字跡清晰通透,比起手抄固然不如,但勝在體量大時的高產和高效。

既然經過了初檢,說明具備了大規模印刷的條件。徐佑炮製的《老子化胡經》也基本編纂完畢。關於老子化胡的說法由來已久,起因自然是《史記》裡沒頭沒尾的記載:老子西出函谷關,應關守尹喜邀請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然後欣然出關,莫知其所終。

莫知其所終五個字,給了後世無窮的想象力,漢桓帝時襄楷上書提到:“或言老子入夷狄爲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到了三國時期,《魏略》又稱:“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爲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

言外之意,老子可能西出函谷關之後,去了名爲天竺的夷狄之地另外創造了胡教。天竺的胡教,豈不就是佛門?

但這種只是市井流言,類似於八卦閒談,不在天師道的道藏典籍之內。徐佑所要做的,是準備將《老子化胡經》納入道藏,從而佔據正統制高點,擊碎佛門最核心和本源的東西。

灑金坊日出而作,如落而息,卻無人知道在灑金坊隔離的那塊區域裡,有足足六十人日夜不停的開工印刷着堪稱石破天驚的《老子化胡經》!

袁青杞終於結束了揚州十二郡的巡視,短短几個月,在天師道不惜一切的造神運動裡,她的聲望也隨之上升到了頂點。不過月滿則虧,不進即退,袁青杞此時就像遊過了千山萬水來到龍門前的鯉魚,要麼奮力越過去,化身爲龍,從此天高雲闊,再無可遮攔之物;要麼原地遊弋徘徊,哪怕千秋萬代,終究還只是一條離不開江海的魚。

擺在袁青杞面前的這道龍門,就是竺道安的蓮華臺!

於是,竺道安造勢,袁青杞順勢,兩人都迫切需要大勝來爲各自所代表的一方謀取最大的利益,六月二十二日,天師道和本無宗同時傳出消息,三日後,也就是六月二十五日的午時,左神元君寧長意將親至明法寺,登蓮華臺和竺道安論衡。

這是六年前太極殿論衡之後,佛道兩門裡頂尖人物的再次交手,上次道門慘敗,這次鹿死誰手,卻未可知。

“度師,你要前往吳縣參加論衡嗎?”

馬一鳴撫須笑道:“我這點微末道行,哪裡有資格登臺論衡?不過是去爲祭酒搖旗吶喊,助助威風,不然那些禿驢和尚真欺我天師道無人呢!”

徐佑賠着笑,道:“弟子初入道門,還沒見過這樣的場面,度師可否帶弟子一同前去?”

“這個……”

馬一鳴確實沒這個打算,現在香火旺盛,每日裡來往的人不在少數,道觀裡只有苦泉和徐佑兩個籙生幫手做事,若是去一個,留一個,恐忙不過來,道:“要不下次再有機會……”

“度師開恩!”徐佑忙跪了下去,道:“弟子入道時日尚淺,對很多道法精義領悟不到,全仰盼着這次去吳縣開開耳界。再說了度師身邊也不能沒人服侍……”

瞧他說的真誠,馬一鳴不好拒絕,道:“也罷,你收拾下,我們馬上動身!咦,你的嗓音怎麼了?”

“沒什麼,昨夜偶感風寒,喉嚨有些乾澀疼痛,已吃了藥,想來明日就好了。”

徐佑從清明那裡得到了改變聲音的秘法,以秘藥漸漸的收攏聲線,再加以訓練和刻意的壓低,足可迷惑至親之人的耳朵。其他收拾倒是沒什麼收拾的,清明自然會暗中跟隨保護,以馬一鳴的修爲無論如何發現不了。

兩人未時正乘船離開錢塘,第三日凌晨抵達吳縣,剛入城門,就看到車馬如龍,川流不息的往東城的方向蜂擁而去。

不問可知,東城那裡坐落着如今揚州名聲最響亮的明法寺!

明法寺規模巨大,殿閣如雲,可容納千僧。踏入山門至大殿足有五里之遙,沿途花團錦簇,曲徑幽深,美景動人。到了正殿前,四株百年松樹分立左右,需二十人才可合抱,氣勢恢宏。這就是所謂的山門才過便悠然,十里深鬆上綠天。過了正殿,是藏經閣、法堂和僧舍,再往後在溪水邊有一座五層寶塔,上掛琉璃球,是佛門先賢明法僧的舍利塔,塔座下的青石不知何故,走上去隱隱可聽琵琶語,故而又稱爲琵琶塔。

竺道安的蓮華臺,就搭在琵琶塔下,臨若耶溪而成!

