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風而降

中午時分,李延慶率領一萬大軍和三萬騎兵抵達了烏程縣,烏程縣守將王典和馬文春已經得吳湛軍被全殲的消息,兩人心驚膽戰,天一亮就向臨安發鴿信求援,但還沒有等到迴音,李延慶的四萬大軍便兵臨城下。

“居然是騎兵!”

www◆ ttκǎ n◆ c ○

王典看見了鋪天蓋地的騎兵,嚇得驚呼起來,城頭守軍也戰戰兢兢,一旦城破,恐怕他們性命難保了。

這時,一名騎兵飛奔而至,在百餘步外將一封信一箭射上城,隨即奔了回去。

有士兵拾到信,連忙跑來向王典彙報,王典接過信,頓時嚇了一跳,是李延慶的最後通牒,半個時辰後,討逆軍將大舉攻城,一旦城破,主將王典、副將馬文春將斬首示衆,絕不寬恕,如果在攻城之前投降,王典和馬文春可饒死罪,罷職爲民。

馬文春上前細看一遍,頓時怒道:“這就是李延慶的誠意?要我們投降,還驅逐爲民,他孃的誰還願意投降,不如死戰一場。”

王典半晌沒有吭聲,馬文春擔心王典動心,連忙勸道:“對方沒有攻城武器,雖然兵力衆多,但大部分都是騎兵,根本無法攻城,我們完全可以守住縣城等待太上皇派兵來救援,那時我們功勞甚大,高封重賞絕對少不了。”

王典點點頭,“你說得有道理,不如我們分工守城,你負責北城和西城,我守南城和東城。”

“這樣最好!”

馬文春大喜,轉身就走,就在這時,王典忽然拔出劍,從面一劍刺進了馬文春的後心,長劍刺穿了前胸,馬文春慘叫一聲,當即倒地。

王典在他耳邊冷冷道:“你既然想死,那我先送你去西天!”

他長劍一拔,鮮血噴出,馬文春當場斃命。

王典在他身上擦乾淨長劍,喝令道:“開門投降!”

烏程縣的城門緩緩開啓,一萬軍隊列隊走出城門,將兵器和盔甲放在一旁,士兵們則舉手去一側集中,李延慶給曹猛使個眼色,曹猛立刻率領千餘騎兵上前指引降兵去西面空地集中。

這時,主將王典五花大綁出來,跪在地上請罪求罰。

李延慶點點頭,對他道:“你背主求榮,雖該萬死,但念你主動投降,保全士兵性命,我饒你一死,準你收拾物品離去。”

有士兵上前給他鬆了綁,王典磕頭謝道:“謝都統不殺之恩!”

王典這才起身返回城內,帶着幾名親兵收拾東西去了。

僅僅兩天一夜,李延慶便全殲了新禁軍四萬人,同時整編降軍,獲得三萬新軍,加上三萬京兆騎兵趕來助戰,李延慶的軍隊數量一躍升爲十一萬人,而趙佶的軍隊則迅速降爲九萬人,兵力對比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

.........

清晨,一支由三百艘海船組成的船隊正緩緩駛入了長江口,這是從明州海港駛來的海船隊,杜充擔任造船使後用三年時間建造了這批海船,大小從六千石到三千石不等,雖然不是萬石超級大船,但船隻也十分堅固,能抵禦海上風浪,完全可以往來於南洋和日本。

趙構花大價錢建造這些海船的目的是想組建一支官商船隊,進行海外貿易,牟取暴利,解決財政拮据問題。

原計劃第一次出海時間就在冊立太子大典後,物資和人員都已準備齊全,一旦冊立結束就駛往日本,但變化不如計劃,一場宮廷政變使這次航行計劃流產,趙佶下詔將三百艘新海船全部徵爲軍方使用。

劉光世的求援信使這批海船得到了第一次用武之地,三百艘海船駛往泰州,接應五萬大軍過長江。

趙佶終於有點急了,李延慶在湖州連戰連捷,一舉殲滅了四萬軍隊,斬殺吳湛,釋放王典,使整個臨安府爲之震動,尤其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手段更是讓將領們人心惶惶,人心思變。

雖然李延慶沒有立刻率軍南下,而是在湖州整編降軍,但這種引而不發的手段更讓軍心不穩。

在這種情況下,趙佶急需劉光世率軍從北面出擊,攻打李延慶的後背,迫使李延慶不得不回防平江府。

宋朝的長江口和今天還是大相徑庭,崇明島沒有完全形成,只有三座小島,其中一座小島上出現了小鎮,叫做崇明鎮,上面的居民都是以捕魚爲生。

三百艘海船剛剛駛入長江口,迎面出現了一支戰船隊,在長江上一字排開,攔住了海船隊的去路,這時海船隊的後方也出現十幾支戰船,截斷了海船隊的退路,爲首戰船上打出旗語,要求海船隊向長江南岸靠攏。

這時,江面上出現了接二連三的爆炸,水浪滔天,硝煙瀰漫,巨大的爆炸聲驚心動魄,這便是強烈的戰爭威脅,如果海船不靠岸,它們將會被直接炸沉。

三百艘海船並沒有多少軍隊,每艘海船上只有二十幾名水手和兩三名押船士兵,在敵軍戰船的強烈威脅下,海船不得不向對方妥協了,紛紛調轉船頭向南岸駛去。

此時,南岸已有三萬精兵集結待命,由曹晟統帥,就在三百艘海船駛離明州港的同時,位於明州的情報斥候便向平江府緊急發送了鴿信,加上劉光世的暗示,李延慶判斷這三百艘海船必然是趕赴長江接劉光世軍隊渡江。

他當即進行了周密策劃,由曹晟率三萬人重新北上,阮氏三雄負責攔截這三百艘海船。

當天下午,三萬精兵在南岸的太倉港登船,三百艘海船隨即在長江內調頭,又浩浩蕩蕩地向南方駛去。

.......

