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輕輕一語若初年

開院儀式結束,靈秀山大宴賓朋,宋神妃親手釀造的雪泥酒重見天日,酒香瀰漫山野,人人痛飲狂歌。徐佑的玄功日益精進,幾乎千杯不醉,無論誰人敬酒都來者不拒,劍眉星目,脣紅齒白,衣袂翩翩而起,恍若天上人。

興盡而散,各歸來處,徐佑抓緊時間安排書院的各項工作,以袁青杞爲道院監院,以竺法識爲佛院監院,以袁蔚爲儒院監院,以祖騅爲天經玉算兩院的監院,監院以下設有各堂的堂正,堂正以下是管幹、典謁和學錄。再效仿春秋時的會盟制度,由徐佑和四大監院組成玄機書院監務會,凡重大事宜,若山長不在,由四人與會協商處理,並另設監辦一人,負責學院的日常行政事務管理。

可以預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四大監院的精力主要放在講學上,監辦將成爲書院的實際掌控者。所以此人必須得是徐佑的心腹,能夠完美執行徐佑的意圖,並有足夠的應對處理各種瑣碎事務的能力,但這個人又不能出身太高,背後不能有明顯的靠山,不然會對監務會形成牽制,尾大不掉。

就這樣沈孟進入了徐佑的視野,袁青杞對沈孟的觀感不錯,支持他擔任監辦一職。所以當沈孟被徐佑叫到房內,說了讓他擔任監務會監辦的打算,沈孟小吃一驚,立刻意識到這是自己千載難逢的機會,豈有不答應的道理?

然後頒佈了玄機書院規約,就入學資格、書院禮儀、專業教學、成績考覈、違規懲罰、休假制度等條例均被納入規約之內,齊志趣而端士品,全仰仗於此。後世司馬光曾寫文章把規約的存亡作爲學院興衰的金標準,朱熹的白鹿書洞書院學規更是被視爲書院教育的巔峰之作,所以玄機書院規約制定的十分詳盡,對不率師教、學業無成、假違程限、作樂雜戲等十七中行爲作出了相應的懲罰,卻又特別注意不能禁錮學生的思想獨立和創新精神,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需要日後在書院的發展壯大過程中隨時的刪減和修正。

通過天工坊無比強大的印刷能力,徐佑著作的《五經正義》裝訂成千餘冊,發給各院師生。同時對所有願意擔任書院都講的各宗各學的大家,由天工坊免費開印對方的著作,並通過駱白衡在全國進行推廣和售賣,所得收益盡歸著作方所有。

人活在世,無非名利,誰也逃不出這個真香定律,所以玄機書院很輕易的就籠絡了大批飽學鴻儒,師資力量急劇膨脹。

開院後的第二天,徐佑親自給首批入學的三百五十三名學生上課,講的不是五經正義,而是妙趣橫生的天文地理知識。

東漢時期蔡邕的《天文志》中說“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脾(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蓋天說就不必提了,樸素的不好意思討論,渾天說相比蓋天說有點點的進步,但也基本屬於知識分子的美好臆想,只有宣夜說吸收了道家關於氣的思想,提出“日月衆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系,故各異也”的見解,它認爲宇宙是無限空間,日月星辰漂浮在氣體裡,這具有相當大的突破意義,但它又認爲星辰發亮是因爲有質有精的元氣自帶光耀,卻又拘泥在了時代的框架裡。

“地是圓的,類似一個球體……”

這樣的說辭其實算不得驚世駭俗,畢竟在楚國比這個更過分的言論都不知有多少,然而有意思的是,徐佑以屈原的《天問》爲切入點,解釋了天是怎樣,地是怎樣,潮汐是怎樣,太陽月亮如何發光,宇宙如何形成,星辰如何運轉等等等等,聽着匪夷所思,偏偏又能夠自圓其說,這就很了不得!

明道堂裡坐着的三百多人幾乎大半數聽的很懵逼,可也有少數幾個人陷入了認真的思考。徐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作爲山長第一次講學,不講經義,不講詩賦,甚至連佛道都沒有提及,卻講了這麼個不三不四的東西,必定會帶來最強烈的衝擊力,國人已經遠離科學太久了,沉痾要用猛藥,不用怕會藥死人,藥死再多沒關係,只要能救過來幾個,那就是星星之火的種子,是未來的希望。

“山長!”有人舉手喊道。

徐佑把虎鈐堂那套規矩搬了過來,課堂可以發問,發問要先舉手,笑道:“好,請起!”

