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

沈溪自從六歲時離開桃花村到寧化縣城,再未回去過,沈明鈞夫婦生怕他被老太太扣在鄉下不許讀書。

此番沈溪回鄉祭祖,提前安排好的陣仗非常大,沈家主脈旁支六七十號人,要隨同一起回鄉下祭祖。

曾經作爲“祖墳看守者”的李氏,也感覺當初丈夫分家分到桃花村是上天的安排,就因爲靠近祖墳,沾了光,兒子纔會中秀才,孫子纔會中狀元。

那時的苦,就是爲了今日的榮光啊!

不過老太太的風光,完全被沈明鈞一家給蓋過了,沈家主脈旁支的人都有幾分世故,到沈家打招呼時,他們對沈明鈞夫婦的態度明顯要好過對老太太。

寧化縣衙特地派人隨沈家人一同回桃花村,城裡已經開始樹狀元牌坊,以及老太太的貞節牌坊。

寧化縣因爲在大明朝已經出了兩位狀元,也突然變成別人口中的“狀元縣”,連知縣都懇切地請求沈溪爲寧化縣東門留下墨寶,而東門的名字相應改爲“狀元門”。意思是,沈溪就是從這道門口走出去,踏上考狀元的路。

沈家剛回寧化,尚未回桃花村,家裡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

這位客人,連老太太都不得不重視,正是王陵之的父親、王家家主王昌聶。

王昌聶跟沈家淵源頗深,現在沈溪才知道,原來王家如今居住的宅子,是沈家中興時的老宅經過修繕改建,王家給沈明鈞、沈明堂和幾個沈家孫子輩的孩子提供過差事,對沈家人算得上“仁至義盡”。

這次前來拜訪,王昌聶不是來恭喜、攀關係的,或者讓沈家報答他什麼,他是來感謝沈溪。

因爲沈溪的教導,王昌聶的二兒子王陵之考中武舉人,如今已在邊軍供職。

王陵之是王家第一個考上舉人的,雖然只是武舉,但這也令王家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

沈溪以前跟王昌聶見過,沒留下什麼好印象,這次王昌聶上門,顯得極爲謙卑,沈溪既是王陵之的“授業師兄”,又是朝中大員,王昌聶上來就給沈溪磕頭。

“裡面請。”

沈溪親自將人扶起,然後邀請王昌聶到堂屋裡面敘話。

以前家裡有什麼客人,接待的必定是李氏,其實以前沈家也不會來什麼重要客人,但現在情況不同,王昌聶臨門,連老太太都要靠邊站,人家是來找“沈大人”商量事情,她一個婦道人家不能跟着進去摻和。

連老太太都不能進去,她的兒子、兒媳婦和孫子輩更別想進去了。

沈溪與王昌聶分賓主坐下,王昌聶從懷裡拿出一件東西,遞上前:“沈老爺,這是草民爲感謝您教導小兒,特地送上的薄禮,請笑納。”

王昌聶帶的禮物已經夠多了,完全不需要格外再送一份。而這次送的東西,沈溪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有些驚訝,王昌聶居然要把他目前住的宅子送出來?

“世伯,你這是……”

沈溪跟王昌聶之間無親無故,要說唯一的關係,這是他父親以前的僱主,不過眼下通過王陵之的關係,沈溪稱呼一聲世伯也無不妥。

王昌聶笑道:“這是沈家以前的老宅,如今小兒得沈老爺教授,考中武舉,又在軍中效力,應當原宅奉還!這房契和田契,都在官府申報過,沈老爺過名就可。”

沈家的老宅,在寧化縣曾是數一數二的大宅子,但今時不同往日,隨着汀州商會崛起,寧化縣多了不少新貴,這些人社會地位不高,但有的是銀子,陸陸續續擴建自家的宅子,令沈家老宅在寧化縣不再那麼現眼了。

沈溪道:“無功不受祿,此等厚禮,我不能收。其實師弟他能夠有出息,完全是因他天資聰慧……”

王昌聶臉上涌現一抹苦笑。

兒子什麼樣,他比誰都清楚,要說兒子的確力氣大了些,可根本不懂什麼武功招數,沒有沈溪教導,只算是莽夫。

在文墨上,兒子更是個愣頭青,最後竟在沈溪的調教下,將複雜的兵法和韜略熟記於胸,這是多了不起的成就?

王昌聶道:“草民於城內重新買了宅子,屋舍已修繕好,不日就會舉家搬遷過去。”

聽這話,沈溪便知王昌聶早就有把沈家老宅歸還的想法,所以提前重新購買了宅基地修繕擴建,王陵之中舉人,王家就要把住了幾十年的宅子歸還,那實在不公平,不過王家一心一意要搬走,沈家把老宅贖買回來,倒是可行。

沈溪將自己的想法一說,王昌聶先是推辭,但後來見沈溪堅持,終於應了。

沈家中興,若沈家用一些“非正常手段”討要回去,王家可以說是連個說理的地方都沒有,還不如做順水人情,把宅子當作是謝禮送給沈溪,但就這麼平白無故將自家價值上千兩的大宅子送出來,的確是虧了些。

現在沈家要贖買,那就合情合理了,價格上當然會盡量低一些,當作酬謝。其實有周氏在商會的股份,只要王家肯賣,銀子自然不用擔心。

這麼大的事,沈溪自然要跟家裡人商量一下。

其實沒什麼好商議的,人家王家肯把宅子讓出來,沈家已不能再挑理,當初又不是王家巧取豪奪把沈家老宅給搶走,是正常買賣,你沈家大老爺不爭氣,把祖上傳下來的老宅和鋪面給賣了,怨得了誰?

