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陰符四相

徐佑料到抵達錢塘之事瞞不過多久,他也沒打算隱瞞,因爲想要在錢塘安置下來,買房也好,做別的也罷,首先要有一個官方承認的身份,並且爲了安全計,也應該第一時間到錢塘縣衙去落籍編戶。所以修整這一兩日,除去舟船千里的疲憊,就準備去見一見錢塘縣令,卻沒想到竟然會被眼前此人一口道破來歷。

左彣的手已經按到了劍柄上,只等徐佑的指令。何濡安坐如怡,神態自若,似乎絲毫感覺不到撲面而來的蕭殺之厲。

徐佑不以爲意,笑道:“郎君此言大謬,我只是晉陵郡的一個小商人,往來三吳之地,販粟爲業,不知道什麼義興徐氏,也不知道什麼家門罹難,更不需要定居錢塘……雖然錢塘確實是個好地方,但我等商人逐利而生,漂泊不定,目前還沒有常年居住此地的計劃!”

“是嗎?販粟爲業?郎君可知時下會稽的粟價幾何?錢塘的粟價幾何?自錢塘運回晉陵,沿途損耗幾何、僱工所費幾何?另,江南河雖然潮浪不比長江變幻無端,可也偶有風波驟起,郎君可知潮汛如何,風信如何,觀象如何?”

徐佑爲之側目,此子言談鋒利,且絲毫不留情面,一般人聽出對方的推脫之意,必定打個哈哈也就過去了,不至於這般咄咄逼人。

“敢問何郎君從京口遠來錢塘,又是爲了何事?探親,訪友,亦或同在下一樣,爲了逐利而來?”徐佑答非所問,笑着反將了一軍。

“馬先馴而後求良,人先信而後求能。郎君身處嫌疑之地,對我有所防範,是理所應當之事,此不爲怪。”何濡起身,雙手行了禮,淡淡的道:“今日登門是鄙人唐突,告辭!”

徐佑眼光閃爍,在他即將邁出房門時,突然喊道:“郎君且慢!”

何濡停下腳步,沒有回頭。

徐佑走到身後,笑道:“何苦來去匆匆?郎君若是無事,不如叫了酒菜,你我促膝長談可好?”

“想談什麼?若是清談玄理,恕不奉陪!”何濡漠然道:“倒也不是針對郎君,鄙人從來不與人清談,‘三玄’之典籍,只聞其名,未知其詳。什麼‘本末有無’,‘才性四本’,‘自然明教’,‘聖人有情無情’,除了茶餘飯後偶然聽起別人提過,其他的一無所知。”

魏晉玄學的核心是《老子》《莊子》《易經》,也稱“三玄”,至於“本末有無”“有情無情”等辯題是清談的主要內容。其實玄學清談一直被人誤解,它並不是閒得無聊的兩個人,對面而坐,比賽誰吹牛能吹得上了天,而是針對這個世界的本源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思辨和論證。但從古到今,一旦牽扯到本質和源起,立刻就會陷入神神叨叨的虛無主義當中,尤其在缺少科技進步和實踐經驗的時代,這種純哲學的辯論最終淪落到看誰的腦洞更大,邏輯更縝密,對大衆的洗腦更成功,而不是看真理掌握在誰的手中。

因此在何晏、王弼開創了玄學的流派之後,士大夫務虛而不務實,空想而不踐行,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導致政務日頹,運極道消,以至於西晉神器易手,中原傾覆。到了東晉時範寧曾大罵道“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於桀紂”,雖然言過其實,但也可見一些清醒的士大夫對玄學的深惡痛絕。

楚國上承曹魏,也遭遇了五胡亂華之後的社會陣痛,所以何濡擺明對玄學的不屑一顧的態度,在當時的輿論背景下並不算異數,徐佑並沒有因此生出疑心,道:“在下區區商賈之輩,就是郎君想要與我清談,也談不出子午卯酉來。”

“子午卯酉?”

徐佑知道自己一不留神又將耳熟能詳的諺語用錯了時代,道:“子午卯酉,表示四方,北南東西,連北南東西都說不明白,清談又有什麼用呢?”

何濡慢慢轉過身子,脣角帶着一絲捉摸不透的笑意,道:“郎君治的《易經》?”

“粗識幾個字,何敢言治經?我觀何郎君意態高遠,神思清蔚,一看就知是博學通達之人,五經六藝想必一定熟稔於心了?”

何濡搖搖頭,道:“郎君說錯了,我跟世人皆不相同,既不學儒,也不談玄,佛道的那一套更是聽了就覺得噁心。”

此話聽起來有點狂妄,但自古桀驁之士,或多或少都要有幾分所依仗,徐佑耐着性子,道:“那,請問郎君所學何門何派?”

何濡微微一笑,道:“我學的,是陰符術!”

徐佑眉心微微一蹙,道:“何謂陰符術?”

