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一一章 誰替代誰

看到皇帝派朱暉擔任延綏巡撫,沈溪能想象到作爲當事者的二人心情會有多鬱悶。

朱暉會想,我好不容易從西北的泥潭中脫身,在京城過幾天安穩日子,享受功成名就的榮耀,怎麼又把我推到那該死的地方去了?

劉大夏恐怕罵孃的心思都有了!

朱暉在戰場上除了龜縮避戰外就不幹人事,這可是差點兒害劉大夏在弘治十三年飲恨西北的罪魁禍首。

劉大夏恐怕會琢磨:皇帝分明是一次沒折騰死我,準備再來一遭啊!

沈溪看到這安排,什麼匹夫有責,什麼家國情懷,全都拋諸腦後,管他是勝是敗,自己暫且不用去西北便可,怎麼說這都是一次主動出擊的戰事,跟弘治十三年的情況相似,別最後讓自己去收拾殘局就好。

話說就算劉大夏兵敗西北,朱暉也無能爲力,朝廷要找人去收拾爛攤子,也是找英國公張懋,怎麼都輪不到自己!

看過公文,沈溪直想開懷大笑,但他忍住了,否則落在玉娘眼中那就是幸災樂禍。

“大人對此安排有何見地?”

玉娘見沈溪眉頭緊鎖,似在思考什麼,不由問道。

別人對保國公朱暉不熟悉,玉娘三年跟着沈溪去西北,親眼目睹榆溪河慘烈的一戰,知道朱暉是何德性。

劉大夏遇險時,朱暉竟然能讓沈溪帶着幾百士兵,趕着牛車上陣,而他自己則在城頭看熱鬧,這種人去輔助佐劉大夏完成西北之戰,看樣子是要把弘治十三年未竟的慘敗來個有始有終。

玉娘得知這消息後,非常緊張,她理所當然認爲這是個壞消息,跟沈溪商議的目的是想讓沈溪主動請纓前往西北,哪怕只是在劉大夏身邊做一名幕僚。

當然這只是她一廂情願的想法。

沈溪是以正三品右副都御史徵調回京,就算要去西北,那也是督撫大員,是可以做打雜的事情,但在官銜上卻不能含糊不清,否則不合大明規矩。

但是,沈溪得知自己不用去西北後,高興還來不及,哪裡會自找麻煩?是以面對玉孃的問題,沈溪只是用淡然的口吻說:“本官以爲,保國公老成持重,比本官更有資歷和威望,由他出任延綏巡撫,實在再合適不過!”

玉娘聽了十分着急,心想:“沈大人這是氣糊塗了?居然說出此等不負責任的話?保國公是什麼人他不清楚麼?他自己的功勞就是被保國公竊奪大半,到如今朝廷還未給他正名呢……”

“大人,西北開戰不能沒有您哪!劉尚書年事已高,手下雖有精兵良將,但始終要有人爲其運籌帷幄!”玉娘用懇求的口吻說道。

沈溪點頭:“本官同意玉孃的說法,不過玉娘應該想到,同樣的伎倆,不可能使用兩次。本官的確曾用佛郎機炮於韃靼人身上立威,可當我再去西北,韃靼人非但會有所準備,還會以我統率部隊作爲主攻方向,到那時我黔驢技窮,恐怕不但無法完成差事,還要做大明的罪人!”

玉娘凝眉思索良久,終於明白沈溪的心思。

玉娘不是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她本以爲沈溪是那種爲大明江山社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慷慨赴難之人,如今想來這麼做其實跟推沈溪去送死差不多,難怪沈溪從一開始便對北上之事不那麼熱衷。

玉娘原本覺得沈溪是放不下東南平匪之事,出自強烈的責任心,現在才知道,沈溪也怕死。

沈溪看了下此番朝廷人事任免情況,自己的名字在那長長的名單中顯得微不足道,反倒是調任西北的那些人分外耀眼,徵調西北的文官和將領名單中,有剛繼承了平江伯爵位的陳銳之子陳熊。

陳銳在西北跟朱暉的作戰風格相似,都不敢與韃靼人正面交鋒,陳銳還剛愎自用,擁兵自重,這也是當初弘治皇帝派朱暉去西北接替陳銳的根本原因。

現在陳銳死了,陳熊補上,難道也想完成他老爹未竟的事業?

“朝廷如此用人,必有其道理,本官不宜妄加評論,玉娘還是早些回去休息吧。既然本官不用去西北,那就沒必要忙着趕路,咱們便在南京城多停留一日,後天再啓程吧!”

知道自己不用上前線,沈溪輕鬆許多,也有時間領略沿途美麗的風光。南京這種繁華之地,不遊逛一日怎麼都說不過去,之前不想停留主要是沒心情,現在無事一身輕,北上的路也就沒那麼着緊了。

在沈溪記憶中,弘治年間韃靼人沒有大規模的犯邊經歷,因此也就徹底放鬆下來,既然運籌帷幄征戰沙場的事跟自己無關,沈溪現在要做的就是回房洗個熱水澡,舒舒服服睡一覺,明天放鬆身心,去遊玩一下大明古都南京城的名勝古蹟。

……

……

沈溪一掃之前陰霾,甚至有心情遊山玩水。

可京城裡另一位事主……接替沈溪成爲延綏巡撫的保國公朱暉,此時卻陷入恐慌之中,跟沈溪的料想一樣,朱暉壓根兒就不想去西北。

當初在榆林城,朱暉沒有出兵援救劉大夏,不是他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只是不敢,他的想法不是建功立業,名垂青史,僅僅是保住自己的爵位,並且一代代傳承下去。

履任西北,在朱暉看來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勝了固然好,若是失敗了就要揹負責任。

