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

謝遷要去見的是何鑑。

何鑑作爲部堂之首,謝遷遇到什麼事情通常都會去找何鑑商議,因爲何鑑擁有話語權。

不過等他到了吏部才知道,原來當天何鑑沒到衙門來點卯。

同爲朝官,何鑑的應酬很多,吏部的事情到年底前已基本處理完,這會兒何鑑也在府上接待那些前來送禮的人。

等謝遷乘坐轎子馬不停蹄趕到何府門前,發現這裡門庭若市,不由暗自皺眉……因爲來何鑑這裡送禮的官員,有很多都沒去過他府上,甚至有些比拜訪他的官員的官階更高。

謝遷心道:“年前吏部考覈未完成,給了吏部納賄的機會,如果是換做劉瑾當權時,指不定要收受多少禮物。”

等謝遷靠前後,很多人都不認識,以爲也是前來送禮的,直到門客過來迎接,一些官員才知道這是位大人物。

謝遷往內走的時候,留意那些來送禮之人帶着的禮物,等他看過後才發現情況不對勁,這些人送的禮物多且貴重,那些綾羅綢緞一筐又一筐完全不避諱,更有甚者直接擡着錢箱前來。

“這算怎麼個說法?難道何世光想趁機斂財?”

謝遷心裡很惱火,想知道何鑑爲何要收受貴重禮物。

吏部考覈一向都是朝中衆所矚目的事情,但因爲朱厚照在當政之後基本不管朝事,使得吏部尚書的位置被突顯出來,以至於在收受賄賂的途徑上,何鑑比謝遷機會還要大。

到了何鑑書房,何鑑不在,此時主人正在大廳那邊見客。

謝遷心裡帶着惱火,等了大約一炷香工夫,何鑑姍姍來遲,客氣行禮:“於喬,未料你會前來……你我多年老友,何至於如此客氣?”

謝遷皺眉:“你當我是來給你送禮的?”

這問題把何鑑問得很尷尬,怔了一會兒才道:“於喬,你不會有什麼朝事而來吧?”

“先不跟你說這個,外面怎麼回事?”

謝遷指了指房外如若集市的場面,“我進來的時候,看那些個訪客送來的禮物都不輕,你應該知道規矩是什麼吧?你不會想借着吏部考覈,還有你位高權重,做出貪贓枉法的事情來?”

何鑑搖頭苦笑:“在於喬你心目中,我便是如此不堪之人?”

謝遷道:“你何世光昔日自然不至如此,但誰知道如今一朝掌權後會是如何模樣。”

何鑑爲之氣結:“真該讓你去我的庫房看看,老朽已是一把老骨頭沒多少時日之人,在朝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你以爲我要趁着臨告老還鄉前貪贓枉法一把?”

“哼哼……這不年中還是劉賊當權,來京師考覈的官員基本都帶着重禮而至,到京師後才知原來劉賊已下臺,就連以前吏部官員也都悉數更迭,他們爲了自己的考覈能順利通過,自然要送禮物來……”

“我讓下人詳細查驗送來的禮物,但凡重禮,一律退回!”

聽何鑑這麼一說,謝遷自然就理解了。

因爲今年劉瑾下臺太過突然,朝廷規矩發生變化很難爲外官知曉,很多地方官員聽說吏部考覈非送重禮不能通過,只好變賣家產趕赴京城,結果抵京後遇到大雪封城以及吏部考覈拖延,想當然地認爲是因爲他們沒有送禮,所以吏部纔給他們出難題。

趁着過年這麼好的光景,來給吏部天官家裡送禮的人當然就多了,而且分外貴重。

謝遷黑着臉道:“你敢相信下面的人沒有貪贓枉法?還有,就算你自恃清廉,莫要忘了朝中那麼多雙眼睛盯着你,若今日的事情傳出去,御史言官會不彈劾你?”

何鑑苦笑:“不然若何?把人拒之門外?於喬你自己府上也有人送禮,好像你也不會如此不近人情吧?”

這下謝遷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本來他就知道何鑑沒有貪贓枉法的劣跡,二人認識很久,不認爲老友會如此人品敗壞,這時代的儒者很在意麪子,雖然大明贓官不少,但收受賄賂私相授受畢竟是讓讀書人顏面蒙羞之事,而大明又是對貪官污吏刑罰最重的朝代,自然不會相信何鑑會以身試法。

何鑑道:“於喬你除夕之日也不得消停,莫不是又發生了什麼讓你頭疼的事情?是否跟之厚有關?”

