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師

半夜時分,李延慶三人終於趕到了鹿山鎮,小鎮上一片漆黑,但鹿山學堂內卻燈火通明,李延慶三人暗叫不妙,他們翻身下馬,牽着馬沿着小路向學堂奔去,剛到大門處,三人頓時呆住了,只見學堂廣場上搭建了一座巨大的靈棚,靈棚前二三十人披麻戴孝,正忙忙碌碌擺放桌子。

李延慶腿一軟,頓時跪了下來,他伏在地上失聲痛哭,王貴和湯懷也跟着跪下大哭起來,靈棚前的姚氏家人這才發現李延慶三人,姚鼎長子姚萬年快步上前扶起李延慶,又扶起王貴和湯懷,安慰他們三人,“不要這樣傷心,你們師父是在睡夢中去世,走得很安詳,你們能趕回來就是對師父最大的尊敬!”

“師父什麼時候去的?”李延慶忍住悲痛問道。

“三天前,連岳飛也沒有趕上。”

這時,岳飛滿臉淚水地從大棚裡奔了出來,和衆人緊緊擁抱,四人再次抱頭痛哭。

姚萬年嘆了口氣,回頭對大棚低聲道:“父親,延慶他們來看您了,他們特地從京城趕來,願您在天之靈安息!”

這時,李延慶抹去眼淚道:“我們去拜祭師父!”

三人走進大棚,李延慶點燃三支香來到師父關棺木靈位前,他跪下喃喃道:“延慶愧對師父,沒有能及時趕回來送師父最後一程,請師父放心,延慶一定會全力以赴考好明年的科舉,以慰師父在天之靈!”

李延慶磕了三個頭,將香插進香爐內,這時,姚萬年過來給他戴上孝,領他到一旁席上坐下。

“你們來得還算及時,再過幾個時辰你們師父就要下葬了。”

“師父葬在哪裡?”

“在鹿山腳下,原是王家的一塊好地,王貴祖父把它送給你們師父了,正好可以看到鹿山學堂,這也是你們師父最大的心願。”

李延慶知道師父一家都是清貧之人,爲辦師父後事一定借了不少錢,他便取出五十兩黃金交給姚萬年,姚萬年再三拒絕,李延慶堅決不肯收回,姚萬年這纔不得已收下。

這時,王貴和湯懷也戴孝走了過來,姚萬年拍拍他們肩膀,又讓妻子照顧他們,這才起身離去了。

王貴低聲道:“剛纔五哥告訴我們,天亮給師父擡靈,就交給我們四個了。”

李延慶默默點了點頭,這是讓他唯一略感安慰之事,終於趕回來送師父最後一程。

.......

按照當地風俗,下葬必須在天矇矇亮時出發,在太陽升起之前入土安葬,李延慶和岳飛、王貴、湯懷四人擡着師父的棺木緩緩而行,走在最前面是長子姚萬年,他懷抱父親的靈位,神情悲痛,步履穩重,一步一步引導着後面的人。

雖然天剛矇矇亮,但鹿山鎮幾乎所有的店鋪前都擺上了香案,人們在香案前拜祭,送走這位令所有孝和鄉人尊敬的老人。

很快,人們來到了墓地,墓穴已經點開,姚鼎的次子和女婿已經先一步將藥物散進了墓穴中,李延慶四人緩緩向棺木放進了深深的墓穴,李延慶和岳飛開始將土鏟進墓穴中,這時,所有人跪下放聲痛哭,送走了姚鼎的最後一程。

........

李延慶和岳飛坐在山頂一塊大石上,默默望着正在搭建廬棚的姚氏兄弟,岳飛折斷一根青草緩緩道:“我舅父已經辭去了湯陰縣學正和縣學教諭的職務,以後也不會再擔任了,他實在無法忍受蔣大道的專橫跋扈。”

“那誰接任學正呢?”李延慶問道。

“一個你怎麼也想不到的人。”

岳飛看了他一眼,搖搖頭笑道:“所有人都想不到,繼任者居然是你四叔李大光!”

“什麼!”

李延慶吃了一驚,“怎麼會是他?”

“不奇怪,他是縣學的副教諭,非常徹底地執行蔣大道關於文武兼學的命令,縣學被他辦成了練武場,整天刀光劍影,烏煙瘴氣,如此得力的幫手,蔣大道怎麼能不提拔他?”

李延慶無語,李大光居然能掌管一縣的教育,簡直讓人匪夷所思,李大光甚至連舉人都沒有考上,他有什麼資格?

“州里不管嗎?”

“州里.....”

岳飛搖搖頭,“州里只是說他資歷不足,但還是批准了,童貫的人,誰敢得罪!”

李延慶再也說不出話來,說起資格,高俅、童貫、樑師成這些人又有什麼資格呢?蔣大道又何嘗有當知縣的資格,一葉可知秋,北宋官場的腐敗已經到了骨子裡。

李延慶不想去追問這些煩心事,便又問道:“我聽阿貴和湯懷說起你們明年將進軍隊實踐,你爲什麼會選擇河北?”

“我是相州人,當然選擇河北,很正常啊!”岳飛淡淡笑道。

李延慶沉吟片刻說:“去年八月,我曾經在軍隊裡呆了一段時間,很短的半天,是一個底層小兵......”

