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

進入十二月後,秋天便早早結束了,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汴河上西北風強勁,人們早早地穿上了冬衣,京城的街頭變得臃腫起來,連隨處可見的牛車也掛上了厚厚的簾子,爲車內乘客遮擋寒風。

在新相國產生後,朝廷局勢似乎一下子平靜了,李延慶手中也沒有出現什麼大案,都是一些御史臺單獨審理的小案子,三五天便可以結案。

這天下午,李延慶正在官房內處理公務,外面忽然傳來了咚咚的擊鼓聲,李延慶幾乎每天都聽到擊鼓聲,早已習以爲常,絕大部分是隔壁開封府的擊鼓告狀,不過今天這陣鼓聲似乎有點近,不像是開封府傳來,倒像是御史臺的聞登鼓。

這時,茶童應哥兒一陣風似的跑了進來,“你們快看外面,好熱鬧!”

衆人紛紛站起身,這時,李延慶也聽見了外面傳來一陣陣吶喊聲,他心中奇怪,便起身來到窗前,莫俊等人也走了進來,向外面望去。

李延慶的官房在三樓,可以看見御史臺大門處的情形,外面的情形確實嚇了衆人一跳,只見外面街上烏壓壓的全是人頭,不知來了多少人,臺階上是千餘名太學生,他們舉着一幅用血寫成的巨大‘冤’字,高呼口號,幾名太學生正在奮力敲打聞登鼓,聲勢浩大。

李延慶這是第二次領教太學生的威力,上一次是王黼廢除辟雍,將數千太學預備生解散回家,結果引發太學生大遊行,抗議朝廷斷絕讀書人生路,不僅是京城太學,同時聯動了京兆、洛陽、大名、應天四地太學生一起上街遊行示威,逼得朝廷不得不取消王黼削減太學名額的改革,重新恢復了辟雍,恢復太學生每月的錢米供應。

那不知今天又是什麼緣由?這時,新任主簿劉信走進房門道:“李御史在嗎?”

樑師成重新掌控御史臺後進行了大換血,換掉四名侍御史和九名監察御史,三院主簿也全部換人,劉信便接替了前任主簿張洵的職務。

李延慶審理林靈素刺殺案有功,也得到了嘉獎,他提請破格任命莫俊爲主事的申請得到批准,莫俊被任命爲從九品主事,在他年近五十歲時終於一腳踏入了官場。

“劉主簿有什麼事?”

“鄧中丞請李御史下去一趟,在一樓大門處。”

李延慶點點頭,便離開官房快步向一樓走去,只見一樓大門處站滿了御史臺的官員,爲首之人便是新任御史中丞鄧雍,鄧雍是一名畫家,醉心於繪畫,對政務是一竅不通,而且膽子又小,幾乎是樑師成說什麼他就聽什麼,不折不扣地照辦,對李延慶等六名侍御史的事務從不插手干涉,最多過問一下殿中御史的事情,那個比較簡單。

今天外面忽然來了千餘名太學生和上萬看熱鬧的民衆,着實將鄧雍嚇壞了,他不知該怎麼辦?便將幾名侍御史召集起來商議。

“鄧中丞不必擔心,這應該是太學生前來鳴冤告狀,或者是彈劾某個人,我覺得聽聽無妨!”

說話的是侍御史杜臻,他年約四十餘歲,御史臺中他的資格最老,在六名侍御史中排名第一,負責興舉百官,負責審問的李延慶則排名第四。

鄧雍戰戰兢兢看了一眼外面,見外面太學生羣情激昂,他有點膽怯道:“我就怕大門一開,他們就洶涌而入。”

李延慶笑道:“如果中丞擔心這個,那卑職出去交涉,讓他們派幾個代表進來,中丞覺得如何?”

鄧雍連連點頭,“這個辦法不錯,那就有勞李御史了!”