被何鑑一語點破心中所想,謝遷面子有些掛不住,不過還是點頭:“剛得到消息,之厚這小子一大清早回兵部衙門,沒過多久便找到王德華一起去豹房面聖。”

“呵呵!”

何鑑苦笑一下,道,“之厚可真有本事,想何時面聖都行……朝中誰有他這般待遇?”

何鑑的話刺激到了謝遷,他黑着臉道:“怎麼,你羨慕他?說到底他只是兵部尚書,級別遠在你這個吏部天官之下,連你我如此身份都沒法做到隨時面聖,可見當今陛下登基後做了多少荒唐事。”

何鑑臉色一變,拱手道:“於喬,小心隔牆有耳,有些話你還是應有所避諱纔好,在下府上可是魚龍混雜。”

謝遷板着臉:“那你說該如何是好!之前不是讓你去勸阻他?爲何會出現今日這般狀況?若陛下御批下來,讓戶部調撥糧食,那這個年怎麼過?”

何鑑想了下,沒有任何解決之法,於是搖搖頭:“於喬,有事坐下來慢慢商議,何必如此急切,讓人摸不着頭腦?”

謝遷氣鼓鼓坐下來,何鑑勸道:“之厚辦事,不是完全沒道理,德華去他府上拜會過,求到他名下了,西北也的確出現糧荒,以他的責任心,能放任不管?”

“你又不是不知德華入京師爲的是什麼,你不贊同調撥糧食,不就是怕這批糧食挪用做軍糧支撐來年作戰麼?但你能眼睜睜看着邊軍將士和地方百姓餓死嗎?”

謝遷黑着臉緘口不言,何鑑看得出來,他這是在賭氣,於是又道:“之厚之前已對你再三忍讓,雖然這孩子年歲不大,但朝中沒人懷疑他的能力,你就不可以讓着他一點?若論這些年朝中涌現出的人才,沈之厚怎麼說也名列前茅,你說除了沈之厚外,誰有資格談平定草原?”

謝遷惱火道:“你跟我說這些作何?我是來跟你商議對策的,你想讓我就這麼接受?”

何鑑笑了笑,道:“看看你,這才說上幾句,又急了……你既然覺得之厚面聖不妥,那你就去豹房阻攔,到老朽這裡來作何?老朽可沒資格面聖,到了地方也會被拒之門外,這點你於喬又不是不知,老朽最大的作用也就是規勸你了。”

謝遷聞言更是上火,站起身連句話都沒落下便要走,何鑑趕緊阻攔:“於喬你這是作何?”

“你不想幫忙就算了,還老數落我的不是,憑何要留在這裡聽你瞎嘮叨?”謝遷怒道。

何鑑道:“那你也不能說走就走啊……這會兒之厚怕是已進了豹房,德華對於糧食物資看得很重,二人對於來年戰事應該達成了某種共識,否則之厚也不會如此盡心竭力幫德華的忙。”

“哼!”

謝遷聞言輕哼一聲。

何鑑搖頭:“這也意味着,之厚和德華對於來年戰事,應該站到了同一條戰線上了,你想陛下賜見,他二人都主張要來年打一仗,一個是兵部尚書,另外一個是三邊總制,二人在朝中的地位可都不低!”

謝遷一愣,隨即打了個冷顫,問道:“那意思是說,無論我如何努力,都阻止不了?”

何鑑嘆道:“你莫要總質疑老朽站在哪邊,老朽是幫理不幫親,在來年西北用兵的問題上,你跟之厚間有多少溝通?”

一句話就讓謝遷無言以對。

自從劉瑾倒臺後,朝中少了敵手,作爲文官魁首的謝遷就不再把旁人的意見當回事,至於劉瑾當權時作爲權宜之計定下的兩年平草原國策在他這裡失效,所以之後但凡跟沈溪提到這件事,都會以一種蠻橫的態度喝令沈溪必須停止。

沈溪跟他講道理完全行不通,其餘溝通方式也被謝遷堵上,造成的結果就是謝遷和沈溪無論是對待來年戰事還是在朝中事務,近乎陌路人,雙方沒有任何溝通。

何鑑自然清楚謝遷的倔強,再次勸告:“於喬,可不是我說你,之厚這孩子用兵是個鬼才,之前我聽說,他雖然人不在西北,但他留在宣府的諸多工坊還在日以繼夜開工鑄造兵器,就連京師工部所屬許多熔爐到現在也沒停工,你可有去看過?”

