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

兩人走了幾步,秦檜又小聲問道:“知道今天商議什麼嗎?”

“好像是苗將軍的一份作戰計劃,太上皇拿出來讓大家шщщ..1a”

“商議作戰計劃?”秦檜眼睛瞪大了,讓知政堂商議作戰計劃,簡直聞所未聞,這麼重要的機密,就不怕泄露出去嗎?

範宗尹哼了一聲,“無非是怕大家把他拋棄了,所以用各種辦法把大家綁在一起。”

秦檜沒有吭聲,還真有這個可能,眼前這個範相公不是找藉口請病假嗎?

兩人走進議事堂,堂上已經坐滿了十幾個高官,包括黃潛善、汪伯彥、徐處仁等趙佶的心腹高官,另外還有三名武將高官,一個是會稽郡王苗傅,一個金城郡王劉正彥,還有一個夏國公張威。

張威之所以沒有得封郡王,是因爲他的疏忽,讓太子逃掉了,至今未找到,被趙佶懲罰,取消了原本答應他的江夏郡王。

這三名主將,一個負責外圍作戰,一個負責守城,一個負責皇宮防禦,責任重大。

這時,有侍衛高喊一聲,“太上皇陛下駕到!”

羣臣紛紛站起身,只見趙佶快步走了進來,趙佶臉色陰沉,沒有一絲笑容,杜充戰戰兢兢跟在他身後。

這也難怪,就在一盞茶之前他還在大發雷霆,劉光世給他發了一份鴿信,質問爲什麼海船遲遲未到,讓他的軍隊無法渡江,面臨補給危機。

趙佶反過來質問杜充,杜充雖然出任御史中丞以及監察使,但他的造船使卻沒有卸任,那麼三百艘海船的安排依舊由他負責。

杜充也同時無法回答趙佶的質問,現在可不是後世,一個電話就能查到下落,除非有人趕來彙報,或者有情報站及時發來鴿信,或者地方官報告,但這些渠道他們都沒有,所以對趙佶和杜充而言,三百艘海船就是憑空失蹤了。

其實杜充已經懷疑三百艘戰船被李延慶的軍隊俘虜了,但這只是猜測,沒有證據,杜充可不敢亂說,他知道說出來的後果。

他只能說,船隻可能遇到風浪,暫時在某處躲避,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儘管安慰趙佶。

可惜趙佶不是那麼容易被哄騙,他滿臉陰沉,就已經說明他隱隱猜到了真相。

“各位愛卿請坐吧!”

趙佶擺擺手,衆人紛紛坐下,趙佶也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他的位子高高在上,俯視着衆人。..

“今天把各位召集起來,主要有兩件事情要和大家商議,首先是情報防範問題,大家都知道,李延慶搞情報很厲害,當年他就在西軍率先建立了情報司,朕沒猜錯的話,他在臨安城也一定建立了大量的情報點,我們必須把這些情報端掉,把私通李延慶的官員清除,把擅自提供情報的商人抓捕,所以朕要成立反情報司,它有權調查任何人,有權進入任何房間,有權抓捕任何人。”

衆人都暗暗驚心,反情報恐怕只是藉口,太上皇的真正目的恐怕是鉗制言論,實施高壓監控,不準任何人妄議朝廷。”

趙佶看了一眼衆人,見衆人都沒有吭聲,便道:“這個反情報司就和原來的監察局一起都掛在御史臺下,煩勞杜中丞全權負責!”

杜充連忙起身向衆人點頭致意,但大堂內依舊是一片寂靜,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沒有誰會支持這個權力變態的反情報司。

趙佶也不在意,他知道這種事情不會受人歡迎,但不管羣臣意見再大,這件事也必須要做。

趙佶又道:“既然成立了反情報司,那戒嚴就可以解除了,恢復正常秩序吧!”

劉正彥連忙起身,“微臣遵令!”

趙佶又取出一份計劃書,對衆人道:“今天第二個議程就是討論一下苗將軍的作戰計劃書,具體討論一下對付李延慶的良策。”

“苗將軍,你來給大家闡述吧!”

苗傅也一陣頭大,他把自己的計劃書交給太上皇批准,沒想到太上皇居然拿到知政堂商議,這不就等於泄露出去了嗎?

爲防止李延慶針對計劃,自己肯定要進行大修改,可如果要修改,那現在討論又有什麼意義?

不過既然太上皇已經開口,苗傅也只得硬着頭皮起身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李延慶手中兵力雖然增加不少,但他能用來和臨安府對陣的兵力卻不會太多,我估計在五到七萬人之間,一方面他要留軍隊坐鎮平江府,保證後勤大營安全,另一方面還分兵保護補給線安全,另外,劉光世在江北屯兵五萬,隨時可能殺下來,爲防止腹背受敵,他也必須在長江南岸部署兩萬左右的軍隊,一一扣除後,他能用於前線的軍隊就不多了。”

“苗將軍說李延慶還要派兵防禦劉光世,可有依據?”黃潛善打斷了苗傅的敘述。

“確實有依據,我們在平江的探子已經送來消息,六天前,一支三萬的軍隊再次北上了,由曹晟統帥,他們應該是重新返回長江南岸防禦。”

www•ttκǎ n•¢〇

黃潛善對左右笑道:“既然苗將軍情報做得好,我們還擔心什麼?”

