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〇一章 總有搶戲的

沈溪剛到軍事學堂,還沒等他跟胡璉說話,門口有值守兵士來報,說是工部尚書李鐩前來拜訪。

“下官先回避。”胡璉道。

沈溪看了胡璉一眼,一擺手:“你留在這兒,我出去看看李尚書因何而來。”

沈溪並未打算跟胡璉一起去見李鐩,他跟李鐩的私交不錯,在幾位尚書中間,沈溪難得有一個“相識於微末”的朋友,李鐩當時的地位不比沈溪高多少,但現在二人都當上了尚書。

李鐩見到沈溪,並未恭敬見禮,上來便道:“聽會同館的人說,韃靼派使節過了居庸關,眼看就要到京師,這件事你知曉嗎?”

沈溪點頭道:“是有這麼回事,大明來年就要跟韃靼人開戰,這會兒對方派出使節前來,說是商談上貢的事情,我看多半是探聽我大明的虛實,以確定來年是否需要做出應戰準備。”

李鐩道:“那你的意思是……?”

沈溪看了李鐩一眼,知道對方是借韃靼使節的事情,試探他的口風,當下笑道:“我的意思,難道時器兄不清楚?”

李鐩苦笑一下,道:“之前謝尚書不止一次來工部,詢問朝廷錢款劃撥的事情,順便說到來年戰事……如今朝廷上下,少有人支持跟韃子開戰,認爲根本沒那必要……韃子這幾年先是在侵犯我大明疆土時遭遇慘敗,後來又發生內亂,怕是短時間內沒精力威脅大明邊防吧?”

“很多事說不準。”

沈溪道,“本來以爲草原上戰亂不斷,讓韃靼人元氣大傷,但你看看,這幾年哪年韃靼人消停過?草原上的生活環境太過艱苦,大明又未跟草原通商,韃靼必須要靠戰爭掠奪來獲得必要的生活物資,他們生活越是困苦,越會南下擾邊,指望他們止戰的唯一方法就是將其徹底打服。”

李鐩搖頭道:“之前我大明連續擊敗韃靼人,尤其先帝時在京城腳下留下數萬韃靼屍首,還不算打服嗎?”

沈溪道:“前幾年大明都是被動迎戰,就算爲數不多的主動出擊,也是以失敗或者無功而返告終,使得韃靼人根本有恃無恐,完全不需要考慮防守的問題,天天琢磨着怎麼南下劫掠,談何打服?最好是讓他們遷居到距離大明邊境數千裡外的漠北,這纔是最好的結果。”

“行,這件事我不跟你說太多,之前謝尚書向我施壓,礙於情面我應承下來,但這裡我可以保證,無論你作何選擇,我都不會加以干涉……你莫要怪責我兩不相幫,實在是……朝廷主流輿論如此,無可奈何。”

李鐩感覺自己在出兵草原的問題上,沒法幫到沈溪,所以乾脆先來通知一聲,讓沈溪有個心理準備。

沈溪苦笑道:“看來朝堂上,我得孤軍奮戰了。”

李鐩道:“有些事你本可變通,未必需要把關係鬧僵……你入朝時間不長,若你堅持出兵,順風順水還好,就怕出什麼偏差,那時朝廷上下只怕滿是非議,你一個人如何能頂受闔朝官員攻訐?”

沈溪沒再就此討論,行禮道:“多謝時器兄提醒。”

……

……

因爲朱厚照要參加午朝,沈溪成爲朝野關注的對象。

所有人都知道這次朝會要說什麼,涉及大明來年是否跟韃靼開戰,很多人怕這會損害大明的利益,繼而讓自身利益受損。

以儒家中庸思想,沒人願意沈溪打這仗。

曾經爲了鬥劉瑾提出的基本國策,到現在閹黨覆滅已是人人拆臺,沈溪感覺寒意陣陣。

沈溪心想:“估摸只有劉瑾專權時朝廷大政方針纔沒人敢非議,只有強權才能獲得世人認同……說來說去,還是高壓政策有效啊。”

沈溪留在軍事學堂,沒打算回兵部衙門,他相信回去後承受的壓力只會更大。

至少大部分人都不會想到他躲進了軍事學堂,之後他不打算從大明門入宮,直接走東安門。

眼看到了巳時末,沈溪已開始準備入宮時,軍事學堂又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這次造訪者是小擰子。

“沈大人,可算找到您了。”

小擰子見到沈溪後,擦了擦額頭上滾滾而下的汗珠,外面寒風刺骨,小擰子卻大汗淋漓,足見其跑了不少冤枉路。

沈溪道:“可是陛下有要事交代?”

