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延慶一行當天中午便離開了江都縣,繼續南下,不過他們走得極爲緩慢,船隊走了整整半天還沒有到長江,天剛擦黑,船隊便在距離長江還有五里時停了下來。

這也很正常,他們現在過長江還需要再找幾艘渡船,將親兵和戰馬一起運過江去,所以至少要等明天才能出發。

當天晚上,李延慶在客船接見了剛剛趕回來的張順,張順實際昨天上午便過了長江,但他並沒有急於去江都向李延慶彙報,他還要等另外幾名手下從江寧府那邊探聽的消息。

“啓稟都統,卑職剛剛得到消息,雷德的船隊就等候在江寧府外的江面上,他們肯定是在等候都統,想在江面上攔截。”

李延慶點點頭,轉頭對一旁曹晟笑道:“我中午得到燕青的消息,向氏家主向宗良出現在江寧府,現在江寧府已集結了八萬軍隊,你覺得他們想做什麼?”

曹晟臉色一變,“莫非他們準備舉旗造反了?”

“應該是吧!不過不能叫做造反,應該叫清君側,或者叫做匡扶社稷,聽說向家在杭州找了一名三歲的宗室子弟趙伯圭,如果無法立大寧郡王,估計他們就要立這個孩童爲新君了。”

“那他們要首先針對你嗎?”曹晟擔憂地問道。

李延慶淡淡一笑:“抓住我後他們就起兵,我想應該是這樣!”

“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李延慶想了想,又問張順道:“這支水軍有沒有辦法解決?”

水軍橫在江面上,雖然也可以繞過去,但江寧到潤州一線是極爲重要的戰略要地,就算自己繞過去,物資船和運糧船也繞不過去,解決掉這支水軍纔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張順微微一笑道:“都統可知雷德爲何不敢將勢力擴張到長江中游?”

“爲什麼?”李延慶一時不解。

旁邊莫俊忽然笑道:“莫非是他們畏懼嘉魚縣水軍?”

李延慶頓時想了起來,自己當年在嘉魚縣還留了一支地方水軍鄉兵。

“真是這樣嗎?”李延慶好奇地問道。

張順點點頭,“雷德兩次想西擴,都折在在嘉魚縣水軍手上,他弟弟雷武就死在嘉魚縣。”

李延慶大喜過望,他真沒想到自己創立的這支水軍還存在,他又連忙問道:“這支水軍現在有多少人,多少船隻?”

“回稟都統,這支水軍現在改名爲鄂州水軍,是鄂州的鄉兵,人數大約在八百人,大小船隻有一百五十艘左右。”

李延慶眉頭一皺,“剛纔你說雷德已擴軍至三千人,在太湖練兵,有船隻幾百艘,鄂州水軍的實力現在能和他們一戰?”

“以雷德現在的實力,確實有點困難,不過我可以找一些道上的朋友加入,再加上卑職的舊部,可以和他們一戰。”

李延慶當然知道張順所說道上之人是什麼意思,就是指水賊,雖然他可以不拘小節,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他必須說清楚。

“你的朋友肯來助戰我當然很感謝,但我也不想將來被官場對手抓住把柄,你看他們有沒有招安的可能?”

張順想了想道:“他們從前曾經被朝廷招安過,後來朝廷言而無信,又說招安,我就怕他們心中有牴觸。”

李延慶心中一動,連忙問道:“莫非他們曾經是梁山軍?”

張順點點頭,“正是梁山軍舊部,爲首是三兄弟,姓阮。【△網.】”

李延慶大笑,“難道是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

張順愕然,“都統認識他們?”

“我當然認識,尤其是阮小二,和我有舊,他們現在哪裡?”

“就在楚州!”

楚州就在揚州的北面,騎馬一天就可以抵達,李延慶當即寫了一份調兵軍令,令手下加急趕往鄂州送信調兵,他又令扈青兒率五十名女兵留在揚州保護兩位帝姬,讓曹晟協助知州韓寶林穩住揚州局勢,他自己則和張順率三百騎兵連夜趕往楚州。

..........

楚州從隋唐時期起便因運河的開通的繁榮起來,日益發達的運河經濟使楚州千帆相接,四時不斷,故白居易有詩它爲‘淮水東南第一州’。

楚州內陸河網密佈,有洪澤湖和射陽湖這樣的大湖,海邊又有大片灘塗,目前是宋朝重要的鹽產地,淮南東路的提舉茶鹽司就設在楚州,這裡不光有官鹽田,更多的是民鹽田,宋朝鼓勵私人資本進入工商業,使民鹽業十分發達,不過自古以來鹽都是由朝廷專賣,目前民鹽也由朝廷統一收購,再轉賣給鹽商,中間的差價就是朝廷所收的鹽利。

“阮氏三兄弟目前公開的身份便是楚州的大鹽田主,擁有鹽田數千頃,但只有我們行內人知道,楚州小鹽會的背後就是這三兄弟。”

楚州的鹽會有兩個,分別叫做大鹽會和小鹽會,大鹽會又叫鹽商會,是民間的自發組織,以鹽商爲主,受提舉茶鹽司管轄,嚴格說起來屬於半官半民的組織,而小鹽會又叫鹽幫會,實際上就是私鹽販子的組織,隋唐時又叫鹽梟,元末張士誠就是一個著名的鹽幫頭目。

“既然是私鹽販子的組織,那手上一定有武裝,對不對?”李延慶笑問道。

張順點點頭,“確實有,是一支八百人的水軍,大小船隻三百艘,據說是阮氏三兄弟從梁山帶出來的,這支水軍很善戰,不過他們沒有打家劫舍,也沒有攔路搶劫商船,更重要是官府打不過他們,所以官府對他們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那這支水軍平時做什麼?”

