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

宋小城突然說有急事回寧化,周氏和惠娘本來猜想是跟絮蓮的婚事有關,但仔細問清楚,連絮蓮都不知宋小城爲何回去。

周氏嘀咕道:“這小子,不會是在外面有人了吧?”

絮蓮的臉色立即變了。

惠娘笑着安慰:“小城這人實誠,做事勤快,以後我還想好好重用他。他都把絮蓮的婚事給耽誤了,若他敢不娶,我第一個不饒他。”

絮蓮感激不已:“多謝兩位當家的給我做主。”

姑娘非常開心,人在外沒個依靠,現在有惠娘和周氏兩個掌櫃兼姐姐一樣的人物疼着,那是她的福氣。

惠娘讓秀兒送絮蓮出門後,不由搖頭:“或許是小城家裡出了事,回頭一定好好問問。能幫的地方就多幫襯些。”

惠娘這時候並沒有懷疑打人的事跟宋小城有關。

沈溪一直在後堂偷聽,直到開飯,他纔出來,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

惠娘也沒有懷疑沈溪,兩家人坐下來吃飯,惠娘不斷往他碗裡夾肉:“小郎,你明天考試,儘量放輕鬆,你現在年歲小,過不過無所謂,實在不行就多學幾年,以後再考也不遲。”

沈溪笑道:“姨,照你的話,我這次一定考不過嘍?”

周氏笑罵:“混小子,你孫姨是讓你別有包袱,娘和你孫姨雖然都盼望你能過,可你年歲實在太小,若你早早當了秀才公,連舉人都不敢讓你去考。”

惠娘不由抿嘴笑道:“姐姐總讓我別多想,看來姐姐比我想得還更長遠,這府試尚未過呢,姐姐都奢望小郎中秀才了。”

周氏不好意思地笑笑。

做父母的,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雖說心裡也知道是個奢求,但還是忍不住去做個美夢,盼望着夢想實現了會如何。

吃過飯,周氏早早地便讓沈溪回家睡覺。

因爲第二天一早就要起來趕府試,沈溪必須早睡早起,沈永卓晚上也會到沈家院子睡,翌日四更天時候,沈明鈞會帶着沈家兩兄弟去考場。

家裡有侄兒過來睡,周氏和林黛都要留在藥鋪這邊過夜。

沈溪一個人睡在自己臥房,因爲下午時睡了一覺,再加上沒有林黛作陪,他想起一些往事,又是很晚才朦朧入眠。

凌晨外面漆黑一片的時候,沈明鈞就開始敲門讓沈溪起牀,沈溪出來漱洗過,本以爲周氏不會過來,卻不知他老孃比誰都要上心。

“你們先吃飯,肚子裡有東西墊着,考試時纔有力氣。”周氏挺着個大肚子,用食盒從藥鋪那邊把飯菜送了過來,讓沈永卓和沈溪先用餐。

兄弟二人吃過,周氏又在考籃裡放了不少吃食。

每人有四個雞蛋,還有調配的醬料,小碟子裡裝有炒菜,此外就是幹餅和米團,甚至還有幾塊燻肉。

這些東西別說吃一頓,一天三餐都綽綽有餘。

在寧化縣考試時,就算沈家那邊重視,早晨也沒人起來做飯,頭天晚上提前準備幾個米團,準備個竹筒盛點水而已。

而在府城考試,這裡就是沈溪的主場,無論是周氏和惠娘,都對沈溪關懷備至。

連帶的,沈永卓也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臨出門時,惠娘也過來相送,臨別有不少叮囑之言,畢竟她也知道這府試的第一場最爲關鍵,能否錄取基本就看這一場。

走在路上,沈永卓不由感慨:“七郎,你在城裡的生活真好,我真想以後也留在這兒。”

