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

朱厚照於八月十六從京城出發。

看起來這一路會非常太平,畢竟華北平原地勢平坦,官道四通八達,水路運輸也很發達,但問題在於朱厚照此行出來並非是巡視民情,更像是吃喝玩樂找新鮮感,不但捎上了皇后沈亦兒,甚至連老相好鍾夫人也帶在身邊,儘管到目前爲止這兩個女人他一個都沒得到。

聖駕離開京師的消息很快爲大運河沿途官員和將領知曉。

皇帝南下成爲當前整個大明朝野最關心之事,這次朱厚照大張旗鼓,並不怕被人惦記,隨行護送的人馬多達萬人,再加上僱傭的民夫,人數在兩萬左右,幾乎跟沈溪出征的兵馬數量等同。

很多喜歡投機取巧的人已做好準備,盛情款待朱厚照,無論是女人,或者是戲班子、雜耍等有趣的東西,應有盡有。

江彬、許泰、張苑和小擰子等人私下裡也都有安排,這條路成了他們競相角逐的舞臺。

沈溪雖然知道朱厚照要來,但對於具體行程並不是很上心,便在於他知道朱厚照有多胡鬧,按照沈溪預想,這段星夜兼程原本走上二十天即可抵達的路,朱厚照至少要走兩個月,很可能十月底都不能抵達南京,更別說是到新城了。

八月十八這天,新城來了兩位客人,乃是沈溪的同鄉,也是故友蘇通和鄭謙。

二人一直都在南京等候沈溪傳見,之前沈溪一直沒讓二人過來,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定位,做事能力有所欠缺,雖然二人在朝中當差,但其實不過是傳奉官,外邊都知道他們是陪着皇帝玩耍的佞臣。

蘇通和鄭謙對於得到沈溪召見很高興,他們早就聽說新城這邊幹得熱火朝天,很想參與其中,又怕沈溪不歡迎,一直等到沈溪派人去邀請,才施施然趕來。

“……沈大人,從北邊的城門進城後,發現這座城池到處都是建設工地,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很難想象幾個月前這裡還是殘垣斷壁……就是一路行來,發現沒有風月場所,實在有些可惜了。”

蘇通說這話的時候,一點都沒覺得臉紅,談風月是他人生永遠不變的話題。

鄭謙卻有幾分尷尬:“既然是新城,怎會準備這種場所?”

蘇通道:“鄭兄這話就不對了……有人的地方就有基本的生理需求,風月之所天下到處都有,爲何唯獨這麼一座生機盎然的城市沒有?難道這裡的人都是六根清淨的出家人?壓抑天性的話,只會引發更多不安定因素,沈大人以爲呢?”

因爲蘇通一輩子都在想吃喝玩樂的事情,以至於走到哪裡,都會率先關心這些事情,當他知道新城缺少娛樂場所,一見到沈溪便提出來,似乎想在新城開辦第一家秦樓楚館。

沈溪笑了笑:“新城人口太少,而城池又太大,到處都是工地,無法形成聚集效應,若將來有必要增加這些場所的話,也只准允朝廷或者有實力的官紳、商會開辦,定期檢查身體……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

蘇通笑道:“如此的話,說不一定在下有機會可以開辦第一家……呵呵,就當在下沒說,或者當作胡言亂語罷。”

大明官員始終不能明目張膽做買賣,尤其是像秦樓楚館這種皮肉生意,跟儒官的風骨和氣質嚴重不搭。

蘇通和鄭謙現在不管怎麼說都已是朝廷正六品官員,而且還在兵部當差,不可能像以前那般胡作非爲。

沈溪跟二人閒談一番,這才進入正題:“陛下已從京城出發,若一切順利,大概會在一個月後抵達江南。”

蘇通點頭:“在下已聽說此事,不過陛下未必會到新城,雖然這邊什麼都好,但通往這裡的陸路有些不通暢,坐船的話江口風浪很急,運河上的船到這邊碼頭有一定風險……”

“這次在下來的路上,發現不少運送貨物的車隊,有官方的,也有商賈的,絡繹不絕,不知道的還以爲在進行大規模遷徙,等到了才發現原來是這邊需要的貨物太多,新城對周邊百姓吸引力很大啊。”

鄭謙笑着問道:“沈大人,不知我二人是否有能爲您效勞的地方?”

