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

這一夜無論是對五千五百名梁山軍士兵,還是對城內上萬居民,都將是他們畢生難忘的一夜,一連五枚震天雷在縣城四周爆炸,強烈震撼的爆炸聲和衝擊波使他們彷彿經歷了末日來臨的一夜,城頭上駐防的千餘士兵被震死了三百餘人,其餘士兵嚇得跑下城牆,躲進了民舍。

連續爆炸結束一刻鐘後,張岑和關勝全身披掛盔甲帶領近五千軍隊趕赴四座城牆,四座城牆以北城和西城損毀最爲嚴重,各坍塌了數十丈寬的城牆,東城和南城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坍塌。

而北城門被炸開一個兩丈高的大洞,只剩下大門的四個邊掛在城牆上,在城門內的二十餘名士兵全部被炸死,如果這時候官兵大舉攻城,那麼莘縣必然被攻破了。

張岑迅速看了一圈損失情況,他們之前已經聽到碼頭方面傳來的巨大爆炸聲,張岑知道這是官兵擁有一種新型的威力奇大的火器,他並不覺得奇怪,只是當他親眼聽見巨大的爆炸聲以及親眼目睹造成的損失,他才知道這種火器威力有多大。

巡視了一圈,張岑便知道城池很難修復了,他嘆口氣對關勝道:“看來莘縣徹底是守不住了,我們天亮就得北撤去博州了。”

關勝憂心忡忡道:“博州那邊情況不明,我怕會出意外。”

“那也沒有辦法,現在軍心渙散,士氣低迷,如果再不撤退,我擔心就會出現逃兵了。”

關勝沉吟一下道:“要不要通知大哥,讓他派船到高唐縣碼頭接應我們過黃河?”

這個建議也是張岑所思,他點點頭,“明天一早我就發鷹信,就煩請賢弟準備乾糧,讓每個士兵帶五天的乾糧,我們一早出發!”

城內糧食足夠他們食用半年,但沒有辦法,他們沒有足夠的大車運送,只能攜帶乾糧離開了。

兩人最終決定放棄莘縣北撤博州,天剛亮,東城大門開啓,五千餘名梁山軍士兵在主將張岑和副將關勝的率領下離開了莘縣,迅速向北撤離。

就在梁山軍剛走,大量縣城居民便涌出了北城和西城,帶着可以攜帶的家產並扶老攜幼向大名城方向逃去,震天雷的爆炸將滿城居民都嚇壞了,沒有一個人願意再呆在縣城內,或是逃去大名城,或是逃去鄉下,沒有了梁山軍的阻擋,很快便形成了滿城逃難的盛況。

一個時辰後,李延慶率兩千軍隊從東城進入了縣城,縣城內的居民已逃走大半,剩下的一兩千人也正在收拾家產,準備隨後離開縣城。

李延慶又去倉庫內察看了一圈,裡面還有不少糧草,他便對都頭盧飛道:“我留三百弟兄給你,你所有的居民遣散出城,然後給我放火燒城,務必將所有糧草全部燒燬,徹底斷絕梁山軍撤兵回來的希望。”

盧飛連忙躬身道:“卑職遵令!”

他轉身要走,李延慶卻叫住了他,“你別急着走,這個並不是你真正的任務!”

“卑職慚愧!”盧飛連忙回來繼續聽令。

李延慶沉吟一下又道:“在十里外的黃河碼頭上,有我們的十艘船隻,你燒了縣城後便立刻乘船北上高唐縣,那邊很可能有敵軍的接應船隻,我把所有的火油都給你,你務必給我悉數摧毀這些船隻,這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切記!”

“請指揮使放心,卑職一定會摧毀所有的船隻!”

交代完了這件事最重要的事情,李延慶隨即率領一千七百軍隊離開了莘城,沿着梁山軍撤離的軌跡向北追去,中午時分,莘城內濃煙滾滾,火光沖天,這座梁山軍在大名府的根基縣城被玄武軍徹底燒燬了。

.........

雖然梁山軍在莘縣附近沒有做好堅壁清野,但並不代表玄武營沒有做好,沿着官道一路北上,沿途數十里內的村莊早已沒有了人煙,糧食和人口全部被遷移進了聊城縣,官道上冷冷清清,看不見一個行人。

兩天後,五千梁山軍抵達了聊城縣南城,只見城門緊閉,吊橋高掛,數百士兵衝上前大喊道:“速速開城,饒你們不死,否則攻破城池滿城皆殺!”

“咚!咚!咚!”城頭戰鼓聲驟然響起,城頭上赫然出現了數千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張弓搭箭對準了城下叫門的數百名梁山軍士兵,牛皋一揮鐗大喊:“給我射!”

城頭上頓時亂箭齊發,密集的箭矢射向正在城下叫門的梁山軍,士兵們頓時死傷大半,只剩下數十名未受傷的士兵轉身便逃,士兵們逃到張岑面前大喊:“將軍,城頭有伏兵!”

張岑已經看見了,城頭上居然有數千伏兵,這讓他心中暗暗吃驚,不管這些軍隊是禁軍也好,是鄉兵也好,都意味着他們將遇到大麻煩。

“將軍,怎麼辦?要攻城嗎?”幾名將領上前問道。

張岑搖了搖頭,攻城根本不現實,對方守城人數太多,他們攻城武器也沒有,拿什麼攻城?

他只得喝令道:“繼續北上高唐縣!”

