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

沒有什麼入職典禮,也用不着朝會的時候上朝跟皇帝打招呼,就算做翰林前途光明,但一個從六品的官員,在京城一抓一大把,自打沈溪被授官開始,他狀元的光環便逐漸黯淡下來。

三月二十八,清空萬里,京師城裡城外牡丹、丁香、海棠、芍藥等相繼盛開,在這麼一個最適宜踏春賞花的日子裡,沈溪正式開啓了他在大明朝的仕途。

十三歲的沈溪,入翰林院當史官修撰了。

京城翰林院修建於正統七年,是在明初鴻臚寺舊址上修建起來的,位於皇宮的東南方,坐南向北,從翰林院大門遠遠一望,便能瞧見巍峨雄壯的紫禁城。

與六部衙門大官小官乘轎來辦公不同,翰林院那是有名的清水衙門,這裡的官員品階普遍不高,在這兒上班別說聘請轎子和轎伕,就連擁有馬車的都屈指可數。

翰林院史官修撰數量並無定數,不過這一年加上沈溪,一共是三位。

除了沈溪外,還有弘治九年的狀元朱希周,以及弘治九年的榜眼王瓚。

朱希週二十三歲中的狀元,如今才二十六歲,屬於青年才俊;王瓚三十七歲,面相略微顯老,乍一看就像個小老頭,但爲人幽默風趣,與之交談如沐春風。

沈溪是在一個不太合時宜的時間進入翰林院的,因爲恰好發生鬻題案,如今會試主考官程敏政雖未被下獄,但官職已然被剝奪。

程敏政是在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院事的位子上被拉下馬來的,在案子沒有定論之前,翰林院連名義上的主官都沒有,所有事情歸侍講學士焦芳兼領。

不過焦芳這會兒還擔任太常寺少卿,並沒太多時間待在翰林院中,目前翰林院基本屬於無主狀態。

內閣大學士謝遷,作爲前翰林院侍講學士,又是如今的東閣大學士,經常到翰林院來走走,兼一些掌院和內閣誥敕之事。

這些活本來都是程敏政做的,而程敏政原本也被認爲是下一位入閣大學士的不二人選,頭年裡首輔徐溥剛剛致仕,劉健眼看老邁將退,李東陽和謝遷之後,必然有一人入閣……可惜程敏政說話不謹慎,無端招來大禍,不僅內閣大學士無望,眼看性命都保不住了。

沈溪到任後,先見過侍讀和侍講,再由朱希周帶他去見下面包括五經博士、典籍、侍書、待詔以及沒有品秩的孔目、庶吉士等屬官,簡單照過面後,便迎來入一項繁瑣的工程,也是這幾年翰林院一直在做的一件事,編修《大明會典》。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仿《唐六典》敕修《諸司職掌》,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和通政使司、都察院、大理寺和五軍都督府十門,共十卷,記載了大明朝開國到洪武二十六年間所創建與設置的各種主要官職制度。弘治皇帝登基後,因洪武后累朝典制散見疊出,未及彙編,不足以供臣民遵循,於是就有了《大明會典》的產生。

弘治皇帝對於《大明會典》的修撰十分看重,天子有惠政,需要著書留名,皇帝若不能以文名傳世,就好像明君頭上少了一道光環。不過眼下這本著作的編撰出現了一定問題,因爲程敏政正好是《大明會典》的副總裁官。

《大明會典》總裁官是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這四位,其中徐溥致仕還鄉,剩下三位都是內閣大學士,沒時間修書,程敏政作爲副總裁官,卻是真正的負責人,這就是典型的二把手當家。

謝遷之所以時常到翰林院來,有一部分原因便是監督修撰典籍。

沈溪入職第一天,尚未來得及熟悉一下環境,工作就已經安排下來了,讓他整理藏書庫,爲編撰《大明會典》中關於英宗的部分進行準備。

朱希周拿着幾本書過來,在沈溪旁邊坐下,笑道:“不用太拘謹,這些事不是太着急,寧多翻閱典籍,可千萬別有錯漏。這修史之事,不能出絲毫差池。”

《大明會典》是官修的斷代典制體史書。

不同於一般的史書,此書是以典制爲對象,廣羅自大明建國以來歷代或斷代典章制度並記述其因革損益情況,與典、志、考類似,脫胎於紀傳體史書中的書志,成爲獨立的史籍體裁,有通典、會要、會典等編輯區別。