沈溪臉上帶着些微苦惱之色:“其實不隱瞞你們,上戰場打仗,我儘量不勞動你們,這也非你們擅長的東西,總不能趕鴨子上架吧?”

“但現在我確實遇到一定麻煩,新城有了一定規模,需要相當數量的官員……城裡的治安可以由軍隊負責,但若是百姓之間或者軍民之間發生糾紛,也得軍法官審問,有時甚至得本官親自出馬,這也太離譜了。”

沈溪建立新城,缺少各級官員,上海縣城光復後,雖然有人想來摘桃子,但涉及沈溪這個國舅爺,尤其還是管着天底下官員官帽子的吏部尚書,沒人敢造次。

如此一來,很多事便由沈溪親自負責,但沈溪不可能把什麼事情都攬到自己身上,需要有人幫他分擔壓力,比如說審案等問題,畢竟民間糾紛或者普通案子不必勞動他這個大忙人。

蘇通不知該如何回答,顯然他不太想領這種差事,他從未做過這種相對務實的官,就算在兵部供職也不過是混日子。

鄭謙卻躍躍欲試,興奮地道:“若是有機會的話,在下願意幫沈大人分憂。”

沈溪笑道:“其實暫且沒多少事可做,包括本官在內,都在努力適應新城的節奏,不是每個人都清楚自己在新城的定位。”

“這兩天你們可以先到處走走,刑偵和審訊衙門這幾天便會設好,軍中將分出一部分成立公安局,然後還將成立專司審案的法院……陛下到來後,你們是選擇留下來或者回京,可以問陛下的意見。你們在新城任職期間,有關迎接聖駕,還有款待之事,也需要你們費心。”

之前沈溪的確沒有太多可以用到這兩個朋友的地方,說是同窗,其實更多是酒肉朋友,彼此間沒有深交。

不過二人始終是由沈溪向正德皇帝推薦的,沈溪覺得自己有必要規範他們的仕途,儘可能發揮其所長,爲朝廷效命。

蘇通聽到沈溪已經有比較周詳的規劃,直接起身表態:“沈大人放寬心,我二人定會把你交待的事情處理好。說起來,我還真想看看這新城是如何光景。”

……

……

蘇通和鄭謙的到來,對沈溪來說還是有一定幫助的,至少多了兩個有品階的文官幫他處理雜事,可以分擔部分壓力,不過對一些人來說卻存在巨大威脅,比如說唐寅。

唐寅聞聽後馬上來見沈溪,卻沒找到人,蘇通和鄭謙不知去了何處,問過侍衛後才知道沈溪帶着二人去參觀新城了,好像對二人寄予厚望,準備提拔重用。

唐寅馬上按照侍衛指引,一路到了船廠,此時蘇通和鄭謙已先回驛館休息,沈溪正在跟列爾約談論造船之事。

唐寅一來,沈溪便讓列爾約回去做事,唐寅看了看左右,好奇地問道:“怎麼不見蘇、鄭二位大人?沈尚書將他們召來,可是身邊缺少人手?”

沈溪微笑着點頭:“確實如此,伯虎兄應該早就看在眼裡了,不是我非要用他們,實在是沒人可用。”

這話算是沈溪對唐寅的解釋……我不是故意要找人來當你的競爭對手,而是我身邊可以用的人太少,你一個人沒辦法完全頂起來。

唐寅面色有些發暗,道:“此二人畢竟只是陛下啓用的傳奉官……”

本來唐寅想說兩句有關蘇通和鄭謙的壞話,但話到嘴邊終歸還是選擇了沉默,他知道從朋友關係的角度,沈溪跟蘇通和鄭謙認識的時間更長,對二人提拔的力度也遠比他大,那邊已經是兵部主事,他不過是放到地方當了一任知縣,根本就比不了。

沈溪道:“他二人跟伯虎兄一樣都是舉人出身,在才學上遠不及伯虎兄,這也是爲何之前我沒有將他們調到身邊聽用的原因……不過二人得到陛下授意,隨我到江南歷練,陛下希望他們能在軍中獲得軍功,如此也好提拔。”

