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

督撫衙門向廣州百姓販賣鹽引的當晚,廣東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林廷選親自登門,質問沈溪爲何要罔顧朝綱,攪亂鹽政。

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一直盯着督撫衙門,本是想看看哪些不開眼的士紳和鹽商敢去督撫衙門買鹽引,結果士紳和鹽商沒來,倒是老百姓蜂擁而至。

在法不責衆的原則下,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無計可施。要扣押這些“刁民”,也要問問督撫衙門準不準,因爲風浪本身就是督撫衙門搞出來的。

“……沈中丞私售鹽引,交與平民百姓前去鹽場提鹽,此舉影響太過惡劣,老夫必定告上朝廷,交有司衙門處置。”

林廷選在沈溪面前,總是擺出一副倚老賣老的姿態,讓沈溪覺得這位弘治、正德朝名臣嚴重名不副實。

沈溪道:“林臬臺倒是說說,我大明鹽法,是如何規定鹽引出售之事,又如何界定‘私售鹽引’之罪過?又該哪個有司衙門定本官罪過?”

林廷選作爲臬臺,對於《大明律》的內容非常熟悉,可把《大明律·戶律·鹽法》中的內容全都參詳一遍,也沒哪條說鹽引不能賣給平民百姓。

在《大明律》中,對於商賈的界定極爲模糊,百姓可以經商,經商者同樣是百姓,並無商籍一說。

林廷選控告沈溪的罪名不成立。

沈溪見林廷選口不能言,補充道:“林臬臺,今天下午本官剛賣出少許鹽引,你晚上便趕了過來,看來對督撫衙門內的情況瞭若指掌。不知臬司衙門與鹽引售賣之間有何關聯,竟引得林臬臺如此關切?”

林廷選滿面黑氣:“臬司不過是行監督鹽課之舉。”

沈溪道:“監督鹽課歷來爲鹽道衙門職責,自正統年起,以戶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巡察督理鹽務,何時輪到提刑巘獄的臬司衙門來指手畫腳?如今巡鹽御史尚不見蹤影,卻總見到林臬臺,實在讓本官懷疑,其實林臬臺是想阻礙本官辦差,令今年廣東夏季官鹽無法運出。”

沈溪這番話可說是直擊林廷選真實想法。沈溪到廣州後,一直與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衙門爲敵,林廷選早就想剷除這乳臭未乾的後生督撫。

沈溪道:“本官不過是奉皇命前來閩粵剿匪,林臬臺一定覺得本官節外生枝,但林臬臺要明白,監督鹽課本就是本官職責範圍之內,若是臬司再有干涉督撫衙門監察鹽課之舉,那本官要與臬司好好論道,到底這鹽課歸誰管!”

林廷選冷笑一下,問道:“平民百姓購買鹽引,若在提鹽時圍襲鹽場,變生民亂,不知沈中丞是否擔待得起?”

沈溪好奇地反問:“百姓有鹽引提鹽,秩序井然,何以要圍襲鹽場?”

林廷選被問得啞口無言。

鹽場不故意刁難百姓,那百姓吃飽了撐着要去襲擊鹽場?

沈溪又道:“不過林臬臺提醒的是,待這幾日百姓前去番禺興盛場鹽場提鹽,本官定會派親兵一同前往,免得百姓不守秩序,被誣民亂。到時候也要請幾位巡鹽道的官員前去旁觀,以正視聽!”

沈溪明知巡鹽道的官員跟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有染,還邀請他們一起前去,就是想看看這些人是否敢歪曲事實。

林廷選臉上先是露出憤怒之色,隨即嘴角浮現一抹冷笑,道:“很多事不是想的那般容易,咱們走着瞧吧!”

“走着瞧就走着瞧,來人啊,送客!”沈溪對林廷選無絲毫敬意,哪怕這位在蘇州、廣西平樂、浙江以及廣東等地素有名望。

……

……

第二天一清早,驛館開門後,並沒有如之前想象的那般有大批百姓前來購買鹽引,只有零星幾個人前來,而且多是問價。

唐寅有些焦急,見沈溪出來查看,趕緊將遇到的情況說明。

沈溪擺手:“毋須慌張,想來是藩司和臬司,配合地方官府有所動作。”

果然,不多時便有親衛前來稟報,說是府衙奉了布政使司的命令,以盜寇在沿海劫掠商船爲名,下令封閉廣州城門,以防止盜寇入城。

城門一關,外面的百姓進不來,裡面的百姓出不去,百姓覺得買了鹽引可能壞在手裡,自然不會有人來買,甚至還有人想退貨。

唐寅握緊拳頭:“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實在欺人太甚!”

沈溪冷笑道:“我有張良計,他有過牆梯,本來就是衙門間的鬥法,有何欺人太甚之說?來人啊,爲本官備馬,本官要親自巡查廣州城防及各城門守備情況!”

你不是要利用手頭上的權力關閉城門來阻斷我賣鹽引嗎?

那我就將計就計,利用我的權力巡查城門,等發覺盜寇之事系子虛烏有,我便有權力下令將城門打開。

誰叫我督撫的權限本來就比你布政使司衙門大?剿滅盜寇是我這個督撫說了算,布政使司只是協同,幫我徵調錢糧而已。

沈溪帶着官兵,騎馬巡查城防,一路上簇擁者無數。

這些天下來,沈溪在廣州城中的威望高漲,此時他身上掛着傷,單手騎馬而行,簡直是傷痛中不忘百姓安危的典範。

廣州百姓都趕緊跪地稱頌“青天大老爺”,以示對督撫大人的敬重。

每到一座城門,沈溪都會登上城頭查看城防情況,在確定並無盜寇之後,下令開啓城門。

巡檢司的人非常爲難,廣州府衙和南海、番禺縣衙說是得了布政使司衙門的命令關閉城門,但如今三省督撫大人親臨視察後下令開城門。

到底該聽哪邊的?