“可我們的乾糧只有兩天,恐怕支撐不到高唐縣。”

張岑咬牙道:“那就一路劫掠北上,傳我的命令,三軍可放開手腳搶掠糧草。”

關勝聞此命令,心中不由大怒,催馬上前喝道:“將軍是想徹底毀掉梁山軍的名聲嗎?”

張岑平靜望着關勝道:“我也不想這樣做,但從這裡到高唐縣至少要走三天,而我們的乾糧只能支持兩天,你說怎麼辦?”

“你可以向鄉民借糧,如果一旦放開士兵搶糧,那必然會出現燒殺**,我們的軍紀全毀了。”

張岑的本意就是放縱士兵搶掠財物糧食,這是激勵士氣好辦法,否則走不到高唐縣,士兵都要逃光了。

張岑哼了一聲,用一種淡淡的語氣道:“現在不是談道德軍紀之時,先保住命再說吧!”

“你——”關勝氣得話都說不出來。

張岑不理睬他,大喝一聲,“出發!”

數千軍隊浩浩蕩蕩向北而去,關勝無奈,只得含恨於心,跟着軍隊北上了。

......

從聊城北上四十里後,有士兵指着不遠處的一處鎮子向張岑稟報:“東面三裡外就是興利鎮,附近有好幾個人口比較密集的村莊,人口似乎沒有遷走。”

張岑原計劃是去劫掠三十里外的博平縣,可現在他見士兵的士氣已經低迷到極點,現在天色已黃昏,到明天上午才能抵達博平縣,士兵恐怕今晚就會生變了,他立刻咬牙道:“那就去興利鎮,傳令各軍,可以放開劫掠,一更時分在官道集中!”

命令傳下,五千梁山軍士兵頓時歡聲雷動,爭先恐後地向三裡外的鎮子和附近村子奔去......

興利鎮是一座大鎮,約有人口一千餘人,方圓二十里內還有十幾個村子,人口比較稠密,雖然一部分民衆已經遷去了聊城縣,但還是有不少人家捨不得放棄財產而沒有遷走,五千梁山軍士兵殺來頓時給他們帶來了滅頂之災。

士兵們如狼似虎般地衝進了鎮子,鎮子裡很快便見了火,哭喊聲驟起,婦女的尖叫聲,孩童的哭喊聲,老人的哀求聲......士兵們心中狼性已起,他們開始肆無忌憚地瘋狂掠奪,錢財、糧食、牲畜,能攜帶的東西統統搶走,女人更不會放過,遇到抵抗則亂刀砍死,幾個距離鎮子比較近的村子裡也衝進了士兵,到處是哭聲、喊聲,整個興利鎮附近一片混亂。

在興利鎮東南面的白水村,數百名士兵衝了進去,他們三五成羣,挨家挨戶砸門搶掠,不少年輕女人被拖出家門公然**,整個村子裡雞飛狗跳,哭聲一片。

就在這時,一支百餘人騎兵從村東頭的小路殺了進來,他們如狂風般迅猛,戰刀犀利,無情的殺戮落單的梁山軍士兵,只片刻間,村子內的形勢便被扭轉了,士兵們紛紛丟掉搶掠的財物四散奔逃,騎兵卻不肯放過他們,一路疾追刺殺,士兵們死屍遍地,到處是慘叫哀嚎聲,村民們也奮起反擊,圍攻那些落單的士兵,用鋤頭、木棍將他們活活打死。

不僅是白水村,其他被亂軍侵入的村子都出現了騎兵,他們縱馬疾奔,到處追殺嚇得魂飛魄散的梁山軍士兵,連興利鎮內也出現了一支五百人的騎兵,沉重的馬蹄聲敲打在石板路上,冰冷的矛刺刺穿了胸膛,寒光閃閃的戰刀劈飛了人頭。

大肆搶掠民財和糧食的梁山軍士兵卻變成了玄武營騎兵的獵物,在死亡的威脅下,他們不得不丟棄財物,紛紛向官道狂奔逃去。

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見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五百七十章 忽聞喜訊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變第一千零五章 再舉義旗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別勝新第二百六十章 面陳童貫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家教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戰金兵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驥伏櫪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關迎靈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葉知秋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 下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九百五十二章 滅國之戰 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二百四十六章 師師請客 上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七十四章 縣城租房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賞不平第九百一十八章 一戰擊潰第八百零八章 遷都議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回京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七百六十七章 上門要債第七百一十九章 虹橋偶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五百五十三章 縣官難當第四百二十章 兩線作戰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馬大賽 十八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戰爆發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四百八十一章 樑宦警告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八百二十五章 截斷退路第七百六十章 船隻之重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六百七十八章 連夜離京第七十四章 縣城租房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視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宮白事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章 擾而不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務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四百八十三章 曹府再宴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議之怒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
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見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五百七十章 忽聞喜訊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變第一千零五章 再舉義旗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別勝新第二百六十章 面陳童貫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家教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戰金兵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驥伏櫪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關迎靈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葉知秋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 下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九百五十二章 滅國之戰 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二百四十六章 師師請客 上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七十四章 縣城租房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賞不平第九百一十八章 一戰擊潰第八百零八章 遷都議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回京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七百六十七章 上門要債第七百一十九章 虹橋偶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五百五十三章 縣官難當第四百二十章 兩線作戰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馬大賽 十八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戰爆發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四百八十一章 樑宦警告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八百二十五章 截斷退路第七百六十章 船隻之重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六百七十八章 連夜離京第七十四章 縣城租房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視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宮白事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章 擾而不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務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四百八十三章 曹府再宴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議之怒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