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

朱厚照在皇宮設“宮市”,荒唐胡鬧,這一切早落在蕭敬和劉健、李東陽等大臣眼中,雖然他們都想勸諫,但又擔心皇帝年輕氣盛,叛逆心重,起到反作用,不敢隨便亂說話,慢慢地朱厚照竟無人能管。

好在不涉及朝廷權柄,劉健、李東陽等大臣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多數文官看來,只要皇帝別在朝堂上胡鬧,就算貪戀美色或者是做一些不符合聖明君主之事,也不至於讓朝政荒廢。

此時朝中無人能撼動劉健和李東陽等人的地位,劉瑾羽翼未豐,連蕭敬都沒鬥倒,更別說對抗劉健等文臣。

如今劉瑾一心博得皇帝寵幸,將張苑和李興等人鬥倒,當然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執掌司禮監。一旦讓劉瑾如願以償,就算劉健、李東陽等人對皇帝再容忍,也會起矛盾。

如今劉健執掌朝政,就是因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不作爲,而劉瑾卻非中庸之輩,他的野心很大,再加上善於鑽營和投機取巧,註定了他是一個投機主義者,處處迎合皇帝的喜好,奪回司禮監的權利,與內閣發生衝突是必然的事情。

乾清宮,朝會正在舉行。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腦袋就像小雞啄米起起伏伏。昨晚又是徹夜胡鬧,天亮時分才睡下,結果睡了不到兩個時辰便被人叫起來參加朝會。

到了乾清宮,最開始他還能聽進去一些東西,到後面眼皮打架,不知不覺便打起了瞌睡。

大部分朝事都由劉健和蕭敬應承,不過很多事一定要得到皇帝批准,劉瑾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作用了,每次大臣們有問題,他便會捅捅朱厚照的後背,朱厚照擡起頭應一聲,然後低下頭接着打瞌睡。

在場朝臣就算看清楚這一幕,也不會說什麼,畢竟朝中具體負責處置事情的不是皇帝。

決策由劉健和李東陽完成,實施則靠六部以及地方職司衙門,朝廷分工明確,孝宗給朱厚照留下了一個完善的官僚體系,在各司其職的情況下,朱厚照的作用被無限放低,沒人真正在意小皇帝是否知道這些政策的實施。

只要朝堂上相安無事,沒什麼矛盾爆發出來,君臣便保持一種和睦相處的關係。

“……陛下,聽聞新任三邊總制沈溪仿神機營編制軍隊,訓練火器,如今他領二百兵馬往京城而來,如此似乎不合朝廷法度……”

都察院右都御史屠勳奏請。

朱厚照正昏昏欲睡,一聽是關於沈溪的事情,眼睛頓時睜開,目光炯炯地盯着屠勳問道,“你說什麼?再說一次,朕剛纔沒聽清楚。”

屠勳不得已又將之前奏請的事情重複一遍。

朱厚照驚訝地問道:“沈卿家居然在湖廣編練類似於神機營的火器兵?不過想想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沈卿家在運用火器方面可以說是行家裡手,之前他屢獲大捷都是靠火器出其不意取得的……對了,他一共訓練多少人馬?”

這個問題屠勳就回答不出來了,所有人都看向兵部尚書劉大夏,覺得兵部應該知道這件事。

劉大夏卻裝作沒事人的樣子,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因爲劉大夏根本回答不出這問題,沈溪訓練火器營沒跟兵部打招呼,練兵的銀子都是自行籌措,沒從兵部和戶部要一文錢。

在不需要跟朝廷要錢要糧的情況下,沈溪作爲兩省督撫有自行編制軍隊的權力,朝廷無從干涉。

朱厚照滿心期待,以爲有大臣能回答這個問題,誰知卻無人知情,頓時不高興了:“怎麼,關於湖廣的事情你們都不知道?之前那個誰,你不是要彈劾沈卿家嗎?好像對湖廣的事情很清楚似的,怎麼現在不說話了?”

史屠勳非常尷尬,他沒想到小皇帝連他這個正二品大員的名字都不知道,更爲關鍵的是作爲都御使,他的職責是風聞奏事,哪裡知道沈溪更多的情況?就算想回答皇帝的問題也無從答起。

劉健連忙出列奏請:“陛下,三邊總制帶地方兵馬入京,確實不合朝廷法度,請陛下下旨,讓其將所帶兵馬就地遣散。”

馬文升站在朝班中,笑呵呵地道:“劉少傅,您口中之法度,似乎並不存在。地方督撫履任新職途中,帶一些兵馬跟隨護衛,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區區二百人,何至於威脅到京畿安全?”

“若劉少傅實在擔心,只管派人通傳,不許沈溪入京畿之地便可,斷不至於連身邊帶的侍衛都要就地遣散!”

