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觀石鍾而遇故人

當夜宿在刺史府,由朱智設宴款待,席間歌舞怡情,氣氛熱烈,宗羽也來了興致,只用口技爲衆人表演了磬、壎、鼓、琴、柷、笙、籥等八音合奏,技驚四座,引得宋晃手癢,親自下場拔劍起舞,將宴席推到高朝。

朱智卻明顯對左丘司錦更感興趣,和她聊起左丘南,沒想到兩人竟然還有一段故交。左丘司錦忙離席跪拜,恭行弟子禮,朱智嘆道:“故人已矣,此心何哀?不過,你能追隨微之身側,”好生做事,日後得成功業,巾幗不讓鬚眉,我那老友泉下有知,當無憾了!”

徐佑微笑着看朱智忽悠左丘司錦,他和左丘南是不是真的認識並不重要,可只憑這寥寥數語,就讓左丘司錦完全去了戒心,往長遠想,是不是就此在臨川王身邊安了個眼線?左丘司錦自然不會背叛臨川王,可面對朱智這樣的老狐狸,他想從你這裡打聽情報,很多時候,你自己根本無從得知泄露了什麼。

第二日大早,徐佑原本想要辭行,畢竟時間緊迫,遲緩不得。沒想到朱智執意挽留,並請他來到城北的石鐘山遊玩。

石鐘山有兩座,南面的瀕臨彭澤湖,北面的瀕臨長江岸,又稱爲下鐘山。徐佑前世裡學過蘇軾的名文《石鐘山記》,今日身臨其境,聽水石相搏,果然有鐘鳴之聲,不由嘖嘖稱奇。

登上山頂,看長江滔滔,觀彭澤浩淼,江湖匯合處,水線分明,江水渾濁,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劃出了一條奇妙的界線,雄渾和秀麗完美融合,盡顯造化之神妙。

隨着朱智往山頂深處走去,鬱鬱蔥蔥間露出道觀一角,繞過幾處竹林,眼前豁然開朗,看那道觀門匾寫着空靜二字,兩扇簡陋的柴門微掩,可以看到裡面挺拔的松木吐翠,沒有人影晃動。

“四叔,你邀我登山,總不是爲了聽那微風鼓浪、水石夾擊的轟鳴吧?”徐佑輕輕推開柴門,天井裡打掃的不染塵埃,方形石欄圍着一株百年松樹,伸開的枝葉向着多個方向蔓延,那麼瞬間,彷彿契合了某種不可言狀的道法,讓他忽有所感。

“嗯?”

徐佑猛然扭頭,幾乎不可置信的望着朱智。朱智笑而不語,做出請進的手勢,正在這時,從道觀大殿走出兩人,前面那位灰袍如昨,清矍飄逸,正是寧玄古!

寧玄古身後,一女郎白衣似雪,秀麗脫俗,青絲用布帶隨意的束起,雙眸猶如清澈的湖水,透着輕靈之氣。

秋分!

她望着徐佑,美目流盼,雙頰含笑,十八歲的碧玉年華,再不復當年的嬌憨無邪,可不管怎樣,只要徐佑在的地方,那微微揚起的螓首,總是隨着自家小郎的影子而晃動。

世間再無他物!

寧玄古笑道:“微之,別來無恙!”

久別重逢,自有訴不完的離情,分別說起這些年的經歷,寧玄古對徐佑讚不絕口,又知曉他即將前往江陵,道:“江夏王生母尤妃昔年染疾,我恰好途徑荊州,被請去診治,僥倖得愈,算是結了份小小的善緣。稍後我修書一封,微之若遇到軍府中部曲的刁難,可徑自遞給尤妃,江夏王侍母極孝,旦有母命,不會不聽!”

“是!”徐佑對寧玄古甚是恭敬,道:“寧師從峨眉山來此,是爲訪友,還是遊玩?”

寧玄古嘆了口氣,道:“是爲求山而來!”

“求山?”徐佑滿臉疑惑。

“峨眉山已非久居之地!”寧玄古眉目隱約可見愁容,道:“微之可知孫冠的近況?”

徐佑搖頭,道:“孫冠和竺道融在本無寺大戰後突然離京,之後再無音訊傳來,可是回了鶴鳴山麼?”

“孫冠離京後,在距離金陵三十里外的走蛟澗遇到六天的截殺……”

徐佑並不驚訝,這是他預料當中的事。金陵之變的那夜,六天除了被他和清明聯手擊殺的鬼師和逃之夭夭的五天主之外,其他幾位天主都沒有獻身,可想而知是做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那隻黃雀,不管孫冠和竺道融之戰誰是勝利者,都逃不過六天的圍剿。

“大天主出手了?”

“不錯!”

寧玄古道:“絕陰天宮的大天主身份一直成迷,這次走蛟澗截殺孫冠,還是他初次公開露面。只是很可惜,跟隨孫冠身側的兩大鶴堂高手朱天和墨君都慘死於此役,現在見過大天主真面目的人只有孫冠……”

“大天主還活着?那孫冠呢,傷得重不重?”