那人站起來,五短身材,肥胖不堪,說話時臉上的肉堆積一起,把原本還算大的眼睛糟蹋成了小小的縫隙,寒冬之日,可能由於堂裡的人太多,或者是由於緊張,額頭隱約還有汗滴,道:“弟子庾策,敢問山長,方纔你說的這些既不見人諸聖經典,也不見於稗官野史,若是真的,又該怎麼驗證呢?”

言外之意,空口無憑,這是當衆開炮,堂內頓時譁然,以徐佑今日的文名和權勢,敢於這樣公開質疑,莫不是瘋了嗎?

堂內有認識庾策的,知道他是庾法護的第六子,可全然沒有繼承父親任何的優點。據說是庾法護某次夜裡醉酒馬廄,興之所至,和最卑賤的養馬女發生關係生了這個兒子,要不是後來庾法護還算磊落,乾脆的認了這個事,他可能根本來不到這個世界上。

不過,敢於質疑,這是徐佑最喜歡看到的場面,道:“天經院和玉算院即可驗證,但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人一家之力。你若有興致,可去兩院好好學習,我期待你自己找到答案。”

爲了刺激天經和玉算兩院的就讀率,玄機書院毫無懸念的採用了兩年畢業的學分制,各院之間不設門檻,你可以在儒院,也可以去道院,只要時間充足,精力充沛,且飽含求知慾,甚至可以從早聽課聽到晚。

學的課程越多,學分賺取的越容易,最後通過考覈畢業,成績優異的可以優先得到揚州十二郡的察舉機會——這是徐佑動用了大將軍的特權,聯合顧允和張紫華爲玄機書院開的後門。

後來曾有學生問徐佑:山長,玄機書院要給予所有人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並保證考覈過程的公正和公開,然而這樣明目張膽的把朝廷的公器拿來私用,對那些沒有進入玄機書院的學子公平嗎?

徐佑回答:我教給你們的第一課,人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樹立崇高的理想,教會你們的第二課,那就是理想要結合現實,公平從來不是絕對的!

其實察舉制根本沒有給寒門庶族任何的機會,反而是玄機書院有教無類,把屬於門閥世族盤子裡的飯分了點出來,比起之前,反倒更加的公平許多。

庾策想了想,掉頭離開了明道堂,直接往天經院走去。堂裡不少人發出了笑聲,這份癡氣,倒是和庾法護很有幾分想象。

徐佑記住了這個名字,至於日後會給他多大的驚喜,那要看庾策到底有多大的造化了!

第一節課的效果很顯著,下課後去天經院和玉算院旁聽的人多了不少,但相比儒院還是少數。至於道院和佛院,儒生都願意去兼聽,畢竟世風如此,清談必談玄理和佛法,多學多看多聽,以後聚會裝逼也好裝的到位。

可僅僅四五天之後,袁青杞的課取代徐佑成爲書院最受歡迎的課,徐佑當然不會認爲這是袁青杞的課堂質量更高,酸溜溜的說還不是因爲她長得太美?其實美只是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袁青杞講解的《上清大洞真經》別出機杼,提出了“上登上清”的概念,意思是上清之上還有太清,從境界上高於天師道的上清,然後結合傳統的百脈關竅,認爲各竅皆可通神,提出存思日月二十四星之法,達到精神內守,神不外馳的至真至道之境。

而最重要的是,袁青杞的新道法注重於個人精、氣、神的修持,不重符籙和金丹,貶斥合氣術,宣揚通靈達神,洞觀自然,養神煉氣,然後乘雲飛仙。

這從根本上解決了天師道因合氣術而帶來的惡劣影響,贏得了這些胸懷廣大、豪氣干雲的年輕士子的心。不過後來何濡曾暗中吐槽說,主要還是因爲年輕人身子骨好,沒有到需要合氣術來重振雄風的年歲,所以對這些污穢東西嗤之以鼻,對這個說法,徐佑不置可否,雖然他也想送給何濡兩句詩,年少不知那啥,老來那啥流淚,可天師道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合氣術已經成了衆矢之的,弊大於利,袁青杞能夠果斷割捨,不僅有大魄力,也有大智慧。

又過了兩三日,朱凌波和崔英娥結伴來到明玉山,這是開院大典時徐佑和朱仁提到,藉口秋分想見朱凌波,這才把她邀請來此。等見了面,徐佑驚覺朱凌波真的長大了,自永安十一年兩人初遇,到今日已經過去了十年,曾經的小丫頭變成了窈窕動人的女郎,以她的年紀到現在才嫁人實屬太晚了些,不知是朱禮太過寵愛,想多留幾年,還是中間出了別的什麼岔子,如果樑笑古確實是良人,真該好好祝福她纔是。

“微之哥哥,好久不見!”