他之所以留下何濡,第一自是因爲這個人一口道出了自己的來歷,不搞清楚他的身份目的,心中難安;二來是因爲對剛纔鹿脯之事還有點疑問,想要驗證心中的想法是不是正確;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以他在後世磨練出來的毒辣眼光,如何看不出此人的非常之處?若是有可能,大可交個朋友。

他的仇人,一個是當今世上最有權勢的太子,一個江東門閥最爲豪盛的沈氏一族,若想報仇,不是區區一個人,也不是一年半載能夠做到,所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本,是徐佑唯一,也是必然的選擇。

只是此人開口就是什麼陰符術,就跟後世某些皮包公司去拉所謂的風投,必定得搞一個高大上的項目一樣,先不管靠譜不靠譜,至少忽悠人是足夠了。

如果徐佑所料不差,所謂的陰符術,說簡單點,就是鬼谷縱橫之學。張儀蘇秦之後,多年來只是見於史冊,未曾聽聞有傳人存世,也不知道多少人曾經虛打着鬼谷的名義,招搖撞騙,欺世盜名,以徐佑的心性,哪裡還有興趣跟這樣的人說話?

他已經打定主意,要是何濡再開口不着調,這個朋友不交也罷。

“智謀,術數,變譎,辭談,一闢一闔,一翕一張,窮天之用,神明自如!”

這牛皮真是要上天的節奏啊,徐佑神色復冷,道:“足下可讀過揚雄的《法言》?他說陰符術乃詐人之術,聖人惡之。不知對揚雄此語,尊意竊以爲如何?”他已有逐客之意,稱謂也從郎君變成了更疏遠的足下。

何濡哈哈一笑,似乎被徐佑言語所激,雙眸中如同閃起千萬道雷光,道:“揚雄,本姓爲‘楊’,爲了標新出奇,改了揚姓,此還不足道,又無羞恥的粉飾祖宗,自稱揚氏在春秋時爲侯爵,被三姓所逼而南遷。東漢張衡曾駁斥他此論荒謬,如這等易姓之輩,何等不孝;雄自幼有重言之疾,家產不過十金,沉冥山陰,窮困潦倒,以清靜無爲、淡泊名利自詡,可年過四十,不惑之齡,卻又自食前言,出山入京,以辭賦文章、獻媚之詞作入仕之路,前倨後恭至此,豈非不信;入仕後仿司馬《上林賦》做《長楊賦》,爲主上粉飾太平,歌功頌德,渾不見漢時天下已經千瘡百孔,內憂外患,是爲不忠;王莽篡漢,興甄豐、劉棻之獄,揚雄不過稍有牽連,又是黃門小吏,幹他何事?卻嚇的惶恐無地,自投天祿閣,殊爲不智;等到了古稀之年,又仿《論語》而作《法言》,也就是郎君適才所言,除了詬病陰符,還對早年賴以仿製其辭賦以博取聖心的司馬相如大加批判,可稱不仁!“

他言詞如刀,語速極快,根本不給人反駁和辯訴的機會,從上到下散發着極大的壓迫感,一字字道:“像這樣不忠不孝不仁不智不信的小人,郎君以其妄語而對陰符術存有偏見,是不是太可笑了呢?”

徐佑重生至今日,還是第一次被人在嘴炮上佔了上風。揚雄啊,那是什麼樣的人物,但凡讀過書的,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東漢王充,也就是那個“刺孟而問孔”的名教罪人,但又是漢世三傑之一的大思想家,說揚雄是“鴻茂參聖之才”,唐代韓愈贊他是大純而小疵的“聖人之徒”,連北宋的司馬光都推崇他爲孔子之後,超荀越孟的“一代大儒”。

這樣的人,在何濡口中,竟然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智,外加不信的小人!(注:漢世三傑,指的是王充、王符、仲長統,范曄在《後漢書》裡爲這三人立爲合傳,並不是漢初三傑,故此說明)

可笑剛剛在房中對面而坐,兩人都沒有言語,加上面對竇棄的咄咄逼人,何濡很少做出有力的反駁,所以徐佑還以爲他不善言詞,這時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

徐佑非但不惱,反而眼睛一亮,陰符術以智謀,術數,變譎,辭談四相聞名於世,何濡的智謀術數如何,還不得知,可變譎和辭談這兩相已經顯露出深厚的功力。

“我雖不認同郎君的言論,但絕對支持你表述自己看法的自由。”徐佑再次行了敬禮,笑道:“既然是鬼谷傳人,看破我的身份來歷,肯定不在話下。”

何濡見徐佑終於不再模棱兩可,拒人於千里之外,眼瞼垂下,淡淡的道:“知道七郎的身份,是因爲那日沈府的管事在義興大鬧一場,七郎以品色服之制羞辱惡奴時,在下剛好也在人羣之中。”

徐佑身子一震,瞬間轉過無數個念頭,盯着何濡滿是滄桑的臉面,道:“如此說來,方纔在客舍外的偶遇,也是郎君有意爲之了?”

何濡拱手,一揖行至地面,道:“七郎終於明白過來了,我從義興追至晉陵,又從晉陵先七郎啓程而至錢塘,只趕在郎君前面兩天,着實不易!”

