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勝天

一更時分,張虎匆匆趕到軍營,找到了暫時藏匿在軍營內的太學生陳東和賈觀二人,他急對二人道:“事情不妙,李都統要被趕去江陵府。”

兩人嚇了一跳,“發生了什麼事?”

“朝廷和金人妥協,答應了金兵的無禮要求,革除李都統軍職,調離京城。”

陳東和賈觀頓時面面相覷,掩飾不住臉上的震驚,陳東脫口而出,“李都統被趕走,東京怎麼辦?”

“所以李都統絕不能走,我們需要將他挽留下來。”

“那由軍隊來挽留最合適!”賈觀在一旁道。

張虎目光古怪地看了他一眼,笑道:“用軍隊來挽留,那就是兵諫了,把它稱作軍隊譁變也不爲過。”

賈觀吐了一下舌頭,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這時,陳東沉靜地問道:“張參軍來找我們,是都統的意思嗎?”

張虎搖搖頭,“都統沒有這個想法,是莫先生的意思。”

聽說是莫俊的安排,陳東便點點頭,“都統什麼時候離京上任?”

“計劃是後天清晨離京,明天下午京兆軍要離京開赴洛陽,所以我今晚要把你們帶出軍營。”

陳東點點頭,“我知道該怎麼辦了,我們現在就回太學。”

張虎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閃爍着讚許,“需要我什麼幫助,儘管開口。”

陳東微微一笑,“暫時不需要,相信經過上次的失敗,我們吸取足夠多的教訓了。”

“那走吧!”

張虎帶着兩人走出軍營,翻身上馬,催馬向太學方向奔去。

.........

次日一早,朝廷下達了一系列的任命,包括提升劉錡爲殿前副都指揮使,出任京兆都統制;升王貴爲壯武將軍、左驍衛大將軍,出任京兆軍副都統;同意李延慶辭去東京防禦使之職,並卸任都統制,改任荊湖兩路宣撫使、校檢御史大夫,而東京防禦使一職由相國孫傅兼任。

當天下午,劉錡和王貴率領三萬京兆軍離開了東京汴梁,沿官道向洛陽方向進發。

當天下午,李延慶卸任防禦使,即將調離京城的消息象長了翅膀一樣,在京城迅速傳開了,這個消息儼如滾油中潑入冷水,瞬間便在京城中炸開了。

李延慶在京城的地位已是神一般的存在,聽說李延慶要被調走,京城百姓怎麼能不羣情激憤。

在距離大相國寺不遠的東大街一家酒樓內坐滿了客人,平時冷冷清清,今天卻顧客盈門,這讓掌櫃又驚又喜,歡喜得嘴都合不攏,不過很快他便知道,這種生意火爆只是曇花一現。

這些顧客都是爲打聽消息而來,不僅是他的店,幾乎所有的酒樓、茶館、妓館都坐滿了人,所有人都在談論一件事,李都統要被調走了。

“我有確切的消息,李都統是被朝廷投降派和金人勾結逼走的,金人提出了三個條件!”

一名年輕男子憤怒高聲喊道:“金人以談判爲誘餌,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李都統必須削除軍權,調離京城。”

“李都統走了,京城怎麼辦?難道也要像太原一樣被金兵攻陷屠城嗎?”有人恐懼得大喊起來。

“我們該怎麼辦?”

只是短暫的沉默,酒樓便被一陣陣憤怒的吼聲淹沒了,“絕不能讓李都統離去!

........

天剛亮,李延慶乘坐馬車從曹府駛出,在百餘名騎兵的護衛下緩緩向南門方向駛去,李延慶並不知道,防禦使軍衙門口有上千百姓在連夜守候。

就在馬車和騎兵抵達內城朱雀門時,終於被聞訊趕來的近萬京城百姓圍住了,這着實出乎李延慶的意料,他打開車窗,怒視張虎道:“我的行程安排是你傳出去的?”

李延慶的出發時間比較隱秘,只有張虎和莫俊知道,現在整個京城都知道了,只能是張虎泄露出去。

張虎也有點傻眼了,他只是讓太學生去宣德樓靜坐請願,卻沒有想到驚動了京城百姓。

“卑職....卑職知罪!”

李延慶狠狠瞪了他一眼,不用說,一定是莫俊出的主意,否則張虎不敢揹着自己做這件事,李延慶心中不由暗暗埋怨莫俊,在京城把事情鬧得這麼大,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嗎?

李延慶原計劃是用在荊州募兵的方式逼朝廷將自己請回去,但莫俊做得更絕,直接讓自己出不了京城。

儘管莫俊向他暗示過,可以利用太學生來向朝廷施壓,他也沒有反對,但在天子腳下動員全城百姓挽留卻不是李延慶的初衷,這種方式雖然一時風光,但後患無窮,這會在他的仕途上永遠打上一個欺君的烙印。

無奈,李延慶只得打開車門,向衆人揮手,“各位父老鄉親,我雖然暫時離開京城,但如果京城有難,我一定會趕回來!”