此時馬文升主動站出來爲沈溪說話,因爲他是少數知道其中內情的人。

地方官府曾跟吏部呈報過這件事,馬文升對此瞭若指掌,卻沒有對任何人說及,在他看來,沈溪訓練兵馬對朝廷來說是好事,能補充朝廷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且沈溪運用火器上確實有一套,現在履任三邊總督如果不調精銳跟隨,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他贊成沈溪將訓練的一千火器營人馬調到西北。

劉健瞪了馬文升一眼,想出言反駁,恰好此時朱厚照一擺手:“馬尚書言之有理,不過調遣兩百隨從而已,沈卿家屢立大功,想必仇人不少,身邊多一些人保護沒什麼大不了。”

“另外,朕曾下旨讓沈卿家到西北履任三邊總督之前,先到京城跟朕述職……劉少傅不必大驚小怪,這兩百人馬,就讓沈卿家帶到京城,正巧朕想看看他訓練的成果……”

劉健趕緊阻止:“陛下切切不可……”

“有什麼不可?劉少傅,你是說不可讓沈卿家帶隨從進京,還是不讓朕檢驗沈卿家麾下兵馬威風?劉少傅,沈卿家曾是朕的先生,朕對他很信任,再者他爲保衛京師立下汗馬功勞,你不會認爲沈卿家會對朕不利吧?”朱厚照質問。

劉健當着朝臣的面,不能說出自己對一個勞苦功高的二品大員的品行有所懷疑,得保持首輔風範,一時間無法言語。李東陽代爲稟奏:“陛下,地方官入京,所帶隨從不得入城,此乃定規,陛下請三思而後行。”

朱厚照笑呵呵道:“沒事,既然沈卿家不能進城,那朕出城便可,朕出城去看看總不會有什麼問題吧?諸位卿家,你們認爲呢?”

在場大臣都很尷尬,他們聽了朱厚照的話,都覺得太過荒誕,皇帝爲了看臣子練兵的結果,居然要出京城,很多人不禁想到當初沈溪演練佛郎機炮時,孝宗也曾帶文武大臣前去欣賞,當着羣臣的面進行演示,其中一次還是當着外藩使節的面。

這些大臣都無比精明,知道皇帝這會兒正興致盎然,沒人敢出來反對。只有李東陽據理力爭:

“陛下出京,安全方面如何保障?陛下一旦出巡,城中必然戒嚴,侍衛上直軍、五城兵馬司、京衛指揮使司乃至京營都會調動兵馬沿途保護,如此只會擾亂百姓民生,陛下切不可草率行事。”

對於李東陽的反對,朱厚照極爲不屑,但他也沒堅持,心想:“內閣的人就是事多,不讓就不讓吧,朕不跟你們一般見識,以爲不讓朕出城,朕就出不去了?哼哼,等沈卿家回來,讓他帶朕出京便是,哈哈……說不定朕還能趁機跟沈先生一起去西北,這無權無勢的皇帝,朕還不稀罕當呢……不對,先皇就朕這麼一個兒子,就算去了西北,皇帝也照當……嘿嘿。”

朱厚照想到好玩的事情,喜笑顏開,在場大臣不知他在樂什麼。劉健和李東陽對視一眼,他們能揣測出小皇帝的一些想法,畢竟朱厚照出宮早就不是秘密,他們一直在想辦法勸諫,但以現在的情況看,就算是勸諫也不會有任何效果。

朱厚照道:“行了行了,你們不讓朕去,朕只管在皇宮接見沈卿家便是,到時候朕想聽聽他對西北局勢的一些看法……這次韃子來勢洶洶,三邊接連有戰報傳來,朕心難安,沈卿家在治軍上很有一套,讓他去西北,朕最放心不過……”

朱厚照從來不在朝堂上掩飾對沈溪的欣賞,朝中那麼多大臣,最讓他推崇的就是沈溪。

李東陽道:“西北戰事刻不容緩,新任三邊總制還是儘快前往西北接替保國公爲宜。”

朱厚照擺擺手:“李閣老,你急什麼?朕想見見沈卿家難道有錯?他連朕都沒見過,就動身去西北,如何讓人信服?朕決定的事情,你們不必多言,再說就是跟朕爲難。行了,剩下的事情你們自己商議吧,朕要回去休息了……唉,真困吶。”

第二五一一章 割捨第五三八章 有心無力(第三更,賀盟主)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一五六章 態度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二一三四章 不行軍就回頭第一八四一章 加封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一〇〇章 英雄,美人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二六七九章 時局不留人第二二一四章 讓你過河第四四七章 古方(第四更,獻給所有書友)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九十六章 惠孃的牽絆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十九章 底蘊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九三六章 花錢買平安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一九九四章 尋人第三十三章 講故事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一四〇六章 白撿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爲進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四四〇章 授官(第二更)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二二一五章 深夜之戰第一五九〇章 如魚得水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一六五八章 風波起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一三〇七章 安排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二四四四章 說書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一〇二三章 走投無路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爲進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
第二五一一章 割捨第五三八章 有心無力(第三更,賀盟主)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一五六章 態度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二一三四章 不行軍就回頭第一八四一章 加封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一〇〇章 英雄,美人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二六七九章 時局不留人第二二一四章 讓你過河第四四七章 古方(第四更,獻給所有書友)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九十六章 惠孃的牽絆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十九章 底蘊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九三六章 花錢買平安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一九九四章 尋人第三十三章 講故事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一四〇六章 白撿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爲進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四四〇章 授官(第二更)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二二一五章 深夜之戰第一五九〇章 如魚得水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一六五八章 風波起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一三〇七章 安排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二四四四章 說書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一〇二三章 走投無路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爲進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