總結來說,就是把明朝每個皇帝頒佈的典章制度修撰於一體,用典章制度的演變,來記錄歷史沿革。

就如同在修書之前徐溥等四位內閣大學士進言中所提:“以本朝官職制度爲綱,事物名數儀文等級爲目,一以祖宗舊制爲主,而凡損益同異,據事系年,匯列於後,萃而爲書,以成一代之典。”

既然是史書,那就是要傳於後世的,必須要嚴謹,朱希周的提醒出於善意,寧可多查閱,把事情求證清楚,也不能因爲急於求成而出現偏差,這是修史之人的基本涵養。

現在交代一下沈溪辦公的地點。

因與紫禁城相對,翰林院的大門自然是面北而開,門內有三重,其中頭一進是署堂,爲七開間的廳堂,堂中有大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分座。東邊五間廳堂叫編檢廳,西邊五間廳堂叫讀講廳。

進去後是七開間的穿堂,東邊是五開間的典簿廳,西邊是五開間的待詔廳。再進去,便是五開間的後堂,南向,中設寶座專爲皇帝來坐。

後堂兩邊是書庫,藏書用的。後堂是一個大院子,內有活水,與東邊的玉河相連。成化年間,主掌院務的翰林院侍讀學士柯潛在水潭旁蓋了一個亭子叫柯亭,其後內閣大學士兼翰林學士劉定之鑿井於其旁,“柯亭劉井”,爲翰林院一大景觀。

劉井以東爲東齋房,堂前是瀛洲亭,亭下方有鳳凰池。池南有寶善堂,堂後爲陳樂軒。柯亭以西爲先師祠,祠爲南西齋房,向南則爲原心亭。過了原心亭,就是翰林院的後門。

沈溪的工作之所,便是在翰林院後堂的一間屋子。跟後世坐辦公室差不多,沈溪雖然只是個翰林修撰,官品不高,不過下面也有幾個人爲他做事,基本都是翰林待詔和庶吉士,別的人各有差事,基本不會聽沈溪差遣。

不過因爲要修《大明會典》,這幾年翰林院的人手一直很充足,沈溪作爲整理者,很多時候不需要親自翻閱典籍,要哪個年代的資料,自然有人幫他查證。

到了中午,翰林院管飯,沈溪跟新認識的朱希週一起到飯堂吃飯。

說是飯堂,不過是幾張桌子拼在一起,因爲人多,還得分批次開飯,伙食挺不錯,尤其今天是新科一甲前三入職的好日子,翰林院加了三道葷菜,一衆同僚見過,上午因爲匆忙辦公而沒行完的禮數,中午跟着就補上了。

吃過飯臨走的時候,有人把朱希周叫到一邊說了幾句,等朱希週迴來時帶給沈溪一個消息,翰林院同僚準備下午下班後宴請沈溪、倫文敘和豐熙三人。

上官到任,下官宴請,哪個衙門基本都如此,翰林院這種做學問之所也不能免俗。

翰林院史官修撰和編修的職位雖然不高,可一個是從六品,一個是正七品,在翰林院這種地方已屬於“上官”,下面的科員要宴請一下,也是爲巴結一番,不爲將來升遷,也要爲自己以後工作考慮。

這屆殿試後翰林院並未從新科進士中遴選庶吉士,翰林院人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只少不多,誰敢保證新來這三位不是“人來瘋”?萬一這三位沒事找事,老是要讓下面的人加班加點幹活可怎麼辦?

作爲清水衙門,翰林可沒有加班費,同樣的俸祿自然是幹得越少越好,所以要先把這三位“上官”巴結好,這樣日後工作輕省些。

“就在離翰林院後門不遠的清遠酒肆,宴請兩桌,相信接下來幾天宴席不會少,我也能跟着沾沾光。”

朱希周說這話時,臉上帶着笑容。

難得在清水衙門有吃請的機會,一年裡都未必能碰上幾回,朱希周作爲翰林院史官修撰,與沈溪同級,再高一級到了侍讀和侍講這級別,就不屑於被宴請了。

在翰林院,能提拔一級就等於平常衙門接連跳上好幾級,畢竟正六品的侍讀、侍講上面,就是從五品的“侍讀學士”和“侍講學士”,到了這個階段,已經可以負責誥敕之事,都有資格入內閣了。

