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將蕭幹

自從蕭太后不折不扣執行了蕭乾的緩兵之計,爲蕭幹贏得了寶貴了十天時間後,這些天蕭幹一直在拼命訓練剛剛招募的兩萬契丹士兵。

現在的契丹人早已經不是百年前的全民皆兵了,隨便一個牧民就可以拿刀上陣,現在的契丹人和漢人並沒有什麼區別,沒有經過軍事訓練,就是一個文弱的平頭小民。

兩萬披甲戴盔的士兵手握長矛列隊站在校場上,聽取主將最後的訓話,他們的集中訓練已經結束,即將奔赴戰場,每個人都心潮起伏,心中充滿了對大戰的期盼。

“宋人絕不會饒過我們契丹人!”

蕭幹嘶啞着聲音大喊:“大家看看易縣就知道了,宋軍進城後殺光了所有的契丹男子,女人淪爲營妓被凌辱,孩子被賣爲奴隸,如果我們不奮起抵抗,我們母親、妻女和姐妹都會遭遇同樣的命運,我們是爲保衛自己的家人而戰,我們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戰場上,我們寧可戰死到最後一人,也絕不向敵人屈服!”

兩萬士兵熱血沸騰了,舉矛憤怒大喊:“絕不屈服!”

“絕不屈服!”

蕭幹抽出戰劍令道:“出發的時刻到了,我們去城外軍營集結備戰!”

蕭幹翻身上馬,率領兩萬士兵浩浩蕩蕩向城外開去.......

郭藥師投降後,遼國只剩下五萬軍隊,其中五千人鎮守居庸關,五千人鎮守盧龍,另外四萬軍隊則駐守京城。

現在招募了兩萬新軍後,他們兵力達到了六萬,其中一萬人由大將蕭奉先率領留守燕京,兩萬人交給耶律大石,迎戰童貫的軍隊,另外三萬人則由蕭幹率領,準備南下迎戰种師道。

而此時的种師道也並沒有閒着,他同樣得到天子手諭,談判期間暫停北攻,他也利用這短暫的時間,繼續整合三萬京東廂軍,也多虧了這幾天的時間,他才最終完成了對京東路廂軍整合。

范陽縣南面有一片佔地約二十畝的樹林,這片樹林其實另有玄妙,只是外圍兩排樹,裡面的樹都已被砍伐一空,變成了一片平地,這裡已經成爲東路軍的火器試驗場。

樹林四周站滿了崗哨,不準任何人靠近。

此時就在樹林內,种師道目光專注地看着李延慶打開一隻鐵皮箱子,從裡面取出一隻黑黝黝、外形頗像小八棱紫金錘的火器,“這就是鐵火雷嗎?”种師道問道。

李延慶點點頭,“其實就是縮小的震天雷,下面是手柄,大約重三斤,力壯之人可以扔出去三十步遠。”

聽說是縮小的震天雷,种師道頓時有了強烈的興趣,隨手拎起一隻,掂了掂份量笑道:“我大概也能扔三十步遠,讓我來試一試吧!”

李延慶立刻給旁邊的陳大使了個眼色,陳大會意,立刻將一隻包裹着鐵甲的山羊捆在在一根樹樁上,种師道略略一怔,立刻便明白過來了,他雖然身經百戰,卻不是一個隨意殘殺生命之人,不過這種火器試驗確實需要用活口來做試驗,像西夏或許還會用奴隸來做試驗,种師道便不再多說什麼?便笑問道:“這鐵火雷該怎麼用?”

“先把手柄下方的蓋子擰開!”

李延慶指了指手柄下方的木蓋子,陳大陳二將又將火繩做了新的改進,原來是個半圓形的蓋子,火繩是包在蓋子裡,但那種蓋子很容易不小心就碰掉,所以陳大和陳二又琢磨着將手柄挖空一小段,同時不影響使用,這樣火繩就盤在手柄之中,外面再套一個邊緣是齒狀的木蓋子,牢牢扣住了木柄,需要稍稍用力才能擰下來,這種設計令李延慶大爲讚賞,他由此也意識到,只有真正的火器匠纔是推動火器發展的關鍵人物。

种師道擰開了蓋子,一小段火繩便旋轉而下,令种師道讚賞不已,“好!真是做得精緻。”

陳大陳二心中得意,一起躬身謝道:“多謝大帥誇獎!”

种師道呵呵一笑,抽出一隻火摺子,‘呼!’地一吹,火折頓時燃燒起來,他隨手點燃了火繩,李延慶連忙道:“火繩燒到木柄處就可以扔出去了!”

种師道點點頭,等火繩燃到木柄處,他用力猛地一甩,鐵火雷劃出一道弧線,向三十步外的山羊扔去,李延慶連忙拉着种師道躲到大石背後,只片刻,只聽‘轟!’的爆炸聲響起,聲音雖然震耳欲聾,但遠遠比不上震天雷的驚天動地。

片刻,他們站起身,只見遠處白煙瀰漫,空氣中充滿了刺鼻的硝煙味兒,种師道問道:“殺傷範圍有多大?”

“方圓三十步內,剛纔有鐵片飛過我們頭頂。”

种師道忽然想到了什麼,連忙問道:“這樣會不會傷到扔鐵火雷的士兵?”