“大人在上,您老別爲難小的這些微末差役,還請您跟府縣衙門下令,小的只管聽命行事。”

一名巡檢司從九品巡檢臉色爲難地看着沈溪。

沈溪眯着眼道:“那就是本官說的話不好使咯?”

巡檢道:“並非不好使,是您……官太大,不該直接指使小的做事,您是大官,應該跟府、縣的官下令……”

在廣州府,守城門的多是老油子,平日裡過門稅不知道被他們剋扣下多少,背後有幾級衙門爲他們撐腰,一個個都富得流油,現在督撫在他們面前下令,都被敷衍搪塞,膽子之大可見一斑。

沈溪心想,你真當我這個督撫是吃閒飯的啊?

“來人,將城防人等皆都拿下。派人前往都指揮使司,抽調兵馬,接手城防!”沈溪喝道。

一句話,就把巡檢司的人給嚇着了。

巡檢司說是官兵,但其實質卻是一羣民壯,他們就算擁有兵器,在遇到戰事時也只是作爲輔助兵馬來使用。

而衛所兵就不同了,那是大明朝的正規軍,雙方的裝備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嚴格意義上來說,駐軍輕易不能進城,這是爲了防止軍隊發生譁變,所以城中治安、守城等差事,通常都交給縣衙、府衙以及巡檢司這些衙門負責。

“大人……”

那名巡檢還想說什麼,已經被人按倒在地。

就算巡檢司的人平日囂張跋扈,他們可不敢直接跟沈溪正面硬撼,若是傷了督撫大人,輕則被痛扁一頓,稍重的便是流放兩千裡,更甚者殺頭抄家都有可能。

李徹指望跟着沈溪剿匪立功,又期盼沈溪回朝後爲他撐腰,眼下對沈溪那是有求必應。在李徹看來,沈溪越強勢,證明這少年督撫越有本事,李徹早就對城門關口的稅收覬覦良久,沈溪變相給了他鵲巢鳩佔的機會。

有督撫衙門下令,都指揮使司派兵,不到半個時辰,廣州城各城門悉數換防。這會兒,沈溪讓城門開就開,讓關就關,沒人再敢有絲毫意見。

沈溪還沒從城南最後一個換防的城門離開,廣州知府孟成源的官轎已經停在城樓下方。

關城門是布政使司所下命令,可具體執行的卻是廣州知府衙門,都指揮使司接管城防,布政使司作爲同級衙門不便出面,便讓廣州知府孟成源來給沈溪施壓。可沈溪連右布政使章元應都不給面子,更何況是區區廣州知府?

孟成源腦滿腸肥,剛下轎還沒等跟沈溪行禮,沈溪直接單手提繮,跨騎上馬,側目道:“孟知府早些回去,免得爲本官喝斥!”

孟成源一怔,心想:“見過上官囂張跋扈的,卻沒見過如此目中無人的。招呼都不打一個,怎會如此傲慢無禮?你不過比我官高一品罷了!”

孟成源見沈溪要走,趕緊提醒:“沈大人,城防之事本非都指揮使司統轄,您這是亂命,還請及時更正啊!”

沈溪不解地問道:“分明是藩司說有盜匪臨城,本官身爲三省督撫,下令接管城防有何不對?莫不是孟知府想與本官一樣,親自領兵與海盜倭寇一戰?”

沈溪的確有接管城防的權限,孟成源作爲地方知府無權過問,就算要提出抗議,也只能通過他的直屬上級衙門,也就是布政使司。如今開城門的目的已經達到,沈溪不再理會孟成源,一擺手:“回衙!”

布政使司不是有本事嗎?

城外沒倭寇海盜都能說有就有,那你就跟這些匪寇暗中聯絡吧,讓他們真的來攻城,那城門就會如你們所願緊閉。

但到那個時候,城中大小事務都將由督撫衙門接管。

大明的基本策略,若遇戰事,城中文官居長,武官佐之,而督撫已經算是文官在地方上最大的官了,地位遠在藩臺、臬臺之上,更不要說知府、知州、知縣了,一句話,真面臨打仗,督撫最大!

************

ps:第一更送到!

天子求訂閱、、和支持!謝謝啦!

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二三一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六九一章 飯桌交鋒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二十章 露天學堂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一六一九章 分憂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二〇三章 與人爲善(第四更)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二二五一章 搶位第一七四章 才女的情懷第二五八七章 聞風而動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一四五九章 虛報第一二三六章 死而復活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二五二六章 以防不測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五五二章 出師未捷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二五一八章 無果而終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一一八七章 太子監國(中)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二四章 上路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八十一章 貴賓桌第四〇三章 又進囚牢(第一更)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二六二八章 熬出來了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一七一章 一團亂麻第九三三章 審結第二一四六章 送禮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
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二三一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六九一章 飯桌交鋒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二十章 露天學堂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一六一九章 分憂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二〇三章 與人爲善(第四更)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二二五一章 搶位第一七四章 才女的情懷第二五八七章 聞風而動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一四五九章 虛報第一二三六章 死而復活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二五二六章 以防不測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五五二章 出師未捷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二五一八章 無果而終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一一八七章 太子監國(中)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二四章 上路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八十一章 貴賓桌第四〇三章 又進囚牢(第一更)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二六二八章 熬出來了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一七一章 一團亂麻第九三三章 審結第二一四六章 送禮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