“大天主還活着!”寧玄古肯定的道:“若是他死在孫冠手裡,此事應該早就傳遍天下。事實是大天主沒能殺掉孫冠,孫冠也沒能殺掉大天主,兩敗俱傷。”

徐佑沉吟道:“孫冠受竺道融重創,所以迫不及待的離開金陵,這是防着安休明和蕭勳奇突然翻臉。至於六天,他應該也料到大天主不會放過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故意以身設餌,誘大天主現身。對孫冠而言,這也是擒拿大天主的絕佳機會,甚至是唯一的機會。只不過大天主的實力超出了孫冠的估計,孫冠受傷之後的實力也遠遠超過了大天主的事先判斷,獵人和獵物身份多次互換,最後弄得兩敗俱傷,還賠上鶴堂兩大高手的性命。哎,說起來鶴堂到底是幹什麼的?我聽過鹿堂,由大祭酒衛長安統率,鶴堂卻從未耳聞……”

寧玄古眼眸深處閃過淡淡的嘲諷,道:“鶴堂是天師道的秘密機構,裡面的都是死人!”

“死人?”

“你可知道大祭酒陰長生的來歷?”

“知道,陰長生原是甯越之地的巨盜,殺人無算,惡貫滿盈,後來被孫冠收服,讓他聽了三天道法,自廢武功,拜入道門,從此改邪歸正,成了大祭酒之一,以符藥濟世,人們感其恩德,故稱之爲白髮菩提。”

“這幾十年來,孫冠收服的惡人,並非陰長生一人,也並非人人都可以改頭換面,名正言順的皈依道門正統,落得天下讚譽。那些民憤極大也難以脫胎換骨的惡人大都對外宣稱死於孫冠之手,以此贏得四方崇慕,實則挑選其中容易控制者編入了鶴堂,爲天師道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白長絕之前是鶴堂的負責人,後來練功出了岔子,竟然在鶴堂裡大開殺戒,被範長衣抓到把柄,驅逐去了寧州的蠻荒之地。鶴堂從此直接歸屬於孫冠指揮,歷年來死在鶴堂地牢裡的僞教邪鬼,不計其數。”

“何謂僞教邪鬼?”

寧玄古眼臉低垂,道:“揹我道者爲僞,逆我令者爲邪!”

徐佑哈哈大笑,笑聲裡充滿了冷意,道:“好一個天師道,好一個孫天師!”

“日夜輪替,光暗交錯,不管是朝廷,門閥,還是教派,這都是無可避免的存在!”寧玄古道:“所以我潛居峨眉山,試圖重整天師道教義,孫冠顧忌先師,容忍了我這麼多年,實屬不易。可現在情勢大變,他徹底擊敗了佛門,成爲天師道數百年來第一人,可在最榮耀的時候身受重傷,無奈躲回鶴鳴山,爲了自身安全,再容不得臥榻之畔有旁人酣睡,因此這兩月來鹿堂和鶴堂聯手,清理益州境內所有反對勢力。而之前爲了示世人以大度,孫冠都睜隻眼閉隻眼,並不放在心上。”

徐佑總算明白寧玄古爲何千里迢迢來到江州,他居於峨眉山上,本就讓孫冠坐臥難安,又暗自修正教義,傳法收徒,更是犯了大忌。既然孫冠撕掉了僞裝,首先要清理的,就是寧玄古的峨眉山。

“寧師欲求江州哪座山?可是這石鐘山麼?”徐佑勸道:“石鐘山終歸太小,又位於長江岸邊,非長遠之計。”

寧玄古笑道:“當然不是石鐘山,我欲求者,乃敷淺原!”

江州多名山,最著名的自然是廬山。

廬山,又稱爲匡廬,也叫敷淺原,在潯陽南邊,臨彭澤湖,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岡嶺、壑谷、巖洞、怪石、瀑布衆多,自是修道的好去處

只是瞧寧玄古的臉色,想必這樣的名山不是好求的。徐佑懇聲道:“寧師若有話,儘可對我言明。弟子雖位卑言輕,卻也甘願竭盡全力,爲寧師分憂!”

“好,我對你也不藏着掖着,廬山現被歷陵陳氏圈佔,我登門拜見,願以巨資購入,無奈對方不肯通融,只好前來潯陽,請朱刺史出面說合一二。可朱刺史寫了手書,仍被陳氏婉拒,至此僵持不下,只好在這石鐘山的道觀蹉跎時日。”

徐佑太瞭解朱智,他若想爲寧玄古求廬山,恐怕有上百種手段讓陳氏屈服,之所以懸而不絕,無非是知道自己和寧玄古的關係,只等着他前來潯陽,再給兩家做個順水人情。

“寧師莫急,我再找朱四叔商議,歷陵陳氏同意了則罷,要是還拿捏不予,自會讓他們好看!”