岳飛有點驚訝地看着李延慶,但他沒有打岔,而是專心地聽他說下去。

“雖然才短短几個時辰,我便深刻體會到了軍隊的黑暗和腐朽,坦率地說,梁山亂匪只是一羣烏合之衆,兵無完甲,將無戰馬,人數不過數千,可就是這樣一羣亂匪,居然連敗數倍於己的官兵,與其說是他們精悍,不如說官兵毫無鬥志士氣,一戰即潰,進入這樣的軍隊,你只會感到絕望。

相反,只有西北軍長年和西夏軍作戰,戰鬥力還算不錯,尤其種家軍更是宋軍中的一支精銳,我接觸過种師道,此人頗有名將之風,在他的手下爲將,我覺得對我們這些沒有背景的平民子弟,會更有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

“延慶是讓我去投靠种師道?”

李延慶點點頭,“我和他有一面之緣,如果五哥願意去他那裡,我可以替五哥寫一封推薦信。”

岳飛沉思良久道:“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選擇河北並非一時興起,我考慮了整整半年,你可能不知道,我父親在年初時生了一場大病,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了,我兄弟還年少,家中沒有一個擔當者不行,所以明年我才決定選擇相州廂軍。”

停一下,岳飛又笑道:“我已經致信給知州樑遜,希望能加入本州廂軍,樑知州已邀我去面談,過幾天我要去一趟安陽縣,回頭還要捏着鼻子拜訪蔣大道,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能留在湯陰縣訓練鄉兵,這樣我就能兼顧家裡了。”

李延慶心中苦笑,他願以爲進武學後能改變岳飛的人生軌跡,但沒有想到走了一圈後,岳飛又回到了歷史軌跡上。

他無法再勸說岳飛,岳飛極爲孝順父母,他的選擇完全在情理之中,況且他已經和地方官取得聯繫,除非地方廂軍不肯接收他,否則不可能再改變這個事實了。

“說說你自己吧!你以後有什麼打算?”岳飛笑着問他。

李延慶笑了笑道:“明年先參加科舉,如果科舉能考中當然最好,如果考不中,那就只能走太學路線,不過我不想去州學任教,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能進軍方一系出任文官。”

“你深得童太尉青睞,他會提攜你,我覺得你應該能心願達成。”

李延慶搖搖頭,“世事難料,我也只能是盡力而爲。”

“五郎!”

山下傳來喊聲,“快來幫忙擡木頭!”

這是岳飛父親嶽和在山下叫兒子前去幫忙,岳飛起身道:“我先下去了,有什麼事我們回頭再聊!”

李延慶點點頭,岳飛抱拳行一禮,便快步下山而去,李延慶望着他的背影遠去,他心中着實有點迷茫,這麼快他們就到了人生抉擇之時嗎?

這時,王貴在李延慶身邊坐下,笑道:“我說得沒錯吧!你勸不了他,這人從小就是一根筋,認準的事情八頭牛拉不回來,否則師傅就不會讓他學槍了。”

李延慶當然瞭解岳飛的倔強,他嘆息一聲道:“勸不勸在我,聽不聽在他,如果我不勸他,以後我會後悔的。”

王貴沉默片刻道:“老湯其實是留京城禁軍了,他家也找了很硬的關係,我剛纔聽祖父說的。”

李延慶一點不奇怪,人往高處走,湯懷有關係能留京城,當然不會去冒險攻打梁山了。

李延慶笑着拍了拍王貴的肩膀,“說不定以後我們還會有機會在一起!”

“真的嗎?”王貴頓時又驚又喜。

“只是說有可能,我會盡量向那個方向努力。”

李延慶注視着遠方,每個人都在考慮自己的前途,他也該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未來了。

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三百零九章 搶先收網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軍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壩之戰 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四百四十八章 曹府家宴 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再度進攻第九百二十一章 秦檜北使第五百六十五章 魚兒上鉤第三百七十章 邯鄲遇匪 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絕密情報第七十章 進城趕考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九百七十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 二十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麗 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三百八十三章 宋江條件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二百八十章 大慶殿試 中第一千零五章 再舉義旗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弓馬大賽 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新官斷案 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 六第五百九十章 夜襲永清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九百五十五章 滅國之戰 八第六十二章 禮物風波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三百三十章 軍弩事件 上第十二章 門庭若市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六百零六章 宋金爭燕 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鄉消息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八百八十一章 退兵條件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五百七十章 忽聞喜訊第四百六十四章 解決之鑰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二百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河南岸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二百四十三章 弓馬大賽 二十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現破綻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八百七十六章 三個半人第一百零一章 縣試初考 上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九百一十九章 引金入甕第七百一十八章 虛驚一場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九百零七章 倉皇棄逃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七百八十七章 魔鬼出籠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
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三百零九章 搶先收網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軍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壩之戰 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四百四十八章 曹府家宴 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再度進攻第九百二十一章 秦檜北使第五百六十五章 魚兒上鉤第三百七十章 邯鄲遇匪 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絕密情報第七十章 進城趕考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九百七十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 二十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麗 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三百八十三章 宋江條件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二百八十章 大慶殿試 中第一千零五章 再舉義旗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弓馬大賽 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新官斷案 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 六第五百九十章 夜襲永清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九百五十五章 滅國之戰 八第六十二章 禮物風波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三百三十章 軍弩事件 上第十二章 門庭若市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六百零六章 宋金爭燕 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鄉消息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八百八十一章 退兵條件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五百七十章 忽聞喜訊第四百六十四章 解決之鑰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二百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河南岸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二百四十三章 弓馬大賽 二十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現破綻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八百七十六章 三個半人第一百零一章 縣試初考 上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九百一十九章 引金入甕第七百一十八章 虛驚一場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九百零七章 倉皇棄逃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七百八十七章 魔鬼出籠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