唐寅很懊惱,因爲這二人簡直就是他夢中的成功典範。

他的希望,也是能得到朱厚照欣賞,進而當個正六品及以上的京官,或者外放當個知府或者巡按,不過這一切還處於幻想中,本來他在妻兒面前吹噓自己的地位多麼重要,沈溪對他的信任也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結果一轉眼沈溪就找來新的手下,唐寅覺得自己已經“失寵”。

沈溪拍拍唐寅的肩膀:“好好跟他們合作,他們始終要回京城,而伯虎兄纔是真正能幫到我的人,主次我還是分得清的。”

……

……

沈溪對唐寅表達了高度信任,但這種信任顯然是有前提的,唐寅意識到自己做事不周的話,很快就會被人取代。

唐寅在沈溪跟前的危機感嚴重不足,當他意識到其實想爲沈溪效命的人比比皆是,而且沈溪有很多朋友和故交時,突然警惕起來。

如此是否算是對唐寅的一種鞭策,沈溪不會多想,在他看來找蘇通和鄭謙來不是爲了刺激唐寅,若唐寅非要那麼敏感的話也沒辦法,畢竟自己不是唐寅的老爹,不需要每件事都爲其籌劃好,甚至連找幾個辦事的人都需要提前跟唐寅商議。

但之後幾天,沈溪明顯發現唐寅做事的動力比以前強了許多,唐寅就好像剛剛充滿電一樣,神采奕奕,幹勁十足,讓沈溪十分無語。

“非要多用一點逼迫的手段你才就範,不然的話你就做個狂放不羈的浪子,果然你骨子裡的東西想改變還是太難了。”

就在蘇通和鄭謙抵達五天後,新城成立了一個全新的文官衙門……法院,若是民間有糾紛,還有就是偷盜、傷人等案子,都會交給這個新衙門處理,第一任法院院長便是蘇通。

法院開張當日,城內熱鬧非凡,因爲到新城的人都知道這是個軍事衛所性質的城池,在這裡本來一切案子都該歸軍法部門審判,不過現在有了民事衙門,等於說他們若是出了什麼糾紛便有了申冤說理的地方。

不過若是遇到大案要案,還是要交給軍法部門負責,由沈溪直接過問。

當天前來看熱鬧的人很多,不但當兵的,商人、民夫和工匠都跑來湊熱鬧,加起來有數千人之多,這也跟城裡各大工廠按照時間倒班有關,很多人不上工時就會顯得很清閒,有什麼熱鬧他們總喜歡參與。

作爲首任法院院長,蘇通換上沈溪專門定製的黑色官服,站在衙門口對百姓和官兵示意,敲鑼打鼓後,他示意全場安靜,又用特製的“大喇叭”喊話。

“從今日起法院正式開業,有什麼糾紛都到這個新衙門來,若是私下解決一概法辦!”

蘇通沒有執掌過具體衙門,就算在兵部任職也只是走過場,但沒吃過豬肉卻看過豬跑路,衙門裡的事基本就那麼多,蘇通說話字正腔圓,有鼻子有眼。

主要他是舉人出身,發話時帶着一股文縐縐的氣質,打着官腔,如此一來那些大字都不識的民夫和官兵會覺得蘇通說得非常有道理。

而跟這些百姓說話,最重要的就是通俗易懂,蘇通的學問不高,白話文居多,如此一來說出的話能得到極大的認同。

百姓歡呼雀躍,也有故意搗亂的,不過隨即專屬於衙門的法警開始驅散看熱鬧的人羣,百姓在不甘中散去,但還是有一些人留下,涉及到之前留下的一些糾紛和小案子,正好法院開張當天就可以審問。

蘇通和鄭謙這兩個正副法院院長輪流在衙門坐堂審案,二人看過許多雜書,對於《大明律》瞭解比較深刻,倒是沒出什麼問題。

沈溪沒有出席法院的開張典禮,因爲他作爲城中首腦不可能把每件事都放在自己的日程裡,他知道當天去看熱鬧的人很多,去了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還不如留在衙中處理積壓的公務。

不過當天還是有人跑來沈溪這裡告狀,大概意思是蘇通和鄭謙不足以勝任目前的工作。

“沈大人,您若是讓軍師去做法官,我們沒有任何意見,不過蘇大人和鄭大人,以前都未曾跟我們照過面,沒什麼真本事,現在卻跑來過問我們的案子,是否不妥呢?”