朱暉心中惶恐不安,不明白弘治皇帝爲什麼要委派他去西北,麻煩的是此時皇帝在病重之中不能隨便求見。

別無他法,朱暉只能去求見另一位當事者……與他一同往西北以兵部尚書兼任三邊總督的劉大夏。

朱暉覺得,一定是劉大夏背後推動,認定他有本事,想跟他再次並肩作戰,朱暉準備跟劉大夏打招呼,繼而去向弘治皇帝遞交請辭,告訴皇帝自己年老體邁,讓皇帝另派他人,這其中關鍵便在於讓劉大夏幫忙說話。

朱暉覺得自己是大明國公,位高權重,去找劉大夏說事,怎麼着劉大夏也會賣他面子。

這天朱暉問明劉大夏回府的時間,趁着劉大夏在家,親自登門造訪。

對劉大夏而言,他不想見這個三年前差點兒斷送他性命,還有大明國運的窩囊廢國公,在劉大夏看來,朱暉擔任延綏巡撫,或許還不如讓這個職務空缺着,但大軍出塞,始終需要有人負責後勤補給。

雖然朱暉在戰場上表現得很窩囊,但他至少有威望和一定調度能力。

劉大夏這幾日本想去見謝遷商議事情,但謝遷仍舊沒原諒他舉薦沈溪履任西北一事,沈溪雖然從西北任上撤換下來,但謝遷也知道自己傷透了弘治皇帝的心,作出跟肇事者劉大夏老死不相往來的舉措。

因此,無論劉大夏如何示好,謝遷都視而不見,即便在內閣和六部衙門因公事碰到,也是就事論事,冷冰冰地不多說一句。

劉大夏在家中正堂接見朱暉。

雖然劉大夏在朝中已算位極人臣,但在爵祿上,始終不及公侯,這也是勳貴特殊之處,就算勳貴在朝中官職不及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堂官,但大明江山卻是他們打下來或者是守護的,皇帝賜予他們凌駕於朝臣上的尊崇地位。

“……劉尚書,老朽頗爲費解,這西北之事不是在三年前已了,陛下也曾允諾幾年內不會擅動兵戈,可這突然起兵,同時在沒有召見老朽的情況下委以重任,這……實在是令人費解啊!”

朱暉鬱悶的地方除了自己被委任爲延綏巡撫,還在於沒見到朱祐樘本人,不能面呈天子,只能乖乖服從調令。

劉大夏道:“陛下躬體有恙,如今四海昇平,韃靼內部卻亂成一團,不正是我朝平息韃靼之禍的最佳時機?”

“那爲何陛下要派遣老朽爲延綏巡撫?不會是劉尚書舉薦的吧?”

朱暉臉色陰冷,想給劉大夏來個下馬威,讓劉大夏知道他生氣了,讓劉大夏主動去弘治皇帝面前幫他說話。

劉大夏本不想解釋什麼,但還是直截了當告之:“調任國公往西北之事,乃是陛下親口下達的旨意,在下並未在陛下面前多言,其餘人選也是由陛下親自擬定。”

朱暉心想,看來劉時雍是打死都不肯承認啊,當下道:“老朽暫且不管劉尚書是否對陛下說過什麼,之前老朽有所耳聞,陛下有意徵調如今身在東南剿匪的沈溪回京,送他往西北領延綏巡撫之責,老朽覺得這是個可造之才。”

“三年前,沈溪帶人往援,助劉尚書一戰功成,老朽雖然調度有方,但也不否認他是個有勇有謀的後生。老朽準備向陛下舉薦此人,還請劉尚書與老朽一同上奏!”

劉大夏詫異地打量朱暉一眼……若是事情有你說的這麼輕鬆,我現在也不用如此發愁了,真當稀罕我要讓你去打下手?讓沈溪去西北容易,除非謝遷死了,皇帝少了這層顧慮,那沈溪就可以接替你去西北了。

劉大夏搖搖頭:“國公不用胡思亂想,所有職務均爲陛下親自決定,此事若要再議,國公去找謝閣部,或許比找在下更有意義!”

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二三〇九章 處處碰壁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八八〇章 借船第二二一二章 首戰告捷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一七八〇章 隱忍不發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二一九二章 命貴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一八四一章 加封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一四六八章 麻煩人一雙第五八四章 北還(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五三五章 皇后召見(第五更,送書友)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二六七九章 時局不留人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一五七九章 狼狽爲奸第一七二六章 毆鬥第一一四九章 合兵一處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五九七章 中了心學的毒(第三更)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一六五章 逆水行舟(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一一二七章 及時雨(第二更,求月票)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四二九章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一九四二章 膽大包天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二四〇章 最先和最後(第四更)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一八九四章 張彩的毒謀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九六〇章 揚帆第二五六五章 考校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二五二八章 頓悟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儀式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二二一八章 父子之怨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難移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二〇六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二十八章 考校學問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
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二三〇九章 處處碰壁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八八〇章 借船第二二一二章 首戰告捷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一七八〇章 隱忍不發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二一九二章 命貴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一八四一章 加封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一四六八章 麻煩人一雙第五八四章 北還(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五三五章 皇后召見(第五更,送書友)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二六七九章 時局不留人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一五七九章 狼狽爲奸第一七二六章 毆鬥第一一四九章 合兵一處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五九七章 中了心學的毒(第三更)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一六五章 逆水行舟(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一一二七章 及時雨(第二更,求月票)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四二九章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一九四二章 膽大包天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二四〇章 最先和最後(第四更)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一八九四章 張彩的毒謀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九六〇章 揚帆第二五六五章 考校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二五二八章 頓悟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儀式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二二一八章 父子之怨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難移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二〇六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二十八章 考校學問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