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次日一早,四人便跟着師父乘坐牛車前往縣學,昨晚王貴和湯懷偷偷熬夜看書,兩人精神都不太好,一路哈欠連天。

岳飛氣得咬牙切齒,壓低聲音道:“昨晚再三勸你們不要熬夜,就不聽,等會兒影響發揮怎麼辦?”

李延慶笑了笑說:“沒事,反正他們兩個只是泥菩薩,裝裝樣子,只要別睡着就行了。”

“慶哥兒,這話怎麼聽着彆扭呢?”湯懷翻了翻白眼道。

“那咱們換個說法,你們兩位是正副主帥,只負責壓陣,衝鋒陷陣這種粗活就讓我和老嶽去幹。”

王貴咧嘴一笑,“這話我愛聽,我正帥,老湯是副帥,那個....先鋒官李延慶何在?”

“給我閉嘴!”師父姚鼎回頭狠狠瞪王貴一眼。

王貴嚇得低下頭,吐了吐舌頭。

縣學位於縣城東北角,這一帶是湯陰縣的文化區,北面是文廟,南面是報恩寺,中間便是縣學,縣學是湯陰縣最大的一組建築羣,佔地上百畝,大大小小的學房和宿舍足有數百間,最大的勤勉堂更是氣勢恢宏,連縣衙也要相形見絀。

縣學一共有五百餘名學子,除了年輕學子外,還有不少屢試不中的老士子也混跡其中。

大門是一座石柱牌坊,上面刻着四個大字:‘嵇士遺血’。

旁邊有一塊一丈高的石碑,上面刻着蘇軾的親筆題詞:‘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不過石碑上明顯有火燒和斧鑿痕跡,下面‘蘇軾’二字也是事後重補,顯然這塊石碑遭受過浩劫。

他們走到臺階前,只見湯正宗匆匆迎了出來,湯正宗負責給他們安排比試場地,同時準備茶水及休息場所。

其實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是防止鹿山鎮學堂遭到暗算,作弊和暗算一向是童子會的傳統,年年都會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前年是湯陰縣學小學堂利用地主之便事先在考試桌子裡藏了紙條,去年是湯北鄉學堂集體腹瀉,所以安排一個精明能幹的人尤其重要。

不過到目前爲止,鹿山鎮學堂連續四屆都平平安安,沒有遭到任何暗算,使湯正宗暫時無用武之地。

湯正宗上前低聲對姚鼎道:“聽說昨晚何振偷偷拜訪了馬縣丞。”

姚鼎眉頭一皺,“對付我們鹿山鎮,應該不至於吧!”

湯正宗冷笑道:“大概衛南鎮想進決賽吧!”

言外之意,衛南鎮學堂已經在爲明天的複賽做準備了。

姚鼎哼了一聲,“就怕事與願違!”

走了幾步,姚鼎將李延慶拉到一邊,低聲對他道:“如果對方抽到了對聯題,你就寫那幅讀書對聯,這一分我們就能拿到了。”

李延慶猶豫一下,“可如果他們有指定題目呢?”

姚鼎一笑,“當然會有指定題目,不過你既然能寫出那幅讀書聯,那別的你也沒問題。”

李延慶心中苦笑,到時候他還能不能寫出來,只有天知道了。

.......

今天的擂臺賽要進行四場,首先淘汰四隊,明天覆賽,再淘汰兩隊,後天是最終決賽。

勤勉堂除了主堂外,後面還是四個副堂,今天的四場擂臺賽便在四座副堂內進行,審評官由縣令、縣丞和學正擔當,還有一個副堂缺審評官,便由三名縣學的教授臨時擔任。

鹿山堂被安排在丙副堂,審評官正是三名縣學的教授,擂臺賽是大家的通俗說法,實際上的比賽名稱叫做‘辯試’,這也是文人的傳統比試,早在春秋時期,這種擂臺賽式的辯論就非常流行了。

雙方相對而坐,一方出題,另一方可商量後回答,具體題型現場抽取,一般雙方各出三題,如果打成平手,則由審評官分別提問,直到分出高下爲止。

審評官的另一個作用是評判雙方出題的合理性,如果審評官認爲題目太刁鑽,可以要求作廢再出,連續三次作廢就改由審評官提問。

題目是由雙方老師事先準備,姚鼎背了一個大包袱進縣城,裡面就是他準備的各種題目。

一聲鐘響,雙方學子進場,師父則坐在門口,不能入場,而且要背對賽場,只准聽不準說,更不準有任何小動作。

三名審評官都是白髮蒼蒼的老學究,他們坐在正北面,衛南鎮在東,鹿山鎮在西,四張坐榻一字排開,學子們都穿上了白色儒袍,頭戴遊學冠,看起來頗像正在辯論的聖人弟子。

只是衛南鎮學堂的四個少年個個挺拔俊秀,如玉樹臨風,他們信心十足,更顯得神采飛揚,志在必得。

而鹿山鎮學堂的四個學子就年幼得多,衣服不太合身,顯得有點滑稽,尤其兩個學子萎靡不振,其中一人還忍不住打了哈欠,看得三個審評官直皺眉頭,印象分就差了。

師父何振得意非常,不停向坐在另一邊的姚鼎冷笑,意思就是說,‘我看不用比了,直接認輸,免得丟臉到家。’