小擰子道:“正是如此,陛下讓小人來跟您說,這次午朝商議來年戰事,請您無論如何都要支持出兵,至於旁的事情……陛下說了,您不必擔心,他一定全力支持,讓這場戰事可以進行。”

沈溪苦笑一下,暗忖:“這會兒朝會時陛下給我撐腰,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等於是把我逼到全體朝臣的對立面。”

沈溪道:“這會兒陛下可是入宮了?”

“已經回宮去了。”小擰子道,“昨夜陛下早早便睡下,兩刻鐘前起來,就是爲了趕上這次午朝。陛下知道沈大人您一定會參加午朝,沒有絲毫耽擱的意思……小人跟您傳過話後,就要趕回宮去。”

沈溪點頭:“有勞擰公公了。”

“瞧沈大人您說的,這是小人應該做的事情。”小擰子說到這裡,欲言又止,臉上滿是爲難之色,好像遇到什麼麻煩。

沈溪道:“擰公公有事只管說。”

小擰子苦着臉道:“小人……昨夜被張公公擺了一道,心裡有些不甘……張公公實在太陰險了,居然到陛下面前告小人的黑狀,說小人玩忽職守,小人從來沒得罪他啊……”

小擰子越說越委屈,最後竟然落下淚來。

沈溪看到小擰子的反應,大概明白昨晚是怎麼回事了。

沈溪道:“擰公公如果不着急走的話,只管把事情詳細說來聽聽,若是我能幫忙的話,不會不管不問。”

小擰子這才一五一十將昨夜發生的事情說出來,有意省略二人見面時的明爭暗鬥,小擰子完全把自己擺到受害者一方,痛陳張苑所作所爲。

小擰子最後陳述道:“小人不過是奉皇命監督他做事,誰知道他居然暗中使壞,不知何時出宮去把情況弄明白,急不可耐地跑到陛下跟前說小人的壞話,這種人……一點兒胸襟氣度都沒有,根本沒資格擔任司禮監掌印!”

小擰子一心將沈溪當作靠山。

他覺得自己曾在劉瑾當權時幫沈溪做過事,現在得到回報是應該的,遇到問題找沈溪解決屬於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他不知,其實張苑和張永等人暗地裡跟沈溪也有聯繫,都覺得沈溪應該幫自己,原因各異,但那種“你不幫我還能幫誰”的心態如出一轍。

沈溪道:“張苑張公公曾是東宮常侍,如今又擔任司禮監掌印,態度囂張跋扈了些,倒也想象得到,但他的司禮監掌印能當多久是個問題……所以,這會兒擰公公最好還是避其鋒銳,靜觀事態變化爲宜。”

“嗯?”

小擰子詫異地看了沈溪一眼,以爲對方不想幫忙,立即苦着臉哀求:“沈大人,您可不能坐視不理啊。您在陛下面前多高的地位?您說一句話,比旁人說十句百句都管用,小人求您做主。”

說着,小擰子再次向沈溪行禮,表情要多可憐有多可憐。

沈溪微微頷首:“若陛下問及此事,本官自然會幫你說話,但若陛下掛口不提,你說讓本官無緣無故提昨日張公公誣陷你?”

小擰子茫然地打量沈溪,想的是你主動提出來又怎麼了?在他看來,自己受了冤屈,那是天大的事情,你沈之厚就應該當作頭等大事對待而不是不管不問,太監心理大多扭曲,就算本性純良的小擰子也不能免俗。

沈溪不想跟小擰子過多解釋,道:“本官這就要入宮,擰公公也回去跟陛下回奏吧。”

小擰子問道:“沈大人不跟咱家一起入宮麼?”

沈溪本想從東安門入宮,以避開那些找茬的大臣,但現在小擰子前來拜會,他不打算再走東安門、東華門這條道。

沈溪道:“本官有些事要跟大臣們商議,擰公公請回吧,不送了!”

小擰子本來對沈溪“寄予厚望”,認爲沈溪能幫自己上位,但現在沈溪態度冷漠,讓他心裡異常難受,當下抹了一把上嘴皮上流下的鼻涕,拂袖轉身而去,連句告辭的話都沒有。

沈溪看着小擰子義憤填膺的模樣,便知道宮裡的事情不好處置。

“就連昔日單純的小擰子都如此,張苑和張永更是自視甚高,一個個都知道我現在在陛下跟前有話語權,都往我身上打主意……想平衡好這些人的關係真不容易,偏偏他們還明爭暗鬥,甚至使出種種陰損毒辣的招數,我做什麼都裡外不討好……罷了,我乾脆誰都不幫,讓你們自己去爭奪!”