沈溪笑了笑,沈永卓這些天在府城,也算是見過世面了,這或者對他今後的心境產生一定影響。

但沈永卓看到的只是城市的繁華和沈家的優裕生活,但說到底現在的沈家不過是靠做生意賺了點兒錢,又有惠娘“女神醫”的名頭庇護,才避免官家伸手,否則一個小小的縣令,都足以讓沈家家破人亡。

這個時代真正要出人頭地,並不能靠經商,還是得靠讀書才行。沒有功名撐腰,哪怕興旺一時,最終也得煙消雲散。

等沈明鈞帶着兄弟二人來到考場外,這兒已經是人山人海,場面比起縣試時熱鬧太多了。

畢竟縣試只有四五百名考生,加上本就是科舉的初級考試,很多人進縣城也基本是孑然一身。府試則不同,報名的人數就有千人,而且這考試的意義可比縣試大許多,就算家境不太好的人家,也會找人送考,拖家帶口送到考場門前的人不在少數。

“我就送到這兒,剩下的就看你們了。”

沈明鈞送到考場外,不等兩兄弟進轅門,就準備折身回家,但臨別他還是特別提醒,“頭兩天你們見過的兩位具保的秀才公,可別忘了是誰,唱名的時候千萬別弄錯了。”

見沈永卓和沈溪兩兄弟應了,沈明鈞才放心離去。

等時間快到五更天的時候,衙役把所有考生劃分好區域,每個區域約爲五十人。

這一千人的考生隊伍,被分成二十片,轅門開在正南,也分東門和西門。沈溪和沈永卓在報名的時候就因爲是堂兄弟,爲防止作弊被分到不同的考棚。

進場的檢查,並沒有縣試那麼嚴格,可能是考生人數太多,衙役在入門檢查的時候,只是粗略上下摸一遍,再把考籃裡的東西看一看,只要沒有紙張,一律放行。

沈溪在這次的搜檢中沒有享受任何特權,一樣被仔細搜查一番。等進到裡面,他老早就知道自己的考棚是丁字號,輕易便找到地方,找了個座位坐下來。這次他進考場比較早,選擇了一個居中的位置,這樣就算當天颳風下雨也不會影響到他。

“這邊的茅房在左側,要去茅房,先通稟過,不得擅自離開座位,否則以作弊論處。”

考生入場後,衙役先過來把一會兒考試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說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廁所。

這年頭,想以廁紙來擦屁股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每個人在入場的時候都會帶一到兩塊竹籤,名叫“廁籌”,如果忘了帶的,可以向衙役借,這事兒就顯得比較麻煩了。

因爲府試是在四月天,此時天已經很長,差不多五更天沒過,天就已經矇矇亮。加上天黑得比較晚,等於是府試的考試時間比起縣試時延長了大約半個時辰。

府試的考試流程基本與縣試一樣,只是主考官是一府知府,而如今汀州府的知府就是高崇的祖父高明城。

這是個年近六十的老官員,乙科出身,也就是舉人當官,但因他在朝中有一定背景,因而輾轉各地,從主簿、縣城、縣令、同知一路升遷到如今的一府知府。

隨之而來的便是唱名。

爲了節省時間,一次唱兩人,考生到前面接考卷,同時會兩名具保的廩生認人,確認是否有冒名頂替現象。

輪到沈溪時,沈溪來到正堂外,接過高明城遞過來的考卷,上面提前寫好了他的名字和考棚座號,真正來說,座號就是個准考證號,只要考棚坐得對,沒人管你坐在哪兒,但這個座號主要留作發案所用。

與寧化的縣試不同,汀州府的府試需要糊名。

沈溪偷偷瞥了一眼,發覺高明城的臉色不太好看,或者與昨日他孫子被打有關。

尚且不知高明城準備如何對長汀知縣施壓,但料想作爲一府之尊,他肯定不會對城裡“旱路幫”那些人善罷甘休,或者這邊還在考試,另一邊他已經派人去找“旱路幫”的麻煩了。

沈溪回到座位上,先伸了伸懶腰,做了個簡單的準備動作,因爲天開始放亮,考試很快就要進行。

與縣試有所區別的是,府試的考試範圍相對廣泛,截搭題運用得更多。一般來說一篇四書文是必考的,但五經文可考可不考,一次出兩篇四書文也大有可能,這會讓考官出題的壓力減輕許多。