李延慶打開御史臺大門,帶着張豹和張鷹兩人出去了,御史臺的平臺上站滿了數百名太學生,他們十分激動,見終於有人出來,便上前喊道:“我們要彈劾惡官,要求御史臺主持正義!”

李延慶刷地拔出腰間劍,用劍指着衆人冷冷道:“我乃李延慶是也,誰敢再上前一步,我就讓他血濺當場!”

衆人愕然,一下子安靜了,李延慶要的就是這轉瞬即逝的安靜機會,他厲聲喝道:“你們是方臘同黨,要在京城造反嗎?”

李延慶是從戰場上殺出的文臣,他身上自然有一種殺氣騰騰的魄力,他手執長劍一步步向一羣太學生逼去。

他在太學中聲望很高,數百名太學生聽說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李延慶,不由紛紛後退,一名爲首的太學生喊道:“我們不是造反,是來御史臺告狀。”

“御史臺有御史臺的規矩,你們擅闖御史臺就是大罪,若想告狀,就給我退回止步欄外再說話!”

止步欄位於臺階下面,和聞登鼓平行,一般擊打聞登鼓後,就應該站在止步欄外等候,自然會有官員出來接狀書。

這時,爲首太學生回頭大聲道:“李御史說得對,我們不要被人抓住把柄,先退回去!”

千餘名太學生聽從他的指揮,紛紛向臺階下走去,退到了止步欄外,爲首太學生喊道:“李御史,這下應該沒有問題了吧!”

李延慶點點頭,“你們商議一下,派幾個代表進御史臺,鄧中丞會親自接見你們。”

衆人商議一下,走出來三人,“我們願爲代表!”

李延慶又問爲首太學生,“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陳東!”

李延慶驚訝地看了他一眼,原來他就是北宋末年的學生領袖陳東,李延慶點點頭,“你們三人跟我來,其他太學生保持安靜,不得鬧事!”

他便帶着三名太學生代表走進了御史臺,鄧雍見李延慶平息了學生鬧事,心中頗爲高興,連忙命令安排房間。

不多時,鄧雍和六名侍御史以及三名太學生代表走進房內。

“請坐吧!”鄧雍很客氣地請三人坐下。

三名太學生先自我介紹,他們分別叫做陳東、雷觀、張柄,其中陳東是太學生領袖。

鄧雍點點頭,“三位請說吧!爲何要聚衆擊鼓?”

“我們是爲張蒲案件鳴冤,希望朝廷能重審此案,還張蒲一個清白!”

李延慶心中略略有些失望,他還以爲太學生在反對和金朝結盟呢?原來是爲張蒲那樁案子。

張蒲案的案情比較簡單,起因是年初皇宮內放出六十八名宮娥,其中一名宮女叫做劉萍,放回家鄉江夏縣,不料兩個月前她兄長跑進京告狀,她妹妹被太學生張蒲強佔後投江自殺,由於劉萍是鄭皇后侍女,又涉及到放出宮女的生存問題,朝廷便責令荊湖北路提刑官調查此案。

就在上個月,荊湖北路提刑司認定太學生張蒲強佔宮娥,進京將其抓捕入監,其結果卻出人意料,張蒲在牆上用血寫了一個巨大冤字後,便在獄內上吊自殺了,沒想到居然引起太學生遊行示威。

旁邊侍御史孫覿冷冷道:“爲何張蒲一定就是清白的?如果他真是強佔宮女呢?”

“胡說八道!”

雷觀拍桌子怒道:“張蒲和劉萍從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劉家人趨炎附勢,爲圖富貴送劉萍進宮,張蒲爲等她一直未娶,天見可憐,他們又重新團聚,但劉家卻強行要把劉萍送給鄂州通判爲妾,在半路上劉萍跳江自殺,張蒲悲痛欲絕,卻被劉家誣陷,官官相護,反而認定他有罪,除了以死抗爭他還能做什麼?”