謝遷惱火地道:“我去看這些作何?”

“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何鑑直接批評,“之厚打仗,不是靠一股蠻勁,當年京師之戰,他調兵遣將的能力有目共睹,區區數千之兵便解京師之困,何其快哉?這麼多年過去,他的性格應該又有沉澱,更有機會打出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來。”

“若是你跟他保持足夠的溝通,讓他把來年這場仗以適可而止的方式結束,既能對陛下交差,又能對大明軍民交待,還不會勞民傷財,誤國誤民,豈非皆大歡喜?”

謝遷聽了何鑑的話,心裡依然帶有極大的牴觸。

他不想坐下來跟沈溪坐下來商量,在他看來出兵塞北非常不靠譜,根本不能接受,沒有任何轉圜餘地。

所以他寧可讓三邊和宣大之地軍民餓肚子,也不讓沈溪拿大明安危冒險,在謝遷看來,就是舍小保大。

謝遷見與何鑑談不到一起,拂袖而去,但在出了何府門後,心裡多少有些糾結。

“這何世光,分明站在沈之厚那小子一邊,還有臉跟我說不站邊?看來以後有什麼事不能跟他商議了……可不跟他商議的話,去跟誰說?”

謝遷馬上想到在這件事上,跟自己保持相同立場的楊一清。

“應寧從西北迴來,體會到邊事艱辛,這次我提出免戰的指示後,他全都按照我吩咐行事,看來以後我可以多提拔他,以他的年歲也能擔當大任了……我遲早會退下來,以後朝中必須有人制衡沈之厚,指望何世光這樣昏聵的老傢伙不行,就應多栽培栽培應寧。”

謝遷帶着期許,往戶部衙門而去。

到了戶部,楊一清果然在,畢竟沈溪纔剛讓陸完過來跟戶部打招呼,楊一清感覺這件事可能會引發朝廷紛爭,趕緊回衙處置。

得知謝遷到來後,楊一清趕緊請謝遷到戶部西院的花廳,賓主分別坐下,謝遷往周圍看了下,連個屬官都沒有。

謝遷道:“應寧,爲何老夫進來這一路上,基本沒見到人?難道說今日過年,戶部這邊已提前開始休沐?”

楊一清道:“回謝中堂,在下回京後執領戶部,以昔日治軍時一些舉措要求下屬,各司其責,因而看不到閒人在院中走動。”

“哦。”

謝遷聽到楊一清的話,心裡有些排斥。

楊一清用軍事化管理來打理他治下的衙門,本身沒問題,但謝遷聽了卻很不爽,主要是這個時代文貴武賤,謝遷對於武夫本素來就不怎麼看得起,至於什麼軍事化管理,在他看來就是瞎胡鬧。

當朝中出了個沈溪後,謝遷對於領軍的大臣就有排斥,覺得這些人失去了文臣的本分,近墨者黑,沾染了武夫執拗和傲慢的脾性,目中無人。

謝遷皺眉:“有些事未必需要那麼苛刻,到底戶部衙門不是軍旅,京師內官員基本都是科舉出身,哪裡能適應軍中那一套?哦對了,你之前派人跟老夫說,兵部那邊派人來跟你打招呼,是陸侍郎親自來知會的嗎?”

“正是。”

楊一清道,“陸侍郎在戶部衙門並未久留,將沈尚書親筆所書公函奉上後便離去……謝中堂請過目。”

楊一清知道謝遷爲何而來,沒有絲毫避諱,直接把沈溪所寫書函從抽屜裡拿出,恭敬地交給謝遷。

謝遷拿在手上,展開來仔細閱讀,越看眉頭越緊皺,最後放下書函道:“按照沈之厚的意思,戶部不肯調撥錢糧到西北,他就要硬來?”