李延慶點了點頭,“這就是它最大的缺陷,將鐵火雷扔出去,人必須要趴在地上,防止被它迸射的鐵片所傷。”

种師道沉吟一下,“那爲什麼不能把它殺傷力控制在二十步內,比如藥放少一點。”

“恐怕不行,陳大陳二反覆試驗過,藥少一分都炸不開鐵殼,原本我是想讓他們做一斤重的鐵火雷,現在的三斤已經是極限,如果再把鐵殼做薄,那鐵殼就沒有殺傷力了,他們反覆試驗了整整一年,只能做到目前這個樣子。”

种師道也知道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便笑道:“我覺得用它守城倒蠻好,正好彌補了震天雷威力太大的缺陷,一顆鐵火雷就能炸燬一架雲梯,但我覺得對付騎兵還是震天雷更痛快一點。”

“卑職也是這樣想的。”

种師道仰頭大笑,他快步走到木樁前,陳大已取下鐵甲,只見山羊渾身是血,不知有多少鐵片射入它的體內,种師道連聲誇讚,又問李延慶,“這種鐵火雷現在做了多少枚?”

“回稟大帥,一共做了一千枚左右,卑職特地成立了三百人的火器營,每人攜帶三枚,另外還有五十枚震天雷,分爲野戰震天雷和攻城震天雷兩種,再有就是常規火器,諸如火箭、火鴉之類。”

种師道暗暗點頭,雖然宋軍中本來就有火器營,但恐怕整個大宋的火器營都比不上李延慶這支火器營的一半厲害。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從林外飛奔而至,單膝跪下稟報道:“啓稟大帥,聖旨送至!”

种師道一驚,也顧不上再試驗震天雷,便急急趕回大營,李延慶讓陳大陳二收拾一下場地,也跟隨种師道趕回去了。

天子趙佶的手諭到達范陽縣的時間還是比童貫的預料早了大半天,由於並不是聖旨,而只是手諭,种師道也沒有擺香案接旨,他看完手諭後,立刻令親兵將幾名重要官員請到大帳商議,除了三位副都統、以及司馬劉韐外,李延慶也因爲立下首功而被种師道特別青睞,以統制的身份參加了軍機議事。

种師道揚了揚手中的聖諭對衆人道:“大宋已經和遼國談判結束,遼國決定投降大宋,讓出幽雲十六州,天子令我們立刻北上收回燕京。”

張叔夜眉頭一皺,“這裡面好像有點不太對吧!現在也只是和遼國特使達成協議,還沒有經蕭太后和遼國朝廷認可,遼國怎麼可能把燕京讓我給我們?”

种師中笑道:“或許遼國提出不少條件,只要我們單方面答應這些條件,宋朝下了旨意,那就不需要再一來一往確認了,再說金國在一旁虎視眈眈,遼國也怕夜長夢多啊!”

大帳內一時沉默了,种師道也覺得有點蹊蹺,他看了一眼衆人,發現李延慶似乎若有所思,便道:“延慶,你是最早拿下涿州,你應該最瞭解情況,說說你的看法!”

李延慶起身向衆人行一禮,“卑職在想,童貫會不會和我們同時接到手諭?”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延慶一邊思索,一邊緩緩道:“這封手諭是前天中午從京城送出,從易州和京城的距離計算,給童貫的手諭應該比我們晚到半天,但以童貫的性格,他應該不會等到這封手諭到來才知內情,我覺得他昨天就應該知道這個消息了,那會不會他昨天就出兵殺去燕京了呢?”

童貫爲了神宗遺旨而急切想先奪下燕京的秘密已經人人皆知,至少大帳內的幾人都很清楚,种師道也不想和他爭,就算是遼國真的交出燕京,种師道也會讓給童貫先拿下燕京府,此時李延慶的推測卻讓种師道臉色一變。

“你是說,這裡面有問題?”

李延慶緩緩點頭,“我有一種直覺,包括這次宋遼談判都是遼國的緩兵之計,恐怕遼國已經做好了伏擊準備,就等童貫急切地踏進陷阱。”

衆人臉色大變,李延慶的猜測完全有可能,他們都清楚童貫就是這次宋軍北征的最大弱點,恐怕遼國也早已經看準這個弱點了。

宗澤急道:“那應該立刻派人通知童貫,不可冒進!”

李延慶微微搖頭,“如果童貫是昨天出兵,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衆人一起向种師道望去,种師道沉吟良久道:“不管是否來得及,我們都要立刻派人去易州提醒,這是我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第三百七十三章 勸說湯王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別重逢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現破綻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趕盡殺絕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河南岸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潰敗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山西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邊救人第十六章 縣裡消息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壓力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樑宦之憂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意外絕殺第六百三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一十一章 意外絕殺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五百八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樑宦釣魚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困題求解 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六十章 知縣視察 下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十章 兄弟相商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見童貫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崗冬雪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聞警訊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弓馬大賽 十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六百零三章 攻佔燕京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七百九十五章 難以久呆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兒遇母第八百六十五章 青崗陷阱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視察戰備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第七章 以直報怨 上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解試發榜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八百三十九章 賣地決定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一章 秋風秋雨第五百一十五章 書坊相會第五百五十一章 新官斷案 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第九百八十六章 辭相攝政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七十二章 緊急召見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見第六十八章 出師不利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甕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六百五十三章 蔡家出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
第三百七十三章 勸說湯王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別重逢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現破綻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趕盡殺絕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河南岸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潰敗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山西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邊救人第十六章 縣裡消息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壓力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樑宦之憂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意外絕殺第六百三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一十一章 意外絕殺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五百八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樑宦釣魚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困題求解 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六十章 知縣視察 下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十章 兄弟相商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見童貫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崗冬雪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聞警訊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弓馬大賽 十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六百零三章 攻佔燕京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七百九十五章 難以久呆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兒遇母第八百六十五章 青崗陷阱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視察戰備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第七章 以直報怨 上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解試發榜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八百三十九章 賣地決定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一章 秋風秋雨第五百一十五章 書坊相會第五百五十一章 新官斷案 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第九百八十六章 辭相攝政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七十二章 緊急召見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見第六十八章 出師不利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甕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六百五十三章 蔡家出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