“主要是保護財產,還有就是護送一些重要的鹽幫船隻進出楚州。”

李延慶點點頭,“他們三兄弟現在都在海邊嗎?”

張順一指前面的寶應縣城笑道:“他們現在就住在前面的縣城內。”

見都統有點不明白,張順又笑着解釋道:“阮氏三兄弟的母親身體不太好,住在海邊對老太太不適合,三兄弟都是至孝之人,所以便在寶應縣修建了一座大宅子,三兄弟便以大鹽田主的身份住在這裡。”

這時,李延慶心中已經有了方案,他笑了笑,加快馬速向前方縣城奔去。

..........

寶應縣是一座小縣,不過它緊靠運河邊,運河經濟也頗爲發達,主要是倉儲、修船、客棧、酒樓、妓館等等行業店鋪衆多,張順沒有進城,而是在縣城以北約三裡處停下,這裡綠柳成蔭,環境清幽,一條小河直通運河,在小河邊有一座白牆黑瓦的大宅院,佔地至少有二十餘畝,剛修了沒幾年,門口就是一座碼頭,碼頭上停了七八條小船。

“都統,就是這裡了!”

張順翻身下馬,上前去敲門,李延慶讓騎兵不要靠近,以免對方誤會,他也慢慢走上前,只見門口上掛了一塊牌匾,上寫‘阮府’二字。

這時側門吱嘎一聲開了,一個老者探頭看了看,“你們找誰?”

“文叔,不認識我了嗎?我是阿順啊!”

老者頓時認出了張順,笑道:“原來是順哥兒,好幾年沒見了,都快認不出了。”

他又看了看李延慶,“這位是——”

李延慶笑道:“我是二爺的舊識,來看望一下他。”

“原來是二爺的朋友,兩位請進吧!”

李延慶和張順走進了院子,管家又探頭看了看周圍,這才把門關上。

“兩位請隨我來!”

管家帶着兩人向客堂走去,張順笑問道:“三位主人都嗎?”

“二爺和五爺在家,七爺去鹽場了,不過今天也應該回來。”

兩人走進客堂,管家請他們坐下,又令丫鬟上茶,他笑道:“兩位稍坐片刻,我去稟報五二爺!”

這時,張順低聲問道:“聽說都統也參與剿滅梁山軍,是真的嗎?”

李延慶笑着點點頭,“梁山軍潰敗,一半是我的原因,怎麼,有問題嗎?”

“主要是當時朝廷出爾反爾,就怕他們對朝廷招安沒有信任了。”

“這個只能談談再說。”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急着有人大笑道:“哪陣香風把順龍王吹來了?”

只見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走進了客堂,他皮膚稍黑,長一張方臉,目光炯炯,李延慶一眼便認出他,正是阮小二。

阮小二走進大堂,大笑着和張順擁抱一下,又望向李延慶,他不由稍稍一怔,笑問道:“這位朋友好像有點眼熟,我們在哪裡見過?”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回京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職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強勢威逼第八百二十三章 賊船難下第八百零七章 康王登基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來使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三百七十九章 勇劫法場第四百七十章 另闢蹊徑第九十四章 各退一步第六十章 知縣視察 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重大事件 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舉考試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鄉 下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頭激戰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一百六十章 初見師師 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六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九百八十六章 辭相攝政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趙桓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報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財政困難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六百三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援軍殺至第八百九十二章 夜襲南城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四百八十九章 怦然心動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驥伏櫪第四百三十四章 脫離戰局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七百六十章 船隻之重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五百六十二章 視察戰備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八百九十三章 試探攻城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六十章 知縣視察 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白銅宋奴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七百三十章 遠程優勢第八百七十七章 膚施防禦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選擇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情把柄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鬥爭激烈 上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師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報第六百零二章 偷襲燕京 下第一章 秋風秋雨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二百二十五章 弓馬大賽 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試科舉 七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四百二十章 兩線作戰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曹府家宴 四
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回京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職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強勢威逼第八百二十三章 賊船難下第八百零七章 康王登基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來使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三百七十九章 勇劫法場第四百七十章 另闢蹊徑第九十四章 各退一步第六十章 知縣視察 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重大事件 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舉考試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鄉 下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頭激戰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一百六十章 初見師師 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六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九百八十六章 辭相攝政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趙桓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報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財政困難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六百三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援軍殺至第八百九十二章 夜襲南城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四百八十九章 怦然心動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驥伏櫪第四百三十四章 脫離戰局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七百六十章 船隻之重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五百六十二章 視察戰備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八百九十三章 試探攻城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六十章 知縣視察 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白銅宋奴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七百三十章 遠程優勢第八百七十七章 膚施防禦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選擇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情把柄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鬥爭激烈 上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師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報第六百零二章 偷襲燕京 下第一章 秋風秋雨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二百二十五章 弓馬大賽 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試科舉 七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四百二十章 兩線作戰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曹府家宴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