……

……

乾清宮殿門前,人頭攢動。

謝遷和何鑑等人老早便入宮,沒有等候沈溪。

何鑑是新任吏部尚書,從道理上講他是部堂官員中地位最尊貴的存在,從兵部侍郎到吏部天官,這變化太過突然,一時間他竟然有些不太適應站到前列來。至於武將那邊,一個都沒有,就連張懋都沒受邀參加朝議。

朝會在乾清宮舉行,意味着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小朝會,遠沒有奉天殿大朝的規模和氣勢。

謝遷和何鑑站在一起,小聲說話,旁人偶爾會過來問事。

兵部尚書沈溪沒到,其餘幾位尚書和侍郎全都到齊了,禮部尚書仍舊是白鉞,戶部尚書楊一清,刑部尚書則是剛上任的張子麟,工部尚書李鐩,左都御史則是洪鐘。

除此之外,右都御史王鼎、禮部侍郎費宏等人站在後面,人們按照親疏遠近自動地分成幾簇商議事情。

劉瑾倒臺後,朝廷撥亂反正,謝遷作爲首輔大臣,地位卓然,自然而然成爲馬首是瞻的標杆人物。

按理說現場還應該有一個幾乎能跟謝遷分庭抗禮的重要人物,可惜此時尚未到來,這人便是沈溪。

“……於喬,你說今日商議的事情都跟之厚有關,爲何他到現在還未入宮?”眼看就快到正午了,何鑑有些不解地問道。

謝遷沒好氣地回答:“管他呢,他來不來,陛下都會召集羣臣商議事情,他來了反倒不是什麼好事。”

謝遷這話,當着楊一清和白鉞的面說出口,二人雖然沒直接跟謝遷對話,但大概聽明白話裡的意思,謝遷在對工商稅和來年用兵問題上並不支持沈溪。

這次朱厚照要跟朝臣商議什麼,大臣們心裡都有數。

工部尚書李鐩走過來問道:“謝中堂,那今日陛下所提之事,我等就暫且不發表議論,由您代表大家發言即可。”

謝遷冷冷地打量李鐩一眼,喝問:“你不說話,那你來這兒作何?”

這話說得很不客氣,謝遷和李鐩年歲相當,只是因爲李鐩屬於“大器晚成”,很長時間內在朝中的地位跟謝遷相去甚遠,故此地位並沒有隨着官職的提升得到尊重,謝遷當着其他重臣的面,居然直接喝斥。

李鐩本想拿出對沈溪表達過的中立態度,讓自己兩不得罪,誰知上來就被謝遷劈頭蓋臉喝斥,也就不再自取其辱,訕訕地退到一邊。

就在此時,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苑從乾清宮內出來,衆人頓時安靜下來。

張苑現身後,謝遷上前去見禮,張苑沒顧得上跟謝遷還禮,四下看了一眼,着急地問道:“沈尚書人呢?沈尚書可到來了?”

“怎麼?”

謝遷不由皺眉,張苑只顧找沈溪,跟上次朱厚照放鴿子的情況有極爲相似,那次沈溪沒來,朝議便作罷。

張苑解釋道:“陛下已準備開午朝,但陛下有言在先,若是兵部沈尚書未到,這次朝議就要延後。”

這下徹底把謝遷激怒了,他大喝道:“荒唐,真荒唐!大明朝會,竟因爲一個朝臣是否到來而決定是否舉行!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何鑑勸說道:“於喬莫要動怒,陛下要商議的事情基本都跟之厚有關,問問之厚是否來了,也屬於情理之中的事情嘛。”

“對,對!”

旁邊有人附和。

謝遷還是很惱火,就在他準備繼續大放厥詞時,張苑突然指着遠處大喊大叫:“來了來了,沈尚書總算是來了,謝大人,諸位大人……咱家這就進去通稟陛下,相信這次朝議很快就要開始!”