第一百零二章 不負飛卿不負心第十七章 猶恐相逢是夢中第六十四章 觀石鍾而遇故人第二十九章 旬月之約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甲白馬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四十九章 隕落第六十六章 糧草爲先第三十七章 尋故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對弈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點無塵第四十章 有美相約第二十三章 將合兩姓之好第二章 五石散第十四章 神品書第二十四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一十六章 涉彼歸兮,躍之千里第十章 反擊第九十九章 何至於此第五十三章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第二十二章 門閥第二十九章 五言打油詩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十八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六十九章 夜不能寐第五十章 明玉山中偷餘閒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七十四章 初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風起時,誰補天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們中 出了個叛徒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簡之內,音韻盡殊第六十六章 以力服人者第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起第二十四章 人情債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五十七章 春酒一杯,請君入甕第二十三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十三章 江東獨步第二十四章 清明第十五章 五將軍、七夫人第四十七章 宮中府中第六十二章 爲國不惜身第十七章 半步山門第二十七章 人之將死第十八章 圍殺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第一百零九章 定品第五十三章 授籙第四十八章 自食其果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五十二章 意在關中第四十二章 陽關萬里,不見人歸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七十章 御意至得無爲第九十四章 脣舌第三十五章 水仙兵解第十二章 女兒心思切莫猜第一百一十七章 誘敵和圍獵第二十二章 回山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一百二十五章 慕容僅存的公主第七十章 枯魚過河泣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第五十五章 祛病第三十七章 娥皇女英第十七章 半步山門第十章 應對第十五章 五將軍、七夫人第十八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二十二章 六天故氣第四十章 飢餓營銷第一百零六章 玄機書院第一百零二章 不負飛卿不負心第五十六章 絕崖偶遇第一百五十五章 風水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家落字第四十三章 十百千萬,琴棋書畫第九十六章 揮手別成都第九十七章 重回錢塘第一百三十二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四十二章 租米錢稅第九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五十五章 受命於天第四十二章 陽關萬里,不見人歸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十七章 綻放梅花似血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九章 妙計第二十章 身死燈滅第六十章 姐弟重逢第四十四章 天下、佛道與你我第一百零一章 或生或死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二十五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三十一章 全都是套路第三十四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
第一百零二章 不負飛卿不負心第十七章 猶恐相逢是夢中第六十四章 觀石鍾而遇故人第二十九章 旬月之約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甲白馬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四十九章 隕落第六十六章 糧草爲先第三十七章 尋故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對弈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點無塵第四十章 有美相約第二十三章 將合兩姓之好第二章 五石散第十四章 神品書第二十四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一十六章 涉彼歸兮,躍之千里第十章 反擊第九十九章 何至於此第五十三章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第二十二章 門閥第二十九章 五言打油詩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十八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六十九章 夜不能寐第五十章 明玉山中偷餘閒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七十四章 初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風起時,誰補天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們中 出了個叛徒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簡之內,音韻盡殊第六十六章 以力服人者第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起第二十四章 人情債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五十七章 春酒一杯,請君入甕第二十三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十三章 江東獨步第二十四章 清明第十五章 五將軍、七夫人第四十七章 宮中府中第六十二章 爲國不惜身第十七章 半步山門第二十七章 人之將死第十八章 圍殺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第一百零九章 定品第五十三章 授籙第四十八章 自食其果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五十二章 意在關中第四十二章 陽關萬里,不見人歸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七十章 御意至得無爲第九十四章 脣舌第三十五章 水仙兵解第十二章 女兒心思切莫猜第一百一十七章 誘敵和圍獵第二十二章 回山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一百二十五章 慕容僅存的公主第七十章 枯魚過河泣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第五十五章 祛病第三十七章 娥皇女英第十七章 半步山門第十章 應對第十五章 五將軍、七夫人第十八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二十二章 六天故氣第四十章 飢餓營銷第一百零六章 玄機書院第一百零二章 不負飛卿不負心第五十六章 絕崖偶遇第一百五十五章 風水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家落字第四十三章 十百千萬,琴棋書畫第九十六章 揮手別成都第九十七章 重回錢塘第一百三十二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四十二章 租米錢稅第九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五十五章 受命於天第四十二章 陽關萬里,不見人歸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十七章 綻放梅花似血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九章 妙計第二十章 身死燈滅第六十章 姐弟重逢第四十四章 天下、佛道與你我第一百零一章 或生或死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二十五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三十一章 全都是套路第三十四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