李氏聽到這消息,激動得整個身子都在顫抖:“……我總算等到這一天,老頭子……我對得起你沈家了……”

當初沈家敗出去的老宅,現在能贖回來,還是經由她之手,她就是沈家復興的大功臣,死後在九泉之下也能跟列祖列宗交待。

但最後李氏把所有積蓄拿出來,還是差了四百多兩銀子,周氏本想痛快地說,銀子我包了。可此時,她只能聰明地改變口風:“娘,不如讓媳婦回去跟掌櫃的借,當作是預支的工錢。”

“好……不妥,我們沈家的宅子,得靠自己的力量贖買回來,這樣吧,去跟王老爺說,咱先付給他一部分,等把我目前的宅子賣了,再給他剩下的部分。如此他總該放心了吧?”

李氏很捨得下血本,爲了贖買象徵性意義更大一些的沈家老宅,她居然準備把現在住的大宅子給賣了。

沈溪點頭道:“那孫兒去跟王世伯說。”

李氏簡直想抱着自己的孫兒好好摸摸他的頭,這個孫兒怎這般有本事?考了狀元,還這麼通情達理會說話,辦事妥帖,王家少爺居然也是孫兒給一手調教出來的?

李氏根本沒跟別人商議,就這樣與沈溪兩個人決定這件事。送走王昌聶,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家裡人多少有點兒意見。

如今宅子住得好好的,各門各院都有自己的小日子,現在倒好,老太太一句話就要把宅子賣了,以便有銀子去贖買王家老宅……太平過日子,何必費那力氣折騰?

“七郎,你覺得此事如何?”

沈明堂一句話,所有人都看向沈溪。

以前,這種事問意見肯定要問李氏,別人說了等於沒說,現在只要沈溪覺得對,連李氏都沒半點反對,不過爲了尊重,沈溪事事還是要徵求李氏的意見。

“我同意祖母的意思,王家宅子本就是我沈家老宅,如今贖買回來,當作是祭祖前對列祖列宗的交待吧。”

李氏心裡那個高興,看看我的孫兒,這話說得多好聽?正要去祭拜祖墳,等家祭之時把老宅贖回來的事一說,讓沈家主脈和旁支的人知道我們才能代表寧化沈家!

沈溪又補充道,“不過如今的宅子也不能賣,所需銀錢,等我日後領了俸祿,從俸祿裡出,直到將債務還清爲止。”

本來李氏還在爲孫兒的英明決定暗自歡呼,聽到這話,她神色突然僵硬了。

乍一聽,這似乎是跟她唱反調,我要賣宅子,你不肯賣,要自己出錢,這是仗着你有能耐可以賺到錢嗎?

不過仔細想想,這是孫兒孝順啊,知道祖母在這裡住習慣了,經不起折騰,就花自己的銀子贖買老宅……

“祖母以爲呢?”沈溪最後看向李氏。

李氏笑着說道:“王家老爺是看在七郎的面子上才肯讓出老宅,此事,有七郎你全權做主吧。”

沈溪心想,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沈溪道:“那我一個小輩就在這裡說句話,沈家老宅贖回來後,各房人,願意搬過去的,可搬到那邊,不願意的,繼續住在這裡便可。畢竟都習慣了,祖母覺得呢?”

李氏察覺沈溪這提議有些不太對勁,過去和不過去……這麼做,不等於是分家了?

但剛纔說了讓孫兒做主,現在就反悔,不是打自己的嘴嗎?

“嗯,七郎說得有理,住不習慣的,暫且留下,等過些日子再搬過去就是。”李氏到底人老成精,這話圓得很快。

不過李氏顯然忽略了一個問題,若真的是沈家人分兩處住,就算同在寧化縣城,以後就不是她一個小腳老太太能決定一切了。

沈家分開兩邊,李氏肯定是要搬到沈家老宅,而各房人中,只有三房的人會主動搬過去,別的估計都會選擇留下。

既然留下,那日常的開銷就不能由老太太負責,因爲兩邊隔着段距離,老太太鞭長莫及,這邊誰服誰?

只要是成家立業的,都要過自己的小日子,銀子便會獨立自主,荷包一獨立,這沈家不就等於是一盤散沙?

再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沈家就算真正意義上分家了。

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一四六二章 不容易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四三四章 恩榮宴(第五更,爲所有書友)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一三三〇章 無心和有心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一八二章 與嚴嵩比肩的神童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一九七二章 本小姐動口也動手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二三二九章 特殊方式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歸宿(第三更)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一四九七章 局外人第二三三八章 煩惱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一〇九章 茶肆危機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一五四五章 戰時優先第一六七一章 無心應酬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一〇五〇章 龍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一五五六章 弘治託孤第一三九八章 固執的女人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二五八二章 去留間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一九七一章 探病第二二七一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三一八章 遠行福州(第五更)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渾水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一三四〇章 熊孩子又失蹤了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二二一一章 開花彈第一九一八章 該信誰?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
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一四六二章 不容易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四三四章 恩榮宴(第五更,爲所有書友)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一三三〇章 無心和有心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一八二章 與嚴嵩比肩的神童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一九七二章 本小姐動口也動手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二三二九章 特殊方式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歸宿(第三更)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一四九七章 局外人第二三三八章 煩惱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一〇九章 茶肆危機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一五四五章 戰時優先第一六七一章 無心應酬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一〇五〇章 龍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一五五六章 弘治託孤第一三九八章 固執的女人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二五八二章 去留間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一九七一章 探病第二二七一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三一八章 遠行福州(第五更)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渾水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一三四〇章 熊孩子又失蹤了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二二一一章 開花彈第一九一八章 該信誰?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