三天後,平江府的運糧船抵達嘉興府,有了充足的後勤保障,李延慶率領四萬步兵和三萬騎兵,向臨安府進發。

形勢已經不容樂觀,趙佶將紹興府的兩萬軍隊也調入臨安府,除了兩萬軍隊守京城外,其餘七萬大軍全部部署在宦塘河—運河一線,由上將軍、會稽郡王苗傅統一指揮,準備和李延慶的決一死戰。

李延慶的大軍駐紮在臨平鎮,和二十里外的新禁軍對峙,李延慶並不急於發動進攻,他還在耐心等待曹晟的消息。

此時形勢異常詭異,原本公開表態支持太上皇趙佶執政的州縣紛紛沉默或者反水,寧國府知府韓度發表致天下書,公開指責太上皇趙佶發動宮廷政變,呼籲還政於天子。

隨即慶元府、紹興府、嘉興府以及湖州、徽州等州府紛紛響應,公開要求太上皇還政於天子。

臨安城充滿了緊張氣息,一隊隊士兵在大街小巷巡邏,到處抓捕被懷疑爲李延慶探子的路人,城內已經戒嚴,普通百姓被要求呆在家中,一輛馬車緩緩駛過大街,馬車兩邊跟着四名騎兵護衛,在馬車頂端插着一面杏黃色的三角旗,這叫通行旗,上面還有編號,允許士兵會允許插有這樣旗幟的車輛過市。

這輛旗幟的編號是乙八號,雖然不是頂級人物,但也算是一個重要人物。

這輛馬車的主人正是秦檜,目前秦檜出任禮部尚書兼尚書左丞,手中握有實權,不過由於李延慶的影響,天下各州並沒有羣起響應支持太上皇攝政,使尚書省處於空轉狀態,秦檜也有是有名無實。

馬車進了皇城,皇城內一樣冷冷清清,基本上看不見官員的影子,這讓秦檜暗暗嘆息,自從李延慶在湖州全殲了四萬軍隊後,形勢逆轉,使支持太上皇的各州紛紛反水,朝中官員也找各種理由請假,整個朝務處於停頓狀態。

秦檜雖然不知道找自己來商議什麼,但他也能猜得到,除了怎麼應對李延慶外,基本上不會有別的議題。

馬車在知政堂大門前停下,秦檜從馬車裡出來,直接向大門內走去。

“秦尚書,後面忽然有人叫他。”

秦檜回頭,竟然是相國範宗尹,他停住了腳步,呵呵笑道:“我還以爲自己來晚了,沒想到範相公還要更晚一步。”

範宗尹苦笑一聲道:“我今天身體不適,本想請假一天,但太上皇不準,又派人去催我,沒辦法,只好來了。”

秦檜淡淡一笑,“這個時候,不要指望請假能逃避問題,我也不想來,但不敢不來。”

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五章 冤家路窄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七百九十八章 生死大戰 一第七百四十六章 重大事件 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五百三十八章 監所解散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和大家隨便閒聊幾句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第一百七十五章 蝴蝶效應第六百三十七章 磨礪之戰 上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相國蔡京 上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俅心事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九百八十四章 驚魂之變 下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壓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八十七章 羣衆運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 下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全力以赴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四十九章 武功秘籍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國蔡京 下第八百零二章 生死大戰 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 二十一第七百九十章 悄然來臨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八百零一章 生死大戰 四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舉大旗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四百四十八章 曹府家宴 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七十一章 縣學考試第一百七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 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樑宦警告第六百六十章 女兵招募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計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二百六十章 面陳童貫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新官斷案 下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七百二十六章 試探進攻 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五百三十三章 鬥爭激烈 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礬樓第二百四十六章 師師請客 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夜襲敵營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開價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驥伏櫪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八十章 李張之爭 四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零八章 獵戶孤兒
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五章 冤家路窄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七百九十八章 生死大戰 一第七百四十六章 重大事件 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五百三十八章 監所解散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和大家隨便閒聊幾句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第一百七十五章 蝴蝶效應第六百三十七章 磨礪之戰 上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相國蔡京 上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俅心事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九百八十四章 驚魂之變 下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壓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八十七章 羣衆運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 下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全力以赴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四十九章 武功秘籍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國蔡京 下第八百零二章 生死大戰 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 二十一第七百九十章 悄然來臨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八百零一章 生死大戰 四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舉大旗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四百四十八章 曹府家宴 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七十一章 縣學考試第一百七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 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樑宦警告第六百六十章 女兵招募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計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二百六十章 面陳童貫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新官斷案 下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七百二十六章 試探進攻 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五百三十三章 鬥爭激烈 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礬樓第二百四十六章 師師請客 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夜襲敵營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開價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驥伏櫪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八十章 李張之爭 四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零八章 獵戶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