官大一級壓死人,在翰林院中體現得最爲明顯。

沈溪在翰林院的第一天,日子過得並不怎麼舒心,因爲對他而言,英宗朝的那些典章制度有些生澀,涉及到地方一些法規,越看越頭疼,這比寫幾篇四書文還要讓人難受。

這些東西,不是記憶力好就行的,需要求證,必須從地方府志、縣誌中尋找,但不是每個地方的地方誌都會送到翰林院來,想要求證都不可能。那些資料看起來每一篇都像是真的,就是無法證實真僞,這樣一來工作就算沒有完成,後面還要繼續努力。

“這工作真是讓人無奈啊。”沈溪到最後不由嘀咕起來。

這工作是挺清閒,就是面對一堆典籍,無從着手。其實以沈溪史官修撰的身份,完全可以叫人幫忙。翰林院的書庫規模可不小,裡面分門別類至少有幾萬卷書,讓沈溪這種初來乍到的人找尋,簡直連頭緒都摸不到。

好在朱希周挺照顧沈溪這個新人,或者是朱希周念及沈溪是個少年郎,就算才學不錯,可終究不太善於這些學問之外的事情,不時提點一二,偶爾還出手幫忙,幾乎算得上是沈溪的引路師傅。

忙了一下午,臨近下班時,一衆翰林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開始籌劃晚上這頓飯每人要攤派多少銀子,這時翰林院裡突然來了一位重量級人物……內閣大學士謝遷過來視察工作,順帶慰問一下三位新翰林。

謝遷號稱“尤侃侃”,嘴皮子工夫很溜,而且聲音鏗鏘有力,琅琅入耳,堪比後世字正腔圓的“播音員”。

朱祐樘讓謝遷過來提領翰林院也是有原因的,畢竟內閣那邊需要制誥,以前這些事都是由程敏政領着下面的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來完成,可現在程敏政不在了,劉健和李東陽又不善於這個,寫出來的誥敕很容易不合帝王心意,反倒是謝遷,長期在翰林院任職,做事圓滑,懂得迎合上意,由他來做誥敕之事最合適不過。

侍讀和侍講不在,朱希周就是這翰林院的半個管事,親自迎上前行禮:“閣老今日前來可是朝廷有要事?”

謝遷微微搖頭,隨後笑盈盈看着沈溪、倫文敘和豐熙三人:“就是過來看看,你們繼續做自己的事便可。”

本來都要下班了,謝遷這一來,衆人只能各回崗位,既耽誤一會兒的酒宴,晚上回家的時辰也要順延,家裡夫人肯定又要怨罵或者使小性子。

進了翰林院,就算只是個庶吉士,也是拖家帶口來的,這年頭想在二十歲之前中進士基本不可能,哪個翰林還沒成家立室?

************

ps:第三更送上!

這章是天子爲今天成功保住起點銷售榜前十位置而特意加更的!看情形,今天的成績不錯,很有希望繼續加更,請大家繼續訂閱、、和支持!

天子碼字去了,第四章應該是十一點左右更新,至於第五章,如果十二點前沒趕出來,請大家不必等了,天子會熬夜寫,但各位大大可以先去睡覺,明天早上起來看一樣!

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六二五章 探親風波(第五更,謝書友)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二一〇章 狠角色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第四三四章 恩榮宴(第五更,爲所有書友)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六八六章 大明才俊第一人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一三一〇章 讓功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二十九章 官字兩個口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八九四章 振夫綱(求保底月票)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壯志”第八二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更)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二八三章 辱沒先師,罪不容赦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二二九章 城門之戰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九七七章 即將到來的午朝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舊氣象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一〇八一章 銘記歷史的土木堡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一五三六章 不速之客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六三八章 替閣老審奏本(第一更)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一一五四章 活靶子
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六二五章 探親風波(第五更,謝書友)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二一〇章 狠角色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第四三四章 恩榮宴(第五更,爲所有書友)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六八六章 大明才俊第一人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一三一〇章 讓功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二十九章 官字兩個口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八九四章 振夫綱(求保底月票)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壯志”第八二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更)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二八三章 辱沒先師,罪不容赦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二二九章 城門之戰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九七七章 即將到來的午朝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舊氣象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一〇八一章 銘記歷史的土木堡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一五三六章 不速之客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六三八章 替閣老審奏本(第一更)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一一五四章 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