李都統,留下吧!京城不能沒有你。”

“李都統,求求你留下吧!小老兒給你磕頭了。”

一名顫顫巍巍的白髮老人給李延慶跪下,砰砰磕頭,馬車外頓時跪倒了大片百姓,很快,百姓們開始失聲痛哭,哭聲響成一片,數百名守城士兵也忍不住背過身去抹拭眼淚。

朱雀門前被圍得水泄不通,聞訊趕來的百姓越來越多,短短時間內,朱雀門前和御街上的百姓便超過了十萬人,還有無數人從四面八方向這裡涌來,十餘萬百姓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李延慶留下,李延慶的熱淚早已流滿了臉頰。

朱雀門是御街的南面,而御街的北面便是皇宮的宣德門,宣德門前四千太學生在陳東和十幾名太學生領袖的率領下敲打鑼鼓,喊着口號,他們打着無數橫幅,橫幅上寫着:‘勾結金人,陷害忠良!’、‘自毀長城,國破家亡!’等等標語。

隨着御街上的人越來越多,半個時辰後便超過二十萬人,城內的聲勢浩大的集會終於驚動了正在上早朝的文武百官和天子趙桓,趙桓驚得手足無措,連忙宣佈散朝,帶領數百名大臣向宣德樓方向趕來。

趙桓以及數百名文武大臣站在宣德樓上,二十幾萬京城百姓在御街上聚集,其聲勢之浩大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原本只是挽留李延慶,但到最後卻演變成一場對朝廷妥協求和的抗議集會。

“陛下,這一定是李延慶暗中鼓動,否則這些百姓怎麼會知道他離京的時間?”白時中有些氣急敗壞道。

“陛下,此風不可長,若不加以嚴懲,他日還會有更多人效仿,都拿百姓來對朝廷實施要挾!”

白時中又繼續挑撥趙桓的怒火,“讓數十萬百姓都支持他,他哪裡還把陛下放在眼中?”

但出人意料,此刻除了白時中表達了憤怒外,其他大臣都沉默了,包括白時中最親密的盟友李邦彥也沒有跟隨他應和。

白時中終於發現了不對,回頭怒視衆人,“你們怎麼都當了看客?”

這時,一直對白時中不滿的何慄冷冷道:“白相公,還是先把今天的危機解決了再說吧!你要嚴懲李延慶,恐怕會激起全城百姓造反,這個後果你承擔得起嗎?”

趙桓也知道自己低估了李延慶,他嘆了口氣,“別的事情先不提,大家先說說該怎麼解決眼下的麻煩?”

他回頭看了一眼衆臣,見衆臣都不肯說話,便問孫傅,“孫相公說說吧!”

孫傅雖然此時不想做出頭鳥,但既然天子點了自己的名,他也無法沉默了,無奈,他只得躬身道:“陛下,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根子是出在李延慶身上,要解決眼前的麻煩,還得從李延慶着手,微臣建議改封李延慶,把他留在京城。”

趙桓點點頭,留在京城金人也同意的,“那改封什麼職務比較好?”

“這個.....微臣建議還是讓知政堂商議一下。”在關鍵問題上,孫傅還是迴避了。

趙桓又望向白時中,“白相國主管吏部,你說說吧!”

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四百六十八章 剪除耳目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務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第五百零八章 獵戶孤兒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脫離戰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月初求月票月初求月票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麪少年第三百七十三章 勸說湯王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九百零七章 倉皇棄逃第四百七十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章 李張之爭 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五百八十七章 先遣之軍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麗 中月初求月票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試科舉 七第一百六十章 初見師師 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曹府家宴 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枕戈以待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八十章 李張之爭 四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甕第七百三十章 遠程優勢第六百九十七章 宋金和談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三百五十一章 損失慘重第八百二十九章 決戰蘇州 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軍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舊將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佳方案第四百二十七章 夜襲敵營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三百一十七章 地圖秘密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月末求月票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弓馬大賽 十五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八百三十一章 難鳥各飛第五百七十二章 樑宦之憂第二百二十五章 弓馬大賽 二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一百零五章 慶賀上榜第五百三十二章 鬥爭激烈 上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三百一十五章 激烈辯論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八百三十二章 不戰而勝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一百八十一章 驛站突圍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五百八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蔡京暗手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門衝突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
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四百六十八章 剪除耳目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務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第五百零八章 獵戶孤兒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脫離戰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月初求月票月初求月票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麪少年第三百七十三章 勸說湯王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九百零七章 倉皇棄逃第四百七十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章 李張之爭 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五百八十七章 先遣之軍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麗 中月初求月票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試科舉 七第一百六十章 初見師師 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曹府家宴 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枕戈以待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八十章 李張之爭 四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甕第七百三十章 遠程優勢第六百九十七章 宋金和談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三百五十一章 損失慘重第八百二十九章 決戰蘇州 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軍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舊將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佳方案第四百二十七章 夜襲敵營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三百一十七章 地圖秘密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月末求月票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弓馬大賽 十五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八百三十一章 難鳥各飛第五百七十二章 樑宦之憂第二百二十五章 弓馬大賽 二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一百零五章 慶賀上榜第五百三十二章 鬥爭激烈 上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三百一十五章 激烈辯論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八百三十二章 不戰而勝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一百八十一章 驛站突圍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五百八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蔡京暗手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門衝突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