陳東將雷觀拉坐下,對鄧雍道:“我們情緒激動,失禮之處請見諒,但不知怎麼能讓御史臺重審此案?”

鄧雍不太瞭解程序,便向李延慶望去,李延慶緩緩道:“首先我要告訴你們,這個案子開封府已經在審了,你們如果嫌進展遲緩,可以去開封府催促進度,卻跑來御史臺告狀,你們是跑錯地方了吧!”

“我們沒有跑錯地方,開封府我們已經去詢問過,開封府認爲張蒲屬於自殺,荊湖北路提刑司並沒有責任,已經結案了,我們不服,所以纔要求由御史臺來審理此案。”

李延慶點點頭,“如果是對開封府的審案判決不服,是可以向刑部或者御史臺繼續告狀,既然你們擊打了聞登鼓,而案中又涉及到太學生之死,屬於比較重大的案情,御史臺一般會接這個案子,不過你們還需要做幾件事,第一,這個案子對你們而言不屬於告狀,而應該是伸冤,所以你們要寫伸冤書,而不是寫狀紙;第二,你們需要有兩名五品以上官員擔保;第三,你們不得以違法形式的告狀,比如說你們的聚衆遊行,這種情況下,我們肯定不會受理這個案子。”

陳東三人對望一眼,陳東道:“我們可以散去,然後重新寫伸冤書,但要五品以上官員擔保,我們怎麼找?”

李延慶又道:“如果實在找不到官員擔保,那麼可以去皇城聞登院擊鼓伸冤,如果那邊肯受理此案,他們會把案子轉來御史臺或者其他省部,因爲這個案子案情比較重大,曾被皇后關注,如果你們運氣不錯的話,或許上面會要求三司會審。”

陳東大喜,“那我們現在就去聞登院!”

鄧雍急道:“去聞登院你們三人就足夠了,其他太學生立刻解散,不準再聚衆示威!”

“學生明白了,多謝鄧中丞提醒,多謝李御史指點,我們告辭了!”

陳東倒也守信,他隨即回去讓太學生解散,各自回校,看熱鬧的萬餘名百姓見沒什麼意思,也紛紛散去了。

這時,鄧雍低聲問李延慶,“李御史覺得這個案子會重新再審嗎?”

李延慶沉吟一下道:“這件事涉及到鄭皇后,就看鄭皇后的態度了。”

======

【向各位求求月票啊!】

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桑家瓦子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婚之禮 中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來使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五十五章 無福消受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三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五百八十一章 茶館偶遇第五百三十三章 鬥爭激烈 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回京城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門衝突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將宗澤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地圖秘密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 上第一百零七章 住店風波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五百九十五章 緩兵之計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七百七十六章 求和喧囂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視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圍降壓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二百七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一千零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將蕭幹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貴到來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誠摯道歉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四百八十一章 樑宦警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趙氏皇族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六百一十五章 指點迷津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六百零三章 攻佔燕京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俅心事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八百零六章 臨時內閣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秘密物品第二百二十四章 弓馬大賽 一第六百四十章 兩相暗鬥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襲永城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九百五十二章 滅國之戰 五第四百四十章 官職初定
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桑家瓦子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婚之禮 中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來使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五十五章 無福消受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三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五百八十一章 茶館偶遇第五百三十三章 鬥爭激烈 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回京城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門衝突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將宗澤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地圖秘密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 上第一百零七章 住店風波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五百九十五章 緩兵之計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七百七十六章 求和喧囂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視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圍降壓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二百七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一千零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將蕭幹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貴到來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誠摯道歉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四百八十一章 樑宦警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趙氏皇族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六百一十五章 指點迷津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六百零三章 攻佔燕京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俅心事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八百零六章 臨時內閣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秘密物品第二百二十四章 弓馬大賽 一第六百四十章 兩相暗鬥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襲永城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九百五十二章 滅國之戰 五第四百四十章 官職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