楊一清被謝遷的話嚇了一大跳,一來是謝遷聲音很大,帶着氣憤難平,這跟平時他給人沉着冷靜老謀深算的印象大相徑庭,再者謝遷所問的話明顯帶有極大的偏見,好像不願意跟人講道理。

因此,這個問題讓楊一清一時不好回答。

楊一清道:“沈尚書……似乎並無此意,只是說明西北地方困窘,近日見過自三邊歸來的王軍門,詳細聊過後深感問題嚴重。沈尚書說年後軍中的確缺糧,如果朝廷不作爲,很可能發生饑荒或者餓死人的狀況,影響社稷穩定。”

謝遷因爲對一些事天生帶着偏見,所以不會站在一種公正公正的立場看待問題,覺得楊一清也在幫沈溪說話,當即沒好氣地道:

“應寧,你入朝爲官有些年生了,遇到事情不該如此武斷纔對……西北的境況你又不是親眼所見,根本不知具體情況如何,難道旁人怎麼說,你就怎麼認爲?被人欺瞞當如何?”

楊一清沒想到謝遷會如此說,心中苦笑不已,“我跟王德華怎麼說也是多年老友,再者西北軍糧調運京師這是劉瑾下的命令,天下人皆知,西北糧庫已空,冬荒時吃什麼?不管是從道義,還是從情理,哪裡有值得懷疑之處?”

楊一清打量謝遷,以他的政治頭腦,自然明白,謝遷現在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有意針對沈溪及其推行的政策。

他無法直接抨擊當朝首輔,更不能拿出一種不屑的態度,只得好聲好氣勸道:“若是謝閣老覺得不合適,就算陛下做出決定,您還是可以提出申訴,在下願意幫謝閣老上疏……從兵部得到的反饋看,沈尚書已經去面聖,連王軍門也一起去了,謝閣老您看……”

謝遷發現自己無能爲力。

如今事事皆不順心,沒有人完全順着他的意思行事。

謝遷板着臉道:“也罷,老夫這年也不打算好好過了,不能放任沈之厚折騰……本來可以平安無事的,現在卻非要搞出這麼多事情,簡直不可理喻……應寧,你可要跟老夫一起去豹房面聖?”

“謝閣老,這……怕是不那麼合適吧?”

楊一清可不想趟這趟渾水,道,“陛下未傳召,我等貿然前去面聖的話,這可是犯忌諱的事情。”

謝遷搖頭道:“總歸要有決心和勇氣才行……就算陛下不賜見,讓陛下知道我等心意也是好的,莫要任由沈之厚進讒言,說老夫故意阻撓阻撓朝廷調撥糧食,刻薄西北將士……我們要讓陛下明白,實在是如今朝廷也有困難,難道地方上就不能相忍爲國,自行解決?”

楊一清聽到謝遷的“歪理邪說”後一頭霧水,不明白這位首輔大人爲何對西北邊事有如此大的偏見?

謝遷好像處處都在爲朝廷考慮,其實卻是剛愎自用,好像旁人做的事情都是錯的,容不得商議,哪怕年後西北餓死人,也不能動用京師因儲存不當已經生蠹蟲的陳糧。

但沒轍,楊一清知道謝遷在自己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性,現在他需要得到這位首輔的庇護,所以也只能任由謝遷差遣,一起去豹房面聖。

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總有做錯事的時候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一八三五章 大勢漸去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當初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二〇六八章 故人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認知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四〇〇章 千里尋夫(第十更)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四〇一章 禮部會試(第十一更)第六六九章 首功首過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九七四章 書房夜對第二三〇〇章 聖心難測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三五三一章 海戰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二二一八章 父子之怨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一一五二章 臨戰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二三六九章 二少爺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六五三章 小丫頭不懂事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一二五九章 兵馬終有撤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七章 兒時玩伴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四二一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九十二章 無言以對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九三〇章 臨別饋贈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一〇一一章 誰替代誰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一四〇九章 皇家事,天下事第四二四章 夢裡見過(第七更,慶新盟主)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七九五章 免戰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
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總有做錯事的時候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一八三五章 大勢漸去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當初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二〇六八章 故人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認知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四〇〇章 千里尋夫(第十更)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四〇一章 禮部會試(第十一更)第六六九章 首功首過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九七四章 書房夜對第二三〇〇章 聖心難測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三五三一章 海戰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二二一八章 父子之怨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一一五二章 臨戰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二三六九章 二少爺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六五三章 小丫頭不懂事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一二五九章 兵馬終有撤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七章 兒時玩伴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四二一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九十二章 無言以對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九三〇章 臨別饋贈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一〇一一章 誰替代誰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一四〇九章 皇家事,天下事第四二四章 夢裡見過(第七更,慶新盟主)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七九五章 免戰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