徐佑和馬一鳴趕到時,已經是人山人海,接肩摩踵的盛況。好不容易擠到前排,看到蓮華臺正中獨坐着一黑衣僧人,不像竺法言那麼老態龍鍾,卻也比不了竺無漏的丰神如玉,面目平常,可端坐不動,筆直如山,一幅神光內斂的架勢,讓人不容小覷。

臺上尚有揚州刺史府和吳郡的官員以及諸姓門閥的家主和名士,顧允、張紫華等赫然在列。而臺下更是羣賢畢集,黑白觀聽,仕女成羣。除了錢塘觀,其他各郡縣的道觀也派了不少人前來觀禮,不乏跟馬一鳴一樣想要來拍袁青杞馬屁的籙將道官們。這些人等閒不入寺廟,藉此機會進來開開眼,有那心思跳脫的,趁着和尚們不備,悄悄的去佛殿的僻靜處,解開腰帶澆一澆水,倒也算是幫老君出了口氣。

馬一鳴久在林屋山,天師道里的熟人很多,時不時的打聲招呼,再給徐佑介紹介紹,時間很快就過去。眼看到了巳時末,衆人望眼欲穿,可山門外仍舊沒有袁青杞法駕將臨的消息,等待的民衆再也按捺不住,先是竊竊私語,不敢高聲,可到了午時正,還是不見人影,有膽子大的便開始嚷嚷起來:

“說好的午時,這算不算無信?”

“豈止無信,我看是心生怯意,不敢來了吧……”

“左神元君道法高深,不是我等可以揣度的,或許其中自有深意!”

“深意?我看就是生了怯……”

“約的午時,又沒說午時正,還是午時末,靜等即可,休得妄語!”

“竺上座五日前的辯詰,我可是在場聽了的。戴承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隱居在穹窿山的得道高人,主上徵辟數次都辭官不就,這會卻出山和竺上座論才性四本,結果如何?慘敗不能言!”

“是嗎?哈,爲啥人家上座腹中有那麼大的學問呢?”

“這你就不知道吧,有傳聞這位竺上座左胸有個小洞,直通腹內,平時用棉絮塞住,要讀書時就取掉棉絮,洞裡發出的光亮,可以讓一室通明。”

“啊?還有這等異事?”

“對,我有胞兄在寺內爲火工,親眼所見,還能有假?況且這也算不得異事,真正神異的是,竺上座每月的初八和十九都會把腸子從洞口掏出來,放到這若耶溪裡洗乾淨後再塞回去……”

“怪不得,怪不得,腹內學問日日如新,我等這般的酒囊飯袋如何比得過?”

聽着身邊各種各樣的言辭,徐佑也頗覺奇怪,袁青杞的辯才他是領教過的,不說必勝竺道安,但是絕無可能怯戰不來。再說了,以袁青杞現在的身份地位,說出口的話代表的是整個天師道的臉面,豈會失信於人?

可眼看到了午時中,別說祭酒法駕,就是林屋山中也無半點消息傳來。身爲揚州大中正,本場論衡的主持,張紫華有點坐不住了,此次佛教論衡,雖說是教義之爭,可也算文壇盛事,若開場就是收場,未免太過無趣。

“派人速去林屋山打探,左神元君可下山了麼?”

張氏的部曲還未出發,顧允已經從王復的臥虎司得到消息,原來左神元君剛剛下山,座舟就被六天餘孽截住廝殺,眼下困在震澤湖東的小謝塘堰之中,尚未脫身。

然而這個消息不能發佈,與左神元君缺席論衡相比,六天餘孽尚存於世的消息更易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要知道這些老百姓剛剛從白賊之亂裡恢復了點生氣,若是再受到驚嚇,連顧允都不敢保證會不會激起民意強烈的反彈。