胡嵩躍因爲手下士兵滋擾百姓而被沈溪重點批評,最近在鬧小情緒,極力想營救幾個手下。

本來沒有設立法院這個衙門時,所有事情不過是沈溪一句話,之前沈溪沒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案子,以至於這幾個鬧事的兵油子都被暫時關押而沒有被審判,現在新衙門開張第一天,蘇通便過問這案子。

胡嵩躍聞聽後跑去跟蘇通溝通,本想讓蘇通通融一二,但結果卻是蘇通軟硬不吃。

新官上任三把火,蘇通和鄭謙都想在沈溪面前表現一番,證明自己有本事,卻未曾想上來便得罪個刺頭。

這也跟蘇通和鄭謙不熟悉沈溪麾下這批悍將,不知胡嵩躍脾性粗暴易怒及嚴重護短有關。

沈溪面對胡嵩躍的告狀,神色淡然,道:“出了事,你不能總指望每次都讓本官給你擦屁股……現在由專門的衙門斷案,公事公辦,在本官看來最合適不過。”

胡嵩躍道:“就怕有人亂來。”

沈溪搖頭:“案子還沒判下來,你怎知亂來?他們可是兵部主事,難道問幾個小兵的過錯都沒資格?新城現在非常需要秩序,而不是靠仁義和所謂的義氣,你老胡不會連這點淺顯的道理都不懂吧?”

胡嵩躍的確不懂,在他眼裡親疏遠近最重要,至於什麼大義滅親,顯得太過不近人情。

這也跟這時代軍人的風氣有關,當兵的可說是整個大明官員體系中最亂來的一批人,戰爭時可以公開搶掠,擾民的事經常做,而邊軍的情況尤甚,胡嵩躍覺得只要他的士兵沒有殺死殺傷百姓,只是鬧出一點糾紛,批評兩句就可以了,完全沒必要上升到審案判刑的高度。

胡嵩躍顯得有幾分不耐煩:“大人不會是要拿那幾個兔崽子開刀,殺雞儆猴吧?”

沈溪黑下臉:“老胡,我原諒你說話冒失……但你要記住,現在是在軍中,犯了錯就要挨罰,別說你口中幾個兔崽子,就算你也一樣。若你再在這裡囉嗦,我就給你定個包庇手下的罪名,你承擔得起嗎?”

第二二五五章 我要戰勝你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九一五章 倉促變招第一四五二章 兩個沈家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一五六六章 ****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一一九三章 說服第七四〇章 小郎他娘死的早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辯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八二七章 被輕視了(第三更)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無奈第一五七二章 當家作主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一〇三五章 是爲上策(第二更)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一九七一章 探病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一四三四章 唯親是用(第一更!)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八七四章 喜婚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賴臉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三七五章 幫忙(求推薦票)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一六〇〇章 說項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一一五〇章 兵臨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一九九章 半吊子監國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九七九章 折騰死人不償命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一七八一章 發難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二六七二章 宣府見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二七〇章 全家備考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九三三章 審結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
第二二五五章 我要戰勝你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九一五章 倉促變招第一四五二章 兩個沈家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一五六六章 ****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一一九三章 說服第七四〇章 小郎他娘死的早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辯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八二七章 被輕視了(第三更)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無奈第一五七二章 當家作主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一〇三五章 是爲上策(第二更)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一九七一章 探病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一四三四章 唯親是用(第一更!)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八七四章 喜婚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賴臉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三七五章 幫忙(求推薦票)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一六〇〇章 說項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一一五〇章 兵臨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一九九章 半吊子監國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九七九章 折騰死人不償命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一七八一章 發難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二六七二章 宣府見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二七〇章 全家備考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九三三章 審結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