第一百六十八章 五月鳴蜩第一百一十二章 放虎歸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閉關問生死第十五章 立若碧山亭亭豎第十四章 鹿脯失竊之謎第二十六章 邪心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七十九章 月色迷人眼第八十三章 造佛以弘法第三章 納履決踵第十九章 烏白馬角生第六十六章 崛起之路第八章 借面弔喪,監廚宴客第七十八章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益州的水,伊人的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碧眼鮮卑第四十七章 宮中府中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三十五章 水仙兵解第八十一章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第六十三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六十章 願君安好,我亦安好第六十七章 若耶溪畔有人來第四十章 飢餓營銷第六十三章 文武第二十四章 首戰第四十四章 三面合圍第九十三章 長短派第一章 老聃瘦金書第五十章 一神一鬼第一百三十五章 疼不疼第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四章 覆滅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四十一章 慕佳人第七十六章 浮雲一別後第八十章 有鳳來儀第一百一十六章 鬼起幽府第四章 道法大成第六十七章 聊贈一枝春第八十四章 朝真第九十六章 照罪天宮第五十八章 香風詩韻,紅粉骷髏第九十八章 分贓大會第二十八章 歸案第十八章 真相第十二章 自從一見徐郎後第九十九章 何至於此第六十九章 夜不能寐第四十九章 隕落第八章 金玉策和虎鈐堂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第三十二章 夫爲道者,如牛負重第一百三十六章 攻與守第七十八章 臥虎司來人第四章 道法大成第二十三章 鶉鵲詩第六十三章 摘桃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破第三十七章 君刀太利第七十八章 臥虎司來人第五十四章 恩威並施第五十七章 審訊第二十六章 宋神妃第六十七章 無奈人行無情事第六十八章 有情衆生第一百六十六章 光明所及,盡是暗色第二十六章 不敗之名第八十三章 虎嘯江淮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一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七十四章 初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破第八十一章 大好頭顱,我來自取第六十章 名教的未來第九十五章 論詩第七十八章 八大姓第四十三章 詭異殺機第一百四十五章 吃一口陰差陽錯的醋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八十五章 迨其謂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元良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零八章 幽夜逸光第九十六章 照罪天宮第十二章 人間樂事唯有此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香識人第五十六章 絕崖偶遇第一百四十五章 吃一口陰差陽錯的醋第五十四章 借飯第一百零三章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第八十章 有鳳來儀第三十一章 全都是套路第三章 末法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十章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第十四章 鹿脯失竊之謎第五十九章 遙憶別離人
第一百六十八章 五月鳴蜩第一百一十二章 放虎歸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閉關問生死第十五章 立若碧山亭亭豎第十四章 鹿脯失竊之謎第二十六章 邪心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七十九章 月色迷人眼第八十三章 造佛以弘法第三章 納履決踵第十九章 烏白馬角生第六十六章 崛起之路第八章 借面弔喪,監廚宴客第七十八章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益州的水,伊人的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碧眼鮮卑第四十七章 宮中府中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三十五章 水仙兵解第八十一章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第六十三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六十章 願君安好,我亦安好第六十七章 若耶溪畔有人來第四十章 飢餓營銷第六十三章 文武第二十四章 首戰第四十四章 三面合圍第九十三章 長短派第一章 老聃瘦金書第五十章 一神一鬼第一百三十五章 疼不疼第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四章 覆滅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四十一章 慕佳人第七十六章 浮雲一別後第八十章 有鳳來儀第一百一十六章 鬼起幽府第四章 道法大成第六十七章 聊贈一枝春第八十四章 朝真第九十六章 照罪天宮第五十八章 香風詩韻,紅粉骷髏第九十八章 分贓大會第二十八章 歸案第十八章 真相第十二章 自從一見徐郎後第九十九章 何至於此第六十九章 夜不能寐第四十九章 隕落第八章 金玉策和虎鈐堂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第三十二章 夫爲道者,如牛負重第一百三十六章 攻與守第七十八章 臥虎司來人第四章 道法大成第二十三章 鶉鵲詩第六十三章 摘桃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破第三十七章 君刀太利第七十八章 臥虎司來人第五十四章 恩威並施第五十七章 審訊第二十六章 宋神妃第六十七章 無奈人行無情事第六十八章 有情衆生第一百六十六章 光明所及,盡是暗色第二十六章 不敗之名第八十三章 虎嘯江淮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一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七十四章 初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破第八十一章 大好頭顱,我來自取第六十章 名教的未來第九十五章 論詩第七十八章 八大姓第四十三章 詭異殺機第一百四十五章 吃一口陰差陽錯的醋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八十五章 迨其謂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元良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零八章 幽夜逸光第九十六章 照罪天宮第十二章 人間樂事唯有此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香識人第五十六章 絕崖偶遇第一百四十五章 吃一口陰差陽錯的醋第五十四章 借飯第一百零三章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第八十章 有鳳來儀第三十一章 全都是套路第三章 末法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十章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第十四章 鹿脯失竊之謎第五十九章 遙憶別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