午時將盡。

顧允低頭和張紫華商議,準備以左神元君寧長意身體欠佳、另擇良時爲由,結束這場虎頭蛇尾的論衡辯詰。

正在這時,一人分開黑壓壓的人羣,在萬衆矚目之下,身穿法服,揹負法劍,迎着琵琶塔下的倒影,踏着若耶溪水的清涼,施施然走上了高高在上的蓮華臺。

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一百零五章 以夏時冠周月第二十七章 站在此亭觀此園第七十章 盤螭將飛第七十九章 謀算第二十一章 嘴炮無敵第二十章 越辯越明第六章 生而畏死,死不可畏第二十八章 面聖第三十三章 白髮朱提第三十五章 五天主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七十一章 決裂第五十二章 誰可殺人心第一章 少年的油紙傘第八十九章 會師第四十四章 地獄中仰望天堂第七十七章 藋籊竹竿,以釣於淇第六十一章 人間貴賤有別第六十五章 吳中細布第十六章 旁門入府第六章 宴無好宴第六十九章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第三十四章 愛恨交織第十章 秘府初成第一百六十六章 光明所及,盡是暗色第十章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第一百六十九章 六月振羽第十五章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第一百二十五章 揭牌第一百四十五章 吃一口陰差陽錯的醋第十八章 陰符四相第六十八章 各有造化第四十八章 漫把青泥汗雪毫第五十六章 可憐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九十章 清明見清明第三十章 相見爭如不見第二十二章 六天故氣第一百三十五章 疼不疼第九十三章 可驚可怖第九十五章 論詩第二十三章 將合兩姓之好第二十一章 巧舌如簧第五十八章 長生盜第一百五十章 剷除異己第二十七章 秋分歸來第八章 潛龍起於淵第七十七章 北國風光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十三章 天聖法難第七十四章 獵鷹第五十八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十八章 玄武湖畔鬼夜哭第二十九章 五言打油詩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十四章 逃離第十章 揚州之重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一百零七章 半生不易,好好活着第一百一十九章 鳳凰六象第一章 誰是誘餌第一百零五章 以夏時冠周月第一百章 鄭君草,徐郎豕第一百四十八章 潛入偵查第三十一章 全都是套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變洛陽第六十三章 權與勢的對峙第八十三章 造佛以弘法第四十一章 療傷第一百二十三章 議策第十一章 今之韓信第五十四章 居心叵測第三十六章 賜你名姓第八十四章 搬石砸腳第六十四章 觀石鍾而遇故人第十六章 龍入海第五十九章 遙憶別離人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八十七章 奔者不禁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簡之內,音韻盡殊第六十一章 背叛第六十八章 不入虎穴第六十四章 生死來去,皆不由己第六十章 明鏡傾城第九十五章 不惜一切第十三章 死局第八十七章 奔者不禁第七十四章 獵鷹第八章 流血第二十九章 諸葛與人屠第四十四章 情場戰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夜暴富第一百一十章 圍觀第一百五十二章 男兒合當沙場死第六十二章 爲國不惜身第三十一章 尊號加身
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一百零五章 以夏時冠周月第二十七章 站在此亭觀此園第七十章 盤螭將飛第七十九章 謀算第二十一章 嘴炮無敵第二十章 越辯越明第六章 生而畏死,死不可畏第二十八章 面聖第三十三章 白髮朱提第三十五章 五天主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七十一章 決裂第五十二章 誰可殺人心第一章 少年的油紙傘第八十九章 會師第四十四章 地獄中仰望天堂第七十七章 藋籊竹竿,以釣於淇第六十一章 人間貴賤有別第六十五章 吳中細布第十六章 旁門入府第六章 宴無好宴第六十九章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第三十四章 愛恨交織第十章 秘府初成第一百六十六章 光明所及,盡是暗色第十章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第一百六十九章 六月振羽第十五章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第一百二十五章 揭牌第一百四十五章 吃一口陰差陽錯的醋第十八章 陰符四相第六十八章 各有造化第四十八章 漫把青泥汗雪毫第五十六章 可憐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九十章 清明見清明第三十章 相見爭如不見第二十二章 六天故氣第一百三十五章 疼不疼第九十三章 可驚可怖第九十五章 論詩第二十三章 將合兩姓之好第二十一章 巧舌如簧第五十八章 長生盜第一百五十章 剷除異己第二十七章 秋分歸來第八章 潛龍起於淵第七十七章 北國風光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十三章 天聖法難第七十四章 獵鷹第五十八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十八章 玄武湖畔鬼夜哭第二十九章 五言打油詩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十四章 逃離第十章 揚州之重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一百零七章 半生不易,好好活着第一百一十九章 鳳凰六象第一章 誰是誘餌第一百零五章 以夏時冠周月第一百章 鄭君草,徐郎豕第一百四十八章 潛入偵查第三十一章 全都是套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變洛陽第六十三章 權與勢的對峙第八十三章 造佛以弘法第四十一章 療傷第一百二十三章 議策第十一章 今之韓信第五十四章 居心叵測第三十六章 賜你名姓第八十四章 搬石砸腳第六十四章 觀石鍾而遇故人第十六章 龍入海第五十九章 遙憶別離人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八十七章 奔者不禁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簡之內,音韻盡殊第六十一章 背叛第六十八章 不入虎穴第六十四章 生死來去,皆不由己第六十章 明鏡傾城第九十五章 不惜一切第十三章 死局第八十七章 奔者不禁第七十四章 獵鷹第八章 流血第二十九章 諸葛與人屠第四十四章 情場戰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夜暴富第一百一十章 圍觀第一百五十二章 男兒合當沙場死第六十二章 爲國不惜身第三十一章 尊號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