這也難怪,去年鹿山鎮學堂對陣湯陰縣學學堂,結果對方提出的三道題目都沒有答上來,傳爲全縣笑談。

姚鼎卻臉色陰沉,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這時,又傳來一聲鐘響,辯試正式開始了。

主審官站起身緩緩道:“各種規則雖然大家都已知曉,但我還是要讀一遍,第一條,參賽者條件,必須爲學堂正式學子,上限不超過十三歲,下限不低於六歲。”

李延慶覺得這一條就是給自己量身打造的,估計他就是童子會創立以來最年幼的一個參賽選手。

主審官讀得很慢,足足讀了一刻鐘纔讀完了十三條規則,這時,王貴渾身抖了起來,低聲說:“慶哥兒,我要憋不住了。”

上面一名審評官眉頭一皺問道:“鹿山學堂的學子有疑問嗎?”

李延慶舉起手,“人有三急,請問現在能否去上茅廁?”

堂內頓時鬨堂大笑,主審官見他們年幼,便忍住笑擺擺手道:“幸虧還沒開始抽題,快去吧!”

王貴和湯懷跳起來一溜煙地跑了,連姚鼎也忍不住搖搖頭,低低嘆了一口氣。

片刻王貴和湯懷跑了回來,岳飛狠狠瞪了他們一眼,這種事情還是第一次發生。

“好了,按照規則,強者謙讓,請鹿山鎮姚師父上前抽題。”

這也是很丟人的一刻,明擺着何強姚弱,但也沒有辦法,沒有這一刻的恥辱就沒有來年的奮發,學業競爭就是這麼殘酷而充滿鞭策。

姚鼎鐵青着臉走上前從籤筒裡抽出一支題簽,遞給主審官,主審官看了一眼,高聲道:“默經。”

題型一出,衛南鎮上下頓時面露喜色,運氣實在不錯。

題目類型有五種,包括默經、問詩、競射、雜考和即作。

這裡面最簡單是默經,最難是即作,也就是當場作詩填詞,最偏是競射,射爲六藝之一,所以射箭便被知縣定爲其中一種題型,當然是指文射,也就是投箭壺,不過它不是必答題,抽到了也可以換籤。

四名學子各有分工,岳飛是主問,李延慶是主答,王貴和湯懷是副問和副答,這也是姚鼎一定要讓李延慶和岳飛參加童子會的原因,實際上只要兩個人就足夠了。

岳飛的面前擺了五種題型,每種各有三題,按難度排序擺放。

岳飛從默經題型中拾起第一隻信封,取出題目高聲念道:“太史公有云,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請問,這是出自何篇,又指何人?”

</br>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五百四十六章 新婚之禮 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八百六十六章 萬獅軍寨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解試科舉 一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原血戰 下第三百零三章 絕境拼殺和大家隨便閒聊幾句第一百六十章 初見師師 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二百二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堂之爭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一千零六章 牽制力量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四百零三章 聊城夜戰第六百零八章 宋金爭燕 三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心爲上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誠摯道歉第七十章 進城趕考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家捉婿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務第一百零二章 縣試初考 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計第九百一十五章 介休出擊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栽贓陷害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四百二十章 兩線作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四百八十五章 南山有約第九百二十六章 賀蘭老劍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攜舊友第五百四十九章 官場小規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麗 中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備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單風波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一百章 形勢嚴峻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七百三十五章 王貴消息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痕再現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七百八十九章 強行攔截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二百一十三章 樑宦釣魚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勝天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賊難防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 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再度進攻第八百章 生死大戰 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報復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九十二章 追查疑兇 四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
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五百四十六章 新婚之禮 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八百六十六章 萬獅軍寨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解試科舉 一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原血戰 下第三百零三章 絕境拼殺和大家隨便閒聊幾句第一百六十章 初見師師 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二百二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堂之爭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一千零六章 牽制力量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四百零三章 聊城夜戰第六百零八章 宋金爭燕 三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心爲上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誠摯道歉第七十章 進城趕考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家捉婿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務第一百零二章 縣試初考 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計第九百一十五章 介休出擊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栽贓陷害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四百二十章 兩線作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四百八十五章 南山有約第九百二十六章 賀蘭老劍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攜舊友第五百四十九章 官場小規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麗 中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備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單風波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一百章 形勢嚴峻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七百三十五章 王貴消息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痕再現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七百八十九章 強行攔截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二百一十三章 樑宦釣魚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勝天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賊難防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 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再度進攻第八百章 生死大戰 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報復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九十二章 追查疑兇 四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