這話說的頗有幾分惡霸的氣質,寧玄古道:“不要生事,山是人家的,沒有強買的道理。真要是疏通不得,那就再尋別處,你還有大事要辦,豈可把時間浪費在這樣的小事上?”

“寧師另立山門,豈是小事?且放寬心,我絕不主動生事,想來那陳氏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曉之以情,動之以利,區區一山,何至於死死不放?”

(求點推薦票)

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第七十六章 浮雲一別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簡之內,音韻盡殊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一百六十八章 五月鳴蜩第八十四章 借如來一葉菩提第四十一章 雀舌雖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鳳凰六象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們中 出了個叛徒第四十五章 故人重逢第十二章 獵人與獵物第九十四章 脣舌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九十章 吹夢西洲第七十二章 遊說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十四章 逃離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三十六章 易容易骨第六十三章 秀色掩今古第四十一章 世間男兒皆如此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五十章 新任祭酒第一百三十四章 咬不咬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六十章 斬蛟第一百一十一章 蒸青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七十二章 遊說第四十七章 明月在,人不在第一百四十九章 楊乙之死第十八章 圍殺第六十二章 爲國不惜身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八十四章 搬石砸腳第二十七章 秋分歸來第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第五十章 何爲明主第二章 清樂難清平第一百章 鄭君草,徐郎豕第五十六章 朱草生,白龍現第一百二十九章 洛陽棋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謀遠慮第七十六章 突變第十四章 逃離第六十三章 權與勢的對峙第十九章 烏白馬角生第六十四章 那一觸碰的溫柔第四章 雲動第七十八章 臥虎司來人第十四章 神品書第八十七章 黯然銷魂者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一百零七章 三都賦第十二章 月黑如墨第四十三章 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第六十一章 鬩牆第一百二十三章 議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蒸青第三十四章 愛恨交織第一百六十章 願君安好,我亦安好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論高下,只分生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以勢勝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六十八章 有情衆生第二十六章 不敗之名第二十章 撫劍一揚眉第六十九章 聖哉斯言第五十三章 授籙第二十章 身死燈滅第二十四章 清明第六十四章 勿復相思第二十七章 玉樹臨風第二章 品色服之制第三十章 大毗婆沙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甲白馬第三十三章 白髮朱提第四十九章 紅衣紅馬第十章 揚州之重第十八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七十六章 天工開物第四十八章 何以爲報第五十一章 追更第三章 垂死掙扎第六章 山窮水復疑無路第六十三章 文武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一章 嘴炮無敵第一章 老聃瘦金書第四十九章 以僞亂真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一章 少年的油紙傘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三十三章 破城第八十六章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第六十七章 若耶溪畔有人來第一章 老聃瘦金書第三十六章 不負相思意第二十六章 邪心
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第七十六章 浮雲一別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簡之內,音韻盡殊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一百六十八章 五月鳴蜩第八十四章 借如來一葉菩提第四十一章 雀舌雖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鳳凰六象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們中 出了個叛徒第四十五章 故人重逢第十二章 獵人與獵物第九十四章 脣舌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九十章 吹夢西洲第七十二章 遊說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十四章 逃離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三十六章 易容易骨第六十三章 秀色掩今古第四十一章 世間男兒皆如此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五十章 新任祭酒第一百三十四章 咬不咬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六十章 斬蛟第一百一十一章 蒸青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七十二章 遊說第四十七章 明月在,人不在第一百四十九章 楊乙之死第十八章 圍殺第六十二章 爲國不惜身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八十四章 搬石砸腳第二十七章 秋分歸來第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第五十章 何爲明主第二章 清樂難清平第一百章 鄭君草,徐郎豕第五十六章 朱草生,白龍現第一百二十九章 洛陽棋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謀遠慮第七十六章 突變第十四章 逃離第六十三章 權與勢的對峙第十九章 烏白馬角生第六十四章 那一觸碰的溫柔第四章 雲動第七十八章 臥虎司來人第十四章 神品書第八十七章 黯然銷魂者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一百零七章 三都賦第十二章 月黑如墨第四十三章 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第六十一章 鬩牆第一百二十三章 議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蒸青第三十四章 愛恨交織第一百六十章 願君安好,我亦安好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論高下,只分生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以勢勝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六十八章 有情衆生第二十六章 不敗之名第二十章 撫劍一揚眉第六十九章 聖哉斯言第五十三章 授籙第二十章 身死燈滅第二十四章 清明第六十四章 勿復相思第二十七章 玉樹臨風第二章 品色服之制第三十章 大毗婆沙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甲白馬第三十三章 白髮朱提第四十九章 紅衣紅馬第十章 揚州之重第十八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七十六章 天工開物第四十八章 何以爲報第五十一章 追更第三章 垂死掙扎第六章 山窮水復疑無路第六十三章 文武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一章 嘴炮無敵第一章 老聃瘦金書第四十九章 以僞亂真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一章 少年的油紙傘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三十三章 破城第八十六章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第六十七章 若耶溪畔有人來第一章 老聃瘦金書第三十六章 不負相思意第二十六章 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