說完,張苑一溜煙進了乾清宮殿門。

……

……

沈溪到來,所有人都不敢表現得太親密。

不是說這些人跟沈溪關係不怎麼樣,而是要照顧謝遷的面子……謝遷一日不跟沈溪講和,那朝臣就要在沈溪和謝遷間做出取捨,不能兩頭兼顧。

朝廷主流自然站在首輔謝遷一邊,就算很多前閹黨的官員想跟沈溪套近乎,也要避忌謝遷而不能行動。

沈溪沒有說什麼,施施然地站在人羣后面,沒有主動跟謝遷打招呼。

謝遷回頭看了一眼,隨即低下頭閉目假寐,裝作不知沈溪到來。

不多時,張苑出來通知,請羣臣進大殿進行朝議。

衆大臣三三兩兩進入乾清宮正殿,等人全都入內,依然未見朱厚照身影,衆大臣自動分成兩列站好,沈溪依然站在後面。

大概過了盞茶工夫,朱厚照在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苑和秉筆太監戴義陪同下出來。

“參見陛下。”

因爲不是奉天殿大朝,大臣們只是躬身行禮,不需下跪。

朱厚照站在龍椅前,捂嘴打了個哈欠,這才一擡手:“衆卿免禮!”

大臣們平身立直。

朱厚照坐下來,把手上帶着的一樣東西放到前面的案桌上,大臣們見狀,紛紛猜測到底是什麼。

就在謝遷準備發言時,白鉞突然從人羣中走出,拿出一份奏疏:“陛下,老臣有事啓奏!”

所有人都沒想到居然是白鉞先從人縫中鑽出來,本來大家都以爲這次謝遷和沈溪纔是主角。

朱厚照皺眉:“白尚書,你這是何意?朕還沒說話呢!”

白鉞跪下,將奏疏舉過頭頂道:“陛下,老臣年老體邁,近來重病纏身,連下地走路都不穩,更勿談處理朝事……請陛下體諒,準允老臣乞老歸田。”

在場鴉雀無聲。

白鉞剛過五十,就自稱“老臣”,提出乞老歸田,這讓在場那些年過六旬甚至七旬的老臣一陣汗顏。

謝遷心中着惱,嘴上小聲唸叨:“這個時候,你出來搗什麼亂?”

朱厚照生氣地道:“白尚書,你多大了就到朕這裡乞骸骨?照你這麼說,那今日朝堂內大部分臣工都要辭官歸鄉?你看看除了沈尚書,還有幾個年歲比你小的?”

說話間,朱厚照打量站在羣臣最前面的謝遷,好似在說,若是你白鉞請辭,那謝遷更應該請辭纔是。

謝遷聽了心裡一陣不舒坦,暗忖:“莫不是陛下指使白尚書這麼做的?”

“咳咳——”

白鉞連續咳嗽幾聲,這才喘着粗重的氣息道:“陛下,老臣乞老,是因體弱多病……咳咳……這兩年因沉痾多進流食,身體虛弱,實在難以兼顧朝中之事,報效朝廷有心無力……”

朱厚照一擺手,示意張苑把白鉞的請辭奏疏拿過來。

張苑下玉階將奏疏接過,再回到朱厚照身邊呈上。

朱厚照看過後道:“白尚書乃是朕當政後主持禮部的,這才幾年?就連劉賊伏誅,朕也沒說撤換你,你現在說要請辭,明顯不正常……朕不準允,你說有病朕派太醫爲你診治,這件事休要再提,起來敘話吧!”

白鉞恭敬地磕了三個頭,顫顫巍巍站起身來,看上去弱不禁風,似乎隨時都會一頭栽倒在地。

第一八四一章 加封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總有做錯事的時候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一三六九章 進展順利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五五〇章 白馬客棧見故人(第一更)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一一一四章 謝恆奴省親(第二更)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一五一五章 一團糟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四八二章 借題發揮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辯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八五三章 刑獄行家(第二更)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三二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更)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四二五章 閱卷潛規則(第八更)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一七三六章 豹房面聖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八十一章 貴賓桌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五七一章 妾的問題(第七更,賀盟主)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二二八八章 遇賊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二九四章 危急關頭第一二一三章 注意你的言辭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六三七章 如此長夜,竟有佳人?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一二五八章 城門失火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二四七六章 識香念舊人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五九五章 收買人手(第一更)第一九一六章 借勢而爲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
第一八四一章 加封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總有做錯事的時候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一三六九章 進展順利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五五〇章 白馬客棧見故人(第一更)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一一一四章 謝恆奴省親(第二更)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一五一五章 一團糟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四八二章 借題發揮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辯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八五三章 刑獄行家(第二更)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三二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更)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四二五章 閱卷潛規則(第八更)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一七三六章 豹房面聖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八十一章 貴賓桌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五七一章 妾的問題(第七更,賀盟主)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二二八八章 遇賊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二九四章 危急關頭第一二一三章 注意你的言辭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六三七章 如此長夜,竟有佳人?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一二五八章 城門失火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二四七六章 識香念舊人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五九五章 收買人手(第一更)第一九一六章 借勢而爲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