趙佶笑道:“苗將軍請繼續說下去!”

“微臣遵旨!”

苗傅又繼續道:“說完李延慶,再說說我們自己,我們目前有軍隊共計九萬五千人,如果我們把所有軍隊都調來臨安府,那麼除去守皇城的五千人,守京城的兩萬人,那我們實際上還有七萬大軍可用。

從軍隊數量上,我們應該超過了李延慶,或許李延慶有部分騎兵比較犀利,彌補了兵力劣勢,那麼退一步,雙方戰鬥力相當,所以勝負的關鍵就在怎麼打。”

苗傅又讓人掛了一張臨安地圖,上面地形很詳細,苗傅拾起木杆指着北面道:“李延慶大軍南下臨安府一共有三條路,一條是沿着運河兩岸南下,這是東線,也是敵軍進攻的主線。

第二條線是西線,由湖州武康縣經過安溪通往餘杭縣的官道。

第三條線是沿着宦塘河兩岸南下,這是中線。

首先安溪線基本上可以排除,山巒衆多,道路艱難,後勤運輸無法保證,所以我決定在餘杭縣只部署數千人,然後主力放在宦塘河線和江南運河線上,我已令軍隊修建了堅固的工事,包括水上也築壩攔截。”

說到這,苗傅挺直腰對衆人道:“這將是一場持久戰,我估計至少要三五個月才能分出勝負,恐怕那時,李延慶的後勤就支撐不住了,所以我最後的結論,這場戰役我們會贏得很艱苦,可無論如何,是我們獲勝!”

........

目前李延慶的軍營駐紮在臨安府北部的臨平鎮,小鎮位於運河西岸,小鎮南面有一片地勢略高的空地,正好給李延慶用來駐營。

就在苗傅在知政堂彙報作戰計劃的同一時刻。

李延慶也在地圖前考慮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作戰講究的是軍心士氣,鼓舞自己的士氣,而瓦解對方的作戰士氣,這就需要掌握時機。

自從三萬騎兵抵達江南,李延慶便知道這一戰自己贏定了,下面就是該怎麼打的問題,現在他還在等杭州灣方面的消息,只要曹晟的軍隊在杭州灣登陸,趙佶軍隊腹背受敵,那自己出擊的時機就到了。

李延慶走到地圖前,在杭州灣的南面插上一面紅旗,從軍事上來說,當然是直接在臨安城東登陸效果最後,甚至可以直接奪取臨安城。

但從政治上考慮,還是紹興府登陸比較好,在戰略上緩一緩,給城內局勢變化一個發酵的時間,等城內輿論完全倒向自己,那時再攻城纔是最佳時間。

正在考慮時,一名親兵在帳外稟報道:“啓稟都統,外面來了一個老者,姓範,說是你的故人。”

李延慶心念一轉,難道是範致虛?

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六百六十章 女兵招募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勞而獲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櫃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以弱擊強第九百六十章 滅國之戰 十三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六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七百七十八章 臨時部署第八百零八章 遷都議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三百四十九章 捏住把柄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婚之禮 上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六百三十八章 磨礪之戰 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零六章 安陽趕考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二百八十章 大慶殿試 中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三百七十章 邯鄲遇匪 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三百六十九章 邯鄲遇匪 上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五百四十三章 潘曹決裂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壓力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訪吳宅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六十四章 鹿山春社 中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勞而獲第七百零五章 各自站隊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外火箭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韋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第六百七十一章 衝冠一怒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七百三十一章 箭石較量第六百八十七章 井陘阻擊 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 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壩之戰 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荒村生亂最後兩天求月票!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甕第八十四章 岳飛抉擇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議之怒第八百五十一章 扭轉被動第三百零八章 局中六人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顯身手 下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來京兆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五百三十四章 鬥爭激烈 下第一百章 形勢嚴峻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鬥心機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
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六百六十章 女兵招募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勞而獲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櫃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以弱擊強第九百六十章 滅國之戰 十三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六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七百七十八章 臨時部署第八百零八章 遷都議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三百四十九章 捏住把柄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婚之禮 上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六百三十八章 磨礪之戰 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零六章 安陽趕考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二百八十章 大慶殿試 中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三百七十章 邯鄲遇匪 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三百六十九章 邯鄲遇匪 上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五百四十三章 潘曹決裂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壓力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訪吳宅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六十四章 鹿山春社 中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勞而獲第七百零五章 各自站隊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外火箭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韋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第六百七十一章 衝冠一怒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七百三十一章 箭石較量第六百八十七章 井陘阻擊 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 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壩之戰 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荒村生亂最後兩天求月票!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甕第八十四章 岳飛抉擇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議之怒第八百五十一章 扭轉被動第三百零八章 局中六人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顯身手 下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來京兆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五百三十四章 鬥爭激烈 下第一百章 形勢嚴峻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鬥心機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