因爲要考五經文的話,將意味着五經題目中每篇都要出一題,這對考官的學識和出題能力算是一種考驗。

隨着放題,兩篇題目同時出來,沈溪一看就知道是高明城掛念着怎麼去懲治城裡的“旱路幫”賊人,在出題上直接以兩篇四書文應付了事。

第一題是:“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

語出《中庸》,意思是,隱藏得雖然很深,但也暴露昭昭。論的是君子的修養問題。

第二題則是截搭題:“學而時習之。有匪君子!”

前半段很簡單,出自《論語》,意思是學到的知識要不斷去實踐運用。後半段則出自《大學》,但就“有匪君子”四個字,意思是有文采的君子。

相對來說,這兩篇四書文中,前一篇很簡單,君子如何修養己身,能做到表裡如一,古代聖賢說的話比比皆是,在以“代聖人立言”的八股文中,就引用這些冠冕堂皇的話,加上一點轉折承平的語句,只要是個讀書人能就寫出幾句。

難點在於,這第一題主要是考察學生對“孔孟程朱”這些聖人之言的掌握程度,要把聖人說過的那麼多關於君子修養的話,取其精華,作一篇四百字左右的文章,考驗的是考生的組織表達能力。

而第二題,則不那麼容易了。

第二題,乍一看,從字面上意思來說,只要學習不斷實踐運用,那就是“有文采的君子”,這題目看起來很簡單,似乎只要論一論“學而時習之”的作用即可。

但《大學》中這句話是引用自《詩經》。《詩經》中原文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要想當一個有文采的君子,就好像雕琢玉器一樣,切割之後還要磋平,雕琢之後還要打磨。

若考生只讀四書,他會把側重點放在前面,論述“學而時習之”的重要性。問題是,你只要學習而且實踐了,就一定是有文采的君子?那些沽名釣譽之徒就沒學習過,也沒曾把學習實踐運用過?

***************

ps:第八更了!同時也是滿1050的加更!

回頭一看,今天天子至少已經寫了二萬六千字,難怪感覺整個人精神疲憊,身體痠痛!不過天子心裡很痛快,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似乎也沒那麼累了!

今天已經68票,36位,還能有一波嗎?天子繼續求訂閱、、和!

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種子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三二二章 同屆考生(求贊)第一二〇四章 活見鬼第一五九七章 只是交易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五八四章 北還(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七七〇章 嬌妻,外宅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二三九三章 家事國事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一二五一章 你領兵,我善後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一八八七章 因愛生恨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二二七章 孩子氣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七八四章 閹黨之禍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四九章 有力無腦(第六更)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二〇五八章 戰時衙門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二二五〇章 又見刺客第五七〇章 從來沒有開始(第六更)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一八〇二章 給臉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三五〇章 捷報(第七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二〇六四章 強勢的女人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七三七章 恩仇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三五三一章 海戰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
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種子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三二二章 同屆考生(求贊)第一二〇四章 活見鬼第一五九七章 只是交易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五八四章 北還(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七七〇章 嬌妻,外宅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二三九三章 家事國事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一二五一章 你領兵,我善後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一八八七章 因愛生恨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二二七章 孩子氣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七八四章 閹黨之禍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四九章 有力無腦(第六更)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二〇五八章 戰時衙門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二二五〇章 又見刺客第五七〇章 從來沒有開始(第六更)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一八〇二章 給臉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三五〇章 捷報(第七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二〇六四章 強勢的女人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七三七章 恩仇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三五三一章 海戰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